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体横陈-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玉体横陈
  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
  内容简介:
  “历史写作狂人” 赫连勃勃大王以出人意料的“新感觉主义”的历史大手笔,生动无比地描绘了南北朝北齐国家那个梦幻般的、遥远的、艳丽绝伦而又血腥十足的疯狂时代。这是一部改变我们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无论是技巧还是语言,都会让人耳目一新。小说中,作家通过展现那么多“我”的华丽碎片,架构了南北朝华丽血时代的绚丽图景。娓娓道来的此多的“我”,以令人信服的“亲眼”所见,给人们展示了北齐国家波澜壮阔时代的帝王、后妃、军将、僧侣、平民等各色人等的生活侧面。读者在恍惚的沉迷中,陷入他笔下南北朝时代无数个鲜活的人生,或奇妙,或庸俗,或壮丽,或悲凄……
  赫连勃勃大王那处心积虑又巧夺天工的文学设计与叙述,总是让人处于不知疲倦的兴奋期待中,小说还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悬念与思虑。
  正文
  序言:奇幻而哀伤的历史美感(1)
  ——读赫连勃勃大王的《玉体横陈》
  亚 明
  我阅读赫连勃勃大王的这部小说的电子稿,是在从香港去欧洲的飞机上。
  事先,我其实对于所谓的“历史小说”没有任何期待。过去是那样苍白!虚构是那样空虚!历史的陈迹,历史的编造,任谁的生花妙笔,也无法勾起我对那些从前的死亡历史产生足够的兴趣。而且,市面上的所谓“历史畅销书”,不是人为炒作,就是浅薄戏说。这些人,上镜出头,招摇撞骗,究其目的,与文化无关,无非是骗取善良而无知的读者口袋中银钱而已。
  为了谋杀无聊的时间,为了在无尽的虚空中把自己消融于历史,勉强中,我还是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中赫连勃勃大王的书稿。
  看到《玉体横陈》的书名,我笑了。现在,不少进入更年期的女作家,为了多赚一些,纷纷鼓捣离奇的书名以做噱头……万恶钱为首,这都是绝望的、马上凋谢的荷尔蒙以及市场的金钱利益在作怪。
  赫连勃勃大王年轻才俊,应该自甘寂寞,怎会出此下策?
  待我真正埋头读起,才知道赫连大王《玉体横陈》的书名,完全熨帖天然,可谓巧夺天工。它取材于唐朝大才子李商隐对历史上北齐亡国咏叹的诗句: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当我再抬头的时候,时光飞逝数小时,飞机已经停靠在中东的迪拜机场加油……
  赫连勃勃大王的这部历史小说,我觉得,开卷就不同凡响。
  他以其惯有的冷静、理性而又主观的历史镜头,以出人意料的蒙太奇笔法,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南北朝那个梦幻般的、遥远的、艳丽绝伦而又血腥十足的疯狂时代。
  在这部表现北朝齐国的历史长卷中,赫连勃勃大王罕有地全书都通过第一人称“我”,来进行他卓尔不群的写作。
  那么饶有趣味地,赫连勃勃大王作为“历史寻宝人”,似乎他肩扛着一架时空摄影机,引领我们去眺望那主观的、非理性的而又较为真实的历史存在。
  首先,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书中各色人物那迷宫一样的回忆。在连环往复的回忆中,穿插着无穷无尽的、回忆中的回忆。在回忆的轮回往复中,死去的人,在日后复活,容貌鲜明的重新站立在书中;而活着的人,忽然消失,为我们留下无尽的悬念和思虑。
  在让人不知疲倦的兴奋期待中,作家似乎带领我们忽然遨游了南北朝华丽血时代的整整一个王朝!
  这样一部改变我们传统观念的新小说,无论是技巧还是语言,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在赫连勃勃大王生花妙笔下,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传统叙述的连贯性的情节,但是,整部小说,每一章都是独立的精彩绝伦的故事!
  恰如一串耀眼夺目的珍珠,所有故事,都被剧中人的各种感想、议论、回忆以及不经意的言语所串联起来。
  那么多倒叙,那么多伤感的追忆,那么多风花雪月,那么多金戈铁马。这种令人亲临其境的独特写作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而且,整部书以第一人称“我”叙事,确实让人惊喜。赫连勃勃大王的这种新奇的历史文学写作,给中国作家开创性地展现了一种完全陌生的写作方式,让我们在惊叹和恍然中,不得不适应一种崭新的阅读方式。
  特别可称道的是,赫连勃勃大王让每个“人物”都从自己——那一个“我”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口吻,讲述他们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这种技巧,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迄今为止,还是个首创。
  本来,“我”所看到的和叙述的主观镜像,其实非常片面和局限。这种投射角度,是非常具有高难度的文学创作体裁。但《玉体横陈》中,那么多“我”的华丽碎片,反而为我们读者架构了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绚丽图景。如此多的“我”,以令人信服的“亲眼”所见,给我们展示了那一个波澜壮阔时代的帝王、后妃、军将、僧侣、平民等各种人生活的每一个我们无法了解的崭新侧面。
  而且,赫连勃勃大王笔下的“我”,极具张力,极有技巧。眼花缭乱之余,我们在暗自欷殻Ю啡宋锏摹奥奚拧钡耐保媸备械阶约浩平夤湃四谛拿孛艿男老病U庵衷谙咚髦新穹樯璧奈难Ъ记桑缓樟笸跹菀锏昧芾炀≈隆�
  赫连勃勃大王这种写作手法上最别出心裁的创新,是一种新突破——他能够脱离普鲁斯特以来只能以一个单独的第一人称“我”来单独追忆人生场景的局限。
  在作品中,赫连勃勃大王笔下有许多个,甚至无数个“我”,如此,就把文学的奇特表现力,加以无限地放大。这些“我”,全方位展现了那超越时空概念的个人潜在意识,交叉重叠,精彩递进,把一段段难以遗忘的故去岁月,点滴无遗地全部回放给我们看。在赫连勃勃大王不动声色的精巧叙述中,轰然引发起我们对从逝去时代和历史流水中那些鲜活个人的无限怀念、无限神往、无限兴趣,以及无限的难以排遣的惆怅。
  序言:奇幻而哀伤的历史美感(2)
  作为读者,在阅读《玉体横陈》中,我们往往还会感到一种奇怪的莫名惊喜——书中遍布许多谜结,有时候是被叙述人物不经意点开,有时候是读者在作者看似无意的叙述中灵光一闪找到答案。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我们在许多个聚精会神的阅读瞬间,能在书中主人公的“惘然不觉”中,自己体会到洞穿谜底的绝妙乐趣——比如高洋生父的秘密,比如娄太后临死改称“石婆”的原因,比如胡太后不希望她的二儿子高俨登基为帝的隐衷,比如暗杀高澄的真正凶手,比如宇文赟听高纬说他是匈奴人之后的勃然大怒……
  在愉快而紧张的窥视间,我们恰如观看一座刚刚完工的宏丽建筑。一唱三叹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赫连勃勃大王给了我们那么多精心安排的对称和衔接,那么多结构细部的相互呼应,那么多承先启后的通往历史人类心灵深处的拱桥。
  仔细观察,在赫连勃勃大王的历史小说中,我们能够发现最简单的感情和最复杂的人性。
  在情节的勾连缠绕间,无不体现作者不落窠臼的匠心独运,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在血腥的刑场上,小说开始了北齐被生擒的皇帝高纬的温暖的童年回忆;通过回忆的眼睛,进而递进到另外宗室人物的亲情杀戮感怀;隐秘的血脉秘密纠缠不清。书中主人公高洋自己浑然不知,却为另一个的主人公之母娄太后娓娓道出;刺痛胡太后生命的夜晚,形成了一段血亲相奸的孽缘;一个禁卫军将领的自述,揭示了北魏末帝被杀的根由;濒死的王子龙孙,道出了斩草除根的帝王苦痛;大和尚看似飘然出世的佛理,隐藏着内疚帝王害死亲侄的隐衷;炽热的欲焰中,西域胡人出身的和士开娓娓讲述他杀人的“无奈”;亢龙有悔,敕勒大将斛律光的谋略和才能,尽现于战场的描述中;长夜沉沉,放荡成性的齐国太后却为自己两个儿子的互相残杀而黯然神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鲜卑贵族与汉人文官的明争暗斗;不许名将见白头,美貌王爷兰陵王无可奈何的痛饮毒酒;人生如寄且行乐,年轻帝王的醉生梦死与绝望;阴暗的人心与纯洁的爱情,末帝高纬与冯小怜一唱三叹的绝世爱情……
  这部书,恰似一条斑斓奇异而又有毒的长蛇,首尾相衔,最终叼尾,绕成一个巨大的圆圈。而那噬咬的牙齿,恰恰就是各个人物的梦幻般的回忆!
  在汗牛充栋的历史叙述的今天,面对为各种低俗历史“戏说”所充斥的、简单解析的浮躁的市场,唯独赫连勃勃大王这种在文学形式和体裁方面的新颖突破,才能冲破历史和文学的“围城”,成为当代文学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鲜活的笔触,清晰的描述,缜密的编织,不动声色的细节刻摹,含蓄而又巧妙的情节、戏剧冲突的设置,无不展示出赫连勃勃大王与众不同的、崭新的写作风格。《玉体横陈》一定会是中国历史文学的新坐标!
  人类的生活,究根结底,最打动人心的,其实都是我们“回忆”中的生活。因为,生活“现在”流逝的时候,我们往往根本不在意它们。只有我们回忆的时候,生活才变得那样具有特别的意义。
  这,也可能就是赫连勃勃大王小说以“我”为人称写作而能最终打动人心的最根本的地方。
  在阅读中,我们恍然若失,总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每一个作家笔下的“我”(叙述者)的情感氛围中,与他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快乐,一起哀愁,一起叹息……这种“历史”的个人记忆,赫连勃勃大王通过生花妙笔为我们保留了下来。
  终于,阅读,冲破了那在时间洪流中要减弱和褪色一切的遗忘,让我们能远隔千年,回视历史上曾经的鲜活人生。
  只要稍稍梳理,我们就能在《玉体横陈》各个叙述者看似凌乱繁复的回忆碎片中,发现那些灿烂的、被时间销蚀的精彩岁月。
  经过我们不同的读者自己去拼装后,一幅巨大的、让人叹为观止的南北朝时期的真实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骇异的眼睛之中——本来,他们已经渐趋凋零,被岁月所掩埋,几乎被淹没在深沉的遗忘中——但是,赫连勃勃大王,在看似漫不经心之中,钩沉了我们历史时代最美丽、最伤痛的一段集体记忆。
  特别感到出乎意料的是,阅读中间段,当我屏息静气,等待看赫连勃勃大王如何在小说叙述层层出叉的关头回转到被胡太后哀伤回忆所扯得越来越远的情节的时候,岂料,作家信手拈来,把孝昭帝高演面见高僧慧可的场景,一笔带出。如此神来之笔,一下子接通了时空的断桥,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原先的叙述场景。接着,赫连勃勃大王若无其事地继续着他故事的叙述,且无任何突兀之感。
  尤其重要的是,赫连勃勃大王这部历史作品中,包含有无数隐喻在里面。人,既是灵魂,又是肉体。
  序言:奇幻而哀伤的历史美感(3)
  历史文学,只有简单的粗糙的描述是不够的,那只是停留在低级的“讲故事”的阶段。作家只有能善用隐喻,才能把历史人物的精神更深刻地表达出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赫连勃勃大王是一位纯粹的心灵小说家。他善于“诱引”我们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无助地陷入他讲述的美妙陷阱。在令人恍惚的沉迷中,南北朝时期无数个人生,或者奇妙,或者庸俗,或者壮丽,或者悲凄,他们随波逐流,从生命的童年到壮年,从灿烂到凋零,经过赫连勃勃大王的叙述,经过他哲学家的深思和说书人的描摹,那个时代所有人的一生,顿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细节,还有经典小说中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历史细节!在赫连勃勃大王这部历史小说里,我们看到,他对南北朝时期生活历史的描摹,细致入微,简直达到了拿着放大镜照视历史的地步:北齐、北周帝王所穿鞋履质地的区分,北齐时代女人眉毛、头发的样式以及各种化妆品的质地,北朝末期战争中军人铠甲的装饰,北朝地衣是锦织品而不是毛织物,南北朝官职的区分,等等,即便连那首脍炙人口的《敕勒川》民歌,他也言之凿凿地告诉我们这首民歌从敕勒语、鲜卑语到汉语几种语言的转换过程……
  总之,赫连勃勃大王给我提供了一幅翔实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南北朝,特别是地广人众的北朝,宗教、民族、战争、气候、地理、丝织业、巫术、制作业、饮食、酿酒,所有能真切反映出那个时代特色和气息的东西,都应有尽有!
  所以,阅读《玉体横陈》这部历史小说,我们会发现,掩卷之后,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在读者的脑海中根本不能马上消失,他们能继续留在我们的睡梦中,甚而在清醒的意识中,都萦绕不去……过去流逝的时间,表面上好像完全消逝,但通过赫连勃勃大王的笔墨,它们正在复活!
  时间的心理学、历史的奇妙感,都在赫连勃勃大王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完整鲜活地得以保留下来。透过赫连勃勃大王那鲜卑男人一样白皙的面容和他鲜红嘴唇边流露的诡谲的、羞涩的笑,那么多历史的灼热秘密,都隐隐地冒散出来。
  通过阅读,我们会感觉到:我们能够同时间抗争!我们最美丽、最宝贵的集体记忆,都能在华丽的历史作品中得以重新整合和回溯。
  时间,消失的往昔,褪色的历史,都能在赫连勃勃大王笔下得以再生。
  一部好的历史小说,能使我们在恍然中,回到历史中我们无法经历的却十分喜爱的时间和地方,让我们有可能重睹从前那个时代人生的苦难与欢乐,并能产生一种重游旧地的深刻感觉。
  这种美轮美奂的幻觉,其实是我们记忆中失去的乐园,而且可能是唯一真实的乐园。
  赫连勃勃大王的这部历史作品,能够把永恒的过去复活过来,它战胜了摧毁一切的时间,并教会了我们回忆淹没的历史的一种奇特的、高妙的方式。
  失去的、褪色的过去,曾经的滋味,不可能重来的气息,消失的、绝对的幸福,神秘的、蒙着面纱人物的梦幻生平……
  所有这些,在《玉体横陈》扑入我们眼帘的娇羞玉体和弥漫血泊中,都重新来过!
  2007年11月19日
  玉体横陈 第一部分
  一 建德六年①的刑场(1)
  长安的秋天,似乎感觉上比晋阳②来得更早。
  灰蒙蒙的天空,凛冽的寒风,枯飞的树叶,北朝周国③宫廷御苑深处的临时刑场,显得更加阴郁逼人。
  薄暮时分。天空,西方的云层中,闪出一道太阳微弱的光线。渐渐地,这道切口一样的云层开裂。垂死的斜阳射落下来,阴风中摇曳的哗哗作响的杨树顶端,顿时发出耀人眼目的强光。无数叶子如同燃烧起来一样,阴郁的天幕似乎一下子改变了质地。
  忽然之间,北方的秋日天空变得柔和起来,一种诡异的柔和。
  夕阳最后挣扎的照耀,让人觉得秋天那种狰狞的美丽,短暂而且无常。长安秋天所蛰伏的勃勃的生命力,更加反衬出即将被处决的肉身的脆弱。
  折射在树叶和树干上的黄金颜色,刺破了沉闷阴郁的空气,也使得整个刑场空地,顿时充满了一种突如其来的、难以言表的生气。
  高纬被带来了。这位二十二岁的年轻人,是从前的北齐皇帝。他现在的身份是周国临刑的俘囚。
  令这位北齐帝王奇怪的是,当他被带到刑场后,几个周国的宫内宦者围上来,有条不紊地给他穿起从前他在北齐当皇帝时候的礼服。
  这套仿效南朝的礼服非常繁琐。通天冠上的黑色平冕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加于通天冠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顶子前圆后方,冕上有十二旒荡晃,悬垂着白玉珠,其长齐肩;北齐皇帝的衣裳,上皂色,下绛色,前三幅,后四幅。衣上画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等等,还绣有藻、粉、米、黼黻等一些饰物。一条宽四寸的长长素带,红色为里衬,朱边滚绣作为装饰;脚上,是绛色的袴袜,赤舄。
  赤舄,是帝王在重大仪式上穿在脚上的一种鞋。高纬想:在我们北齐,舄是木根的,底很厚,其中装有木楦,木楦当中有凹槽,槽内有类似丝絮一样的填充物。
  懵懵懂懂中,他察觉到,他现在穿的赤舄,不是木底,是皮底,踏上去有些发滑。“这种赤舄,肯定是周国人所制吧。感觉上,要比北齐的舄要重一些。”高纬想着,使劲在地上试了试脚上赤舄的蹬力。
  亡国的皇帝,任人摆布着。他心不在焉的同时,又满心疑惑。木偶人一样,他被几个周国宦者“服侍”着。
  这些人不厌其烦,一套一套地往这位即将被处决的北齐皇帝身上挂佩白玉饰件,为他披上顶端朱色绣边的黄色大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