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体横陈-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逊位之期,是我大魏朝最后的武定八年,也是新朝大齐的天保元年{13}。可庆幸的是,我竟然能活到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天。
  除夕夜,我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感觉奇怪得很,让我丧失了时间的概念和已经退化的食欲。
  皇后高氏为我生了三个孩子。都是男孩,他们最大的十岁,中间的老二七岁,最小的三岁。从前我做皇帝的时候,几个孩子均养于别宫,由专人抚育。逊位之后,我们一家五口,才有机会难得这么齐整相聚,能在一起过个年,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皇后,我从前的皇后,现在的中山王妃,高氏,我的妻子。显然,她的心情不是很差。毕竟,现在的大北齐,是她的母家人做皇帝。在指使宫人做年夜饭的空暇间,她和三个孩子坐在床榻上,对着一个床屏,给他们讲述上面所画的故事。
  床屏上所画,是杨子华临摹晋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见他们母子四人一起欢笑言语,我心中感到稍许的欣慰。当今大齐皇帝高洋再狠毒,应该不会对他的亲外甥下手吧。
  十四 假如明天来临(5)
  在这样冬天的夜晚,一种虚假的舒适、安全、慵懒的夏季感觉温暖了我的身心。我看着我的妻儿在那里笑语盈盈,忽然觉得生命如此美好。如果这样的生活能继续下去,不当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好!
  忽然之间,堂外传来脚步声。我吓了一跳。仔细看时,发现来人是大臣杨愔,这才心中稍稍平静了一些。这个胖胖的、看似非常厚道的汉人大臣,身后仅带了两个从人。
  他向我和高氏躬身施礼,禀报说娄太后请高氏去参加除夕家宴。
  高氏狐疑了片刻。如果是她的弟弟、大齐皇帝高洋来请,她肯定不会离开我。如今,除夕之夜,母亲娄太后请她回娘家饮酒,无法找借口推辞。
  她让三个儿子换衣,准备带他们一起去。
  “公主殿下,太后只让我传您本人去,没有令旨说让您带王子们一起赴宴。”杨愔不差礼数,鞠躬禀言。
  我一言不发,坐在堂上的阴影中。
  高氏迟疑半晌,终觉不能推辞。她行至我的身边,握住我的手,悄声对我说:“母亲请我,我不能不去。你好好和孩子们在这里待着,哪里都不要去。外人送吃的东西,千万不要吃!一切等我回来再说。我去去就回!”
  三个孩子根本不知情。他们揽住母亲的衣服撒娇,让她带回西域酪酥给他们吃。
  在孩子们的娇声娇气的纠缠下,高氏显然变得更加安心起来。她匆匆而去,临别嘱咐孩子们要听话,说她自己很快就带好吃的东西回来。
  高氏的身影刚刚消失不久,几乎是才出门,我就听见堂下踢踏靴声忽起。幽灵一般,从前我离开皇宫时对我无礼蹿上牛车的禁卫当值小官赵德,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从他的服色看,似乎已经升官。在他身后,跟从两个士兵模样的人,皆身材高大。在两个士兵的背后,还有一个壮汉。这个人,我认识,是从前我皇宫中的禁卫将军,刘桃枝。
  这四个人,并不多说话。两个士兵直接冲上来,把我按伏在榻上。
  我的三个儿子吓呆了,未及哭闹,均被赵德轰赶入堂侧小屋中。
  赵德随后进入屋中。
  几声哀嚎过后,小屋中没有了任何音响。
  赵德出来的时候,手中扬晃着一把沾满鲜血的匕首。他狞笑着,对我说:
  “陛下,我把你的三个儿子都送上路了。真可惜,王子龙孙啊。小鸡一样,一刀一个!”
  我奋力一挣,两个士兵被我甩在一边。
  赵德拍掌,庭院中忽然又冲出了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士兵。
  禁卫将军刘桃枝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冷眼观看。显然,他是这次斩草除根行动中的直接指挥者。
  深知一切都不可避免,我站起身,反而平静下来。
  我对赵德说:“来,杀我吧!”
  赵德丑陋的脸上浮现出非常诡秘的笑容。他从腰间解下一个绿色的瓷瓶,一步一步走到我的面前,双手呈上:
  “陛下是帝王,从前是,在阴间应该也是。帝王自有死法,怎能割头去首。奉大齐皇帝诏旨,请陛下满饮此酒!”
  接过鸩酒,我发觉自己的手有些哆嗦。举眼望去,堂侧的小屋,涌出了大量的鲜血。
  淌啊淌,殷红的鲜血,顺着堂上的石头扩散开来。那是我三个儿子的血,也是赐我死的大齐皇帝高洋亲外甥的血。
  我长叹一口气,仰头喝下了满瓶的毒酒。
  “陛下可惜,连今年都没有过去……”
  在我临死的耳中,听到最后的一句话,是禁卫将军刘桃枝的音声……
  ① 公元534年。
  ② 高欢死后被谥为“献武王”,“鹉”“武”谐音。
  ③ 公元539年。
  ④ 公元546年。
  ⑤ 公元547年。
  ⑥ 公元548年。
  ⑦ 温子昇,字鹏举(495—547),济阴冤句人,北魏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文,与当时北魏的文学家邢勋齐名,时称温、邢,并且与魏收并称为“北地三才,有《文笔》35卷及《永安记》3卷传于世。明人辑有《温侍读集》。
  ⑧ 韩陵山位于安阳城东北17里,三国时是邺城通黎阳的大道。山下战场,高欢在此曾经大败尔朱兆。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闰三月,尔朱天光自长安、尔朱兆自并州、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同会于邺,号称20万之众,挟洹水列阵,与高欢对决。高欢令封隆之守邺城,他自己率仅仅三万人在韩陵大摆圆阵。当时情势,高欢的军队人数大大少于对方。双方交战之时,高欢手下猛将高敖曹以千骑自山之东北栗园出,横击尔朱兆军,终于使尔朱军大败。尔朱兆逃走,回奔晋阳。他大掠并州,逃回老家秀容。高欢追击,度赤洪岭再破尔朱兆军,尔朱度律、尔朱天光被擒,解赴洛阳斩首。尔朱兆自杀。韩陵之战,高欢以少胜多,霸业终成。韩陵战后,高欢在韩陵山上建定国寺,由温子昇撰《韩陵山碑》。南朝陈国的尚书徐陵曾经奉使过韩陵,读其碑文,大加叹赏,下马录之南归。归国后,有人问北朝人物如何?徐陵答:“唯韩陵一片石耳。”所以,日后“韩陵片石”,成为安阳八大景之一。此碑不仅有文学和书法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十四 假如明天来临(6)
  ⑨ 公元549年
  ⑩ “献”指被逼禅让的汉献帝,“不辰”,是指他生不逢时:“身播国屯”,指他身既播迁,国又屯难。“虞宾”指尧帝的儿子丹朱。尧帝死前把天下禅让给了女婿姚重华,姚重华就是舜帝,国号“有虞”。魏晋南朝的文献中,每以“虞宾”指禅位之君及其后裔。由此也可见南朝范晔所撰《后汉书》在北朝受欢迎的程度。
  {11} 这首诗是曹植在黄初四年(223)所作,题目是《赠白马王彪》。当时,诗人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进京朝见已经当上皇帝的哥哥魏文帝曹丕。不久,任城王曹彰在京城被毒死。曹植和曹彪在返藩的路上,一直受到监国使者的限制,不许同住同宿,被迫分道而行。在极度的悲愤中,曹植写了这首诗送给曹彪。全诗共分七章。最后四句是:“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黄发台背”。即指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12} 常道乡公是指曹魏的末帝曹奂。北魏孝庄帝在诛杀权臣尔朱荣前,即对左右心腹说:“死犹须为,况不必死!吾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高贵乡公,指被司马氏谋杀的曹魏皇帝曹髦也,他死后被贬为“高贵乡公”。此后,另外一个曹魏宗室、常道乡公曹奂被司马氏拥立为傀儡皇帝。后来,司马炎代魏称帝,曹奂被废为陈留王,得以善终。
  {13} 公元550年。
  十五 从龙朔风扫柔然(1)
  即使在魏朝做了十七年皇位的皇帝,元善见,他死的时候,样子也非常丑陋。
  这位平时身高九尺、风神俊秀的美男子,喝下鸩酒后,立刻喘着粗气,捂住迅速膨胀的肚子,摔在地上抽搐。
  由于疼痛剧烈,他的双腿已痉挛至腹部下,大口呕吐着,指甲难受得要抠进地里面。很快,他就在头撞地面四五次后,死了。
  死人,特别是横死之人,样子没有好看的。
  我们大齐皇帝,早已经给元善见准备了一个谥号:孝静帝。
  魏朝的孝静帝,这么一个美男子,如此肮脏难看的死法,真有些可惜。
  作为高家父子安插在宫中的眼线,七八年来,我刘桃枝,一直是邺城皇宫的禁卫军将,可以说是这位魏朝皇帝的老熟人。很多个节日中,我接受了他不少赏赐的礼物。
  按照常人的标准,孝静帝确实是个温和、善良的好皇帝。
  正因为他是个好人,错生在这个乱世,他肯定得死。
  孝静帝对我再好,我也不能真心效忠于他。我,刘桃枝,和我哥哥刘桃棒一样,都算是神武帝高欢的手下旧人。我的哥哥刘桃棒,从前是神武帝爱将高敖曹的手下。
  高敖曹①,真正大英雄。他年轻时起,就以胆力过人著称,可惜后来在与西贼的争战中被杀。这位爷,龙眉豹颈,姿体雄异,在魏朝末期天下大乱,与其兄高乾招聚剑客,四处劫掠。我的兄长刘桃棒,原本就是四处游食的侠客。他乱世瞅准机会,投奔高敖曹,很快就因英勇善战,成为高敖曹的心腹羽翼。除了我哥哥以外,当时高敖曹手下的游侠部曲,特别有名的,还有东方老、呼延族、刘贵珍、刘长狄、韩愿等人。
  由于神武帝高欢的祖籍也是渤海蓨地,高敖曹死后,我们刘家兄弟深受高氏照顾。我哥哥刘桃棒比我大十八岁,他先于高敖曹战死。
  我从十四岁起,就效力于高氏。虽然从苍头仆从起家,高氏父子,从未亏待过我。
  这年头,乱世,一定要跟定主子。否则,稍有差池,脑袋就会搬家。
  毒死了孝静帝,眼见咧嘴大笑、蹦蹦跳跳的赵德刚刚走近,未等他向我表功,我就把他一刀砍翻。
  望着在地上微微抖动的赵德尸体,我拔出腰间小刀,麻利地把他的脑袋切下,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由赵德自己带来的木匣中。
  这个奴才的脑袋,是皇帝命令取下用来敷衍娄太后和太原公主(孝静帝皇后)的。杀了人家的女婿和丈夫,自然得要一个顶祸的人。
  赵德,他不过是个低等奴才罢了。他又不是高家旧人,如此热心弑前朝帝王,不死才怪。
  孝静帝被鸩杀后,我们大齐皇帝在邺城西边的漳水北岸还给他修了座陵墓。
  没过多久,一次打猎,皇帝路过孝静帝陵墓。望着威赫的帝陵,皇帝忽然发怒,马鞭一扬,就开始指挥手下兵士开始掘墓。
  说来也怪,坚实的陵墓轰然垮塌,有六十多人被滚落的墓石和砖瓦压死。
  看着尘土四起的坟陵和狼藉死伤的掘陵兵士,醉醺醺的皇帝更怒。他不顾仍然在坍塌的石块和砖瓦,上前亲自用大刀劈开孝静帝棺椁,砍下已经埋了近一年的孝静帝尸首的首级。然后,他令人把孝静帝尸体斩成数段后,焚烧成灰,弃于漳水。
  皇帝的心理,据我揣测,可能是心中深恨从前魏朝孝静帝在位时候的排场吧。想从前,老将军高欢在世,对孝静帝这个魏朝的幌子皇帝,一直竭尽礼貌。每次入宫,他都带其数子入觐。那个时候,现在的大齐皇帝高洋,多次在朝堂上毕恭毕敬地向魏朝的孝静帝下跪拜舞,战战兢兢。
  十多年来,当今皇帝从少年到成人,他向皇宫中的孝静帝跪叩无数次。这种阴毒的怨恨,终于一朝发泄。
  不过,皇帝展现的这种手腕和手段,让我们这些高家旧人都感到十分放心。皇帝的兄长高澄被刺身死后,我们特别担心的,就是高家没有人能挑起重担。多年以来,高澄的这位弟弟高洋,从来就没有被任何人看好过,甚至不少人认为他有些呆傻。如果高家无人掌握霸府势力,魏朝皇族元姓势力抬头,高家肯定会失势,那样一来,接下去倒霉的,肯定是我们这些父兄两辈追随高氏的人。
  谁料想,高澄被刺遇害,事出仓促,内外震骇,而身在晋阳的当今皇帝一反常态,表现出色。他神色不变,指挥若定,上下内外,莫不惊异。
  而后,他能力排众议,迫使魏朝皇帝禅位,显示出非常的魄力。
  皇帝如此有力,绝对能做大事。跟定他,我们也会保定高家坐稳皇位。高家人坐江山,我们这些父兄辈就开始从龙的人,也一定会荣华富贵。
  不过,当今皇帝,坐上了帝位,在群臣内心深处,对他还是很有怀疑。因为,他太年轻,才二十一岁。最重要的,是他本人没有任何功业可言。皇帝的父亲,神武帝高欢,自然不必讲。他在尔朱氏手下立功,而后趁机族灭尔朱氏,立孝武帝,拥孝静帝,有大功于魏朝;皇帝的哥哥,文襄帝高澄,当然也不赖。他力控霸府,接替父位后安排得当,用人用兵,都非常有一套。特别是他大败侯景后,稳握国柄。
  十五 从龙朔风扫柔然(2)
  与父兄相比,当今皇帝,只有做出让人信服的霸业,才能真正坐稳天下。
  恰巧,柔然衰微,诸部离散,其中有数个群落不知厉害,敢来犯我大齐边陲。这,正好被皇帝抓住机会,拿柔然余部,这些失巢的群狼来立威。
  柔然,这个国家,其实最早与魏朝同源,原来他们也属于拓跋部鲜卑中的一个部落。“柔然”这个词语的鲜卑语原意,据朝臣中的文士讲,原本是“贤明”、“聪明”的意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讨厌柔然部落,认为他们恶心如虫,就改其名为“蠕蠕”。所以,自那时候起,我们北人一直以来都称柔然为“蠕蠕”。柔然人知道“蠕蠕”不是一个好称呼,他们自称“茹茹”。
  十六国时代,柔然在阴山以北等地区游荡,趁机兴风作浪,不断扩大地盘。逐渐地,他们成为魏朝北部最大的威胁。当时,魏朝和慕容燕国②和秦国③争霸中原,柔然借机在大漠以北拓展势力,先后击败当地的敕勒族首领倍侯利④等,占领了安根河流域⑤,接着击败匈奴部落头领拔也稽,拥有了从前匈奴王庭地区,尽占大漠以北,一跃而成为魏朝北方最大的敌人。当时的柔然可汗,自称“丘豆伐可汗”⑥,统领六十余姓部落,声威大震。
  魏朝把首都从盛乐迁到平城⑦后,柔然得寸进尺,继续北进。双方大打出手。一百八十多年间,柔然入侵魏朝多达二十七次,而魏朝主动向柔然发动进攻也有二十次。
  柔然这个北方蛮族,最盛时,当属他们大檀可汗当政的时代⑧。多年以来,柔然给予魏朝很大的打击,一直消耗魏朝的国力。
  魏朝的太武帝拓跋焘为了防御柔然的进犯,听从汉人谋士崔浩的建议,下定决心,主动率领大军进攻柔然。最终,他一直追击柔然主力达至兔园水⑨、张掖水⑩,北渡燕然山{11}。魏军在东西五千余里、南北三千余里的范围内,尽力追剿柔然。此次战争,魏军杀柔然士兵几十万,降三十多万。最远时,太武帝马不停蹄追袭大檀可汗,一直追到弱洛水{12},可称是大获全胜。
  后来,魏国灭掉冯氏燕国后{13},在邻近柔然的边境上设立六镇,即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
  柔然在大漠地区后退后,不甘心失败,又与魏国在西域展开争杀,长年不止。
  后来,高车国{14}兴起,对柔然打击很大。高车与魏朝联合,击杀柔然可汗伏图于蒲类海{15}。不久,伏图的儿子丑奴可汗报仇,击杀高车王弥娥突,尽复旧土。没过几年,刚愎自用的丑奴被其母亲和大臣们所杀,其弟阿那瓌被立为可汗。仅仅十多天,阿那瓌的族兄示发拥众发难,杀掉阿那瓌的母亲和两个弟弟,迫使阿那瓌北投魏国。阿那瓌逃走后,示发又被阿那瓌的族侄婆罗门杀掉。
  当时,魏国是孝明帝当朝,他很优待穷困来投的这位柔然王子,封他为朔方郡公、蠕蠕王,待以亲王之礼,安置在洛阳的燕然馆。
  听我手下的书办讲,魏朝给予阿那瓌的羽仪、禄从、衣冕等等,都十分显赫。当时洛阳民间有歌词专门唱他:“闻有匈奴主,杂骑起尘埃。列观长平坂,驱马渭桥来。”每次出现洛阳,阿那瓌从人众多,排场赫赫。
  阿那瓌在洛阳待了没有多久,思乡日切,就向孝明帝请求回老家。当时的魏朝大臣,许多都反对让这个狼子野心的柔然王子回去,怕他可能趁机复国,再对魏国产生威胁。
  阿那瓌非常狡猾,他看准时机,用百斤黄金贿赂当时的权臣元叉,终于得到魏国孝明帝的批准。最后,阿那瓌携带魏朝赐予的各种武器、铁器、丝绸、衣物以及牛马羊驼和无数粮食,浩浩荡荡返乡。
  恰巧,柔然当时的头领婆罗门本人被高车击败,自顾不暇。这样,阿那瓌正好就能顺利无阻地返回边境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