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延这才想起来,荀性喜香,常将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处三日有香气,因其生前担任“尚书令”,所以被人尊称“荀令君”,所以留下了一个“留香荀令”的美谈。

    此人看起来是白面书生,十分文弱,但魏延并没有因此小看他。

    荀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谋士,放眼三国,只有诸葛亮之于刘备可比,刘备无诸葛,无法跟操孙鼎足三分,曹操无荀,也不能一统北方。

    三年前的兴平元年,是曹操一生最悲惨的一年,便是后来赤壁惨败也没有那么狼狈,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及其一家老小全被陶谦手下大将张所杀,曹操痛心疾首,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徐州报仇,不料前方战事还没个结果,后方兖州他最信赖的朋友张邈和心腹谋士陈宫竟联合吕布一起背叛了他。曹操大军在外,留守兵少,督将大吏又多与张、陈二人同谋,一时间兖州诸城皆闻风而叛,眼看曹操便要落入腹背受敌,无家可归的境地,却是年轻文弱的荀挽狂澜于既倒,驰召夏侯,夜诛谋叛者数十人,终使情势安定下来。

    可是局势稍定,豫州刺史郭贡便带数万大军兵临城下。传言郭贡与吕布同谋,城破人亡便在眼前,众人皆惊恐万分,惟有荀镇定自若,郭贡请荀出城相见,荀凛然无惧,只身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谈笑从容,没有半分惧色,心知鄄城难以攻夺,不日便退了兵。

    关羽单刀赴会被赞其至勇,而荀不会武功,但是他谦雅言谈之间的勇决果毅,却是千千万万的虎贲骁将也难以企及,真可谓“智者无惑,勇者无惧”。

    虽然荀比曹操小七岁,但曹操却将他视为师长,敬重有加。两人关系,可以用钟繇的一句话来概括:“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

    曹操麾下谋士如雨,机变无方者不乏其人,曹操与他们君臣相处得也非常融洽,但其他谋士再如何智计百出,也只是“受命而行”,出谋划策,惟有荀不同,在荀面前,曹操恭谨谦卑得像个向老师求教的弟子,虽然常年征战在外,但无论军国大事,必写信向后方的荀请教。

    荀就像个神人,他能清晰预见事情的结果,他能在一个人最势盛的时候睹见他的败亡,亦能在一个人籍籍无名的时候预见他未来的辉煌,他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却不绝不袖手旁观,而是指引着曹魏集团顺势而为,终而统一北方。

    自曹操迎奉汉献帝后,引起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将袁绍书信让荀观看,说:“现在准备讨伐不义,但力量无法与之匹敌,该怎么办?”

    荀说:“自古以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现今与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您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您却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能确立,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任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耍小技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谨严克己,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又有何用?”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曹军一开始处在劣势,粮草耗尽不说,士兵也有离散,曹操信心动摇,荀写信坚定曹操的信心,曹操采纳其建议,坚守待机,以奇兵袭乌巢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剩余的部队仓皇而逃,从此一蹶不振,此战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曹操由衷地说道:“天下之定,之功也”。

    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惭愤,呕血而亡,子承父业,他的儿子们继续加入到这场争夺天下的角逐中,后来有人对曹操说:“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曹操将要从之,荀却反对,曹操也就听从了荀的话。

    最难能可贵的是,荀不但谋略绝世,功高无俦,品行更是洁白清皓如梅上初雪。群雄逐鹿,多少人打着匡扶“兴复汉室”的幌子,实则做了些祸害苍生的事。荀不同,他一心“匡扶汉室”以仁义为先,将一团乱的局势处理得清清楚楚的,站在仁与义的地位上,坚守着作为谋士的操守。“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就对君子作出了很完美的诠释,何为君子?光有一身胆识和谋略还不足以称之为君子,怀着一颗仁者之心,救济苍天匡扶君主,使天下重归和平,让大汉王朝延续下去,这是荀的理想,这是君子的最高境界,站在最高境界的荀令君,当然是君子。

    “魏将军……彼时将军三面环敌,只恐不日将重蹈曹公覆辙!”荀对魏延侃侃而谈,完全是站在魏延的角度上,讲魏延如果击败曹操之后对魏延自身的影响,跟魏延、鲁肃忧虑的一样,可以说,荀的话正中魏延下怀。

    魏延稍微思量,便对荀道:“荀令君所言极是,我愿意跟曹操化干戈为玉帛,再度缔结抗袁同盟,只是曹操之前背信弃义擅自背盟,很让我大失所望,这次,我要他把曹丕、曹植、曹彰、卞夫人、环夫人、尹夫人全都送来,还有倚天剑、爪黄飞电,我方才愿意罢兵并与他结盟!”

第303章 【曹操的老婆们】

    荀听到魏延开出的条件,脸色微微一变,但他并没有马上露出怒色,而是反问道:“当年,曹公欲将家属送到袁绍处,却被程昱劝阻,不知道魏将军可知道此事?”

    魏延想了一下,摇摇头:“不知道。”

    荀便道:“那我跟魏将军讲一下。”

    三年前,曹操在濮阳与魏延交战,数次交锋不利,当时正好赶上大蝗灾,双方粮食极度匮乏,就各自引兵退去。这个时候,袁绍派人前来,提议和曹操联合,并提出让曹操把家搬到袁绍占据的邺城去住。曹操新丢了兖州,军中粮食也吃尽了,于是打算应允袁绍。程昱出使回来正好遇上这件事,在曹操接见他的时候,程昱借机问道:“我私下听说将军想要遣送家属到邺城,要和袁绍连和,真有这事儿吗?”曹操说是。程昱说:“我看哪,将军您大概是事到临头被吓坏了吧!要不为什么会考虑得这么不深远呢!像袁绍这人,他据有燕赵广阔的土地,有吞并天下的雄心,但他的智慧谋略却不能使他成功。将军您自己掂量掂量,您能居于袁绍之下吗?将军以您龙虎一样的声威,能像韩信、彭越一样甘愿听从他人调遣吗?现在兖州虽然残破,但还有三座城池,能征惯战的勇士,也不下万人。以将军的神威武略,再将荀和我程昱等人重用起来,霸王的大业就可以成就了,希望将军您重新考虑一下。”曹操于是终止了这一计划。

    荀说这个故事,用意很明显,就是表明曹操是绝对不可能送质子给曹操,绝对不可能屈居魏延之下的,过去曹操不屈从袁绍,现在也不可能屈从魏延。

    魏延摇摇头,朗声笑道:“文若先生误会了,我并非是要曹公送质子,而是要跟曹公换人,我军现在擒获了夏侯渊、曹洪、郭嘉、李典四人,另外还有好几个将领的尸首,还有数以万计的俘虏。这些我都可以交还给曹公,只希望曹公把这些妻儿全都交给在下,只有那样,我才能在南征荆州刘表时不用担心曹操背后捅我一刀!”

    他非常清楚,夏侯渊、曹洪、郭嘉、李典以及那一万多精壮俘虏对曹操会有多么重要,没有那些人,曹操甚至连魏延都未必能打得过,更别说对付袁绍了。

    一方面是自己的三个夫人、三个儿子,一方面是自己的爱将和士卒,孰轻孰重,如果让魏延来选,他必定会选择妻儿,对曹操、刘备来说,他们很好掂量。

    而且,魏延在此之前已经有过对邹夫人秋毫不犯的美名,世人都不知道邹夫人已经被掉包了,都以为魏延把邹夫人完璧归赵交给张绣了,曹操以为,魏延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应该不会对他那三个生过孩子的妻妾感兴趣,或者会像之前对待邹夫人那样对待他的妻妾。

    况且,魏延已经立誓,一旦曹操把袁绍消灭,就把曹操的妻儿交给曹操。

    几日后,几辆马车从许都驶出,马车上的三个成熟美妇和三个小孩,此外还有那匹爪黄飞电和那把倚天剑。

    在魏延大营里,魏延用种子神器的【鉴定】特技鉴定这三个女人和四个小孩。

    三个美妇果然都是曹操的三个夫人,卞夫人卞玉儿、环夫人徐环、尹夫人尹馨。

    四个小孩果然分别是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曹冲还小,正在环夫人怀里。

    当卞玉儿掀起车帘,翘首而望,声音娇媚婉转:“魏将军,妾身六人,还请将军照拂。”

    魏延瞥了一眼卞玉儿,顿时感到某一处坚硬似铁。

    曹操现在这个大老婆虽然年近四十,依然如三十许人,美丽,丰腴,妖娆,一身紫色襦裙掩盖不住火辣的身材,细细腰线上胸器逼人,难怪能哺育出曹丕、曹植、曹彰三位猛人,要是容量稍微小几分,就不够曹氏兄弟分吃。

    最让魏延喜欢的是卞玉儿的气质,明明身材妖娆,声音勾魂,偏偏她脸上非常端庄,标标准准一个贤妻良母良家妇女,标标准准的一个美貌人之妻,可当她美眸流盼眼波流转,从魏延脸上掠过,魏延跟她四目相接,全身似是浸在暖洋洋的温水中一般,说不出的舒服受用。

    卞玉儿,祖籍琅邪开阳,于延熹二年(159年)出生在齐郡白亭,卞家世操卑贱职业,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并不是妓女,而是类似于后世的舞蹈演员、女明星)。卞玉儿出生的时候,产房中整天都充满黄光,初为人父的卞敬侯非常奇怪,便去向卜者王旦问卜,王旦回答:“这是大吉之兆,这个小女孩前途不可限量。”

    话虽如此,长大后的卞玉儿仍然不免再操家族的卑贱职业,成了一名歌舞伎。这个以卖艺为生的家庭四处飘零,若干年后,来到了谯地。此时的东汉权臣当朝,曹操时为东郡太守,为避贵戚之祸而称病辞官返乡。在故乡城外建起别墅,读书放猎,自娱自乐。就在这里,年已二十岁的卞氏以才色过人,而被时年二十五岁的曹操看中,成了乡宦曹操之妾。

    这个时代的女子十五岁通常都嫁人了,卞氏成为曹操妾之前,必定已经不是完璧之身,但曹操一点儿都不在意,依然宠爱有加。

    中平四年(187年)冬,卞夫人生下了曹丕。曹丕出生的时候,有青色的云笼罩其上整日,形状如同一副车驾的上盖。在古时,乘坐带伞盖的车驾是非同寻常的规格,而这个小婴儿身上的云盖就更不同凡响。有“望气”的术士前来看吉凶,一见此云盖,顿时满面肃然,认为这小婴儿非比寻常。曹家人听了很是欢喜,问术士这孩子前途如何?可否赶上他的祖上,也做一个皇帝亲信大臣?术士连连摇头,答道:“这不是人臣所配有的云气,而是至贵至尊的人主征兆。”

    由于局势动荡,闲居乡里的曹操也被征召,并获任命为典军校尉,成为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再次来到了祖辈父辈成就功名的东都洛阳。卞氏带着尚在襁褓的曹丕,随着丈夫,也来到了洛阳。中平六年(189年),东汉王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大将军何进死于非命,凉州军阀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刘辩改立献帝刘协为帝。董卓觉得曹操是个人才,便封他为骁骑校尉,想要重用于他。曹操拒绝赴任,带着几个亲信微服逃出了洛阳城。

    曹操出逃不久,袁术就捎来了关于曹**在外面的消息。这消息一时间弄得曹府一片混乱,尤其是早先投靠他的部下更是觉得没了奔头,都想离开洛阳回老家去。作为一个从小就跑江湖卖艺的女人,卞氏见多识广而且极有主见,在全家上下惶恐不安没有主心骨的时候,30岁的卞氏挺身而出,料理内外事务。

    当她听说丈夫的部属因为流言而要离去,她非常着急,不顾内外之别,按捺着自己满怀对丈夫吉凶的不安,亲自走出来对将要散去的部丛进行劝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曹操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对卞玉儿非常赞赏。

    曹操长子曹昂死于乱军,原配丁夫人离异,卞夫人所生曹丕便成了长子。卞夫人还相继生下曹彰、曹植、曹熊三子,于是,曹操便将卞氏扶立为正妻。成为正室的卞夫人仍然一如既往地辅助丈夫、教养儿女、善待姬妾。曹操儿女众多,姬妾中如刘夫人那样早逝者也不少,很多年幼的孩子都因此失去生母的照顾。他对继弦妻子的贤能豁达非常赞赏,将这些孩子都托付给卞夫人,让她代行养育之责。卞夫人对这些孩子的身世生母毫无芥蒂,都尽心尽意地抚养教育,这使得曹操很是安慰。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曹操,更能将全副身心投入争夺天下的宏图霸业之中了。后来曹操也一直没有忘记丁夫人,屡屡借卞夫人的名义邀请丁夫人返回王宫赴宴。卞夫人知道丈夫的心思,总是把与丈夫并排的嫡妻座位留给丁夫人,自己退居妾位。丁夫人当初即是嫡妻,又有养子曹昂,从没有给过卞夫人母子什么好脸色,卞夫人能够这样厚待,颇令丁夫人有些过意不去,说:“我已经是离异之人,夫人何必如此呢?”几年后,丁夫人在娘家静静地去世了。曹操对丁夫人的去世非常痛心,感慨自己再无赎罪机会。卞夫人体察丈夫的内心,主动提出由自己操办丁夫人的丧事。曹操点头应允,并亲自为她选择了墓地,将她安葬在许昌城南。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一月,曹操在儿子群里最后选定了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做自己的继承人,曹丕成为王太子后,曹操和曹丕身边的一些随从人员纷纷跑到卞后那里表示祝贺说:“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都为之高兴,王后您应当把府库中收藏的金银玉帛全部拿出来进行赏赐。”卞夫人淡淡地回答:“曹丕是长子,所以为嗣,而我做为母亲,能够在教导儿子方面没有过失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母子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重赏的呢?”

    曹操听说了卞夫人的回答,非常欢喜,认为她的表现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赞扬道:“愤怒不变容态、喜悦不失礼节,这真是太难得了。”

    卞夫人推崇节俭,她的服装无文绣,饰物无珠玉,居室内的家具都不用彩漆绘画,一色素黑而已。有一次曹操在外头得到了几副精美的耳环,拿回王府让卞夫人首先选择。卞夫人的选择出乎他的意料她只拿了其中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卞夫人淡淡地说:“如果选最好的那是贪心;如果选最差的就是虚伪;所以我择其中者。”在卞王后的以身作则下,开创之初的曹魏后宫,朴素节俭成风。

    卞夫人每次接见外亲,不假以颜色,常说:“为人处事当务节俭,不应当期望赏赐,考虑自图安逸。亲戚们怪我对他们不好,我也有自己的考虑。我侍奉武帝四五十年,节俭的时日长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的人,我会对他罪加一等,不要奢求钱米赏赐。”

    此外,卞夫人对弟弟的照顾却仍如常人之切。卞夫人的弟弟名卞秉,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虽然军功卓著,在曹操主政的建安年间,他却官运不济,功劳不如他的都封侯,他却只当了个别部司马。卞王后忍不住向丈夫提出异议。曹操答道:“他是我的小舅子,所以我不能给他太大的官爵。”既然如此,卞王后也不再说官职之事,但是弟弟由于官卑职小而生活拮据,卞王后很不忍心,便说:“既然不能授予相符的官职,就赐给他财物吧。”曹操不同意,说:“你暗暗地给他些,也就够了,要我公开赏赐,那可不行。”因此,直到曹操去世,卞秉的官职都没能再得晋升,财产也很少,一些战功不如他的人都比他富有得多。

    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