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香飘逸,人声鼎沸,给养充足,肉食优越的蒙古军营正在早餐——最松懈的时刻。
一些军官反对了半天的方案还是被我和沈国雄强令执行着。
八百壮士全副武装到牙齿,排着整齐的队列似乎漫不经心地走到了蒙古军军营的辕门外。
不忘家乡开阔的草原吧,蒙古军的营盘就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没有任何地遮挡依靠。这又是充分自信的表现。别说蒙古人这样想,就是除了我们督府军以外的任何一支部队,他们想过向蒙古军发动远程打击吗?
我有些佩服文天祥的机智和胆量,这是一步险棋,一旦输了就会输得一踏糊涂的,可是一旦赢了呢?将会非同小可!
战争更多时候靠的还是勇气。
哦,谁说文天祥不是一个好将才?敢下狠手的人绝对有天才的军事资质。
营寨门口的卫兵甚至都懒得问我们,当我们到了寨门口就要直接闯进去时,那群呆在门口大吃大嚼的守卫才喝问道:“你们是从赣州来的吗?”
我没有听懂,那该是标准的蒙古话,可是,和他们打交道多了的沈国雄就听得非常清楚。他上前一步:“是的。”
也该是蒙古话。
我们居然被放进来了!
终于有人传话,骑着马去寻找军营的最高指挥官。
我们哪里还能再等?我微微示意,眨了眨眼。
已经水流一样漫进营寨的督府骑兵军不动声色就把门岗干掉了,我只看见几把寒光闪闪的弯刀掠过,地上就滚动着七八颗硕大的脑袋了。
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了,可是,我们的动作还是不慌不忙,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袭击效果!
前面是一排整齐的蒙古毡房,当我们接近的时候,有五六匹战马闪出迎着我们来了。
两个威风凛凛的蒙古将官,身上穿了银色的铠甲,可能是出于礼节的隆重吧,他们去掉了头盔,手里空着向天举起……
在毡房的前面该是蒙古兵正聚集的地方吧?我们离他们只有三四丈的距离吧?反正,听他们的几几古古的说话好象就在身边。
突然,毡房那边的寨楼上响起了一个声嘶力竭的,又是惊慌失措的呼喊声。尽管没有听清楚,我们也可以猜测,是上面的稍兵报警了。
“杀!杀啊!”我大吼一声。
很不争气,我的嗓音都嘶哑了!
战士们唰地一声拔出弯弯的蒙古刀,呐喊一声,就山呼海啸般地向前杀去!
两个蒙古将官的微笑刹那间就永远地定格,僵硬在他们的脸上。
数枚箭支深深地咬进他们胸前。
剩下的几个还在发愣的时候,我们已经掩过他们,刀光闪烁,血花横飞。
横冲直撞 十八章 奇袭(二)
(起1M点1M中1M文1M网更新时间:2006…9…20 12:20:00 本章字数:3407)
我们闪电般地踏过那一排毡房的时候,蒙古兵还正在发浑,有的唱有的跳,打打闹闹,乱成一锅粥,寨楼上的哨兵报警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对他们产生影响。两个兵正站起来对着寨楼上气冲冲地吼着,那该是辱骂。哨兵的机警在强横的军人眼里,反而成为恶作剧和笑料。
“杀!”这还是我喊的,士兵们却没有喊,他们全神贯注地把着弯刀,盯紧了目标,驾驭着战马,一声不响地挥舞着,斩杀着,战马不停蹄地趟倒了桌子椅子,趟倒了措手不及的蒙古兵,又奋力向前跃去。
那气势真是令人发指!
一道山洪发作,黄河之水天上骤来,人或化为鱼鳖……
眨眼之间,我军的马队就把敌人的餐场变成了血腥的屠杀场,我看见,许多敌军的嘴巴惊愕得成了阔大的圆。哦。
在第一时间里,蒙古军就有一半被砍杀。砍杀他们的,正是他们用惯了的,沾染了无数大宋子民鲜血的蒙古弯刀。
但是,蒙古兵毕竟是一支久经锻炼的部队,剩下的士兵在条件反射般地躲避了从天而降的残酷打击之后,纷纷从桌子下钻出来,勇猛地拔刀反抗,他们大声地野兽一样地吼叫着,挥动粗犷的胳膊,眼睛里放射出骇人的光芒,因为没有戴头盔,他们的前额留着的两撮黑发衬着铜红色的脸庞,显得格外威风。
前面冲过去的战士马上就转过身来,这边的战士则向前紧逼,第二轮战斗之后,剩余的百十名蒙古兵团团缩在一起,负隅顽抗。
我军有了些伤亡。到底是新兵,骑术训练的时间还是少,实战经验更少,以骑对步和突然袭击的巨大优势仍然没有充分发挥。
我制止了战士们的莽撞,下令射击。
八百骑兵健儿包围成一个大圈儿,前面的战士张弓搭箭,一起攒射。
密集的箭雨,熟练的发射,把元军的战斗圈子渐渐消融。
蒙古兵不时惨叫着倒毙。
几个士兵试图冲出包围,立即被射成刺猬,他们挣扎着,摇晃着,咒骂着,缓缓栽倒。强壮的身体沉重地砸在地面上,地面似乎微微一震。
尸体堆积叠加着,那最后疯狂地冲锋的二十几名蒙古兵成旋涡状猝死在短暂的路途。
蒙古兵真顽强啊,在箭雨里,还是有五名士兵冲到我军跟前,一气就砍倒我军七八匹战马。
弓箭用不上了,后队的战士拔刀攻击,很快就清除了障碍。
闪电式的战斗,用时之短几乎无法准确使用单位:一刹那?
战士们兴奋地呼喊着,咆哮如雷,直干云霄。
一把把银光闪闪的战刀举起来,映着血红的正极力突破着朝霞包围的太阳之光,金灿灿的,令人目眩。
几个小队的战士继续搜索军营内的敌人,一个小队紧紧地包围了寨楼,高高的寨楼上,三个敌兵正手足无措。
威胁之,俘虏之……
二十几个喂养战马的后勤兵也被围剿逮捕。
四百余敌人无一漏网!
我军受伤四十人,牺牲十人。受伤者中有二十个是被疯狂的蒙古兵的巧妙组合攻击造成的,一个士兵以敢死之势迎上来砍杀战马,另几个士兵乘机围攻落马的我军战士。
五十对四百。
多么悬殊的比例!
我的眼前突然幻化出空坑之战的场景,那是文天祥和王东提都给我描述过的:督府军战士正在吃饭,元将,江西道宣慰使李恒就带着五千先锋军突然包围袭击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是叛徒陈懿。箭弩齐发,我军伤亡惨重,继之以刀斧,我军战士雪崩般倒下。血流成河,遍地如染。伤者的呻吟,死者的抽搐,文天祥苍惶地越过敌军的包围线,跟随的战士拼命保护,逐渐死伤殆尽,王东提手拎大砍刀,勇往直前,嗖,一箭正中他的后背,一群随军家属被元军包围砍杀,悲惨地,撕心裂肺地哭泣。赵时尝扮演了文天祥,带着一批战士猛烈地冲向动边……元军抓住了他,恼怒地挥动着弯刀,鲜血淋漓,英雄在肢解的兵刃中长笑……
“好啊!好!今天,空坑之役死难的英雄们,我们也算是给你们报仇雪恨了!”
战士们勒紧惊慌的战马,渐渐整理出队形。
“出发!立即进攻关右的契丹兵!注意,只要他们愿意投降,就不要妄杀!听到了吗?”
“听到了!”
留下一个小队看守这里的物资,照料伤员,其余的战士分成两路马上进攻。
战士们的情绪高到了极点,巨大的,神奇的胜利让他们信心倍增。
我带领六百骑兵战士扑向关右的敌人,沈国雄只带一百人就指向了紫金城关。
我们的任务不同,我们是要消灭敌人,沈的任务是袭击和控制关门。
骑兵队迅速向前驰骋,践踏起的灰尘阵阵飞扬。
关左到关右,只有短短三四里的距离。当我们冲到契丹兵的军营前面的时候,敌军已经报警和作出了相应的措施。他们是步骑兵混成的部队,又是一个缁重运输保护为主的部队,战斗力不是多高,但是警惕性真不错!
军营虚弱的栅栏几乎没有给我军造成多大的障碍,人高马大的第一排骑兵在我军战士气势磅礴的攻势面前哄然而散。
这就是真正面对面式的战斗,空中嘶鸣着箭弩,眼前闪烁着刀光和血红,残缺的身体发出残缺的深远的声音,单调的沉重的撞击让两相前行的士兵同归于尽。
这里还需要思考人生吗?可笑复又可笑了!人完全成为机械的动物,本能成为主宰,头脑成为空壳,武器便是最高的生命智慧!
这一仗不再是袭击,而基本是遭遇战。为了区分敌我,我军已经都在左臂上缠绕了一带白布。
敌人的骑兵不多,很快就消耗了,我军冲到敌人的步兵队里,风驰电掣的骑兵挥舞着长长的马刀,一遍遍儿地犁着这片喧嚣的土地。
步兵队很快就垮了,阵势混乱不堪,成队成队的绝望的步兵举手投降,也有许多人漫山遍野地往军营外溃逃。
在开阔的原野里和骑兵赛跑?真是昏了头了。
不到一刻钟,军营里就结束了战斗,只有一些战士冲出去追捕逃窜的敌军散兵。
一千多敌人驻扎的大营,规模应该说不小了。
很快就集合了队伍,我们一个士兵也没有留下,俘虏们自动排成长队,有些呆滞地被驱赶进军营,军营里的武器全部收缴,箭只斫断,弓弦撕扯,刀和枪则带在我们战士身上,赤手空拳的敌军俘虏老老实实地在自己选出的头目的管理下,在军营的空地上盘腿打坐。
我军伤亡不小,大约有一百人,但是,被我杀死的敌军至少该有三百多人。
大军一阵呼啸,就向关上冲击。连牺牲的战士都没有善后处理,伤兵则紧随队伍。
大凡以少击众的战斗就要抓住重点,快速,犀利。
我牢牢记住文天祥的叮嘱,他当时深切地说:大行不顾细谨!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凑效!
紫金关门已经被我军牢牢地控制了,关上的新附军近千人几乎是一群乌合之众,一触即溃。甚至当我军赶进关的时候,立即就有二百多敌军反正,加入了沈国雄军的行列,帮助他们维持秩序,劝告还在顽抗的少数士兵。
我军驱除了关里的少数百姓,指定一些帐篷毡房给他们补偿,然后一把火把紫金关上的物资储备烧个干干净净。
多数的新附军就地遣散,只留下了态度坚决的二百多名。
望着烟火之中涅磐的锦绣关山,我们豪迈不已。
回头再去整理关右的汉兵军营。说是汉兵,其实主要是契丹兵,汉族人有三成。
一些俘虏已经趁机逃跑,还有一半人规矩地呆在军营了。我们回来后,立即全部解散,然后再放了一把火。
该军营中的军事物资储备也不少啊,粮食就有那么一大排的满缸,真是可惜!
一百五十多名汉族士兵决意要加入我们。我和沈国雄犹豫了一会儿,就用意了。
留下一些战士坚持,我们带着投诚的一百多汉兵及所部四百战士又向关西二十里外的军马牧养场奔去。
投降的汉兵也装备了战马,就是刚才缴获的。不过,出于安全,我们没有给他们配备武器。
二十里的距离,对于士气高昂的骑兵军来说,真是小菜一碟。
估计这里的元兵已经听到了紫金关上下的激战,所以他们就收拢了战马等候,可是,他们只有一百人不到,养马是好手,战斗未必就是好手。
没有搭话,直接就开战,一阵真刀真枪地绝对力量型的撕杀之后,三十多名元军的残兵败将狼奔豕突。
我军一边追赶,一边接受战马。
呵,好多好壮实的战马呀!
黑红色的脊梁,张扬的鬃鬣,矫健的身躯,怒冲冲的气势。
好马!
横冲直撞 十九章 破关斩将
(起6N点6N中6N文6N网更新时间:2006…9…27 14:49:00 本章字数:3560)
大地猛烈地震撼,天空随之而来一再扑向我,白云干干净净,奶油一样衬托着瓦蓝色的海洋,阳光温柔地把它镶嵌出一幕金边儿。
“嘿!来啊!再来啊!”
战士们把我高高地抛起,又小心地接下来,再抛起,再接,如此而已,几乎无休止。
白云都要旋转了。
兴奋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胜利的巨大战果让每一个人如此自豪!
短暂的欢庆之后,我军立即行动,把所有能带走的物资统统带走,一些金银细软打成包裹驮在马背上,缴获的刀枪马鞍之类打成捆扎起来驮走,其余的已经烧毁的不说,少数分给当地的百姓,百姓们犹豫了很久,在我军战士的宣传鼓动下,终于接受了一些。
沈国雄高兴得发了狂,其实每一个战士都高兴得发了狂,关西养马场我们一下子就缴获两千匹战马啊!这是什么概念?还有,在蒙古军应内又缴获一千匹,三千匹战马的巨大的份量任是谁也能感觉到。
我军增加到一千一百多人,死伤的战士就地处理,或者掩埋或者付点儿钱儿交给当地老百姓家修养,这里的居民虽然不多,成分却很杂从衣服来看,几乎弄不清他们的族类,可是,当听说我们要留下一部分伤员的消息时,他们都坚决抢着争着往自己家里拉。
蒙古人太凶残了,民心终于逆转,由对大宋昏聩软弱的失望而产生了强烈的希望,对蒙元政权的朝代更迭的无所谓到产生刻骨铭心的仇恨。
客观而论,若是蒙古人采取平等的原则来对待各族群众的话,我们还有什么意义来拼命对抗呢?还会有哪一个百姓无聊地支持我们几乎注定要失败的战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许多百姓想要跟着我们走,想回到那个熟悉的大宋朝,可是,我们是远距离的奔袭,处境非常危险,只好劝止了他们,当我们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撤到关下集结待命准备南下的时候,近两千名百姓围拢了来,一个个抹着眼泪,哽咽,叹息。
一名老者在家人的掺扶下非要赠送给我们一副对子,我欣然接受了,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王师铮铮铸铁蹄,踏尽胡虏腥风雨。下联是,百姓每每住扫帚,一颦一顾盼天青。对子还没有横幅。
“孩子们,咱大宋的百姓可在苦苦地等待着你们啊,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啊。”老人啼泪横流,气为之塞。
我的鼻子在刹那间就酸了,泪眼婆娑里,回望战士们,只见他们也一片惨痛。
真的,我这时候真的不想走了。想和这些善良的百姓在一起,为他们撑起安全的天。
一些妇女挎着竹篮子给我们送行,一边掏着鸡蛋和米团一边哭着说着,那情形,真叫人感动。
上百个年轻小伙子拥挤到我的跟前,缠着沈国雄,他们坚决要求参加我们的军队,上战场去杀凶残的敌人。
据我们粗略的了解,这里也实行了甲首制度,蒙古人和一部分色目人派在一些大村子里当主人,对待百姓们是为非作歹,肆无忌惮,每天都要好吃好喝的,要钱,要女人,动不动还要大发脾气,拿几个有骨气血性的人们开刀,这里有规矩,百姓十人以上不能聚集,五家合用一把菜刀,所有铁器均上缴毁坏,连耕地的犁也是由蒙古大人们掌握的。
去年冬天我军南撤以后,经过蒙古军的一阵大抢,今年春天闹了大饥荒,饿死三成百姓。
亡国奴的日子真悲惨啊。
好不容易上了路。
胜利的洗礼和民心的熏陶,我军战士个个精神焕发,遵守严格的军令,谁也没有说闲话,只有大群的战马有力的奔跑。
回路是直接向南,据调查,我们的前面将有三道以上的元军战线,七座县城。
原来制定的计划不是这样的,但是,沈国雄和一干子骑兵将领们一再要求,战士们也一再要求,我终于改变了方向,犹豫着同意了。
奇兵就要出奇!
到了第一座县城的外面,确切地说,它是一道关口,是元军去年占领时仓促修建的,连名字也没有,不过,元军驻扎的部队还不少,三百人。
在关口附近,是一望无际的水田,元军取得粮食和给养非常方便。
我军以沈国雄的三百战士为先锋,他们留下多余的战马,然后一声呼哨,便凶猛地扑向关口。
我们谨慎保留的五百件元军服装这时候再次派上了大用场,视野里,元军几乎没有盘查就开了栅栏建筑的木寨,让他们进去了。紧接着,就听到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呼喊。不久,关上插上了我们的旗帜。
等我带着大队赶到的时候,二百名元军正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靠着关里面的墙壁站成一团,沈国雄还在威风凛凛地训话:“快说,这里还有几个蒙古人?有几个色目人?谁是汉人?谁是南人?”
一边上,几十个战士正围着一些元兵,白面蓝眼的是色目人,额前留一撮儿发的是蒙古人。
在关上稍事休息,吃了一点儿干粮,处理了俘虏,接着赶路。
沈国雄得意洋洋地从后面追上我:“赵大人,赵将军!南人放了,汉兵也放了,色目人十八个宰光了,只有三个蒙古军官,奶奶的,我抓起他们从城墙上扔下去了。嘿嘿,不能放跑一个!”
我感到他的做法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