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有坦克-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子太小,只能将树放在旁边的空地上。

做完这一切后,李初也累了个半死,这个时候阿秀也带着阿宁采购了许多食材回来了。

阿秀去分管处理食材了,小萝莉阿宁打了一碗凉水端过来。

“姐夫,给你喝。”

李初笑着接过了,这小阿宁越长越大,也越来越懂事了。

“去帮你姐姐吧。”

李初一口喝尽,将碗给回了阿宁。

砍树,是准备用它来制作一个类似于水车这种东西,还有简易发电机的一些构架,这一棵树的话,看起来应该差不多了。

李初歇息了一会儿后,没有立即动工。

现在已经快要午时了,还要去镇上饭肆摆点,这些木工活只能这几天各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处理了。

“路上没发生什么事吧。”

小院子里,阿秀正在清洗和分类蔬菜,肉菜还是只买了一些猪肉。xh:。74。240。212

第十四章:老干妈风味豆鼓

汝坟镇沿着官道修建,地理位置有些特殊。

因为是官道,这里南来北望的客商很多,但是,由于汝坟镇本身没有什么特产或者其他资源,这个小镇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供路上的商客们休息。

这种小镇,在郑宛道上,还有很多很多个。

远的不说,就近,在汝坟镇跟襄城县中间,就有一个姜店镇,而且,汝坟镇距离襄城县也不算远,南边的叶县,亦不远。

一般情况下,除非特别急着赶路的客商,晚上才会选择在汝坟镇过夜,毕竟,汝坟只是一个小镇,里面的住宿设施,跟县城比肯定是不如的。

至于汝坟这个名字,虽然名中带个坟,却不是坟茔的意思。

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堤岸,也就是水边的高地,也有河坝的意思,汝坟镇,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汝水河边的一处高地。

汝坟镇所处的位置,是滍水河的下游地带,滍水河注入汝水中,古时候,这滍水河也属汝水,故而汝坟镇的名字由来。

虽然,在这里的客商很多,但是流动性也大,对于宣传而言,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比不上稳定的流动圈子那么快。

结果就是,上半午时,李初这边的生意,不太好。

一个人也没有,到了下半午时,才有人来,这位客商,是昨天的熟客,因为车辕出现了故障,要在镇上多停留一天。

在吃食方面,国人向来有个传统。

那里人多,就去哪里!

这一点,在后世尤为明显,特别是四川成都一带,简直堪称疯狂。

这边有食客在吃,就能起到吸引的作用,再加上这客商之间走南闯北的也经常认识碰面,于是这一来二去的,到午时结束,李初的饭肆生意就没停过。

不仅如此,隔壁这滍水客栈,有个住客叫了两个菜,让送上去。

今儿个中午虽然忙,李初注意到阿秀的脸上,渐渐有了许多的笑容。

这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幸福的笑容。

“我说李小哥,你这名为辣椒之物,我特别喜欢,我这人经常往南边行商,湖广之地多湿气瘴气,每回去那边全身都非常难受,而且食欲不振。

今日尝了你这辣椒,被这辣椒一辣,这浑身的湿寒尽然消退了,而且这食欲大振,胃口大开。

不知这辣椒存放时日为多久,可否卖予一些给某,若是有了这辣椒相助,这番湖广之行怕是要轻松许多了。”

卖辣椒?

眼前这位张姓客商倒是个实诚人,这辣椒的作用李初也是知道的,只是一时给忘记了,没想到这位一吃就能吃出辣椒的作用,而且也丝毫不隐瞒要买辣椒的原因。

无商不奸!

这句话,在后世而言,被运用到极致,可对于这个时候的北宋人民来说,在道德方面,各有各的标准,眼前这位,倒是个良心实诚的好商客。

这要是换做张老财那种商人,只会追问你这东西哪儿来的,这个中蹊跷缘由,打死都不会说。

辣椒而已,对于这种有良心的商人,李初自然不会吝啬。

反正这辣椒他定制的也比较多,送一点给这位张老板也无妨。

可当李初从推车下面的柜子里,掏出一大袋干红辣椒,分出一两斤给张落时,李初却停了下来。

“这样,张老板你去找一个空摊子或者空罐子,能方便携带,可以盖上的。”

张落是一个四十多岁儒生打扮,唇边留着一缕小胡子,他沉吟了一下,便起身去寻李初所需之物。

李初让他去找罐子,有一定的原因。

植物、作物这类的物品,在定制系统里购买,有2种价格,一,作为食物用,这种类型,定制购买的价格非常的低廉,但是却不能种植。

是的,虽然里面有籽,但是都被限制了,种了也没法生长。

另外一种,便是正常,可种植可做种的,这种的价格特别高,受北宋存活量、社会因素影响,比如西红柿、土豆、杂交水稻这类北宋没有,属于外来物种的,则初期购买价格非常的高昂。

但是你只是用来做吃的,不需要做种的话,则会非常的低廉。

李初定制购买的,都属于第一种,只能吃不能做种。

新鲜辣椒保存时间比较短,所以李初拿出来的是干红辣椒,就是那种跟小米辣一样大小的干红辣椒,这种能保存很久。

刚才李初是想直接给这位张落,可是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北宋,基本都是靠煮的,辣椒这种东西,用炒的才能发挥内在的辣味,能指望张落在去湖广的时候拿去炒?

而且,李初还得感谢这位张老板,为他开了一个新的生意门路。

卖,辣椒,酱!

没错,就是卖,辣椒,酱!

汝坟镇的客商流动性,和交通要道通辖西与南,再加上这边都是商客,简直就是给辣椒酱,提供了最天然的市场。

至于卖那种辣椒酱,这还用考虑吗?

当然是风靡全球的,老,干,妈!

定制系统中,老干妈风味豆鼓的配方,仅售价1个定制币,这张配方中,包含了老干妈品牌系列中所有产品。

便宜啊,良心啊。

问了下系统原因,这秘方,在系统眼中,不过就是一道菜谱而已,售卖1个定制币,还是因为这是最低购买值。

很好。

要不是系统定制出来的物品,不可以直接作用于贩卖,李初倒想直接让系统当生产工厂了,不过,李初也有自己的考虑。

这里面涉及到一样物品,玻璃。

北宋的时期,琉璃都是奢侈品,更别说这种透明的玻璃了,而且还是作用于一种辣味吃食的包装,这里面一旦控制不好,以李初现在的实力、势力而言,会崩盘的。

平静的生活绝对会被打破,尽管他有坦克,不惧怕任何敌人。

但是阿秀、杨承、杨康呢?

这样一来,给家庭带来的变化,绝对不是阿秀他们一时间能承受起的。

所以,为了阿秀,尽管有坦克,李初还是选择了前期以平静低调的方式,先稳固好自身的发展,再徐徐图之。

玻璃,不能大量的出现,最起码得先有一个稳定的实力前,不能大量出现,更别提用在吃食上这种北宋人眼中的奢侈行为。

记得,镇子的南边,有一家民窑。

没一会儿,张落就找来了一个装酒的酒坛子,直径约十五厘米,不是很大,但两边能系上麻绳,方便携带。

坛子也已经被洗净了,封口是用麻绳将油纸绑禁在坛口的凹处。

李初点了点头,表示这个东西可以。

先前拿出来的干辣椒,李初已经全部切碎末了。

调味料里,李初还存放着一些豆鼓,原本老干妈里面的豆鼓是用黄豆做成的,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眼下怕是等不了那么久,索性李初就将调味料豆鼓全拿出来。

姜、蒜切成碎末。

花椒捣碎。

食材准备好后,开始按老干妈配方里的详情,一步一步下锅炒制。

这不炒不要紧,这一炒,炒出香味的时候,整天街上的人都突然转过头朝这边看来。

嘿嘿。

李初同大家一笑,又往里面加了点水。

没多久,一锅老干妈就制作完成。

张落在后面看的眼睛都呆了,他看到李初这个动作,作为商人,他很快就明白了李初这个用意,看向李初的眼神尽是感谢之色。

刚做出来的老干妈还是热乎乎的,不宜直接装坛,李初便将他端到一边,放凉。

这边拿起一个小碟,从里面盛了一点点出来,放到张落面前。

“尝尝如何。”

李初也不待张落下筷,自己先用筷子夹了一点放入口中。

唔,还是当年那个口味啊。

好生怀念。

张落也夹了一点放进嘴中……

唔,张落瞪大了眼,口腔中味道,瞬间爆炸。

香、甜、辣、麻,张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他看李初炒制的时候,明明是辛辣的,可入醉第一口,居然不是辣,而是一种从未闻过、吃过的香,辣香。

在香味之后,还没到辣,他感觉到一丝丝的甜味,可还没认真感觉出来,辣味就涌出爆发了,同时也伴随着一丝丝的酥麻。

下肚一秒后,体内升起一股股热,这种热不同于燥热,浑身的细胞都被这种热给传递了,非常的舒爽,爽快,痛快。

大冬天的,几口老干妈辣椒酱下去,张落的脸上已经泛起了汗水。

爽!

这酱的辣,可比之前吃的辣椒炒肉更过瘾,更让人体内热的舒服。

更让张落过瘾的是,一想到这东西,是这位李小哥特意为自己下湖广而准备的,又激动又感动又幸福,幸福的是以后能经常吃到这个,激动的是李小哥特意为他而准备。

感动的是,这小哥真是个实在人,自己只是买一点辣椒,李小哥却考虑到更多,直接帮自己制作了这么一道辣酱。

大冬天的,屋外冷,这菜也凉的快。

李初用手在锅上感受了一下温度,没有热气上腾后,这才将这锅老干妈一点一点小心翼翼的倒入这个空坛子中,不多不少刚好装满一坛。

张落将油纸盖住坛口,用麻绳一圈饶箍在坛口的凹口。

“李小哥,这辣椒曰何名?”

“老干妈。”

老干妈?

这名,可真奇怪,张落挠了挠头,这么美味的食物,怎么起了这么个名?

李初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了下:“这道菜,是我一个干妈的绝活,她现在没在这个世界,我很怀念干妈的手艺,便以此来怀念。”

“原来如此,小哥孝心,老夫人在天上定然会感动的。”

李初一笑,他只是觉得,这老干妈要是改了个名字,总感觉怪怪的。

“李小哥,这十两银子,不知可够这饭钱与这老干妈?”

张落从袖子拿出了锭银子,放在了李初的手中,却被李初给推了回来。

“如张大哥不嫌弃,李初愿意称您一声老大哥,今日这饭菜钱,大哥来此捧场,又岂能言这庸俗之物?

这老干妈,乃弟为大哥南下准备的之食疗,乃弟一片心意。”

张落脸色一红,更为感动了,又将手里的银子往前推,却推不动,于是他也不好再推辞。

“既如此,那某张落便认了你这个小老弟了。”

……

张落带着老干妈离去了。

李初手里的拿着一锭十两的银子把玩着。

这张落张大哥,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走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将这锭银子悄悄的放在小推车的一边,送走张落后,李初这才在这里发现了这锭银子。

商,有好也有坏。

有奸,也有诚。

张落,便是这种值得结交的好商,诚商!xh:。74。240。212

第十五章:陶瓷罐

(感谢书友:超强寒流、吴止、属猪的小阳、书友150620191216934、龙之海魂、空虚寂静、黄_灰_红、yr81113的打赏支持,小狼决定在此献出py让你们污污污……)

因为要制作水车,今天下午早早的就收摊回家了。

阿秀带着阿宁、杨承,趁着下午还有点时间,就回了趟娘家。

回娘家,倒没什么讲究,因为阿秀的娘家,也就是杨大爹杨大妈的住所,离李初这边也不过是几里的路程,而且杨大爹和杨大妈也已经过世了。

娘家的那栋房子里面现在没人在住。

阿秀这次回娘家,主要是来感谢一些叔叔伯伯,同村的其他姑姑婶婶们。李初昏迷这一个月中间,好多叔叔伯伯都来这边给阿秀送了一些吃食和钱。

而且,杨大爹去世后,阿秀大部分时间都是靠他们接济。

如今赚到了钱,在镇上买了许许多多的一些补品和吃食,在杨承和阿宁的帮衬下,一家一家的过去感谢。

这些吃食和补品花不了多少钱,今天那十两银锭子,阿秀给了李初,用来偿还从张老财哪借的十贯钱,余下的钱,虽然不多,但是也能让家里过上温饱的日子了。

而且还有个日进斗金的饭肆,阿秀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充满了信心。

……

李初则在院子外的空地上,切割这颗大树。

水车的构想,他先用数值在地上画出一个一个数字,计算着切割面的大小。

待到天快黑的时候,也才将大树分割,切成一个一个的小木块,这是水车的原型,还未组装的形态,等到明日,把它组装起来后,再调整一些详细的情况。

阿秀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些青菜和鸡子。

这些都是那边村里叔伯婶婶们给的,阿秀本不想拿,却坳不过理。

天黑了,却有一个不太好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下雨了。

雨水不大,但也不小,持续时间,却是很长,前半夜都能听到雨水哗啦的声音。

第二天早上,李初很早就去了镇里。

果不其然,由于昨夜一夜的雨水硬泡,地面都变的湿泥。

李初摆饭肆的那块地,更加糟糕,一脚踩下去,鞋子上就沾满了许多的黄泥。

小镇的道路,是用青石砖铺成,下雨天也不会湿泥。而李初选的这块地,由于一直没有建起房屋,而且也是镇里通往河边的一处口子,所以这边都是黄泥土路面。

不下雨还好,这一下雨,就湿泥不堪。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这种地面,那里会有食客过来吃饭?

唯一祈祷的,希望临近中午时,地面会好一点。

镇子的南边,有个民窑。

没过河,因为滍水河河面宽度很快,尽管是郑宛商道,这边也无力去建造一条这么宽长的大桥,以至于这边,都是靠大船来回两岸运送。

这个民窑,是在河道s弯的东南处,靠近河边。

记忆中,这是个老窑,有百多年的历史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十多年来,好像没有之前那么的兴盛了。

李初找到这里时,这个窑厂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爷,正端着碗蹲在外边喝着稀米粥,筷子夹着一根咸菜津津有味的嚼着。

李初先是环视了下周围,看到了五个大窑,其中,有四个窑边看上去已经好久没有人进去过了,剩下那个窑,此时也是歇火的状况。

五个窑,这以后销量增加了,这产量应该能跟得上。

方才在门口喝粥的这位老大爷,就是这个民窑的主人了。

昨天下午李初就打听清楚了,这老大爷叫郑瑜,乃是镇上那刘大爷的一个亲戚,家中有三儿子两女,两女都已外嫁,三个儿子传承他的手艺,在窑场做事。

李初直接将要购买瓷罐的事跟郑大爷说了,郑大爷慎重的请李初进屋商谈。

郑大爷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一旁伺候着。

李初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这是瓷罐的设计图,纸用的是北宋朝的普通纸张,上面画的内容也是简单易懂,只不过把几样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一一标明。

“瓷身连同盖子在内,我先定一千个,但是样品,两日之内你得给我,确定样品之后,三日之内,你最少得交货两百个给我,其余剩下八百个,十日之内交付清就可以。此次虽订单一千个,但日后是肯定需要增加的。”

两日,三日?

郑大爷没有说话,他的两个儿子皆是一惊,这时间,太急了。

“瓷口和盖口,必须要保证每几个都几乎一样大小,如何,能否做到?”

屋子安静了下来,只听到阵阵心跳呼吸声。

半响之后,郑大爷将李初给的那张纸,放在了桌上,毅然道:“这活,我们接了!”

“爽快!”

下面,李初又跟郑大爷讨论了瓷罐的一些详细信息和和外观样式要求,以及金额等等问题。

一切谈好之后,李初拿出了三份合同。

纸,还是用北宋的纸,不过上面的文字内容和书写,都是交给了系统,让系统毛笔字书写,定制出了一份合同。

李初对自己的毛笔字,实在不敢恭维。

合同一式三份,李初、郑大爷各执一份,剩下一份,交往里正处。

因为这个东西对李初来说,比较重要,所以,一些未知的风险等等,都要提前打好预防针,一些该注意的门门道道,都在这纸合同上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尤其还特别标注了,这种款式、纹路的瓷罐,不能售予他人。

契约,又叫契券、券书、书契等等,唐朝开始,有些人开始称合同,而北宋时期,也就是李初现在,这个东西有了个新的名字,叫‘千照’;

这不过比之后世合同而言,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后世那种一条条各种防范措施。

而且,还得要报备官府,经官府的人查详无误,公平公正之后,才能签署,并且产生法律效应。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