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隋炀帝杨广修运河是没错的,运河是必须要修的,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这些渠道虽然断断续续,却使大运河的开凿,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初具规模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生活中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杨广修了大运河以后,沟通了东西南北,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是一盘大活棋。

    杨广挖掘运河,葬送了隋朝,给李唐做了嫁衣,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贞观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魏延开始着手布局以洛阳为中心的连同南北的运河,连同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不仅有利于南北经济汇通,更有利于自己的军事行动,有利于自己统一整个大汉。

    魏延吸取杨广的教训,没有限定要在三五年内非要修好,他给出的时间表是二十年。

    这些日子,魏延渐渐习惯了上位者的思考方式,他不再是局限于原来那个武将的简单思维,考虑问题不但是从全局,更会考虑到数年数十年的未来。

    魏延现在夺取洛阳城,他考虑的就不仅是对抗洛阳东北的袁绍和洛阳东南的曹操来守住洛阳城,他要考虑到如何迅速击败袁绍和曹操,他还要考虑到该如何拿下江东。

    这一系列的军事计划,都跟运输问题密切相关,军事人员的运输以及粮草的运输,运输的快慢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军事行动的成败。

    在这个二世纪,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根本无法做到朝发夕至,军事行动只能靠骑马、坐马车牛车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特别是去河网众多的江东地区,靠车马运输更是缓慢。

    所以魏延在布局以洛阳为中心大修直道、驰道之余,更准备大兴漕运。

    漕运,便是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划,或扬帆,或做水闸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数十里甚至百里,船大,可运兵,可运马,可运粮食,可运草料,可运煤炭,可运石材,大大拓宽了人类的活动空间,以致可以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的国家行为。

    但是,神州大地上,除了偏远的额尔齐斯河与澜沧江之外,所有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横向流动,没有一条南北纵向的大河,这是由神州西高东低的基本地势所决定的。在这些河流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在东汉时期是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可是,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纵向经济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黄河以北不乏富饶之地,黄河以南的东南沿海更是物产丰富之地,但长期得不到开发,这种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神州经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

    魏延暂时并不在乎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因为经济文化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魏延最关心的是军事行动和粮食运输,为了便于控制南方地区并把南北方的物产相互交换运输,运河必须要修。

第421章 【提拔郝昭】

    还好运河其中一段已经有人给修好了。

    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又称为里运河,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是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魏延若修运河让黄河跟长江相通,只需要修通黄河到淮河的运河,再疏通淤积的里运河。

    黄河到淮河之间的运河,在隋朝大运河时期称为通济渠,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通的,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魏延基本上沿用杨广的那条线路,着手计划兴修通济渠,只是现在通济渠所经过的豫州、徐州、扬州尚不在他的控制势力范围内,暂时只是修洛水、谷水、汜水与黄河连同的小部分,另外便是在魏延控制的冀州,兴修运河的北方一段。

    北方运河,是效仿隋炀帝大业四年兴修的永济渠,兴修洛阳到北平的运河,这段运河工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连同易水、漳水、黄河即可,工程量比通济渠轻多了,而且这条运河大部分范围都在魏延控制的冀州内,便于调动民力,而且冀州民众都深感魏延恩德,魏延给得又不是免费劳役都有工钱,冀州民众很是卖力,料想过不了几年就可以修通,有这条运河,以后邺城来洛阳或去北平都非常便利,便于魏延从洛阳控制北方。

    大运河一旦修通后,不仅有利于魏延对南方、北方地区的政治军事控制,也有利于南方、北方物产运输互通有无,更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在若干年后便会疏通,海上丝绸之路在十余年后也会开通,陆上丝绸之路以洛阳为起点直到罗马,海上丝绸之路以钱塘(杭州古称)为起点直通罗马,而大运河是从洛阳到钱塘,如此一来,大运河便为海上、陆上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中亚的文化和某个国度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大运河的挖凿而大放异彩,必会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而且,大运河的开通会诞生出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买卖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料想运河名城扬州、杭州也能因为这条运河的修成而崛起。

    一幅幅辉煌的蓝图从魏延手中绘制出来,魏延禁不住意气洋洋,不可一世起来。

    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他想到了一个同样好大喜功最后功败垂成死无葬身之地的家伙,隋炀帝杨广。

    魏延最为警惕的是,作为穿越分子的自己,最容易犯的错误便是好大喜功。

    那个隋炀帝杨广一生做的几件大事,兴修大运河、科举制、击败吐谷浑重开丝绸之路、三征高丽,无一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只是可惜杨广虽有才能,可惜太急功近利,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杨广在大业年间修建大运河时,不恤民力,劳役过重,加重了普通民众负担,导致民怨沸腾,杨广不知自省,还利用大运河到江南巡游,铺张浪费,更加剧了矛盾,是隋末民变的诱因之一,魏延深以为教训,他把运河彻底修成的时间表定为二十年后,二年内只修通洛阳段、五年内只修通河北段即可。

    大运河修通后,魏延只进行有意义的军事、经济活动,绝对不搞巡游。

    当然杨广使得隋朝葬送最根本的原因是世家门阀贵族对他的反戈一击,特别是李唐门阀,实际上在华夏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大业二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大业三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大业五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隋炀帝杨广的科举制,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英才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某个国度影响深远,可隋炀帝杨广他执行过快,在三四年内就颁布了,过早触动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

    魏延现在准备做的削弱世家门阀,以科举官僚取代,实际上是把杨广、武则天在后世做的提前放在东汉末年来完成,但魏延不准备马上执行,他给自己二十年的时间,全民教育深入人心,大汉人人都认识字以后,再行科举,方能大获全胜。

    ……

    这些时日,魏延的兵力主要用于并州、朔州,后方兵力空虚,结果,养精蓄锐的刘表,在蒯越的撺掇下,决定兴起大军,直捣洛阳,只要拿下洛阳,他就可以将魏延人马切成两段,随后便可以对宛城、义阳分别包围。

    魏延一早就从他安插在刘表军中的最高级间谍伊籍处获悉刘表的军事计划,他决定将计就计。

    他命令最新提拔上来的年轻将领郝昭防守洛阳八关的南面四关,以当刘表北进之势。

    郝昭,并州太原郡人。

    他是181年生人,今年17岁,刚刚参军不久,被魏延从行伍里面提拔起来。

    ……

    历史上,郝昭也是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

    延康元年(220年)五月,西平的麴演勾结附近几郡制造动乱,抗拒邹岐;张掖郡的张进把太守杜通抓了起来,酒泉郡的黄华则拒绝太守辛机赴郡就任,他们都自称太守响应麴演。武威郡的三个部落的胡人也再度反叛。武威太守丘兴,向金城太守、护羌校尉扶风人苏则告急,苏则要率兵相救,郡中官员认为叛军的势力正盛,救援武威需要大批军队。当时将军郝昭、魏平,原来即驻扎在金城,但奉令不得西渡。苏则召集郡中主要官员以及郝昭等人计议说:“如今叛军气焰虽盛,然而都是刚刚拼凑起来的,其中有些人被元凶裹胁,未必和贼人一条心;应该利用贼人的内部矛盾,乘机进攻,他们中的善良之辈必然脱离叛军,归附我们,这样,我们增强了力量,叛军的势力也就减弱了。我们既获得增加兵员的实力,又使气势倍增,率兵进讨,一定能够将叛军击溃。如果等待大军到来,需要很长时间,敌军中善良的人没有归宿,必然与邪恶之徒同流合污,善、恶两种人混合在一起,在短期内很难分开。虽然有命令不得西渡,为权宜之计而暂时违背,自己作决定也是可以的。”郝昭等人同意了,于是调集军队救援武威,三个部落的胡人被降服了。苏则、郝昭等人又和丘兴一起进攻张掖郡的张进。麴演听说这一消息,率领步、骑兵三千人来迎苏则,声称前来助战,实际上是准备发动突然袭击,苏则借机引诱麴演会面,将其斩首,并把尸体拖出来展示给他的部属,麴演的党羽便都散走了。于是,苏则率兵和各路军队包围了张掖,攻克张掖城,杀了张进。黄华恐惧,请求设降。河西各郡全部平定了。之后,郝昭镇守河以西地区十余年,当地人民和外族都服从他。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张在街亭之战中获胜,诸葛亮撤军后,曹真(正史里很厉害,比演义和《军师联盟》里厉害多了)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十二月(即229年年初),诸葛亮果然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没能攻下。诸葛亮本来就听说过陈仓坚固,等到了之后,看陈仓早已有准备,又听说郝昭就在城中,大为吃惊。

    诸葛亮素闻郝昭在河西时的威名,考虑到难以攻下,便让郝昭同乡人靳详在城外劝降,郝昭在城楼上对靳详说:“魏国的律法,你是熟悉的,我的为人,你是了解的。我深受国恩而且门第崇高,你不必多说,只有一死而已。你回去告诉诸葛亮,就来攻打吧。”靳详把郝昭的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又让靳详再次劝告郝昭,说:“兵众悬殊,抵挡不住,何必白白自取毁灭。”郝昭对靳详说:“前面已说定了,我认识你,箭可不认识你。”靳详只好返回。

    诸葛亮自以为几万兵马,而郝昭才有一千多兵众,又估计东来的救兵未必就能赶到,于是进军攻打郝昭,架起云梯,云梯燃烧起来,梯上的人都被烧死,郝昭又用绳子系上石磨,掷击汉军的冲车,冲车被击毁。诸葛亮就又制做了百尺高的井字形木栏,以向城中射箭,用土块填塞护城的壕沟,想直接攀登城墙;郝昭又在城内筑志一道城墙。诸葛亮又挖地道,想从地道进入城里,郝昭又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诸葛亮又用冲车,但被打折。昼夜攻守相持了二十多天,诸葛亮仍无法攻下,此时曹真派遣费曜领援军到来,诸葛亮唯有退军。这场战争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使用点火的箭的记录,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也成了汉语“火箭”一词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

    战后,魏明帝下诏褒奖郝昭善于守城,并赐爵关内侯,回到洛阳后,魏明帝亲自接见了他,对中书令孙资说:“你的乡里居然有这般豪爽的人,为将如此,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更打算重用他。但郝昭不久病重,魏明帝甚为忧虑,下诏减损大官肴馔,司马懿上书劝谏。

    郝昭临终前留下遗令告诫其子郝凯说:“我数次挖掘冢墓,取其木做为攻战的器械,又知到厚葬对于死者是无益的。你一定要用平时的服饰敛葬我。况且人活着的时候有处所去,死后又何在呢?如今离本墓的远近,东西南北,在你而已啊。”

    ……

    经过魏延的培养,郝昭虽然只有17岁,能力值却提升到了统御92,武力80,智力76,政治64,魅力72的水准,主要是统御,足以统御四关。

第422章 【族弟魏征?】

    洛阳南面四关。

    其一为伊阙关,即洛阳南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其间山谷相连,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是洛阳南下,汝颖北上的必经之道,后世解放洛阳,也是首先拿下伊阙,继而攻取洛阳,此处建有宏伟古朴拱桥,连两山为一体。

    其二为广成关,位于汉光武所置广成苑的南边,因此得名,世称“两山夹一川”,其东北有长虫山、娘娘山、和尚山、白云山、盘龙山,西南有大马山、大虎岭,自古是通往荆楚的要塞,在广成关附近,有广成泽,周围四百里,水出狼皋山中,东南流入汝水,由荆襄一带北上京洛,这里是必经之地。

    其三为大谷关,是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谷纵深三十里,深谷两侧,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丛生,此谷为洛阳京城正前方的一道门户。此关东西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风山等,峰峦起伏,形势天然。战时这里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争将夺的战场。

    其四为辕关,在偃师与登封交界处,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关处鄂岭坂、少室山上,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辕关。

    有这四个险要关隘,再加上善于防守的郝昭领八千洛阳郡兵分别把守各个关隘,文聘文鸯震慑在前,李严镇守在后,洛阳当可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刘表有三十万人马,若是他倾发二十万大军前来,抵挡起来还是有些艰难,魏延便又封文聘为荆州将军,领本部两万人马前去南阳郡,配合荆州刺史邓芝,以攻代守,肆扰南阳郡的刘表军队。

    ……

    此时,魏延又在整顿军纪。

    因为种子神器系统出现了bug,出现了一个非三国时期的人物,魏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