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是被王祥恶心到的。

    王祥,琅琊人,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诸葛亮,也是琅琊人,你们琅琊人都这么爱装逼吗?

    卧冰求鲤怎么可能是真的?

    还没融化就被冻死了!

    用一个极度虚假极度自虐的愚孝故事,宣扬后世,有意思吗?

    如果没有那么夸张,也许魏延就相信了,就是因为太虚假了,就跟袁安卧雪一样虚假,沽名钓誉,还吹捧那么久,联想到琅琊王氏后来成为晋朝世家成为五胡乱华的一个推波助澜者,魏延就越来越恶心。

    随后,魏延摆下宴席,欢迎董厥,并亲手给董厥下厨做了一道菜。

    其他将领此前都吃过魏延做的炒菜,都没有什么好嫉妒的,而董厥却受宠若惊,毕竟这个时代,还是有点君子远庖厨的习惯,魏延能够折节,为他下厨烹调,实在让他无比感动。

    随后魏延在宴席间,跟他谈论武艺、兵法、智谋、治政,都让他受益匪浅,对魏延的敬佩和好感陡升。

    这个时候,魏延脑海里响起空空性感的声音:“主公,董厥感激主公为他下厨烹调,好感度提升15点!

    主公提升董厥武力5点,董厥好感提升5点!

    主公提升董厥统率5点,董厥好感提升5点!

    主公提升董厥智力5点,董厥好感提升5点!

    主公提升董厥政治5点,董厥好感提升5点!

    现在董厥对主公好感提升到135点!

    现在董厥统率77,武力73,智力83,政治85,魅力79,”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董厥在席上纳头便拜,正式效忠魏延。

    酒席之后,魏延赶往后宅的一个偏院。

    在一个房间里面,赫然有两个邹夫人,模样一样,一笑一颦都一样,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连眼神都一样,连说话的声调都一样。

    魏延扭头问魏羽:“谁是邹夫人?谁是莹莹?”

    魏羽细细一看,摇摇头:“属下分不出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们怎么越长越像,连眼神、声调都越来越像。”

    魏延没有回答他,扭脸问左边那个女子:“莹莹,最近琵琶弹得怎么样?”

    原来,这才是邹夫人那个侍女莹莹。

    她即将执行一个特殊任务,潜入宛城。

    今天出现在广场上的邹夫人,其实就是莹莹。

    真正的邹夫人根本连府门半步都不能出,甚至连这个跨院都出不去。

    莹莹苦笑道:“其他的在主公指导下,都没问题,就是这琴艺,短时间很难达到夫人那样的水平。”

    这个时候,魏羽忽然说话了:“邹夫人平时用那个手弹琴?”

    邹夫人说道:“右手!”

    魏羽拿出一只匕首,丢在莹莹面前:“切去右手一指!”

    莹莹就要拿起匕首,毅然切断右手一指。

    魏延一把拦住:“不妥,这样绝对会让贾诩怀疑!你到了宛城再择机把右手弄伤,但不要弄得太过惨烈,不然矫枉过正,徒惹人怀疑。”

    邹夫人实在忍不住:“魏将军,你和张绣乃是结义兄弟,为何还要这样算计他?”

    魏延摇摇头:“我是在算计别人,我也在帮他!”

    详细的不必多说,具体执行时,可能会有各种问题,魏延会针对各种后果做了预案。

    魏延对莹莹叹道:“本来想再拖几个月,让你琴艺变好再说,怎奈许都方面传来消息,曹军可能会先拿下宛城,再图谋徐州,不得已,你就先行去吧,此去宛城,孤身一人,时时处处需要谨慎小心,凡事不可轻动。你放心地去,待我未来拿下徐州,必定找到你父母遗骸,厚葬。”

    随后,他对邹夫人说道:“明日起,你便是莹莹,是我夫人的侍女。”

    魏延从来没有奢望,他能从这些阴谋中得到大胜,只是看看能否稍微左右一下或稍微影响一点儿战争胜负,他并没有忘记,真正让他能够立足的,始终是战备!

    即刻起,魏延麾下所有人马都进入实战训练阶段,应对更惨烈的战斗。

第164章 【曲辕犁和翻车】

    魏延开了一个高层将领会议,此后,军中训练一律以曹军为假想敌,以一个魏兵战胜两个曹兵为一个训练目标,以一屯魏军战胜两屯曹军为一个训练目标。

    实战机会不够,那就实战训练来弥补,每个战斗单元都有百分之十的训练损失,甘宁的水军更是高达百分之二十的训练损伤,而只有这样高强度接近实战的训练,才能锻炼出精兵。

    文聘、甘宁那边紧靠淮南袁术,更在大别山腹地,山贼横行,所以,他们实战机会更多,几乎天天都在战斗,他们这几个月战斗的频率可能比很多诸侯麾下军队一辈子的战斗频率都高,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短时间成为精兵。

    而维持着他们能够这么高强度训练、实战,一是靠食物,二是靠各级参军。

    为了获取充足的食物,除了魏延提供的红薯、土豆、玉米高产种子,农田耕作技术也在魏延的推动下,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魏延每天除了训练军队,还要花时间去培养合格的将领、参军、官吏人才,除此之外,还花时间去督促马钧、黄月英的发明。

    魏延把他穿越前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全都以这个时代人们能够理解的词汇,讲给马钧及其麾下男工匠、黄月英及其麾下女工匠。

    马钧、黄月英以及麾下工匠们的智力在提升,原来他们在那一世的发明就比原来提早了好多年出现。

    有一天,魏延花了两张图,分别给了马钧和黄月英,让他们在各自的工场里试制出来。

    黄月英的工场已经开始运行,场长黄月英、副场长诸葛梦,请的都是健壮的女人,就连护卫都是女人,场地也就在距离平南将军府不远的地方,有将军夫人亲自担任场长,工钱不菲,很多妇人都慕名加入,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已经有将近千人加入。

    而马钧的工场人员更多,将近有六千人。

    其中有两千工匠来自曹操那里,他当然知道,工匠意味着自己一方的战争潜力和技术力量,但他即将有大动作,不得不多凑点精兵,于是,捏着鼻子凑了两千工匠来换取四千俘虏兵回去。

    有一千工匠来自刘表那里,刘表用一千工匠换回去两千俘虏,他不是不想换更多俘虏回去,但工匠只剩下那么多,大部分工匠都在各个世家那里,他要不出。

    集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即便魏延的草图非常含糊,马钧、黄月英他们交出来的试制品依然让魏延非常惊艳。

    把那些试制品拿给老农去试用,老农们纷纷赞叹:“这曲辕犁真好用!”

    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魏延有鉴于此,便按照穿越前的印象画出了曲辕犁,督促马钧、黄月英他们把它制造出来。

    曲辕犁操作时犁身可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曲辕犁的结构完备成熟,轻便省力,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即便他穿越前,在某些农村依然能见到曲辕犁。

    经过农夫们的评定,马钧工场的曲辕犁更为完备,便以马钧工场的试制品加以改善,开始大规模地制作曲辕犁,推向整个大汉。

    对于这种能够改善整个大汉民族生产力的发明,魏延从不藏私。

    当然,他更倾向于,马钧工场以及附属工场们把这些曲辕犁制作出来,卖给其他势力或世家。

    这曲辕犁直接把这个时代的耕作技术提高了四百年。

    魏延又花了一个图,交给马钧和黄月英。

    这一次,马钧又提前完成,因为,那是他历史上本就做过的翻车。

    在此之前,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曾制造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但那时的翻车还比较粗糙,大抵应该说是乡村历代通用的龙骨水车的前身。

    那一世,此后过了好多年,马钧当时在魏国作一个小官,经常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马钧创适的这种翻车,“其巧百倍于常”,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可见进步之多,功效之高。这种翻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之一,从那时起,一直被乡村历代所沿用,直至实现电动机械提水以前,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翻车的构造是,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

    魏延的图画得很差,但架不住马钧有【发明】特技,再集合着麾下工匠的集体智慧,不出七天,翻车应运而生,自此,每个乡村都逐渐有了翻车,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不再只是靠天收。

    翻车的意义比曲辕犁还大,因为这个时代,正值小冰川时期,普遍干旱少雨,这时,灌溉更为重要,翻车让大汉民众都如获至宝。

    黄月英两战皆输,但她并没有气馁,终于,她在一个本来马钧稳赢的项目上,赢了马钧。

第165章 【墨家钜子】

    当魏延训练他的五千近卫军完毕,回到平南将军府,看到马钧等候在府门前,一脸沮丧的模样。

    魏延飞身下马,将马缰交给马夫,笑问马钧道:“德衡,为何这么一副模样?”

    马钧垂头丧气地说道:“主公,属下输了。”

    魏延非常难以置信,惊讶地看着马钧:“你不要告诉我,改良织绫机这样的事情,你竟然输给我娘子了?”

    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华夏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可到东汉末年,仍然是五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织统机六十蹑,非常笨拙。

    魏延看到农妇们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很低,就给马钧、黄月英布置任务,让他们改良织绫机,以减轻工人的劳动。

    马钧耷拉着脑袋:“是啊,属下也没想到,可主母先改良好,而且比属下的更为精良。”

    “走,我们去她们的工场看看去。”魏延走到平南将军府旁边一个大院落,这个地方甚至比平南将军府还大。

    守门的女兵看是魏延和马钧,就放他们进去,不过她们望着马钧的目光充满了玩味。

    整个大院的布置跟后世有些流水线工厂非常相似,每种产品都排成一条线,按照不同的分工,分割成不同的工位,一步步组装完成,这样不但保证了工艺的保密,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这个自然是魏延告诉黄月英要那样做的。

    黄月英当时使用后,对魏延惊为天人:“夫君你竟然连这个都知道。”

    魏延当时叹息不已,其实在秦朝的时候,已经有流水线作业的雏形,可惜被两汉给抹杀了,幸好他来了,不然大汉民族的工业生产效率会继续徘徊停滞一千多年。

    黄月英一副短衣襟打扮,干净利索,在一条生产线,正在跟诸葛梦说着什么。

    看到魏延和马钧走了过来,黄月英迎上前,对魏延笑道:“夫君,幸不辱命,我们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原来的织绫机五十根经线的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六十蹑,我们统统改成十二蹑,经过这样一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图案奇特,花型变化多端。你看,这是新织出来的提花绫锦,是不是比原来的好多了?”

    魏延看了看,点点头:“确实好了很多,那就开始量产这个机器吧。”

    黄月英便对诸葛梦说道:“那就安排量产,让二场、三场同步进行,首批一千架。”

    诸葛梦便把生产任务安排下去,十条线同时进行,另外两个分场也都进行下去,这新织绫机不但行销义阳军控制的十几个县,还准备行销荆州、扬州、豫州、徐州等地。

    按照魏延的指示,这新织绫机,乃至所有的机器,都逐渐做到零件标准化、可互换性,这样一来,组装、运输、售后都很方便,而且还能对其他地方的山寨品产生技术性的碾压优势。

    魏延回头看着马钧,笑道:“德衡,实在不应该。”

    魏延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历史上马钧第一个为人称道的发明就是改良织绫机,结果没想到,在这一世,居然败在黄月英手里。

    马钧并不明白魏延的深意,只是呆呆地看看黄月英那边做出的新织绫机,叹息一声:“技不如人,没办法。”

    这个时候,魏延走到黄月英身边,悄悄地问道:“你是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的?”

    黄月英想了片刻,最后下定决心,拉着魏延,走到工场一个隐秘的房间里。

    在那个房间里面,有一男一女正在等候魏延。

    魏延定睛一看,这对男女全都身形健壮,目光锐利,手指粗大,看起来气度不凡,不像是普通工匠,便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那对男女下拜:“禀告将军,我们乃墨家弟子。”说完身份,一脸紧张地看着魏延。

    他们没办法不紧张,从墨家第一代墨翟开始,墨家就是儒家的主要反对派,特别在法家崛起之前,墨家是先秦时期跟儒家相对立的最大学派,而到了西汉,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墨家在西汉之后渐渐隐没沉寂,公开的场合几乎再也见不到墨家弟子的身影,而因为墨家和儒家各种理念针锋相对,墨家人物一旦现身,必定被占据绝对主流的儒家封杀,他们非常担心,魏延会把他们卖给儒家。

    魏延穿越之前,曾经读过一篇文献,墨家其实一直在悄悄传承着,最后一代墨家在明末清初出现,最后一代钜子留下遗书,此位钜子只剩两名弟子,一外放一内传,外放弟子远行立业,内传弟子封闭了隐灵秘府,自此断绝。

    反推起来,墨家在东汉末年,即便是隐秘流传,也还是有相当的势力。

    魏延看着那个男子:“你是钜子吗?”

    那人摇摇头:“在下不是。”

    魏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夫君,妾身便是墨家钜子。”

    魏延转身,难以置信地看着黄月英:“你一介女流,怎么可能是钜子?”

    黄月英微微一笑:“夫君,墨家主张兼爱、尚贤,跟儒家针锋对立,自然不是男尊女卑,而是男女平等,不论男女,凡是有才能且能让墨家发扬光大者,皆可为钜子。妾身是在跟夫君完婚后,被推举为钜子的!”

    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女子做副钜子的记载。

    魏延瞬间明白了,也许,那一世木牛流马、诸葛弩、地雷(擒孟获时用过)、扎马钉……一系列的发明并不是诸葛亮做的,而是黄月英和她的墨家团队发明制造出来的,就像爱迪生一样,他成为伟大的发明家,靠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智慧,还有他那强大的团队,黄月英同样如此。

    跟诟病多多的儒家相比,同样工程师出身的他,更欣赏这个由古代工程师组成的团体,他朗声笑道:“你们以为,追随我,果真可以让墨家发扬光大?”

第166章 【袁术进犯】

    黄月英正色道:“首先,夫君你雄才大略,用兵如神,遍观所有诸侯,以夫君崛起最速,若能有墨家之助,假以时日,必能席卷天下。

    其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