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行无忌闯三国-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袁术的使者荀正已经到了南皮城。
  荀正也是颖川荀家的人,论辈分的话和荀彧是同辈,如今在袁术手下。袁绍灭了公孙瓒以后,袁术便命荀正来向袁绍所要那一万匹战马。
  荀正在南皮待了十几天,也没受到袁绍的接见。眼看就到了十一月,荀正心中十分焦急。
  荀正无奈,只好每天堵在袁绍的大将军府门前,才见到了袁绍。
  “大将军,在下此次前来特为那一万匹战马而来。不知道大将军答应我家主公的一万匹战马什么时候能够交与在下!”荀正先是恭喜袁绍灭了公孙瓒,然后才切入主题。
  袁绍瞥了一眼荀正,很不客气的说道:“回去告诉吾弟公路,等到在下拿下幽州,一定将一万匹战马送到!”
  荀正听了一愣,心说你袁绍不是已经灭了公孙瓒了么?难道你袁绍想要反悔?想到这里,荀正试探的说道:“无需大将军麻烦了,在下这回直接将战马带回去就可以了!”
  只见袁绍旁边许攸嘿嘿一笑,说道:“荀先生,我想你还是没有明白我家主公的意思!我家主公说拿下幽州,当给你们一万匹战马,可侨缃裼闹莼刮茨孟拢哉庹铰砺铩匀皇遣荒芨忝橇耍?
  “许先生此言是何意思?如今公孙瓒已灭,蓟城、北平皆在大将军手中,为何说大将军没拿下幽州?”此时荀正敏感的察觉到袁绍要耍无赖,头上渐渐的冒了汗。
  只听许攸说道:“如今辽东公孙度仍在,如何说的大将军已经占领幽州!”
  话说道这个份上,有点脑子的人就知道,袁绍这是故意想要赖账。荀正没有一皱,接着问道:“不知道大将军何时进兵辽东呢?”
  “我军此次灭了公孙瓒,军士疲惫,粮草辎重消耗殆尽,恐怕短时间内难以进攻辽东!等到我灭了辽东公孙度,定然将战马送上!”
  “那若是大将军十年不灭公孙度呢?”荀正不甘的问道。
  “那十年后在下必定将战马送到!”
  ……
  荀正回到寿春后,马上将袁绍赖账的消息告诉了还在徐州前线的袁术。袁术闻听以后破口大骂。
  此时已经是十一月底了,天气早已经转凉了,袁术进攻徐州也有好几个月了。
  十月的时候,李柔便放弃了徐县,扯到了下邳。毕竟十月已经到了深秋时节,这时候北方的河水都开始渐渐的干涸,李柔可不用担心袁术会水淹下邳。同时李柔临走的时候还放了一把火,把徐县给烧了,顺便烧死了袁术数千人马。
  下邳可不比徐县。徐县不过是个小城,而下邳却是徐州的第一大城。城墙高大坚固,城内存粮也多。一年半载袁术是攻不下来的。
  在袁术知道一万匹战马打水漂后的第二天,又一个坏消息传来,荆州刘表不愿意借粮给袁术。
  袁术大军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加上袁术的粮草是从寿春运过来的,一路上要损耗不少,几个月下来,袁术也觉得粮草吃紧,不得已向刘表借粮。
  天气越来越冷,张德的士兵都在城中还好,而袁术的士兵如今连冬衣都还没有,不少人还穿着夏天的单衣。
  袁术终于觉得,这样耗下去,自己肯定会先吃不住的。
  建安元年十一月末,袁术久攻徐州不下,终于退回了寿春,此战,袁术损失了接近两万人马,而张德也损失了一万人马,而且徐县也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不过好在张德这次战役损失的都是以前陶谦手下的徐州兵,而自己的主力青州兵损失并不大。
  此时的张德,正在逗刚出生的儿子张轩。
  在得知袁术退兵以后,张德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虽然鲁肃已经向张德分析过,袁术一定打不下来徐州,可是知道袁术退兵,张德本来悬着的心才真正的放下来。
  建安元年眼看就要过去了,回头看看,这一年当中,青州倒是还好,一直在稳步的发展,而徐州因为袁术的进攻,使得工农商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今徐州有着大量的农田荒芜,而不少的商人也因为徐州战事,纷纷到了青州避难。
  建安二年,袁术就会称帝,到时候四周诸侯都会去讨伐袁术,所以袁术在建安二年应该没有功夫再来找自己麻烦。
  等到灭了袁术,最有机会得到袁术地盘的就是曹操。
  现在这个情况,曹操要对抗袁绍,就要联合张德,所以如果曹操收了袁术的地盘,张德暂时不用担心兖州和扬州方面会给徐州压力。
  至于江东孙策那个短命鬼,没几天好活的了,张德就更不用担心他对广陵不利了。
  所以未来的几年,至少在袁绍被灭掉前,是徐州发展的最好时机。若是张德利用好了这个时机,凭借着徐州优越的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能够让张德的实力翻好几倍。
  徐州在这几年中屡遭战事,如今空闲的土地比较多。当务之急就是将这些无主的土地分发下去,让人耕种。
  这样屯田的事情,当然要交给国渊来处理,不过国渊却遇到了一个大大的问题,那就是徐州的世家。
  徐州无主的土地,按照张德的想法,自然是要用来屯田,不过徐州的世家早就盯好了那些无主的土地,张德想占去屯田,各大世家自然不愿意。
  张德忠义意识到,这些世家,如今已经成为了自己头上的一道枷锁。
  第二二八章 真假南华
  徐州的世家实力非常庞大,虽然远不及荆襄、江东的世家那样排外,但是论及到世家根本利益的时候,世家的力量还是非常庞大的。
  张德知道,在科举制度出现以前,人才主要是集中在世家的手中,想要平天下、治天下,没有世家子弟的帮忙根本是不可能的,就好比王莽,当初宣布土地国有,最根本的是触动了世家子弟的利益,所以王莽的争权仅仅存在了十六年。
  所以在张德占据空地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徐州世家的利益。为此张德只好做出了一些妥协。
  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封官。为此,张德丝毫不吝惜手中的官职,像是糜家兄弟、曹豹等人,都封了大官,至于那些小一些的世家子弟,张德也给他们举了孝廉。
  这次事件让张德认识到,必须要削弱一下世家的利益。
  三国时代,大部分的社会资源还都是击中在世家手中,这也使得世家当中人才辈出。东晋时候,世家的地位达到了顶峰!当时权倾一时的王导就是世家子弟,而更流行了一句“马王共天下”,意思是这个天下是司马家和王家一起拥有的,可见当时世家的地位已经可以和皇权相提并论了!
  直到“五胡乱华”以后,世家才开始衰败,而后来隋朝的科举制度、隋末的农民起义,更是狠狠的给予世家两次致命的打击,一直到太宗时期,世家才消失在历史舞台。
  可以说,人才选拔方式的改变和农民起义产生的土地从新分配,是世家消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张德决定从这两方面入手。
  人才选拔方面,开科举无疑是个好办法。不过由于印刷术才刚刚出现,大量的读书人还是在世家当中,所以就算开科举,能够报考的大多都是是世家子弟。
  普及全民教育是解决这方面的一个方法。可是按照张德现在的情况,全民教育根本是不现实的。
  不过张德还是以太尉府的名义兴办了官学。官学分为三级,最低一级的成为郡学,在每一郡设立一学堂,由官府出钱,学生只要交上书本费即可就学,不过入学的时候需要考试,选拔聪明的孩童进入学习。
  中间一级的称为州学,只在下邳、临淄和北海三城设立学堂,学生进入也需要考试,当然,在州学学习也是免费的。
  最高一级就是郑玄的大学院了。为此,张德将大学院扩大了数倍,而且不光光是教授儒学,还教授其他方面的学说。每年州学成绩优秀者可直接进入当中学习,凡是进入大学院的士子,官府包吃住,每月还有银饷。官府每年会举行两次考试,成绩优秀的可以到张德手下做官。
  这三级学院看似简单,但是却把考试制度带入进去,张德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考试制度渐渐的普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家对人才的垄断。
  同时,张德还兴办了十几所“讲武堂”,作为培训将领的地方。想进入讲武堂有两种方法,一是每年讲武堂会举行两次武将考试,想比文人的考试,武将的考试就简单的多,不是很笨,有两下子就能进入。
  二是从军中直接选拔,一些战功卓越的士兵也进入讲武堂学习,出来以后最少也能弄个将官当当,这也给了广大武人一条出路。
  而土地方面,张德暂时不敢动。土地制度改革触及的利益群体太多,弄不好就会伤及自身。纵观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像是王莽、王安石、洪秀全,都进行过土地制度的改革,但是所取得的成果却都是失败的。
  官学和讲武堂的出现,在世家当中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文人们看来,官学当中的郡学和州学,所教授的不过都是些基础肤浅的知识,世家子弟在幼时就已经学习过了,只有大学院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过郑玄的大学院都已经出现了好几年了,在外人看来,这只不过是张德将大学院扩大了数倍而已。
  至于大学院出来的可以直接当官,在大家看来也是正常,大学院的院长可是郑玄,入了大学院好歹也算是郑玄的门徒子弟,依照郑玄的名声,他的子弟当官是理所当然。
  但是在不少平民子弟看来这却是一个大大的机会。平民子弟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能够接触到这些大儒,如今出现的官学,虽然数量比较少,招收的人数也不多,但是却给了大家一个出人投地的机会。
  而讲武堂在士子们看来,不过是培养武夫的地方。在整个封建社会,武人的地位根本比不上文人,所以这个培养武将的讲武堂自然而然的被士子们忽略了。
  ……
  寿春城城门前。一个老道被拦在了城门口。
  “尔等为何不让频道进城!”老道问道。
  守城士兵看都不看老道一眼:“老道,从今年起,凡是想进寿春城的,一律缴纳一个大钱的厘金!”
  “贫道乃是方外之人,身无杂物,并无钱财!”老道说道。
  “嘿嘿,老道,今天没钱你就别想进城!”
  这时候,城外走过来一个马队,为首一人正好看到老道在和城门口的士兵争吵,立刻催马走上前去问道:“这里发生何事?为何争吵?”
  守城士兵一见骑马那人,慌忙说道:“回禀公子,这个老道没有钱进城!却赖在这里不走!”
  这个骑马的人正是袁术的儿子袁耀。
  袁耀此人喜好黄老之术,见到想进城的是个道士,于是便对守城门的士兵说道:“好了,别难为这位道长了,让这位道长进城吧!”
  就在此时,这名老道回过头来,看了看袁耀,双眼流露出震惊的神色,只见老道上前冲着袁耀说道:“这位公子,可否下来让在下看一看相?”
  袁耀见老道要给自己看相,也不推辞,下了马,来到老道近前问道:“不知道道长尊姓大名?”
  “贫道道号南华……”
  ……
  此时,真正的南华老道正待在鬼谷的丹房当中。突然,南华打了个喷嚏。
  南华便揉着鼻子,边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难不成受了风寒……”
  第二二九章 关二哥出现?
  寿春城门前,老道仔细端详了袁耀半天,叹了口气,冲着袁耀悄悄说道:“袁公子,若是在下没看错的话,公子如今紫气罩顶,此乃是帝王之气啊!”
  袁耀听了眼睛一亮。前些日子孙策将玉玺献给了父亲,听闻玉玺乃是皇权的象征,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难道真的是上天要让自己父子继承大统么!
  想到这里,袁耀深深地对老道鞠了一躬,对老道说道:“道长要是不嫌弃,可否进城随我见下家父?”
  ……
  袁术自己大量着眼前这个老道,这道士头发、眉毛、胡子都已经是雪白色的了,但是脸上看起来就像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般,难道这就是传说当中的鹤发童颜!
  当听闻这个老道道号南华的时候,袁术更是吃了一惊。亲自镇压过黄巾起义的袁术自然知道,当年正是一个叫做南华老仙的道士给了张角一本《太平要术》,才有的后来张角黄巾军席卷大半个大汉。
  难道这个老道就是当年给张角《太平要术》的南华老仙!
  想到这里,袁术不敢怠慢,急忙大摆筵席,亲自招待这位“南华老仙”。
  席间,南华老仙“无意”中透露出袁术有“帝王之气”,又说大汉气数将尽,把袁术忽悠的团团转。
  袁术在得到传国玉玺之后,本来就有称帝的心思,如今有听了眼前这个“南华老仙”的忽悠,更加认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天命所归。
  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为成,年号仲家,立袁耀为太子,定都寿春,手下文武各有封赏。
  在袁术称帝的同一天,那位南华老仙却神秘的失踪了!
  ……
  寿春郊外,一名道士远远的看着寿春城门张灯结彩,士兵们也都换了新衣,一面大旗飘扬在寿春城上,大旗上一个大大的“成”字分外显眼。
  这名道士正是失踪了的南华老仙。只见这位南华老仙笑呵呵的走到树丛当中,脱掉道袍,换上普通衣服,然后又拔掉了胡子眉毛,头发也剃了干净,就是一个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
  这名刚刚卸掉老道装束的年轻人正是李严。
  李严将道袍和摘下来的假胡子堆到了一起,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看着刚刚烧完的灰烬,李严恨恨的说道:“袁术,这回看你怎么个死法!”
  ……
  袁术称帝的消息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无论是洛阳的少帝,还是长安的献帝,都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如今汉室已经没有多少的威严了,但是各方诸侯们并不在乎这些,大家都在琢磨,能够在袁术那里得到多少好处。
  出人意料的是,最先出兵的不是曹操、不是也不是张德,反而是江东的孙策。
  孙策向袁术借了三千士兵以后,在孙策好友周瑜的帮助下,几个月的时间就占据了江东。而后又广招人才,加上孙家本来就是江东人士,能够得到江东世族的支持,所以孙策很快就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当年袁术故意将孙坚带有玉玺的消息泄露给刘表,所以才使得黄祖能够堵截孙坚。虽然孙坚是被王越误杀的,但是王越当时在场的情况除了鬼谷的人,没有人知道,所以孙策一直将父亲的死算在黄祖头上。
  但是后来孙策遇到了周瑜,周瑜听了当日的经过后,立刻就察觉到是袁术从中捣鬼,才使得孙坚身亡。孙策向来对周瑜言听计从,当下将袁术视为第一大仇人,但是一直以来,袁术势力颇大,孙策只好强忍下来。
  这次袁术称帝,周瑜料定四周诸侯必然联合起来剿灭袁术,此次袁术必亡。而报仇心切的孙策听了周瑜的话后,立刻亲自领兵一万杀奔寿春。
  紧接着,曹操、刘表、张德相继出兵,甚至连宛城张济,也想来占下便宜。
  一时间,袁术变得四面楚歌。
  张德命太史慈为先锋,自己带着臧霸等人领两万青州兵直接杀奔淮南。
  太史慈领着先锋大军杀入淮南,一路之上,所遇敌人没有一个是太史慈的对手,太史慈一路连斩了袁术五十多员大将,攻克十几所大营,终于到了一个叫做凤阳的小镇。
  凤阳位于淮南郡的东北部,张德的大军从淮陵出发前往寿春,凤阳是必经之路。
  提起凤阳,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靠着农民起义出身,然后一统天下的皇帝,他就是凤阳人。
  明代洪武元年,朱元璋将凤阳设为县。但是三国时代的凤阳还不能算是一座城,这里只是一个小镇。
  但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却阻挡了太史慈的去路。
  ……
  “禀报主公,太史慈将军前线急报!”小校飞马过来,看到张德,连忙下马跪倒说道。
  “讲!”张德冲着小校说道,这几日,太史慈每攻克一座大营,都会派人来回报,这也使得张德主力部队从进入淮南以后一个敌人都没遇到过,急的手下管亥等人浑身不自在,暗地里都骂太史慈杀的也太彻底了,自己都把肉吃了,连点汤都没留下来。
  “回禀主公,太史将军领人杀到了凤阳,遇到一敌将,此人非常厉害,跟赵将军大战一日未分胜负!如今赵将军正驻扎在凤阳镇外!”小校气喘吁吁的说道。
  能和太史慈打得不分胜负,张德听完到吸一口冷气,太史慈的本事,张德是知道的,北海城中,除了黄忠意外,没有人是太史慈的对手,而且黄忠今年也快五十了,逐渐过了巅峰期,可以想象到,几年后,太史慈定然成为北海第一武将。
  这人能和太史慈打平手,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