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大战了近百回合,颜良跟文丑已经有些不支了,没想到,黄忠这么厉害!自己兄弟二人加起来,都不是黄忠的对手,要知道,自己兄弟二人加起来,绝对是超一流的水准,但是,现在竟然被对方一个人打得招架的多,还手的少!
  此时,二人也激起了黄忠的傲气。黄忠毕竟是天下顶尖的高手,骨子里当然会有一股子傲气,此时,黄忠想到,这二人真是逼人太甚,虽然两个人加起来可圈可点,但是,这二人本事却不足以这么张狂!
  黄忠本来想将这二人的性命留在这里,但是,这二人却杀不得,于是黄忠决定,给这二人每个人都放点血!给他们留点记号!
  于是,黄忠刀法一变,顿时,颜良文丑二人感到压力大增,但是,武人有武人的尊严,这二人虽然感到不支,不过二人仍然在坚持!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的行军的步伐声,就见地平线上慢慢闪出了一堆人马,细细看看旗帜,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还有盟主渤海太守袁绍都来了!
  隐没在远处的张德一看,真是大聚会啊,诸侯都来了!自己还是先看看形势再出去吧!现在就是拖时间,能拖到开船最好不过了!
  ————————————————————————————
  今天第二章送到,眼看就两万推荐了,馋虫求哥哥拜姐姐的拜票,不过看来今天是上不去了!哎……
  第一二九章 猛人典韦
  颜良和文丑发现车轮印记的时候,就派人回去向袁绍禀报了。袁绍一听,心中感到蹊跷,他也怕这别是董卓暗地里埋伏的人马,于是立刻叫了几路诸侯,带兵奔孟津而来,而剩下的人则留守洛阳城。
  当袁绍来到孟津港旁边的时候,恰好看到颜良和文丑双人大战黄忠。开始的时候,袁绍还以为,凭着颜良文丑二人的合击之力,应该没问题,可是,袁绍定睛一看,却发现,颜良和文丑正处在下风。
  那边颜良偷眼一瞧,自己家主公来了,心说正好用这个机会跳出战圈,这样也能够保住面子,于是立刻朝文丑使了个眼色。文丑也不傻,他也知道继续打下去自己兄弟铁定不是对手,现在这时候撤出去也能够保全面子,于是朝颜良点了点头,就要朝外撤。
  但是,此时跑得了跑不了,却不是颜良文丑说的算的,要听黄忠的。那边黄忠一看这两个人要跑,心中暗想,那哪能让你们两人这么轻易的跑了,于是大刀一挥,又变招了。
  这颜良和文丑刚要跑,发现不对劲了,自己现在可跑不了了!这黄忠又变招了!这次黄忠的招数更加奇特,要是刚才黄忠的招式是攻中带守的话,那么,现在黄忠的招式可就是全进攻型了。此时,二人反倒是吃了合击之术的苦头。
  二人配合,讲究的是默契,但是黄忠一猛攻起来,虽然二人能够招架,却都不敢逃跑了!黄忠招招猛攻,要合二人之力才能挡住,此时如果是一个人逃跑,另一个肯定会被黄忠快刀斩于马下。要是一起逃跑,这马力肯定有快有慢,稍微慢的那个肯定倒霉。总之是无论谁在后面,都难敌黄忠惊天的进攻。而且颜良文丑二人亲如兄弟,哪会看着对方送死,于是这两人此时都不敢先跑。
  那边袁绍一看,知道这二人是被黄忠缠住了,虽然一时半会还能够招架,但是时间一长,恐怕有失,于是立刻喊道:“住手!快住手!我乃袁绍是也!张德张大人可在!”
  袁绍本来以为黄忠听了会住手的,但是,黄忠却好像没听到一般,继续猛攻,这袁绍可就急了。颜良和文丑是自己手下大将,要是折损在这里,自己实力损失就大了,而且,随算黄忠不杀颜良和文丑,若是二人有什么损伤,自己也一起丢面子!可是袁绍手下已经没有大将了,此时袁绍只得回头向弟弟袁术看去。
  袁术见袁绍看自己,知道袁绍想让自己给颜良和文丑解围,但是孙坚并不在这里,而现在自己手下人武艺数纪灵最强,纪灵的本事袁术也知道,让他上去就是送死,于是袁术只得干咳一声,冲身后众诸侯道:“各位,可有办法将前面三人分开!”
  众人纷纷摇头,毕竟,来的人都是文官,而且即便会武功的,也都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哪里敢上前。此时,袁绍看了看身后这些诸侯,要么是老头,好像陶谦刘岱等人,要么手无缚鸡之力,比如韩馥等人,袁绍突然后悔了,自己怎么没把公孙瓒带来啊!
  就在此时,只听陈留太守张邈身后一人喊道:“末将愿往一试!”
  袁绍放眼看去,只见一员大汉,此人身材魁梧,形貌雄伟,仪表非凡,背上背着双戟,这戟的手柄足有碗口粗细!手里拿着一把长刀!一看此人就不是一般的人!袁绍立刻问张邈:“这是何人?”
  张邈一看,这人的确是自己手下,但是自己却不认识,这人是手下司马赵宠的人,于是张邈立刻朝赵宠看去。
  赵宠见张邈看自己,立刻出来道:“回禀主公、盟主,此人乃是我手下侍卫统领典韦是也!”
  袁绍一看好一员大将,立刻点头道:“那典将军就走一趟吧!”
  典韦一听,立刻催马奔向三人!只见典韦将长刀挂在马上,从背后抄出双戟,加入战团。其实原因无他,这三人力气都不小,长刀太轻了,杀杀一般小兵还可以,但是要是跟眼前这三名大将打,肯定吃亏,而双戟则重达八十斤,所以典韦用重兵器不吃亏。典韦左手大戟朝颜良文丑处一伸,逼退了颜良和文丑,右边手上大戟一档,挡住了黄忠的大刀。
  只见火星一溅,典韦和黄忠二人身子都一晃。这边黄忠心想,此人好大的力气,我双手用刀,他用单手就能挡下来,此人的力气比吕布还要大!而那边典韦也吃了一惊,这个黄忠好大的力气,虽然自己是单手,但是能把自己振的身子一晃的人自己还是头一次见到!
  后面张德一看,出来个用双戟的大汉,一下子就架开了黄忠的刀。张德就琢磨开了,这三国当中用双戟的好像就那么几个人,太史慈现在在自己的手下,那么对面的猛男想必就是“恶来”典韦!
  典韦,给张德的记忆应该是个很强大的人。不是有句话叫“一吕二赵三典韦”,说明这典韦论武力只在吕布和赵云之下!虽然这是民间传说,但是,传说一定有他的根据。再看典韦那个碗口粗细的大戟,张德知道,这个典韦应该是名副其实之人!
  此时,裴元绍过来道:“主公,货都已经装到船上去了!”
  张德听了,心叫好险,立刻吩咐裴元绍开船,自己则笑嘻嘻的跑到了两军阵前。
  “哎呀!怎么打起来了!盟主和众位也在这啊!张德见过各位!”张德一脸茫然的来到两军阵前。
  众人当然看出来了,张德是故意现在才出来的,特别是袁绍,心中更是气愤,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个时候,老好人陶谦急忙出来打圆场,道:“张大人,我等还以为你不在这里呢!呵呵……”陶谦还要接着说,就见袁绍面色不善,吧后半句话咽到肚子里去,在那里干笑起来,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此时,陶谦身后一人见自家主公在那里很尴尬,急忙出来道:“众位,看来这是一场误会!想必刚才黄将军正在和颜良文丑二位将军切磋武艺,看来现在大家也累了,我看不如先回洛阳休息一下如何?”
  众人朝着这个声音看去,此人正是陶谦手下治中——王朗。
  ——————————————————————
  期待黄忠战典韦的朋友们要失望了。馋虫要进行下一段剧情了,所以这场大战只好押后。
  回头看看。本书也上传了两个月了,两个月,三十五万字,平均每月十七万多字,应该算是不少的了,馋虫自我感觉,虽然比不上那些大神,不过在业余写手里算是快的了。感谢这段时间一直支持,关心馋虫的书友,也感谢那些不断给馋虫提意见和建议的书友。希望各位继续支持馋虫,馋虫会努力加油,写得更好!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哪位大大还有推荐,给几张吧!
  第一三零章 张德言戏袁本初
  王朗,字景兴,徐州东海郯县人,王朗的老师是太尉杨赐,而王朗也因为有才华被举为孝廉。这次讨伐董卓,王朗便在陶谦军中效力,陶谦知道王朗的才华,便让他在军中当了治中。
  这个王朗很有才气,而且,王朗这人不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在王朗看来,用武力解决问题是匹夫之能,而且王朗这个人也确实很有辩才,所以,一般的事情,王朗都来个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靠着自己那两片嘴皮子解决问题。
  袁绍一看王朗出来了,心说这个王朗怎么来了,这家伙太烦人了,跟自己手下陈琳倒是绝配,两个人骂人不带半个脏字,区别是这王朗用的是嘴,自己手下陈琳用的是笔。而且现在的袁绍也不想跟张德发生什么冲突,王朗出来,正好给袁绍个台阶。
  此时,颜良文丑回到袁绍身边,将刚才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袁绍一听张德朝船上运东西,急忙朝远处观看,见十几条大船已经启航了。
  “张大人,那些船可是你的?”袁绍问道。
  “不错,正是我的!”张德心说,反正你都看见了,我也就不隐瞒了。
  “张大人,船上都装的些什么啊?”袁绍又问。
  “呵呵,不过是些俗物罢了!”张德答道。
  俗物?此时袁绍哪里会相信张德的话,袁绍认为,张德连夜搬运这些东西,而且又是从洛阳方向运来的,一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难不成张德在洛阳城中有什么收获?应该不会啊,洛阳城值钱的东西都被董卓搜刮走了啊!于是袁绍又问道:“不知道是何俗物?据我所知,洛阳城内已经被董卓搜刮一空,不知道张大人哪里来的俗物?”
  张德老早就想好了说辞,道:“不过是家父生前所留之物罢了,袁大人难道也有兴趣?”
  张德一句话,立刻把袁绍堵在那里了。袁绍是谁,“四世三公”,家世显赫,而要是船上装的都是张让之物,就算白给袁绍,袁绍都不赖要!宦官的遗物,袁绍就算是看一眼,都嫌脏了自己的眼睛,而且袁绍知道张德说的十有八九是假话,但是去搜张让的遗物,袁绍还真丢不起这个人!于是袁绍冷哼一声,掉头就走。
  这边,张德看了看袁绍的背影,暗自一笑,正巧典韦也回归本阵,张德急忙喊住典韦,道:“这位将军可是典韦典将军?”
  包括典韦在内,大家都一愣,典韦不过是张邈手下司马赵宠的一个侍卫,名声不显,刚才在两军阵前也没有报名通姓,怎么张德知道典韦!
  典韦愣了一下,答道:“不错,在下正是典韦,不知道张大人是如何得知在下的?”
  张德心说,自己猜的没错,这人果然是典韦,不过自己总不能告诉典韦自己是看了三国猜的吧,于是张德高深一笑,道:“在下对天象命理之术略有研究,呵呵!”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张德可不是一般人,别忘了他还是那个求雨的张神仙,不是说神仙能够上知五百年,下晓五百年么,看来张德果真有这个本事!
  ……
  长安城。
  董卓已经安定下来,毕竟仗着函谷关天险,董卓并不惧怕关东诸侯。
  但是,一件事情却一直围绕在董卓心头,那就是派谁去镇守函谷关。
  看看自己手下之人,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都是领兵大将,派去守函谷关有些大材小用,吕布的并州人马被董卓安排在了长安,保卫长安的安全,董卓舍不得他们离开,李蒙王方等人虽然是自己手下老人了,但是毕竟能力有限,董卓还真不敢把函谷关交给他们,本来最合适的人选徐荣,却被自己派去断后,结果兵败,至今下落不明。(张德并没有把自己生擒徐荣的消息散播出去)
  最后,董卓还是决定问问自己的女婿李儒该怎么办。这李儒还真是董卓肚子里的蛔虫,一听董卓问自己,急忙答道:“父亲大人,我看这函谷关守将,非姐夫莫属!”
  李儒口中的“姐夫”,便是现在的汉中太守牛辅。牛辅和李儒都是董卓的女婿。以前说过,牛辅这人做事小心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他去受函谷关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儒这一提醒,让董卓恍然大悟,不过,要是牛辅去守函谷关的话,汉中又派谁去呢?
  汉中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难免是刘焉的地盘,东面则是荆州。所以南郑和上庸两城担任着牵制益州刘焉和荆州刘表的重任,而且汉中富庶,是产粮大地,董卓自从得到汉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为军粮担心过。
  李儒见董卓踌躇,立刻看穿了董卓的心思。立刻说道:“父亲,您是不是担心汉中没人把守,其实小婿心中早就有了合适人选!”
  “哦!快说来听听!”董卓立刻问道。
  “汉中一郡,无非就是南郑、西城、上庸三城,上庸城临近荆州,但是荆州刘表虽然为一方诸侯,却不足为虑。荆州世家众多,刘表实际上还是要听从那些世家的,所以上庸只要派李蒙将军前往足矣!”
  “西城在南郑和上庸之间,依照小婿看来,不如派王方将军前去,如有意外,可随时增援两地!”
  “至于南郑么,则是汉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益州刘焉可不是善于之辈!虽然现在刘焉忙着和蜀中世家争权夺利,但是,一旦刘焉腾出手来,恐怕南郑就危险了,若是南郑不保,汉中休矣!况且蜀中能人众多,不可小视。所以,需派大将镇守,小婿向父亲大人举荐一人!”
  “何人?”董卓问道。
  “姐夫手下有三员大将,乃是结义兄弟,乃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此三人是姐夫前几年途径咸阳时招揽的。想必父亲大人应该知道!”李儒不急不慢的说道。
  董卓立刻回忆起在冀州讨伐黄巾军的时候,那个俊俏的白脸汉子,后面总是跟着一名红脸和一名黑脸,于是点头道:“恩,为父记起来了,那个张飞甚是厉害,有万夫不当之勇!只是这三人,能行么?”
  ————————————————————————
  讨伐董卓到这里算是结束了,本书也算是完成了基本的铺垫,真的好戏将要开始。下面的内容中,女主角将要闪亮登场,而诸侯们也将要开始火并,我们的主角终于要牛起来了!废话不多说了,求下推荐!
  第一三一章 李儒之计
  李儒也知道董卓担心什么,毕竟蜀中智谋之士众多,刘关张三人都是武将,虽然勇猛,但是从来没有独当一面的时候,南郑地理位置重要,让董卓不敢轻易将南郑交给这三人。
  于是李儒说道:“父亲,单凭这三人当然不行,不过父亲难道忘了贾诩贾文和现在也在姐夫手下。我看不如将贾诩留在南郑,帮助刘备一起守城,一定没有问题!”
  说句实话,李儒并不了解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儒和刘备三兄弟也只是数面之缘,只是平时牛辅唠叨多了。而且现在董卓手下还真没几个合适的人选。
  而董卓天天听李儒说贾诩之才不在李儒之下,想必贾诩是个很有智谋的人物,于是点头称善。函谷关和汉中这档子事算是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个武关需要人把守啊!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合称为“秦之四塞”,而武关另外一个名称便是“三秦要塞”,武关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修建。武关东面便是荆州的南阳郡,所以武关距离宛城很近。武关南面有一河,名为武关河,而北面则依靠着少习山,可谓是依山傍河,所以地势也算是十分险要。但是相比函谷关,武关的位置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原因是毕竟武关距离长安比函谷关要远的许多。
  但是,武关东面的南阳郡确实袁术的地盘,所以不派大将把守武关,董卓心里面还是十分不安的,于是董卓问李儒道:“贤婿,这武关守将可有合适人选?”
  李儒想了想道:“张济有一侄子,名叫张绣,乃是枪神童渊的徒弟,武艺非凡,在凉州人称‘北地神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听说就连马腾也不及他,父亲大人可派张绣前往把守武关,足矣抵挡袁术!”
  “恩,好!就让张绣去守武关!哎……”董卓突然叹了口气。
  李儒见董卓叹气,急忙问道:“父亲大人,为何唉声叹气?”
  “那些关东诸侯,真是可恶,我给他们官职,到头来他们却来反我,一群白眼狼!”董卓突然气愤的大叫道。
  李儒踌躇了一下,说道:“父亲大人,关东诸侯看起来齐心合力,实则是各怀鬼胎,其实只要稍加分化利用,这个诸侯的联盟,不攻自破!”
  “贤婿有何计策?”董卓问道。
  “十八路诸侯当中,徐州刺史陶谦,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都已经是暮年之士,垂垂老矣,相信没多少年头了,可以不用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