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宗毫无主见,竟然对武后说:“这些都是上官仪教朕干的。”于是待武后如初。武后立即杀掉了上官仪等人,从此政归武后,高宗遂成为傀儡皇帝。
  武后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李弘为太子,高宗打算传帝位给他。武则天并不是一个按传统办事的女人,她虽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但还想拥有与实际权力一致的名位,也就是说她还想称帝,当一个女皇帝。为达到这一目的,她用药酒毒死了李弘。李弘死后,高宗又立李贤为太子,并令他监国。李贤容貌端正,富于文才,更为武后嫉恨,不久,她又找借口废李贤为平民,将他流放到四川巴中地区。后来听说李贤不满,又令人逼其自尽。李贤被废后,高宗又立李显为太子,立李显的儿子李重照为皇太孙。
  公元683年,高宗去世,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朝中政事仍由太后裁决。中宗不甘受制于太后,打算以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认为不可。中宗大怒,说:“朕就是把天下交与韦玄贞又有何不可,何况侍中!”裴炎密告太后,于是武则天召集百官于乾元殿,勒兵入宫,废中宗为庐陵王。其子重照也被武后杖杀。就这样,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三个被她除掉了。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是武则天为了当皇帝,却不惜一再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可见其决心是何等的坚决,其手段又是何等的残忍!
  武则天废弃中宗后,又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但她却又把睿宗软禁于别殿,不让他处理朝政,朝廷政事仍由她掌握。同时,她大力提拔武氏家族的人进入政权机构,而对李氏宗族及功臣则大开杀戒。一时间,人人自危,众心愤恨。李唐旧臣徐敬业等奋臂而起,以拥戴中宗相号召,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但这次兵变很快就被武则天镇压下去了。这以后,武则天加快了代唐称帝的步伐。她的侄儿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上书:“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派人奉表献给太后,称获之于洛水。太后大喜,将此石命名为“宝图”,她便自加称号为“圣母神皇”,将“宝图”命名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既然符命已经显现,武则天称帝当然就是“天命攸归”了。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周,改东都洛阳为神都,自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从31岁重入后宫起,她的大半生始终处在权力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个女人要想夺取最高权力和权位,比男人要困难得多。武则天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过人的胆略和权谋战胜了所有的敌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尽管她在夺权的过程中手段非常残忍、歹毒,滥杀无辜,但仍不可否认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三 宫廷政变在古代最高权力的攘夺和倾移中,宫廷政变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巍峨而华美的皇宫,从外表看来,是那样的威严、崇高,但就是在这里,却隐藏着层出不穷的密谋奸计,发生过难以数计的宫廷政变。但是,政变的成功者在书写历史时,总要将其政变的实际情况加以掩饰,把他获得政权的过程写得冠冕堂皇,说成是“天命攸归”、“人心所向”,而将失去政权的一方写成是万劫不复的恶人。当然事实总是不会被全部掩埋的,被篡改的历史中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透过这些蛛丝马迹,我们了解了很多宫廷政变的真相。
  发动政变的主角大致有四类人:皇帝的亲属、权臣、阉宦以及皇帝本人。皇帝的亲属在古代的政变中所占比重最大。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父传子、家天下,因此皇室家族的成员比一般的人更有资格取得最高权力。为了解决皇室内部对最高权力的争夺,早在西周时期,就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君位和庶子分封的制度,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却常常遭到破坏。一方面是因为皇帝废嫡长子而立庶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庶子发动政变,争夺帝位。东周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子弑父、兄弟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秦汉以后,君主的儿子们所发动的政变更是史不绝书。其中较著名的如秦二世沙丘政变、隋朝杨广弑父即位、唐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清朝雍正夺嫡等,都是众所周知的有名的宫廷政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临死前,遗诏公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即帝位。但是中车府令赵高扣压了诏书,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密谋,并串通丞相李斯,矫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皇帝,命扶苏自杀。这一政变的关键在于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使胡亥得以利用在秦始皇身边的便利条件,假传遗命,夺得帝位。
  隋文帝晚年卧于病榻之上,杨广迫不及待,杀死父亲,夺取了帝位。
  唐朝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则是兄弟之间的一场残杀。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早亡),四子元吉。他们辅助父亲,为唐朝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秦王李世民,素有大志,胸怀韬略,在建唐过程中战功显赫,手下又人才济济。李世民对最高统治地位早就怀有野心,但是按传统的宗法制度,李建成是长子,被立为太子,是合法的帝位继承人。因此两兄弟之间争夺帝位的斗争便成水火之势。在这一斗争中,齐王李元吉站在太子一边,共同对抗李世民。他们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都积极采取措施,壮大自己的势力,打击对方、瓦解对方,甚至不惜采用暗杀的手法,消灭对方。
  对于双方的斗争,高祖李渊虽然偏袒太子,但是优柔寡断,对双方不能作出明确的决定。这样,双方斗争不断升级,终于演变成一场骨肉相残的屠杀。公元626年6月3日这一天,秦王府正积极准备进行政变时,李世民突然接到父皇的通知,第二天到大内临湖殿开会,解决他们兄弟间的纠纷。这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在当天夜里,李世民率领千余人埋伏在李建成等人必经的玄武门周围。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原本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被李世民收买,李建成毫无觉察,毫无防备。经过数小时激战,东宫和齐王府被彻底击败,建成和元吉当场被杀死。玄武门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剿灭东宫和齐王府余党后,李世民立即派尉迟敬德等人率军赶到临湖殿,尉迟敬德等人对唐高祖说:“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特遣臣来宿卫。”把高祖软禁起来。唐高祖无可奈何,在尉迟敬德的逼迫下,下了一道诏书,令一切军队悉归秦王李世民统辖。被软禁的唐高祖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就在第三天,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大小政务通通由李世民处置。8月8日,唐高祖下诏,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这样李世民便即位为皇帝,即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至于清朝雍正皇帝的政变,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但据皇子允祀、允瑭等声称:“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如,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皇上即指皇四子胤。胤与其舅父隆科多早已密谋,以京师武力为后盾,隔绝了康熙帝与外界的联系,捏造诏书,让四子胤登上了皇位,即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即位以后,为了防备皇位的争夺,就建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即将皇位继承人写下并密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这个制度的确立,基本上杜绝了清代最高权力更迭之际的嗣位之争。
  皇帝亲属也是政变的重要角色,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甥舅之间、姑侄之间、兄弟之间、姻亲之间,什么人伦道德,全然不顾了。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位,政变迭起,大开杀戒,宫廷成了罪恶的渊薮。如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窦太后发动政变,把朝廷大权重新夺回到自己手中;南朝陈顼废侄儿自立为帝;北周宣帝的岳父杨坚毒杀女婿;北宋初赵匡义杀兄宋太祖。在唐朝武则天以后,皇室亲属的政变达到了高潮。从公元705年到712年,八年时间内,唐朝宫廷内发生了七次政变,更换了三个皇帝。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文武大臣率兵进宫,杀了武则天的嬖臣张昌宗、张易之,拥立唐中宗复位,取消武周国号。中宗懦弱无能,专信皇后韦氏。韦后肆无忌惮,杀死太子后,又与女儿安乐公主同盟,毒杀丈夫中宗。韦氏党徒统兵五万余人,准备拥立韦后登基,重演武则天故事。李旦之子李隆基发动御林军,打进宫中,杀死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彻底铲除了武、韦集团。随后由李隆基的姑母太平公主出面,恢复睿宗李旦的帝位。睿宗即位后,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握有很大的权力,她日益专横,援引私党把持朝政,并打算谋害太子,自己做皇帝。公元713年7月,李隆基采取行动,杀太平公主门下的宰相窦怀贞等人,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这才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宫廷内乱。
  权臣是古代宫廷政变的另一类重要人物。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权臣发动政变以后,自己即位当皇帝,改朝换代。南朝政权的更迭,大都属此类。
  其二,权臣发动政变以后,拥立一个傀儡皇帝,由自己控制起来,执掌朝政。东汉梁冀毒杀了几位皇帝,垄断了朝政。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独掌曹魏军政大权。其后,他多次屠杀曹魏皇族,曹氏政权便牢牢地掌握在司马氏手里。经过十六年的惨淡经营,他的孙子司马炎才取代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
  其三,朝中大臣发动政变以后,拥立一个贤明的君主。此种情况并不多见。西汉初年,吕氏作乱,吕后一死,朝中大臣陈平、周勃等人便同刘姓宗室诸侯王联合起来,诛杀吕氏,大臣们商议以后,拥立刘邦的庶子刘恒为帝,此即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后来,年仅20岁的汉昭帝去世,因皇后年幼,不曾生育,由执掌朝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决定,立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原本是一个放纵无度的纨绔子弟,即位以后,更是荒淫无道。霍光深以为忧,便私下与大司农田延年、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商议,决定废去昏君。霍光首先把宫中各个关键要道控制起来,然后在未央宫召集群臣共议此事。众大臣十分惊讶,个个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发言。田延年愤然站起,手按宝剑,把霍光的意图向大家说明,最后说:“谁敢不同心协力,我就用剑把他斩了。”于是众臣纷纷说:“我们愿听从大将军吩咐。”并在霍光早就拟好的奏章上签了名。然后大家一起到长乐宫见太后,详细陈述了刘贺淫乱的情况以及大臣们的意见。太后年仅15岁,能有什么主见,只能完全听霍光的。按照霍光的吩咐,太后到承明殿,召刘贺晋见。刘贺朝见毕,即被霍光拘捕起来,其手下亲信还未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全部被缴了械。太后宣读诏旨,废除刘贺的帝号,霍光当即就解下了刘贺的玺绶,奉与太后。刘贺被废以后,霍光与大臣们商议,认为汉武帝的曾孙刘询贤明正直,于是迎至朝中立为帝,即汉宣帝。汉宣帝重振朝纲,把西汉王朝推向了极盛时期。
  阉宦的政变在东汉和唐朝后期最为突出。宦官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特产。虽然他们地位低下,但是身居后宫,在皇帝之侧,与君主接近,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他们出纳王命,口含天宪,间关内外,莫能辨其真伪,故其威力不可小视。秦二世沙丘政变的头面人物就是宦官赵高。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置内朝,开始用宦官参与政事。东汉以后,宦官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玩阴谋,弄权术,使宫廷政治呈现出波谲云诡的局面。和帝时,宦官郑众发动政变,诛杀外戚窦氏。郑众以首谋之功升迁为大长秋,参与国家枢机政事。安帝在出游时暴病而亡,阎皇后与阎显兄弟及宦官江京、樊丰等密谋,立北乡侯为帝,由阎氏外戚控制了朝政。北乡侯为帝只有半年多时间便一命呜呼了。北乡侯病重时,宦官孙程与济阴王刘保的亲信谋立刘保为帝。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在宫中发动政变,立刘保为帝,搜捕阎显兄弟,诛杀于狱中。后来桓帝与单超等五名宦官发动政变,诛杀梁冀,从此,东汉朝政完全为宦官所控制。唐朝宦官专权更超过了东汉。他们不仅掌握了禁军,而且还掌握了枢密之职,其权力甚至在皇帝之上。他们立君、废君、弑君,有如儿戏。自唐穆宗以后八位君主,为宦官所立者七帝,为宦官所杀者二帝,为宦官所幽禁者一帝。其凶暴之极,旷古未有。
  皇帝的政变大多是在皇帝长大成人以后,把由权臣控制的大权夺回来。如秦始皇亲政时,先后诛杀嫪和吕不韦;宣帝在霍光死后,把霍氏家族一网打尽。东汉和帝以后,即位的皇帝往往年幼,朝政由太后执掌。他们长大后,往往同宦官合谋,突然发动,诛杀权臣,亲自主政。当然,在皇帝的政变中,也有极弱之君主企图通过政变的方式夺回政权,如汉献帝阴谋反对曹操的政变、曹髦谋诛司马氏的政变等,但是这些政变往往因其力量太弱,而以失败告终。
  政变的发动时机,一般是在皇帝去世前后,新旧皇帝交接之际。秦二世的沙丘政变就是在秦始皇去世以后。东汉安帝也是在出游途中暴病而亡,阎皇后与阎显兄弟及宦官江京等假称安帝病重,还卧车,急行四日回到宫中,第二天晚上才发丧,尊阎皇后为太后,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随即立北乡侯为帝,阎氏外戚控制了朝政。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更多的是发生在皇帝病重或弥留之时。有时皇帝的死,本身就是政变的结果。在皇帝病重之时,皇室中的某些野心家,可以凭借着皇室成员的优势,在宫中施展权谋,加速皇帝的死亡,然后自己一举夺得政权。
  隋文帝晚年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害怕文帝临死前又改立杨勇,于是就在文帝病重之时,命杨素和张衡进毒,将隋文帝毒死。就在当天夜里,文帝的尸骨未寒,杨广就强暴了文帝的爱妃陈氏。
  关于宋太宗“烛影斧声”即位的传说也是发生在皇帝弥留之际。公元976年10月,宋太祖忽然染病不起,朝中大事由其弟弟赵匡义主持。赵匡义是陈桥兵变的主谋之一,北宋建立以后,被封为晋王,任开封府尹,实际上相当于储君的位置。宋太祖本来有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芸。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该由德昭继承皇位。但德昭和德芸皆年幼,宋太祖根据当时的形势,若由年幼的德昭即位,他害怕重蹈后周的覆辙,所以没有立其子为太子,而由赵匡义为皇位继承人。但赵匡义担心的是太祖会不会变卦。如果政局稳定,太祖的儿子也长大了,难保太祖不会改变态度。就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内侍急召赵匡义火速进宫。赵匡义进入后宫,见太祖呼吸异常,目光呆滞,望着外面,口不能言。赵匡义命内侍全部退出,寝宫里只有兄弟二人。过了一阵,立在门外的内侍忽然听到室内有动静,就偷偷地往门缝里看。隐隐约约听到太祖在说什么,过了片刻,又见烛影晃动不停,室内忽明忽暗,赵匡义忽然离开座位,好像在逃避什么,接着又听到斧头落地的声音和太祖的几声惨叫。大家正在纳闷,忽听赵匡义慌慌张张在室内传呼内侍,叫速请皇子、皇后到来。于是分头去请,不一会儿都陆续到齐,大家走近卧榻一看,见太祖早已悠然归天了。这时内侍王继恩宣读太祖遗诏,由赵匡义即位。这“烛影斧声”的秘密恐怕只有永沉史海了。
  除了皇室成员,朝中掌握实权的大臣也往往利用这一时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武则天病重之时,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废武周,立中宗。明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也是在景帝病重之时,由一批朝臣和宦官密谋策划的。
  历史上的这些政变,大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时机的掌握、策略的运用,都很老辣、纯熟、周密。政变者在事前尽量伪装、掩饰自己,麻痹对手,在对方完全不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动,令对手猝不及防。曹魏政权后期,司马懿为了夺取曹魏的政权,就经过了长期的精心准备。
  北周宣帝时,外戚兼权臣杨坚毒杀宣帝,可以说是这一类政变的典型了。据历史学家胡如雷先生的研究,周宣帝的死,就是杨坚发动的一场政变。杨坚素有野心,周武帝已有所觉察,周宣帝对杨氏更是忌惮。他曾对杨皇后说:“必族灭尔家。”有一次他召杨坚进宫,对左右说:“若杨坚面色异常,就立即杀掉他。”可见杨坚与自己的这位女婿之间,已到了骑虎难下之势,箭在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