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强已经两年没有出过公司了,每次去寰宇,都听说他泡在实验室里。而上个月,自己去谈超级计算机租借事宜,意外地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他。就在自己都不抱希望,只是蘑菇惯了,顺口提出租借超级计算机系统,结果萧强居然出人意料地一口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萧强还进一步表示,如果有研究单位需要超级计算机系统,他愿意割爱出售。
  这么多细节,周主任要是还不清楚,寰宇公司研制出了新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并投入使用,那他就完全没有资格在这个位置上待下去。
  他坐在椅子里,挠着头顶越来越少地头发,喃喃自语:“这套新系统的性能,到底强大到怎样一个地步,让萧强,可以大方地将所有原来的超级计算机,都租借出来?”
  据情报部门地消息,美欧日等国透过各种渠道,都知道寰宇公司集中了二十套,每台十万亿次运算速度的超级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偏偏这些年来,寰宇公司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最强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美欧方面的判断是,数十套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是寰宇公司取得成就的主要动力。
  为此,他们也投入巨资,研究更加快速的超级计算机。
  现在,日本方面发布消息,他们研制的一台地球模拟器,运算速度达到了三十六万亿次。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也宣布,他们利用一种新的单元架构,制造成功一台超级计算机
  运算速度达到了四十一万亿次。
  就是超级计算机研发能力稍逊一筹的欧洲,德法意等多国科学家,也宣称联合研制成功一台,每秒运算能力三十二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在这一两年,突破十万亿次运算能力地超级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多。
  他们都以乐观的情绪表示,有希望在两年以内,突破百万亿次这个门槛。
  当年寰宇公司独步全球的十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现在的总体排名,已经下滑到了五十名以后。
  按照萧强一贯的思维方式,他要的东西,都必然是要全世界最先进的。
  这样看来,寰宇公司这次新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肯定要超越美日。周主任现在就想知道。这套新的超级计算机,它地运算速度,是五十万亿次,还是六十万亿次?
  或者,比他所猜测的更高?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答案来,不由得揉了揉太阳穴,仰靠在椅背上。
  寰宇公司的研发能力。越发强大了。
  早年他们制造超级计算机的时候,还向国防科工委求助,购买了一批核心元器件。现在,他们根本就没有向外面开过口,然后不声不响地,谁都没有察觉,就冒出来一大批高性能滴超级计算机。
  要不是周主任始终关注着萧强,并对他的为人了如指掌。恐怕连他,也蒙在鼓里。
  他上次去寰宇公司的时候,还专门到计算机中心大楼去过。并没有看到有新的超级计算机系统,陈列其中。
  这些新的超级计算机,又是摆在什么地方呢?
  难道,是在地下……
  周主任猜对了,萧强把新搭建地超级计算机系统。全部隐藏在地下。这是一个已经准备了两年,但到现在才正式启用的隐秘地下建筑群。
  公司成立十来年,内部建设就没有停止过。不是这里修栋大楼。就是那里建个实验室。
  在公司里,建筑队活跃的身影,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个部分。
  借着修建各种工程的机会,萧强在公司才成立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这个地下建筑群。他当时的想法,是把大多数研究机构隐藏在地下,只在地面保持少数试验室。
  但随着公司的影响力日增,寰宇地研究实力早就摆在所有人面前,隐不隐藏都没有多大区别。
  于是,地库工程就这样停了下来。
  到九四年,公司开始搭建第一套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时候,萧强又想把这些超级计算机,藏在地下。毕竟,修一栋计算机中心大楼,气派是气派了,可是几十上百号安保队员,成天像防贼似地,盯着任何一个靠近大楼的人员,以至于所有地公司职员,都不喜欢从那条路经过。
  久而久之,计算机中心大楼,基本成为了禁地的代名词。
  包括林怡和奥斯丁,还有秦运强等人,都曾向萧强反映过,认为在公司里出现一个如此戒备森严的地方,很容易造成员工心理上的不适,建议他另外找一个地方,安置超级计算机系统。
  就这样,地库工程再次动工。
  到九八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地库终于全面完工。
  地库深藏在地下五百米,共有九层,有三条电梯通道,上到地面。每一层长三百米,宽两百米,高五米,采用了钢梁架柱,对地库进行加固。
  现在,这个建成地地库,迎来的不是早期的第一批超级计算机,而是第二代产品——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
  这套光电混合超级计算机,和第一代产品一样,采用了六万五千个处理器,包括数十万微型光电转换装置。原来计算机系统常常看到地光纤、电路都没有了,整个超级计算机系统,就是一个三维立体布局。
  各种外设,都是从激光传输信号装置中收发数据。
  按理说,搭建这样一套系统,其价格将是天文数字。每一套,光是成本恐怕就会让美国破产。但公司每个月都会收到两套主要元器件,以供搭建超级计算机系统。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以每月两套的速度,在这个被萧强命名为“超脑”的地库,安家落户。
  萧强总算可以从繁重的研制过程中,抽出身来。
  在他将注意力转向之前,他召开了最后一次光子电脑项目小组会议。
  项目组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和两年前不同。现在地光脑项目小组的研究人员,一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虽然超级电脑研究成功,最终依靠的是萧强的能力,但没有谁能否定他们的功绩。
  至少,是他们,制作出了第一台光电混合电脑的原型机。没有这个原型机,所谓的光电混合超脑,只是一句空话。
  看到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电脑研制成功。所有的项目组成员,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些年来,他们太苦了。
  忍受着公司其他研究员的白眼,承担着饭桶地“美名”,每一个人,都过得极为低调压抑。直到原型机的研制成功,他们终于可以骄傲地向其他部门宣称:我们,只有我们。才能制作出这样一台,达到现代科技水平巅峰之作的光电混合电脑!
  萧强看着来参加会议的项目组研究人员,脸上轻松自在的神情,也是面带微笑。
  他宽容
  面的研究人员们,相互寒暄吹牛了半个多小时,才宣正题。
  会议的主题就是表彰。
  每一个研究员都应该受到表彰。
  这些年,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很多人累到病倒了还是加班加点。带病搞研究。七年来,没有一个人享受过一个假日,许多人的身体。都差不多要垮了。
  所以,每个研究人员在享受公司给予地高额奖金的同时,还将享受三个月的带薪休假时间。萧强希望借此,弥补一下公司对他们的亏欠。并且,专门安排他们。到医院接受了身体检查,需要养病的、需要休息的,都会接受到最好的服务。
  然后。再以充沛的经历,投入到新地研究之中。
  萧强在会议的最后,提了一下他对未来研究的一点想法,作为研究人员,在三个月休假中地思考方向。
  目前研制成功的,还只是光电混合电脑,距离全光电脑的差距还很大。
  集成电路技术,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电子的运行距离,将其速度发挥到最大。但在处理器运算、存储方面,还是依靠着硅半导体的成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光混合电脑,还远远谈不上是一个纯粹地光脑。
  萧强要说的,就是这几年来,他对光脑计算和存储方面的一些设想。
  光脑地设计和现行电脑,从结构上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依照图灵机原型所搭建。
  因此,它的处理核心,还是需要各种光晶体管来构建。用激光产生光源,光晶体管传输光信息,进行运算,并通过激光转换装置,传送数据。
  光晶体管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各个国家都能生产出来。
  这种早期的光晶体管,就类似于电子管刚刚问世的时候一样,体积庞大。用它搭建的电脑,也和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一样,要用整个房间来装。
  人们也在想方设法缩小光晶体管的体积,期翼研制成功,向现代电脑一样体积小巧、功能强大的光集成电路处理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不用像现代计算机发展一样,要经过几十年摸索,才能研制成功。
  或许,只要再过十年、二十年,人们就有能力,制作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微型光脑。
  萧强就向所有研究人员,传递了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是情报中心从寰宇往上,截取的一份电子邮件。
  在这个电子邮件中,一个在美国的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的科学家,向他在另外一所大学工作的同学,提到一个现象。
  他说,他们曾经无意中,从大肠杆菌中,制造出了纳米晶体。
  大肠杆菌因为容易培养和操作,因此被大量运用于科学实验。在某次试验中,他们曾经无意中,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倾倒了化溶液。在科学家准备清理玻璃器皿的时候,他们突发奇想,又往里面添加了硫化~
  结果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离子和硫离子都被大肠杆菌所吸收,并在它们体内产生了反应,从而生成了硫化的纳米晶体,每个晶体只有两到五纳米。
  当时实验室的所有人都为此感到惊奇,重复了这个试验。都得到相同地结果。
  从试验中可知,每个大肠杆菌都能产生出一万个纳米晶体。
  那个教授在给同学的电子邮件中感叹道:“要是能够制造出更大的晶体,我们就能对其操作,制作出光子芯片所需要的光晶体管。可是我们经过上百次试验,还是没能明白,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晶体生成大小的,更谈不上控制其生长。”
  萧强传递给他们的那份文件,在项目组成员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的确,就像那个教授所言。要是大肠杆菌生成的晶体足够大,他们就能对其加工,以大批量制造出符合需要地光晶体管。
  如果这个教授所说属实,那他算是为所有的项目组研究人员,开出了一条新路。
  欧宏博当惩想回到实验室,将这个实验重做一次,看看是否能得到这个结果。要是试验成功,那他们可以利用操作原子核的技术。对如此微小的晶体进行加工,生产出第一个微型光晶体管。
  萧强希望他们做的工作,就是这个。
  制作一批微型的光晶体管、二极管,就为制造光处理器,奠定了基础。
  他可以帮助,提供制造芯片所需的上亿个微型光晶体管、二极管。
  但是,让他们纯手工,将上亿微型光元器件安装到位。无异于要他们的命!没有一个人,可以微操作,完成这项艰巨地工作。
  萧强设想的是。由项目组完成主要功能电路的制作,再由他进行大批量重组,最后交给实验室进行集成。
  当然,这个工作也近乎于不可能完成,但至少比当前看不到一点希望。要好得多。
  他所说的第二个设想,是关于光存储。
  这个设想,还来自于这次研制光电混合处理器。偶然所得。
  在制作成功的光电混合处理器中,集成在处理器中的内存,采用了多级缓冲的形式来设置。
  其实,多极缓冲内存,早已被英特尔和寰宇公司的国腾芯片所采用。
  之所以采用多级缓冲,就是因为集成在处理器中地内存速度快,而主板内存等其他设备
  ,从而引起速度不匹配。
  通过多级缓冲,将处理器缓存的速度,降低到和外存同样,使之正常运行,这就是多级缓冲的目地。
  萧强就从这个缓冲中,得到灵感。
  他在这次会议上,所说的就是他从中,引发出来的一个设想:用缓冲的方式,来实现光暂存。
  需要处理的数据数以亿万,但不可能同时交由处理器,让其对数据进行运算。
  他地设想,就是根据数据处理的先后顺序,分别存储的不同地存储器中。
  例如读取次数较少的数据,完全可以用目前能够制作的高速内存来担任。暂存缓冲器则随时读取这些数据,以供光脑即时读取处理。处理完毕,或是暂时不用的数据,又回到内存存储起来,并被再一次调用调到缓冲器。
  通过暂存缓冲器,光处理器可以随时以光速调用数据,不会出现内存调用延迟。
  而缓冲器虽然无法真正保存数据,但可以通过不断将数据传回内存,从而起到保存的效果。
  同样,如同现行处理器中,直接集成在内的缓存一样,可以用暂存缓冲器,以几乎和光处理器同步的速度,来暂存数据,供处理器调用。
  “暂存器!”欧宏博猛然跳了起来。
  好几个科学家也激动地跳起来,但又颓然坐了下来。
  他们现在有办法,让光的速度延缓到汽车行驶的速度,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个延迟,足够作为暂存器使用。
  可是,他们让光延迟的装置,非常之大,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不可能将其缩小到,集成进处理器的程度。另外,这个装置,是靠冷冻的方式,来达到让光尽速的目的。虽然通过这个装置的光,确实减速了,但他们并不能做到有选择性地,让携带数据的光,进入这个装置。
  “为什么要集成进处理器?”萧强不以为然地说道,“我们现在只求作出原型机,并不在乎大小、长度,实在不行,做成超级计算机也行。不过,我考虑的方向,并不是用你们的装置来减速,而是用光纤延迟来减速。”
  “光线延迟?”这个方法,欧宏博他们也想过,也是现在科技界所普遍采用的方式。
  光纤延迟,就是让携带数据的光,在光纤里反复来回,从而达到暂存的效果。
  萧强想的则是另一种方式。
  他设想的暂存器,是一个三维球体。
  由于激光的直径可以达到几十纳米,在头发丝粗细的通道里,就可以有几千根激光并行。
  萧强设想用不计其数的纳米级激光触发器,密布在三维球体的不同位置,让激光束,在这个球体中来回运行,直到经过无数次反射之后,从正确的读融出来,被光处理器所调用。
  半导体激光器只在最开始启动的时候,有延迟,随后可以达到和光信息同步,从而保证激光信息的光速传递。
  同时,激光转发器发射的激光束,可以将衰减的光束凝聚,加强光信号。
  萧强知道,这个暂存器的设想,和光晶体制作,以及集成都是现代技术的极限。从理论上说,都由实现的可能,但实现的过程,则难于上青天。
  他动动嘴,非常轻松,但下面的研究员,要将设想变成现实,可能要花费他们一辈子的光阴。
  他看着下面默默思考的研究人员,无声地叹了口气。
  这下面的科研人员们,大多只有四五十岁,在十年前,还被称为中青年科学家。现在,也被称为年富力强的一代,正是挑大梁的时候。
  但看看他们,看上去最年轻的一个,也已经头发斑白。
  科研工作之苦,从他们一个个超出本来年龄的相貌,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时候,萧强都不忍心,给他们更多的压力。
  但是,他又不得不这样做。
  光电混合芯片制作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他们很偶然地得到了这么一块。但在几年、十几年后,人们应该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出来。
  他的优势,也就只能保持这么久。
  这最多十多年里,寰宇公司肯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科学上的突破,但还不足以确立绝对的领先地位。西方只要同样拥有了混合光脑,要追赶上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要想彻底将对手甩到后面,让他们没有任何追赶的可能性,必须确定出绝对的优势。那就是光脑,以后可能还有量子电脑。
  光脑的制作,以欧宏博等人的判断,现代人类科技发展,没有五十年、一百年,绝对无法制造成功。
  萧强再打个折扣,按二十五年记。
  二十五年,寰宇公司应该可以取得,让西方科技界,拍马也追赶不上的科技领先。有些科技产品,就算教给他们,他们也制作不出来。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萧强才敢轻松地说一句:我,寰宇公司,真正走到了,科技的最巅峰。
  他目光复杂地望着兴致勃勃,讨论自己提出设想的研究人员们,轻声说道:“我知道你们付出了很多、很辛苦,但为了寰宇的未来,还是,拜托你们了,谢谢!”
  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游计划
  阵清风拂面,萧强似有所感,缓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