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作者:钱元
  内容简介:
  聪明能培养出来吗?——能!
  孩子越聪明越好吗?——当然!
  聪明就等于智商吗?——不绝对!
  小时候聪明长大一定聪明吗?——不见得!
  聪明到底为了什么?——为了成才,为了幸福,为了快乐!
  开发孩子的智力会不会给孩子造成负担?——恰当的方法只会带给孩子轻松和快乐!
  那么,聪明好培养吗?——非常简单!
  培养一个聪明孩子简单地就像数1、2、3、4、5……
  正文
  著名教育专家推荐序 徐惟诚
  笔名余心言。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是一位热衷于为孩子写书、编书、送书的老人,被广大少年朋友亲切地称为“知心爷爷”。
  我很喜欢钱元女士写的这本小书。
  因为她探讨了天下父母共同操心而又往往不能如愿的问题。更可贵的是,她给出的题解又是那样的轻松,那样的简单。
  她做得是对的。因为事情本来就应该是那样。
  我们看到过古往今来无数成功人士成长的经历。这些人都被别人认为是绝顶聪明或者至少是相当聪明的。可是这些人的童年,在我的见识范围之内,好像没有一例是经历过类似许多现代父母对孩子的折腾的。
  我在这里说的“折腾”,往往正是现代许多父母认为的“必要”,包括精心设计的“必要”,也包括不经意的“必要”。恰恰是这些“必要”的折腾,扼杀了孩子的快乐,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浓厚的求知欲,妨碍了孩子成长得更聪明。我不想在这里举出那些随处可见的事例,钱元女士在她的小书中已经记录了许多这样的例子。
  我的夫人爱好种花。我家的阳台上种了上百种花,种了30多年,别人都说她种花种得好。她写了一本书,讲她种花的过程。她的经验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花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不需要的,就不给;不需要的时候,就不给。因为,花是自己长的。
  我看,培养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要顺应人成长的需要。人也是自己长大的,不可能由别人替他长大,也不可能在别人(包括父母)的强制底下长得聪明起来。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说顺其自然,并不是说为人父母者可以放弃责任,可以放任自流。我们制造了一个小生命,当然就要对他负责。这就要从了解和理解这个小生命开始,要了解这个小生命成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经历什么样的成长阶段,会有什么变化。在这样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努力为这个小生命的成长创设最适合的环境。随心所欲,把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强加给刚刚开始成长的儿童,既是不公平的,也只能收到事与愿违的效果。所以,既然为人父母,要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就需要学习,要学习关于儿童成长的必要的科学知识,要学习他人教育子女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要学习了解和理解孩子的需求。可能后面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一条。
  我希望钱元女士的这本小书对于为人父母者学会怎样做父母有所帮助,从而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出现更多聪明的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作者自序 钱元
  女,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教育硕士。
  参与翻译剑桥大学出版社畅销儿童英语教材Playway to English教师用书,并先后在中科院第三幼儿园、北师大幼儿园、北大幼教中心、北京巨人学校、北京汇佳职业学院等单位,从事Playway实验教学、儿童心理研究及幼儿师资培训工作。主编《剑桥Playway儿童英语家庭辅导手册》、《儿童识字阅读乐园》等教辅及早期读物;策划并指导制作多张儿童综合学习软件,其中《WaWaYaYa开心拼音》软件自上市以来在新加坡稳居同类产品销量榜首。
  著有“中国‘家教力’系列丛书”,《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为其中一部。
  让你的孩子聪明起来!
  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1%的灵感,99%的勤奋。”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只读到了这位大科学家原话的这前半句,遗憾!为什么呢?因为事实上,他继续说道:“然而,没有那1%的灵感,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的。”没错,纵使勤奋很重要,聪明难道就不重要吗?聪明非常重要!聪明的头脑加上勤奋的努力,等于——事半功倍!
  可是聪明能培养出来吗?当然能!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聪明的大脑是用出来的,而且是越用越灵。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用,而作为家长,你应该知道如何做才能把孩子培养得更加聪明。
  益智产品、早教机构、亲子班、兴趣班……我不敢说它没有用,但是我敢说,对培养一个聪明孩子而言,具有根本作用的,全在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生活细节中,只不过很多时候家长不知道或者没有察觉到罢了。这里,我讲一件小事,那是一天中午我在肯德基用餐时遇到的一幕……
  主人公是一家三口,孩子最多只有两岁,坐在与我相隔不到一米的邻桌。“中心”是孩子,两个大人喂水的喂水,喂汉堡的喂汉堡,忙活得不亦乐乎。不过这个小孩似乎很快就吃饱了,转而将兴趣移到自己坐的那把儿童座椅上。这把椅子座位离地面高高的,既有围过腰的把手,又有虽然是让腿穿出来但也足以使整个小身体都能钻进钻出的空当。孩子好像看出了这一点,趁两个大人不留神麻利地从座位上“出溜”下来。接着怎样了呢?他又开始试图向上爬。小家伙还真够棒的,三下五除二就能让膝盖着到座位,可是,眼看小屁股就可以坐上了,突然却被妈妈那大而有力的双手“及时”抱起,稳稳地“塞进”座位里。接下来,他继续往外“出溜”,继续向上爬,继续被抱起“塞进去”……我刚好在孩子对面,数了数,总共有三个来回,然后,孩子老实了,不再往外“出溜”,不再向上爬。
  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孩子太淘气?餐厅提供的座椅不安全?带孩子出门吃饭真麻烦?……我呢,在那一刻却是情不自禁地为孩子最初宝贵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残酷地“扼杀”感到无比惋惜和遗憾。从我的视线望过去,孩子完全有能力爬到座位上,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悦,家长只需稍稍帮他扶稳椅子而已!加上又联想到我在多年与孩子和家长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亲历的许多类似的情况,这种惋惜及遗憾的感觉突然十分强烈。
  旁观者的眼睛总是明亮而公正的,当时,我真想帮孩子争取到这个难得的探索、尝试以及充分运动的权利和机会,要知道这些对于发展这个“小不点”的智力有多么重要!不过那样做太冒昧,所以我没去做,但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把一些建议告诉给家长的想法就此萌发了,于是我酝酿出了这本书——《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书中的内容虽然始终围绕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这一话题而展开,但它完全不是拔苗助长的“题库式”教育,而是更加以人为本的、渗透在生活细节中的、自然而然的“全人”的教育。如果把整本书的内容归纳出一个方法,我将它称之为“1、2、3、4、5”的“全人教育法”。这个方法确实简单地就像数数一样,可以轻松实现,只要你事先能够接受并且持有两种态度:
  其一,培养一个聪明孩子,聪明、好学、健康、快乐、成才,一个也不能少!这一点非常重要,重要到不需任何理由,而必须如此。
  其二,务必打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桎梏。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对1440名天才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有20%的儿童在幼儿期智商很高,长大后却表现平平。另据调查,我国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当年都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可后来有所成就的却屈指可数。乍看上去,好像正应了那句古老的桎梏——聪明反被聪明误!细究其中的原因,其实与大人对他们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重智商而轻情商,重学习而轻游戏,重考试而轻磨炼,重炫耀而轻鼓励……这些都是造成孩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根本原因。
  那么具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耐心读下去,我会慢慢告诉你。
  眼下正值四月,此时的北京早已桃花盛开、春意盎然。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推开窗,一缕清风扑向面颊,丝丝暖意涌上心头,让我不禁想起不久的春末夏初即将迎来的一个重要节日——儿童节。给孩子们送些什么礼物好呢?如果你也刚好想到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准备一份节日“厚礼”吧!
  把聪明才智和健康快乐送给孩子,没有比这更珍贵的节日礼物——人生的礼物!
  专题1——一个最好的老师——家长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好老师的教导。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知识渊博的老师是好老师,因为教育孩子就要传授知识给孩子。
  但比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好的是有教育智慧的老师,因为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具备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素质,这既包括通过各种感觉通道学习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的能力……也包括探索的欲望、兴趣以及健康积极的心态等等。使孩子具备这些综合的能力和素质,对教育智慧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对文化知识的要求。
  然而,比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更好的老师,是爱孩子的!
  爱让一个酒鬼的儿子出人头地
  有一位父亲,由于一时疏忽,把妻子的阑尾炎急性发作当成了普通胃痛,没有多加重视,结果酿成了不可弥补的过错——妻子在疼痛中死去。从此,这位父亲极度自责,终日在酒精中寻求解脱。
  多年后,儿子长大成人,并且出人头地。有人不解地问:“你有那样一位父亲,为什么还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
  酒鬼的儿子思索片刻,回答道:“从我记事时起,一直到18岁离开家,我的父亲,即使每晚喝得烂醉如泥,也从来没有忘记走进我的房间,在我的脸上亲吻一下,并且说:‘我爱你,儿子。’”
  爱,孕育了滋养心灵的教育。
  爱让一个天资一般的孩子考上清华
  有个孩子经常和同桌打赌说自己能考第一,结果却总是同桌考第一,他被落下很多名。这个孩子禁不住问妈妈:“我和同桌一样努力,为什么他老能考在我前面?是不是我比他笨?”妈妈心想:你的同桌可能就是比你聪明,要不然就是他比你更加努力,或者是你上课听讲不够认真……但是,这位母亲因为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次都忍住“心里话”而只是笑笑说:“没关系,下次再试试。”就这样,孩子一直没有赢过同桌,但也一直没有放弃。
  现在,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考试名次了,因为他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给母校新生及家长举办的报告会上,他讲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小学时,我总是因为考不过同桌而感到自卑。直到有一年暑假,妈妈带我来到沙滩上,她指着海边的小鸟对我说:‘你看,当海浪打来的时候,那些小鸟总能十分敏捷地飞起来,而海鸥就显得很笨拙,但是,真正能飞越大洋彼岸的,却是海鸥。’打那以后,我便坚信自己的能力。”
  爱,孕育了饱含智慧的教育。
  爱让一个“无药可救”的孩子举世瞩目
  有一个小男孩,功课极差,终日对着花鸟虫草发呆。老师以为他智力有问题,无药可救;姐姐认为他行为怪异;同学全都疏远他。只有他的妈妈,宁可儿子将来没有成就,也不愿他失去人生的乐趣。所以,她从来不会因为儿子的“不务正业”而看不起他,相反,她还支持儿子去花园里寻找乐趣。
  一次,妈妈让小男孩和他的姐姐比赛,看谁能先辨认出花园里的花是什么花。小男孩每次都最先说出来,妈妈便每次都吻他一下。对小男孩来说,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和自豪的奖赏!
  由于妈妈的支持和鼓励,小男孩越来越醉心于他这个与众不同的兴趣。有人说妈妈太纵容儿子,早晚会害了他。然而,正是这种“纵容”决定了儿子未来的前程。
  这个小男孩就是多年后因著有《进化论》而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查理?罗伯特?达尔文。
  爱,孕育了成就天才的教育。
  爱让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击中目标
  在洒满落日余晖的广场上,一个孩子正用弹弓打一个离他七八米远、立在地上的玻璃瓶。这孩子活像个赛场上的射击手,除了手臂,全身几乎一动不动。只见他屏住呼吸、全神贯注于前方的瓶子,一次又一次将小石子向四面八方打去。孩子的妈妈则像一个温和的教练,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从四面八方把石子捡回来,一颗颗递到孩子的手上。
  一位陌生人走过来,对孩子的妈妈说:“让我来教他打吧。”妈妈说:“不用了,谢谢。他看不见。”
  陌生人愣住了。“没关系,他一定会打中的。”妈妈说。
  夜幕笼罩下来,陌生人不知观望了多久,他想:“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说了再见后,他便转身离开。刚走出不远,陌生人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碎声。
  爱,孕育了创造奇迹的教育。
  试问,在这世界上,有哪一位老师愿意把全部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一个孩子?只有孩子的家长!任何知识、方法都是可以学来的,唯有血浓于水的爱和人类天性使然的对后辈的责任是学不来的。爱,是一切教育智慧的最初动力。因为没有人比家长更爱自己的孩子,因此绝没有人会比孩子的家长更能激发出潜藏在头脑中的教育智慧,乃至爆发出巨大的教育力量。
  每位家长,无论学识高低,都无须对自己的能力有任何担心和怀疑,因为每位家长都有无比巨大、惊人的潜力。这个潜力到底有多大?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位年轻母亲把孩子锁在家里去买菜,穿过马路回家时,猛然看到自己3岁的孩子正从五楼的阳台往外爬。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母亲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冲了过去,接住了孩子。事后有人做过现场实验,让一个短跑冠军以事发当天母亲刚刚看到孩子时所处的位置为起点,跑向同样的阳台下去接从阳台上扔下的与孩子同样重的物体,无论试多少次,短跑冠军都无法接住这个物体。然而,一位平常的女人却接住了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激发的潜力!身体的潜力尚能如此惊人,更何况头脑中的智慧!
  任何学校教育都是为家庭教育锦上添花而绝非将其取而代之的教育。在爱的前提下,只要善于学习如何科学地爱、理智地爱,每位家长都有可能成为颇具教育智慧的教育专家。而当家庭充分发挥教育力量的时候,这股力量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企及的。除了家长,没有人会更有能力担当孩子最好的老师!
  亲爱的家长,继续读下去,你便可以踏上学习教育之道的征程。带上对孩子的浓郁的爱,带上自信、冷静与理智,你一定会在这段征程上豁然开朗、满载而归。最后,再请记住教育家铃木镇一的一句话:“只要用心,培养一个智商150的孩子一点儿不难。”
  专题2——一个最终的目标——成才
  天下家长没有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绝顶。追求聪明无可厚非,但决不能盲目,否则将事与愿违。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首先要学的就是明确教育目标,因为教育风向标的方位不正确,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徒劳的。
  培养一个聪明孩子的目标是:不为眼前的聪明而聪明,要为成才而聪明。这个目标应该随时提醒家长,教育孩子千万不要止步于高分数、好大学,因为这些在一个人才辈出、大学扩招、就业紧张的时代,已经太微不足道,不足以成为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家长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放到孩子整个人生的成功与幸福上。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有正确的教育举措,从而收获美好的果实。否则,孩子有意义的生命恐怕只能缩短至前面的十几、二十几年,然后就不得不继续那个令人遗憾的轮回,也就是像上一代人那样,自己人生不得志,只好无奈地再把梦想寄托到下一代人身上……
  拒绝呆板的聪明
  什么叫呆板的聪明?读读下面这则小故事你就会知道。
  聪聪和笨笨
  有两个男孩,一个叫聪聪,一个叫笨笨。聪聪是典型的优等生,考试成绩、智力测验统统一流。笨笨则是典型的差生,考试经常不及格,智力测验只有中下等。一天,聪聪和笨笨走进森林里,突然,一头凶猛饥饿的灰熊向他们扑来。
  聪聪当即准确算出17。3秒后灰熊将追上他,于是大惊失色地对笨笨说:“只有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