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清-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师傅怎么看?”

果然听了这句之后,四色棍的脸色也肃然了起来,国之大事来了。

“老臣认为,为了京师稳妥,不仅京师要存粮,津口也要存粮,部堂所言,大战将在京津一带开展,几十万大军一年的存粮,还是要得!”

从百姓的过冬粮。到几十万大军的存粮。杨猛也不想一力承担。如今朝廷财货丰盈还是朝廷出为妙。

“数量多少?耗银多少?”

“照着足量供应,一人一年十担粮足矣!五十万人就要五百万担粮食,照如今的粮价二两来算,一千万两现银。

若是再保着京师百姓的话,一千万担粮食足以,两千万现银,还是要得!”

这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彭蕴章之前也没仔细算过,这一算之后,粮食的消耗,就是个好大的数字呢!

“粮食多一些没坏处,朕以为一千五百万担才是稳妥的,杨三哥以为呢?”

花钱,尤其是大手笔的花钱,也会让人兴奋的,四色棍的眉梢飞扬,但也没忘了问问杨三哥的意见。听着他骂人,心惊肉跳啊!

“陛下圣明。这就叫做未雨绸缪啊!”

“嗯!此事就交由彭师傅来办了,三哥此去直鲁一切小心呐!”

对四色棍来说,如今的杨三哥就是依靠,想他这样皇家出身的子弟,想要找个依靠很难,想要找个能与自己一起玩乐的依靠更难,知道三哥要远行,四色棍也不忘嘱咐几句。

“陛下放心,臣去去就回!”

杨三哥有正事在身,四色棍也没有挽留,走在回军机处的路上,彭蕴章有些担忧了,一千五百万担粮食,看来杨老三有些不看好将来的战事啊!

这又是招安捻子又想招安长毛贼,难道这英法联军就如此可怕?

“部堂,之后的战事……”

说这些话彭蕴章也是加着小心的,如今开战已成定局,求和之说,是断断不能出口的。

“尚难预料,英法两国整军,怎么也得三两个月之久,即使分兵前来,第一波的人数也多不了,至多三五万人,但两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不容小觑,据闻米利坚已经与英法两国达成了协议,要为两国提供补给,购置米利坚的粮食,也是在削弱英法联军的后劲儿呐!”

杨猛这么一说,彭蕴章心里的疑惑也就尽去了,原来是为了这个,购粮也是军略呐!

“咱们不能再加一些?”

“就如今局势来说,釜底抽薪不若扬汤止沸,不拖垮英法两国,就没有大清的出路,咱们一下把粮食都收来了,这仗就打不起来了,今年仗打不起来,英法明年还会再来,无非如今的大清就是一个乱局,就乱在一起吧!”

米利坚的存粮、产粮都是有数的,杨猛这次大批购粮,倒不是倒弄库存,而是真正的购粮,英法与沙俄已经签署了雇佣兵员的合约,此事在欧洲不是秘密,如今杨猛所能做的就是从米利坚那边遏制英法联军的人数,一次来五十万人,怎么打?

“部堂远见,这捻子那边可有胜算?”

“有没有胜算是咱们说了算!捻子终是乱匪,张洛行不识相,就搞掉他,换个李洛行、王洛行、孙洛行,换上三五个,老子就不信他们不接招安令!

彭中堂,知会在皖的左季高配合吧!毕竟外部是要有些压力的!”

招安捻军,杨猛早就有了部署,若是张洛行不识相,杨猛就差人暗杀他,死了一个还不识相,就接茬死,直到有人接招安令为止。

“部堂不带京师的人马前去?”

彭蕴章以为杨老三是要调动京师人马的,没想到他要的竟是左季高。

“带上一两千就是了,如今京师周边的人马尚需整训,不耽误他们了,至于曾左那边,开战之前还是要试探一下的,若是曾左造反,问题就大了!”

提曾左杨猛也是在转移彭蕴章的注意力,彭蕴章的心力本就不济,多一件事儿就要多耗费一些心力,这段时间杨猛不想让他闲着,这个正牌的军机首辅,在大清还是有些号召力的,决不能让他有机会在暗地里谋算自己。

“部堂思虑的是,这段时间事情杂乱,都忘了还有曾左二人了!”

如今江南的局势在杨猛的安排下,也算是平稳,曾左给了太平军足够的压力,加上一个冯桂芬,压住太平军还是不成问题的,僵局之中,战事就少了,战事少了,这曾左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左骡子好对付,真正不好对付的是曾涤生,曾涤生的湘勇,这段时间表现的不咋地,哥老会的势力抬头,杨猛在思量着是不是该让湘勇也进京呢?

“这段时间,杨某不在京师,就有劳彭中堂费心了。”

“这是哪的话儿,应该的!”

杨猛选择此时离京,也不是突发奇想的,肃顺如今不在京师,自己再走了,说不定有些人就要跳出来,而京师的一些满汉大员,前段时间都让肃顺给挑了,剩下就是宗室了,若是再杀些宗室,这大清皇室就算是人丁凋落了。

包括鬼子六、肃顺在内,大清的这些宗室,杨猛会一步步的搞掉,这篡清的最后一步,要走的光明正大,多了这些宗室,对以后的局面也不好,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打着复辟的旗号搅乱时局呢?

第七百六十七章老子说了算!

杨猛要收拾捻军虽然在计划之内,但这次匆匆而行,并不是到了收拾捻军的时候,而是捻军盯上了杨家驳船船队解京的金银。

苏浙肃贪的消息,没能瞒过太平军,对于朝廷肃贪的银两,太平军也是垂涎欲滴,只可惜,统领苏浙民团的冯桂芬很谨慎,而且苏浙民团完全是由新军组成的,其战力不是湘楚二军可比拟的。

即使加装了洋枪,太平军在冯桂芬手里也是一次便宜没占着,如今在江南一带,太平军惹不起的人有两个,一是九江杨二,二是苏北冯桂芬。

自杨猛走了之后,石达开不是没试过突袭九江,结果人马一动,就遭到了扼杀,与杨猛差不多,杨毅那边对太平军也是不留手的,全军覆没。

至于苏北冯桂芬的名声,完全是李秀成与陈玉成捧出来的,陈李二人,只要碰上冯桂芬的人马必败,这已经是太平军内部共同的认知了。

太平军无法对苏浙解京的赃银直接动手,并不等于他们放弃了这笔银子,太平军与捻军在大面上是从属的关系,捻军诸王都是洪秀全封的,虽说捻军听封不听调,但两军总归还是从属的关系,削弱朝廷就是加强太平军,这样的道理,杨秀清还是懂的,虽说太平军不能截取这批金银,但给捻军传个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与太平军相比,捻军就是个穷鬼,这也是杨猛之前一直不在乎捻军的原因,他原本是想着在慑服太平军之后。一并处理捻军的。没想到捻军却突地窜了出来。苏浙解京的银两那是军费,杨猛当然不会让捻军掺活这事儿了。

虽说大运河有新军保护,但杨猛不想让运银子的事情曝光,只能先发制人降服捻军了。

捻军打算对苏浙的银子动手,太平军和捻军之中的影子都报告了此事,捻军选择劫夺银子的地界是济宁府,这也是大运河在山东境内的要冲,一旦因战乱影响了济宁府的通航。很可能会影响京津一战的战局,也是杨猛要对捻军出手的原因之一。

京师的杨猛未动,影子和防守运河的新军就动了,驻皖的左骡子也派了一万人马襄助,有了这样的阵势,以张洛行为首的捻军也会感觉到压力的。

自京师乘船出航,杨猛也一路看了一下运河的情况,有些地方在清淤有些地方在加宽,冬季的运河容易结冰,若是之前这个时候。运河应该开始封冻了,但如今水面依旧活跃。没有别的原因,那就是船只的来往太过频繁,几乎就是日夜不息的。

虽说皇帝那边一千五百万担的粮食订单,刚刚才下,但之前杨猛解送的京津附近的粮食,也有三百多万担了,过一段时间,这大运河会更加繁忙的。

到了济宁府,杨猛也不见当地的官员,带着自己的马队,就直奔驻扎在附近的张洛行捻军主力而去,这次张洛行带的人马不多,只有两万余,但人人都是好手,人人都有马匹。

张洛行能与左骡子相较互有胜负,主要就是借助了马队的灵活性,捻军的前身捻子,实际上就是贩卖私盐、贩卖马匹的买卖人,为了路上的安全而结伙,可随着前些年的灾荒,越来越多的人投了捻子,主事儿人的野心大了,与太平军接上话儿了,也就催生了捻军的出现。

甘陕的刀客、山东的响马不少都入了捻军,对于马匹这些人很重视,通甘陕入蒙古购买马匹对捻军也算是易事,这么些年下来,也就让张洛行手下聚集了数万马匹,成了直鲁豫皖一带无影无踪的马贼。

左骡子追不上捻军,自然很难给予毁灭性的打击,为了震慑捻军,杨猛特意从云南调了五千康巴精骑,玩马蒙古马队都不一定是康巴精骑的对手,就别说张洛行的杂牌马队了。

没有包围也没有突袭,杨猛只是带着马队出现在了张洛行的大营门口,对官军来说张洛行的行踪飘忽不定,但对影子来说,张洛行下一个营地在哪他们都能估算的出来,截住或是堵住张洛行,杨猛只需要带着马队赶过去就好。

张洛行的马队之中有甘陕的刀客,他们是听说过康巴精骑的,见到扎了英雄结的康巴精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呐!

“去个人,告诉张洛行,云南的杨三爷来了,让他出来见个面儿,老子不为难他!”

朝廷的事儿,杨猛却当成了江湖的事儿,见了捻军的马队之后,杨猛也有了别的想法,自己的五千康巴精骑,捻军的五六万差不多会骑马的贼匪,再加上几万蒙古马队,就是现成的骑兵啊!

京津一带平原居多,这骑兵的战力多高杨猛不清楚,但应该是比步兵厉害的,不然蒙古铁骑也不会威名远播,僧格林沁之前用错了战法,若是组一支十万人的马队,或许在战争之中有奇效呐!

杨猛约得是江湖会面,作为匪首的张洛行还不得不出头,康巴精骑的战力他已经听营中的刀客说了,很厉害!恐怕这两万余捻军骑兵也不是那几千康巴精骑的对手。

云南杨三爷是谁,张洛行更是清楚,打的太平军翼王节节败退的九江杨老三,就是云南的杨三爷,这两军会面摆出了江湖架势,张洛行也有些错愕,但云南杨三爷应该是要脸的人,既然他说了不难为自己,应该是可信的吧?

即使不信,这个时候的张洛行也不能认怂,带领一群匪徒,最重要的是什么,还不是名声?一旦丧了名声,只怕这捻军也不好带了。

硬着头皮,带了几十骑来到了营门前,杨猛那边也是一样,带了相等的人数,两人就在捻军的大营门口会面了。

“哪个是张洛行?”

杨猛带着几十骑前来。也是有原因的。那原因就是捻军之中。有影子的人,如今守在捻军营门口的应该就是影子的人,杨猛不怕捻军营中有黑枪、黑炮也就走到了营门近前。

“杨三爷的地盘在云南,杨三爷又是朝中的大官,不知到捻军这座小庙有何贵干呐?”

杨老三来这里的目的,张洛行在营中幕僚的提醒下也清楚了,来到了营门口,不打不骂。肯定是为了招安而来,但投满狗清妖,他张洛行还丢不起这个人。

“知道还问,显然是不想投靠老子呐!但见了面,这话不能不说明白,张洛行,带着你的捻军降了吧!别逼着老子动手!

你这捻军的马队,刚刚老子也大略的看了一下,差强人意,投了老子给你个马军提督的差事。你怎么说?”

捻军好歹是一军,想必还是有军师的。自己的来意很清楚,听了听张洛行的口风,杨猛也大概清楚了他的意思,但他的意思是不好使的,如今杨老子说了算!

“杨三爷,咱们在太平军中,好歹是个王爷,就是朝廷要招安,怎么也得给个王爷当当吧?

听闻杨三爷也是条好汉子,怎么就愿意为满狗清妖效力呢?”

江湖贯口,张洛行自然是熟悉的,扯淡呗!扯到天黑他也有话说。

“王爷,好个不知死活的癞蛤蟆!好大的口气啊!

成!这事儿暂且压下,咱们来唠唠英法联军入侵,五大皇庄被焚的事儿,这事儿你张洛行怎么看?”

捻军的结局已定,杨猛现在主要看的是张洛行这个人,刚刚几句话,张洛行的应变还算不错,若是在英法联军之事上没有个立场,这人用不了。

“洋鬼子啊!咱们虽说跟了太平军,但洋鬼子咱们也是瞧不起的,但如今这是清妖的营生,与咱们说不着吧!”

张洛行是地主家出来的,家资也算豪富,如今这时节,有钱人的消息灵通,张洛行自然听过二十年前广州之事的,三元里的粤民被称为义民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大清百姓不待见洋鬼子,张洛行虽说没见过洋鬼子,但他是个好义之人,知道洋鬼子打过百姓,自然是不怎么待见洋鬼子的。

“好!就冲你这句话,跟着老子混吧!你与那洪秀全不同,你是个江湖豪杰,所以老子给了你面子,若是洪秀全那厮,他就是跪在地上,老子也不待搭理他的。

怎么样?跟着杨老子去打洋鬼子吧?”

张洛行是个什么脾性,杨猛已经了解过了,这张洛行应该算是个绿林,这也是杨猛称之为贼匪的原因,他与洪秀全有本质的不同,张洛行带着捻军起势,或许真是为了百姓着想,但洪秀全那厮就不同了,在杨猛看了那货造反就是为了睡女人的。

张洛行为什么能纵横直鲁豫皖呢?与他接济百姓不无原因的,太平天国什么样?捻军什么样?杨猛很清楚,为什么要亲身过来呢?最主要的是杨猛看中了张洛行这个人,此人尚算是条汉子!

“杨三爷,这里不是云南,也不是就将,张洛行也不是三岁的娃娃,你这么说话,太过瞧不起人了!”

杨猛从开始就是高人一等的俯视张洛行,但杨三爷的威名虽大,那却是在云南与九江,到了山东地面可不好使。

“嗬!好!还有些气概!但是,这里老子说了算,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三不四的跟老子说话,没什么好下场的!

来呀!将捻军的花名册抬上来,让这匪首张洛行瞧瞧三爷的本事,不服输?

在济宁府的地界,可是隔着黄河不远,老子就让你见见黄河,让你死心!”

捻军的花名册,这物件连张洛行都没有,这些东西只是各队的首领手里有些籍贯之类的东西,一听杨猛说了花名册,张洛行的脸色大变,这东西意味着什么?那可是抄家灭门呐!

不大的时候,几个康巴汉子,将一个大木箱抬了上来,张洛行也顾不得是江湖场面了,下马就打开了木箱,一本本的花名册静静的躺在木箱里,张洛行拿起了当先第一本,张洛行亲军就翻看了起来,许多亲军的籍贯,张洛行也不清楚,翻了几十页,问了身边的几个人,然后张洛行发疯一般,几乎每一本都翻开看了,整个捻军的家小怕是都在这个箱子里装着呢!

翻看一遍之后,张洛行脸上的从容已经没有了,只能呆呆的站在杨猛的马前,捻军与太平军不一样,太平军打仗那是拖家带口的,捻军之中虽说有不少光棍汉,但有家口的人更多。

“张洛行,这里哪个说了算?”

“唉……杨三爷说了算,祸不及家小,三爷都是江湖人,咱们该怎么拼杀就怎么拼杀,何苦殃及无辜呢?”

张洛行知道不服软怕是不成了,这一箱花名册,对捻军来说太过重要了,只要这杨老三把这事儿说了,捻军也就散了。

“无辜?那些贪官污吏的家口还无辜呢?老子不一样男的照杀不误,女的买进窑。子?

这天下如今还是大清的天下,造反灭门是律法里有的,但是过几年或许就不一样了,张洛行,这会儿你怎么说?”

“三爷,可容洛行下去商议一番?”

“也好啊!无非给你备了一份好东西,这也需要时间的,你去探一探底下人的口风,再过一两个时辰,老子给你看些好东西。”

对付捻军这样的,杨猛有的是手段,威逼利诱也好,强势打压也罢!说白了,这些都是老百姓,有安稳生活,谁他妈造反呢?

第七百六十八章招安

张洛行退回营中,杨猛也退回了康巴精骑的身后,这些康巴精骑,应当算是杨猛手下最精壮的一支人马了,配上云南那边繁育的高头大马,这支骑兵打眼一看就是精锐呐!

但这群康巴精骑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一是身子重,对马的负荷很大,二是马匹多是欧美西亚一带的骏马的后代,虽说承载能力够了,但耐力是不成的,这支康巴精骑,在短途冲锋上占有很大优势,但长途追击就歇菜了。

既有负荷能力又有冲锋的劲头还有充足耐力的宝马,云南也不是没有,但数量极少,而且都是马匹之中的异类,想要大批的繁育,短期是不可能的,至于长期行不行,杨猛也没谱。

既然考虑了要用骑兵,这些事儿杨猛就要面面俱到,不是什么马都能做军马的,这些个高头大马适合冲锋不假,但作为军马在耐力上这些马确实差了一些。

若是仅考虑京津一战,这样的战马无疑是合适的,京津虽然有些战略纵深,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