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被人辱骂成了袁鼠!

    想到自己堂堂四世三公袁家之嫡子,身负天下之望,竟然落得这样的田地!

    一时之间,气急攻心,袁术只觉得喉头一甜,吐出一大口污血,然后头晕目眩,好悬从马上栽落下来。

    此时,阎象赶紧上前,牵着袁术战马的缰绳,其他亲兵护卫着,往寿春方向逃去。

    袁术此时昏昏沉沉,并不知道,他一向信用的杨宏此刻早已逃之夭夭,而他想杀掉得阎象此刻还在忠心护主,真是可笑可叹!

    现在袁术都要败退了,袁军其他士卒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斗志,狼狈逃窜。

    来不及逃窜的袁军纷纷放下兵器,缴械投降。

    不得不说,一年前就开始的各种宣传战略非常奏效,很多袁军士卒都听闻魏军不但粮饷高,而且还包办婚姻、分配土地……可以说,在魏军里面做个小卒,都比在袁军中做个屯长要有前途得多,于是,大批大批的袁军都放下兵器,伏地投降,甚至连本来能够逃走的袁军士卒都不逃,抓紧机会投降!

    魏延则一马当先,对袁术穷追不舍,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擒杀袁术,结束淮南人民的痛苦!

    眼看魏延就要追上袁术,斜刺间杀出一将,手持三尖两刃刀,大喝一声:“休伤吾主!”

    魏延定睛一看,此人身形雄壮,吊梢眉,铜铃大眼,络腮胡子,形貌凶恶。

    空空的声音在魏延脑海响起:“发现良将种子纪灵,武力84,统率77,智力57,政治53,魅力48,此人有些培养价值,各方面能力平均能提升4点左右,关键是他手中三尖两刃刀,稍作加工改造,威力更大,武力值能加成8点,堪与方天画戟媲美!”

    三尖两刃刀,相传是二郎神所用兵器,所以又称为二郎刀,是远古东彝的一种搏斗兵器,此械的前端是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形象独特,主要用法亦是、劈、砍、抹、撩、斩、刺、压、挂、格、挑、随一般大刀之使用外,其前端三叉刀亦可作锁、铲之用。

    魏延揣摩一下,这三尖两刃刀只有纪灵能用,如果他的武力84能提升4点,再加上武器的8点,那就是96点,这样的武力,应该能保证,遇到关羽、张飞都不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他决定,收服纪灵,毕竟这样的武将跟着袁术,实在是明珠暗投!

    魏延朗声大笑道:“纪灵!多谢你做内应,若非你帮助,此番我也不能赢得这么轻松!”

    他这声音穿得很远,传到仓皇逃窜的袁术耳朵里。

    生性多疑的袁术开始怀疑起来,纪灵是不是背叛了自己?

    纪灵勃然大怒:“魏延小儿,你休要挑拨离间!那内应分明是袁权!”

    魏延笑道:“纪灵,袁术老贼死期不远,我们何须再演下去,不如现在膂力同心,攻杀袁术老贼!”

    纪灵大叫道:“魏延!休得信口雌黄,我对我家主公忠心耿耿,日月可昭!”

    魏延朗声笑道:“你是不是怕你的家眷身在寿春,被袁术杀了,放心吧,我已经派人去接他们回来了!”

    纪灵知道,再这样说下去,他那个心胸狭窄的主公袁术会对他更加猜疑,连忙挥舞三尖两刃刀跟魏延战在一起。

    虽然纪灵没有【忠心护主】的特技,但魏延发现,纪灵的三尖两刃刀似乎对刀法有所克制,使得魏延束手束脚,二十回合竟然拿不下来纪灵!

    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关羽以前杀华雄颜良文丑时犹若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对付纪灵的时候,三十个回合都拿不下来,全都是因为三尖两刃刀对刀有克制作用,但是对枪矛没有克制作用,所以张飞才能在十个回合不到,大喝一声,将纪灵刺于马下。

    又打了几个回合,纪灵气力不加。

    他虚晃一刀,拨马就逃,而且回手一刀,看在自己战马的屁股上,那匹战马痛极难忍,一溜烟往前面跑去。

    魏延看袁术早已逃得无影无踪,纪灵也已逃远,就没有追赶,毕竟纪灵现在对袁术的忠诚度很高,有150点,需要袁术本人作死地降低纪灵的忠诚度,那样才方便未来招降纪灵。

第236章 【甘宁百骑劫营】

    袁军一路溃逃,风声鹤唳,宛若后来的后秦军。

    魏延大军一直追杀不停,追击数百里,一直追到寿春。

    甘宁的人马原本是在江夏那边防备黄祖,接到魏延军令前来淮水时,已经有些迟了。

    魏延大军兵临淮水时,已经有将近一万袁军被水军接应,度过淮水,逃入寿春城。

    而魏延大军只能望着匡阔的淮水兴叹,安营扎寨,等待甘宁的水军从上游下来接应。

    此时,战果出来了。

    主薄董厥刚刚统计完毕,对数字记忆犹新,遂不看册子,把那几组数字说了出来:“我军阵亡一千两百余人,多半是渡河时遭遇敌军弓箭射杀,我军重伤一千四百余人,其中只有九百多人能救活,但剩下五百多人都仅能残喘数日,我军轻伤两千九百多人,多半是冲锋在前的骑兵,有两千一百多人伤势痊愈以后既能重新战斗,其余七百多人终身致残。”

    魏延眉头轻轻一皱,这伤亡情况比他想象的要大一些,本来以为伤亡很少呢,看来袁术的人马里面还是有点精兵:“这样算来,我军这次的战斗折损竟达到两千四百多人,那袁军折损情况如何?”

    董厥答道:“袁军仅有九千多人逃入寿春,余下九万多人都留在这里,其中战死、重伤待死的约有一万三千多人,剩下的七万七千多人都有轻伤,这些人里面愿意加入我们中央大军的有七万多名,剩下七千多投降却不接受整编。”

    魏延惊问道:“怎么会有多人都不愿意加入我们?”

    “主公明鉴,那九千多名士卒都是跟随袁术的老兵,他们这番迫于形势,想要活命,所以缴械,但他们都顾虑身在淮南的家人,心里对袁术尚有一丝忠诚,所以不肯归顺我军。”

    “那就把他们押到陈到那里挖矿吧。”对于这种家伙们,魏延毫不客气。

    魏延又问负责情报的魏羽:“阿羽,现在寿春城里有多少人马?”

    魏羽回道:“根据特工传报,原来袁术留在寿春城里一万多人马,现在逃入寿春城有将近一万人马,袁术如果在城里疯狂募兵,又可抽的一万人马,袁术城中能够汇聚三万人马!不过这三万人马里面有五千为水军,分布在淮水之上,提防我军偷渡淮水。”

    “区区三万人马,士气低落,”魏延道:“寿春,我必攻之!”

    董厥惊道:“主公,兵法有云,十则围之,我军兵力尚且略逊于袁军,如何能够攻打?”

    魏延笑道:“不是还有七万愿意归顺我们的袁军吗,他们在袁术那里是虫,到了我们这里便会成龙!这次攻城的主力便是他们!”

    董厥恍然明白,军中那些参军可都不是吃白饭的,他们能够迅速把敌军转化成我军。

    接下来的日子里,魏延大军便在淮水北岸屯扎,一边整编七万俘虏,同时还分兵横扫淮北的袁术势力,一边等候从淮水上游装船而下的粮草,一边等候甘宁水军到来。

    淮水是仅次于长江黄河的大河,自然不同于汝水那么窄,特别是寿春北边的淮水,河面足有几里宽,那样的河面,被袁术五千水军封锁着,魏延大军暂时只能等待。

    十几天时间过去了,魏军一直没有过淮水的迹象。

    淮水上的袁军水兵从一开始的紧张戒备慢慢放松下来,后来他们从上到下全都恢复到了以前的慵懒。

    这一夜,十几艘小船从淮水上游悄悄过去。

    随后,一百魏军骑兵悄悄出现在淮水南岸,他们每个人的头盔上都插着一根白鹅翎,飞奔到袁军水军的路上旱寨,拨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

    这一百魏军骑兵左冲右突,来回放火,袁军岸边旱寨四处火起。

    袁军全都酣睡时,忽然惊醒,惊慌失措,不知道敌兵有多少,一片大乱。

    那一百魏军骑兵在营中纵横驰骋,逢人便杀,无人能当!

    袁军水军在船舶上的士卒纷纷被岸上的一幕吸引着,纷纷呼喊着,前去增援。

    这个时候,从上游来了几十个小船,上面都有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

    袁军水军全都被岸上动静吸引,没有注意到上游来的小船。

    小船顺流而下,很快就到了袁军水寨处,小船上的水兵点燃干柴,然后跳入水中。

    那几十个小船借着水流,冲入袁军水寨里面,瞬间,袁军的水寨上百艘战船全都着火,此时又有大风,风助火威,袁军水寨噼里啪啦烧了起来。

    一晚上的功夫,上百艘大船、数百只小船,全都烧尽!

    甘宁一百精骑平安杀出袁军旱寨,退到一侧,衔尾追杀。

    五千袁术水军,只有一千人回到寿春城。有两千人折损于火灾之中,二千人投降,袁术失去了对淮水的掌控权。

    此时,上百艘战船从上游下来,搭乘着魏军精锐,过了淮水。

    自从,淮水被魏军水军掌控。

    ……

    原来,早在几天前,甘宁已经从江夏赶到淮水上游,准备统领水军跟袁军水军恶战一番。

    但问题是,甘宁水军此前在江夏已经连番恶战,久战疲惫。

    魏延跟徐庶研究一番,派人飞马传报甘宁,让他依计行事。

    甘宁便从军中挑选一百精锐。

    当晚,在军营中,让一百精锐列坐,先用大碗斟酒,自己喝了两碗,然后跟这一百人说道:“今夜奉命劫寨,请诸公各满饮一觞,努力向前。”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甘宁见众人有难色,拔剑在手,怒叱道:“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

    众人见甘宁作色,皆起拜曰:“愿效死力。”

    甘宁将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披甲上马,直奔袁术水军旱寨杀去。

    与此同时,火烧的十几个船只也准备停当,顺水而行。

    所以才能赢得轻松。

    ……

    魏延过了淮水,见到甘宁后,大笑道:“兴霸百骑劫营,必将成为佳话!只可惜,用于袁军,真乃牛刀杀鸡!”

    此后,魏军兵锋直指寿春,誓言要生擒袁术和他那个有国色之称的冯皇后。

第237章 【大乔小乔的父亲】

    三万魏军原本主力,七万多袁军俘虏,经过编练,组成五万战兵、五万辅兵,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寿春。

    此时,寿春城中,袁术军中长史杨弘袁大将劝谏道:“寿春水旱连年,人皆缺食;今又动兵扰民,民既生怨,兵至难以拒敌。不如留军在寿春,不必与战;待彼兵粮尽,必然生变。主公且统精兵南下庐江,一者就熟,二者暂避其锐。”

    原本历史上,当曹操联合刘备、吕布、孙策三家一起讨伐袁术,袁术就怕了,连忙跑出寿春。

    但此时,袁术没有逃走的意思,在他看来,区区魏延,还达不到让他弃城而逃的份!

    他冷笑道:“大将若想逃,尽管逃好了!”

    原来,袁术后来知道杨弘率先逃走的事情,对杨弘以往的印象大打折扣,当然不肯听从杨弘的计谋。

    杨弘听到袁术说这个,顿时臊得面红耳赤,退下来,不发一言。

    这个时候,阎象进谏道:“主公,听闻那魏延俘虏我军七万余人,全部编练入伍,所以诈成十万人马,那七万余人全是淮南人,而主公乃是淮南之主,他们必然心系主公,他们投降可能迫于无奈,如若用他们的亲人去诱降他们,让他们倒戈相向,魏军必定大乱,到时候,我军杀出城去,未必不能反败为胜!”

    自从袁术知道自己吐血昏迷后是阎象保着自己逃回来的,对阎象大为赞赏,从此言听计从。

    他听阎象这样一说,想了一下,抚掌大笑:“妙哉,妙哉,便依你之言!”

    阎象随后在寿春城中找寻一些被俘将士的亲人,让他们偷偷出城,潜入魏延军中,怂恿那些降兵对魏延倒戈相向。

    他们这样的伎俩如何能瞒得过魏延,很快边有人报告魏延。

    魏延笑道:“我正在发愁他们守城人多不好收拾呢,他们却自来送死!”

    ……

    一天后,阎象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有个投降的袁军将领周锋被魏延任命为一部校尉,统领五千人马,那五千人马皆是淮南人,周锋的家人都在寿春城里,周锋想要倒戈相向,跟阎象约定如何如何成事。

    阎象汇报给袁术,让袁术定夺该让那位大将领兵出城劫营。

    所有人都属意纪灵,毕竟现在军中只有纪灵的武艺最高又最善带兵。

    袁术的目光却掠过了纪灵的身影,看看军中其他将领,都不让他放心,便投注在桥蕤身上:“你与李丰统领一万人马,出城劫营!”

    纪灵默然无语,自从回到寿春后,不管自己再怎么争辩解释,袁术对自己开始冷淡起来,甚至于开始让自己坐冷板凳。

    他不知道袁术怎么想的,自己跟他出生入死十几年,他怎么可能因为魏延那几句挑拨离间便开始怀疑自己呢?

    纪灵开始有点寒心。

    第二天晚上,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桥蕤、李丰统领一万人马,悄悄出了寿春城,杀奔魏军大营。

    周锋派人前来迎接桥蕤,带着他们的人马,悄悄杀向魏延的中军大营。

    根据周锋此前的话,他到时候会配合桥蕤一起前后夹击魏延的中军大营,一举将魏延斩杀。

    桥蕤、李丰等人深信不疑,便跟随周锋的人往大营里进发。

    桥蕤还远远地看到魏延的中军大帐,看到大帐里有个红脸男子正在伏案读书。

    他心中大喜:“那定然是魏延!如若这番能斩杀魏延,便能转败为胜!”

    沿途有人盘问,周锋的人便说这是周锋校尉奉令调防,对方也没有怀疑。

    而且,因为那七万降兵临时整编,根本没有足够的盔甲战袍,便继续用袁军的,所以桥蕤也相信,他们瞒过了对方。

    距离魏延中军大帐越来越近,桥蕤感到有些奇怪,除了魏延一人端坐在那里,好像没有其他兵士,其他营帐里寂静无声。

    他便问周锋派来的人:“为何此处如此寂静?”

    周锋派来的人便道:“因为士兵全都已经安歇!”

    桥蕤摇摇头:“不对,即便安歇,也应有鼾声,为何一点鼾声都没有?”

    那人赶紧拨马就逃!

    桥蕤一枪将那人刺死,然后大叫一声:“不好,有埋伏,赶紧撤!”

    此时,已经晚了!

    只见四面八方皆有敌军大将出现,魏延、典韦、徐晃、甘宁等人分别统领数千人马,将桥蕤一万人马,团团围住。

    一番激战,桥蕤一万人马,战死两千余人,七千多人尽皆投降,李丰被典韦斩杀,桥蕤被生擒!

    魏延走到桥蕤面前,仔细端详此人,四十多岁年纪,虽然各方面能力平平,但容貌俊朗,仪表不凡。

    他很想称呼桥蕤一句“岳父大人!”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大乔、小乔就是桥蕤的女儿!

    首先说一点,大小乔不是乔玄的女儿,孙策、周瑜分别纳大、小乔是在攻破皖城之后,是199年的事,而乔玄183年就已正常去世,死时已有七十五岁,从年龄上来看,不可能是大、小乔之父。

    而且,《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记载:“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江表传》:“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应该理解为失去父亲流离失所,不应该理解为容光焕发),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江表传那句话的意思就是,桥蕤这两个女儿虽然失去了父亲,流离失所,可得到我们两个人为夫婿,也应该感到高兴。

    看清楚,大小乔本来是姓桥,不是姓乔,所以根本不可能是乔玄。

    桥蕤和孙策有交情(术大将桥蕤张勋皆倾心敬(孙策)焉),自然可能被孙策称为“桥公”。桥蕤在197年死于战死,二桥为父守丧。199年6月袁术失势败亡后,他的从弟袁胤等“畏惧曹操,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前往皖城投奔刘勋,这“部曲男女”自然是袁术部下的家,这与六个月后孙策周瑜破皖城得二桥,并称她们之前“流离”失去父亲,逃奔皖城等情况是相吻合的。

    另,破皖城后除了二桥以外,地位高崇的袁术之女袁夫人后来亦成为孙权妃嫔。既然如此,周瑜孙策纳原本贵为袁术的大将军的桥蕤二女为妾也是符合逻辑的,孙、周纳二乔,既给了桥蕤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