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延感到奇怪的是,硫酸在古代又命绿矾油,是到了唐朝才有记载,怎么在这个东汉末年就有了呢,他便问道:“你这东西从何而来的?”

    白泽闭目不语。

    魏延淡淡地说道:“他若不肯说,那就把他宫了,让他好好做个女人!”

    典韦有些茫然:“主公,您是什么意思,宫是什么意思?”

    魏延无奈,身边有这样一个典三岁,也够头疼的,却也不得不耐心地说道:“宫,是宫刑,俗称阉了,把他下面比女人多的东西割了,让他变成女人。”

    典韦还是一脸茫然:“比女人多的东西是什么?女人哪里少什么?”

    魏延郁闷地吐了口气:“恶来,你把他的裤袋解开,我指给你看看。”

    典韦赶紧把白泽的裤袋解开。

    魏延现场给典三岁上了一堂生理卫生课。

    旁边的将士看到这一幕,全都忍俊不禁。

    可白泽则脸色越发惨败,最后实在承受不住,尼玛,两个疯子啊,给人宫之前还说那么多,他连忙说道:“这是从一个炼丹道士那里弄来的。”

    魏延问道:“他是怎么弄的?”

    白泽说道:“就是把绿矾放在炼丹炉里煅烧便可得到这种东西。具体怎么煅烧,我也不清楚。”

    魏延剑眉一挑,问道:“那个道士身在何处?”

    白泽想了想,说道:“前些日子还在桐柏山太白顶炼丹,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对于梧桐山太白顶,魏延是知道的,那是桐柏山最高峰,海拔1140米,是淮河的发源地。

    他连忙派出一百人,前去找寻那个道士。

    至于找到之后,魏延目前只打算制作一点轻硫酸,跟绿矾油在古代的功效一样,用来除掉兵器上的铁锈。

    至于到底要不要制作浓硫酸,进而制造现代炸药,魏延还不确定,也许等到几十年以后吧。

    文鸯问道:“主公,怎么处置这个刺客?”

    魏延笑道:“送给张绣,让他明白曹操对他的苦心。”

    魏延现在注意力放在一个地方,等到南阳郡完全落在自己手里以后,自己是不是该花点时间,引领一下这个时代的茶文化呢,想想那一世行销全世界的茶累积的财富,魏延都激动得浑身颤抖。

第176章 【不希望曹**】

    义阳靠近后来的信阳,信阳毛尖便是后来的十大名茶之一。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有茶叶了,茶树原产于华夏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茶树又在气候温和的豫南大别山信阳生根(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地区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

    后世,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可是,信阳毛尖成名却非常晚,是到了20世纪初期,清代季邑人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出现了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要改良茶树、改良炒茶技术、推广泡茶茶道、让其蔚然成风,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毕竟历史上是四百年后才让泡茶茶道成为时尚,魏延不可能四个月就能让它成为时尚,最理想的情况也是四年,甚至是十四年或者四十年。

    但不论多久,能够让茶叶成为全世界的时尚,让茶叶成为华夏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便是用尽一生去改良,魏延都不怕。

    这个时候,空空笑道:“主公,千万别忘了我,我可是有培育好的茶树种子,别说是信阳毛尖,哪怕是武夷山母株大红袍种子,我也能帮您弄来。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年啊!”

    魏延大喜道:“真的吗,我真想现在就喝到武夷山母株大红袍。”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1972年,尼克松访问华夏时,当时太祖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太祖小气。周相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虽然魏延比较喜欢喝绿茶毛尖,但武夷山母株大红袍可是后世顶级权贵才有资格喝的,穿越之前的他只喝过旁边茶树上的大红袍泡的茶水,可能味道差不了太多,但心理感觉差得很远。

    空空笑道:“主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在武夷山上才能存活才能有那种香味,来到信仰大别山它的口感还赶不上信阳毛尖,所以你还是尽快地打仗,横推吧,把江东孙吴灭了,把武夷山占了,你才能喝到武夷山母株大红袍。”

    魏延现在暂且把这个事情搁置,等到回到义阳之后,再选择合适的山区,试种空空提供的茶树种子(茶树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

    ……

    魏延任命典韦为近卫都尉,统领一千近卫兵,侍卫周边。

    典韦重生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魏延,并且知道是魏延救了他,魏延又教会他那么多东西,典韦从心底深处对魏延有强烈的心理依赖,再加上后天培养的忠诚和责任,使得他白天经常在魏延身边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比原来在曹操那里还要尽忠职守。

    重生之前的典韦,有个致命缺点,喜好酒食,纵情吃喝,吃喝都是别人的好几倍,他总是在旁侍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但重生之后,虽然依然贪吃,但滴酒不沾,对酒精似乎有天生的厌恶,也许可能知道自己死过一次是因为酒醉失去兵器而死。

    此时,距离夺取宛城已经过去一天一夜,典韦忽然感到饥肠辘辘,连忙嚷着:“好饿啊!好饿啊!”

    魏延就准备亲自下厨给魏延做饭。

    空空忽然说道:“主公,典韦现在丧失了这一世的全部记忆,根本不懂‘君子远庖厨’的意思,你给他下厨,他也以为是理所应当,不会感激。”

    魏延遗憾道:“那这一招对典韦就真的没用了吗?”

    空空笑道:“你让他跟将士们一起吃过一个月的大锅饭,啃过一个月的干粮,你给他来顿小灶,保证他感激得热泪盈眶,忠诚度刷刷往上涨。”

    魏延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没有榨取植物油的习惯,所以这个时代的烹调技艺完全没有炒菜的说法,所有菜基本都是煮,要不就是烤的,他来到之后,每次给新来的将领下厨炒菜,他们都热泪盈眶,不但是因为主公不畏人言,亲自为他们下厨,还因为炒的确实好吃啊,反观大锅煮的菜、干粮,如果不是魏延每次都饿得够呛,他也很难做到跟将士们食同锅。

    让典韦吃了一个月的大锅饭,再来吃魏延的小灶,忠诚度确实会飙升。

    不过,现在160的忠诚度已经可以了,暂时不用再刻意提升。

    ……

    这个时候,斥候来报:“徐晃将军成功抢夺曹军将领史涣押运的两百车粮草,并且阵斩史涣!曹军断粮半日,已有怨言。”

    魏延大喜,看来徐晃的特技【粮尽援绝】对曹军起了效果。

    大喜之后,魏延又有些担心,自己这次帮着张绣对付曹操,万一曹操真的死在张绣西凉军的攻击中,曹操那些下属前去投奔袁绍,那自己以后怎么跟袁绍对抗呢。

    他又不希望曹**,希望曹操活着跟袁绍死磕,最好官渡之战拖个十年八年的持久战,把两大势力全都拖垮。

第177章 【魏文长能掐会算】

    当魏延听到徐晃阵斩史涣,不禁哑然失笑。

    历史上,史涣跟韩浩相当,均为曹操的亲信随从,共同掌管禁兵,领兵征伐时,则经常跟随徐晃出阵,算是徐晃的部将,讨伐眭固时,跟随徐晃,阵斩眭固,后来又跟随徐晃抄截袁绍的运粮车,烧其粮草,配合得相当默契。

    却万万没想到,这一世,史涣竟然死在那一世上司徐晃的斧子之下。

    不过想想,史涣从曹操刚开始讨董时,就以门客的身份跟随曹操,担任中军校尉,后来曹操任丞相时,又担任中领军,跟韩浩一起掌握禁兵,其人对曹操的忠诚,并不亚于曹氏宗亲,便是俘虏了,也未必肯投降魏延,斩了便斩了吧。

    ……

    当时徐晃阵斩史涣,将史涣统领的一千多人马杀败后,他便命麾下士卒把那些粮草车堆放在一起,并堆放了许多枯枝败叶,准备放火烧掉。

    火势冲天而起,但很快地,火势弱了很多,根本不像是上百粮车堆放一起烧起来的火势。

    徐晃本来准备撤离,看到火势减弱,以为是粮草发潮,所以烧不起来,连忙命人堆放更多的草木去烧。

    很快地,现场一堆黑灰。

    徐晃觉得很奇怪,如果是那一百辆车上粮食全都烧尽,黑灰应该不至于这么一点吧。

    不过,曹军救援队伍很快就要杀过来,徐晃来不及多想,赶紧撤离,转去阻击曹军另外一个运粮队伍。

    这一次,徐晃又遭遇同样的问题。

    他想不明白,索性干脆不想,毕竟不管怎么样,曹军的粮草没有了。

    曹军在宛城大营的粮草被张绣烧了,从许都到宛城的数百里粮道又被徐晃断了,曹军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仓皇败退。

    ……

    宛城之中,原本非常空荡的粮仓丰盈起来。

    魏延跟空空沟通:“为什么不可以把敌军所有粮草全都弄过来,剩下的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横扫了!”

    空空冷笑道:“这是规则,只能回收那些会被白白烧掉浪费掉的粮食种子,不能把敌军所有粮草全都弄过来。

    换句话说,可以帮你合理取得优势,却不能帮你作弊!

    这是天道法则,我不能更改,你也不要妄想!”

    魏延笑道:“其实,如果你真的要帮我那么做,我反而不愿意,那样争霸道路太过一帆风顺,就没有意思了!”

    ……

    却说曹操,几个时辰前,多靠典韦挡住寨门,曹操才能有机会逃走。

    曹操在曹安民的搀扶下,上了一匹战马,从寨后逃奔。

    当时只有一匹马,曹安民只好步行跟随。

    当时胡车儿带着一群西凉骑兵,从大营另一侧绕过来,隔得远,追不到,便对着曹操一顿乱射。

    曹操胳膊上中了一箭,那匹马也中了三箭。

    那匹马虽然不是宝马绝影,也是大宛良马,熬得痛,跑得快。

    他们刚刚跑到水支流清水河边,西凉兵追到,步行的曹安民来不及跑,被西凉兵砍成肉泥。

    曹操急忙策马冲过河水平缓的清水河。

    他回头冲胡车儿:“吾赏赐你那么多黄金,汝怎么不杀张绣,反要杀吾!”

    胡车儿瞠目大叫:“曹贼!瞎了你的贼眼,俺胡车儿岂是见利忘义之辈!”

    曹操叹道:“吾今日方知胡人中也有忠义之辈!”

    胡车儿大笑道:“你知道的太迟了!纳命来!”说着张弓搭箭,射向曹操。

    曹操胯下战马,虽然不是绝影,却也是大宛良马,颇通人性,护主心切,竟然扭头用自己的身体去挡箭矢。

    胡车儿那一箭正射在那匹马的马眼,射入马的脑袋。

    那匹忠心护主的战马一声悲啼,无力地倒伏在地。

    曹操狼狈地从马上摔落下来。

    这个时候,胡车儿策马要从清水河那边冲过来。

    曹操仰天大叫:“莫非天要亡我!”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长子曹昂连忙把自己乘坐的坐骑交给曹操:“父亲,你赶紧走!”

    情势危急,曹操没时间跟曹昂说什么,上马就狂奔而走,连头都不回。

    曹昂拔出佩剑,冲向胡车儿。

    胡车儿手一挥,一阵乱箭射来,曹操的嫡长子,本来有希望成为曹魏第一个皇帝的曹昂,就这样,被射成刺猬,悲壮地死去。

    他的死,成全了他的父亲,曹操得以逃脱。

    曹操沿路汇合夏侯、曹洪等将领,收集残兵,聚集起三万多人马。

    这个时候,后方传报,张绣领西凉大队人马杀来。

    本来这个时候,曹操统筹大军,伏击张绣,必定能将张绣击败。

    可曹操忽然头一歪,昏厥过去。

    群龙无首,夏侯、曹洪都有勇无谋,随军谋士程昱又是素有毒计没有急策的人,当张绣杀过来,曹军还束手无策,而且轻而无备,被杀得四散奔逃。

    一直杀到南阳郡跟颍川郡的叶县,曹军才止住溃败之势,依托叶县县城负隅顽抗,张绣麾下尽是骑兵,攻城无力,便把曹军俘虏、伤兵尽皆割了首级,撤兵回去宛城跟魏延换取家属。

    张绣刚刚回军,就有魏军士卒飞马传报魏延的书信。

    张绣打开书信一看,上面写着“再等一日,曹军必定出城劫掠地方,到时候你还可以多杀伤一些曹军。”

    “他魏延难道能掐会算,他怎么知道一天后曹军会出城劫掠地方。”张绣准备不听魏延的,继续回军。

    胡车儿却说道:“主公,那魏延又怎么会在几个月前就知道我们会归降曹操、而后又会跟曹操反目呢,俺看呢,魏延小儿可能真的能掐会算!”

    听了胡车儿说的,张绣仔细回想这次宛城被魏延巧取的事情,是啊,魏延怎么能把时间点把握得这么准,想着想着,张绣不寒而栗:“魏文长高深莫测,再也不敢轻视,也罢,我们就再等一日!”

    一日后,曹军断粮,原来大营的粮草被张绣烧了,后方粮道被断,粮草接济不上,叶县又是之前被张绣西凉军祸害过的地方,本就没有余量,曹操昏迷不醒,没有他的威望镇住,一向对部下宽纵的夏侯便放任麾下青州兵出城去劫掠乡民。

第179章 【收服贾诩很难】

    曹操当年一跃从小势力变成大诸侯,靠的就是四年前收降三十万青州兵和随军男女百余万,自此之后,青州兵便成为曹操军中的一支特殊的力量。

    青州兵为数众多,善于打顺风战,当年匡亭大战时追着袁术的屁股追杀了数百里,可一旦失利,他们跑得比其他军队都快。

    他们只听从一个人的命令,那就是曹操,当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去世后,青州兵根本不愿接受曹丕的指挥,敲鼓擅自离散,如果不是贾逵处置得当,他们当时可能就造反了。

    现在,曹军残兵里就有七八千青州兵,当曹操昏厥过去,他们就贼性萌生,借着筹措粮草的借口,趁机纵兵劫掠乡民,女干淫掳掠,吃饱喝足,每个人还带回一大堆粮食,根本不顾后面苦苦哀嚎的乡民的死活。

    结果,当他们还没回到叶县县城,就遭遇了张绣一万多西凉铁骑。

    青州兵多是步兵,刚才又做了很多坏事,有气无力,被张绣大军一边倒地屠杀,逃回叶县县城的不足两千。

    张绣前前后后斩杀曹军将近两万人,陆续逃回叶县的曹军有三万人,却因曹操昏厥,群龙无首,只能看着西凉骑兵耀武扬威。

    张绣携带两万曹兵首级,来到宛城,要求交换西凉将士的家属。

    在此之前,魏延曾派人警告过他们“若是我们查验你们敢杀良冒功,你们杀多少良民,我们也杀你们多少家属”,所以没有一个西凉兵敢杀良冒功,搞得南阳郡乡民纷纷议论,这西凉兵转性了吗?后来他们才知道,是魏延约束西凉兵,西凉兵才那么乖的,顿时对魏延的好感油然而生。

    魏延让张绣带兵到西门外等候,他则把西凉兵士的家属全都在东门放出,这样可避免张绣趁机夺门,毕竟魏延现在这里的兵力不如张绣。

    张绣不敢动弹,因为他儿子张泉是最后放归的,他就只有那么一个儿子,不敢拿儿子的性命开玩笑。

    最后,张绣抱着张泉,仰头问魏延:“文长,你何时放归文和先生?”

    魏延淡淡一笑:“我有很多学问要向文和先生讨教一番,你什么时候在长安立足,杀了李、郭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