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空军传奇-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中了!”战友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那架美国F—4B型飞机中弹数发,拖着浓烟,凄厉地惨叫着,坠落在北部湾的海域里。
  师长车香友乐呵呵地命令:
  “返航!”
  这是一次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典型战例。
  这次战斗的胜利,受到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的称赞。
  1967年7月3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总理十分高兴地接见了参战的飞行员和领航员,赞扬他们打得好。
  四、十万大山上空的“肉”
  十万大山,山势险峻,从山沟里向两边望去,黑压压的山峰好像就要往下压来。
  1967年8月21日中午,美国海军舰载机先后出动34架飞机轰炸越南河内到友谊关一带。
  下午,桂南地区阴云密布,局部地区还有浓浓的积云。
  1时10分,美国海军两架A—6A舰载攻击机从广西隘店侵入我国领空。
  早就作好战斗准备的空某师的4架歼—6型歼击机,在副大队长康振生率领下昂首冲上蓝天。
  阴云越积越厚。
  “敌机高度5000米,在云层上飞行。”地面指挥部传来了敌情通报。
  “明白!”康振生回答。同时命令:“各机注意,编战斗队形穿云上升!”
  机组刚刚穿出云层。康振生突然发现敌机就在右前方6公里处,便迅速下达命令:
  “各机注意,前方发现敌机,开始攻击!”
  “明白!”各机回答。
  随即,我4架战鹰一个个如饿虎扑食,向敌机冲去。
  狡猾的敌机发现中国机群,一扭头,钻进了云层,康振生率机穿云追击。
  2号机韩瑞阶在云缝里首先发现敌机两架。他迅速地斟酌了一下,按常理说,敌长机离得近,就先打长机。但是敌僚机靠近国境线,如果攻击长机,僚机很可能乘机溜掉。
  关起门来打狗,一个也不能放跑。韩瑞阶决定先打僚机。
  他果断地绕到敌僚机外侧,从外向里攻击。
  距敌僚机600米了,韩瑞阶一按炮钮,可弹着点太低,一串炮弹从敌机腹下紧掠飞过,没有命中。
  敌僚机一惊,急忙左右摆动,寻机反扑。韩瑞阶再次开炮,还是没有打中。
  这时,韩瑞阶“唰”的一声从敌机上方冲到了敌人前面,成了敌机的靶标,处境相当不利。
  “2号注意,2号注意!”康振生赶紧提醒。
  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只见韩瑞阶的飞机来了一个急跃升翻转下滑,漂亮的大回环,竟然又从后面紧紧咬住了敌机,然后加大速度,把两机距离拉近到200米。
  “咚咚咚……”炮声从200米一直响到120米,韩瑞阶一口气打出90多发炮弹。
  敌机中弹起火,一头栽了下去。半空中,敌人飞行员跳伞逃生。韩瑞阶高兴地笑了。
  就在韩瑞阶攻击敌僚机的时候,3号机陈丰霞也紧紧咬住了敌人长机,在十万大山的群峰峡谷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他从敌长机内侧发起攻击。但由于与敌机速度差过大,结果和韩瑞阶一样,一下子冲到敌机前面去了。
  他把驾驶杆一抬,立即做了一个大片度特技动作,又绕到了敌机的屁股后面,再次咬住敌长机。
  美军长机飞行员惊慌失措,驾机急剧下滑,一屁股钻进山沟,企图利用十万大山的险峻地形,从低空逃跑。
  陈丰霞从5000米的高度“唰”地一下子跟了下来,降到800米的高度。两边的山峰迎面劈来,又疾速向后逝去,犹如峥狞可怖的黑色波涛。地面无线电指挥被大山隔断了。陈丰霞沉着地驾驶飞机,孤胆作战,紧咬敌机不放。
  位于桂南地区的十万大山,海拔1100米,峰峦起伏,峡谷险峻。陈丰霞曾在这一带进行过数十次训练和巡逻,地形比较熟悉。这在实战中显然占了不少便宜。而美机就不同了,他们虽然依仗着机优炮利,企图利用十万大山的地形逃生;但一个个突兀的山峰恰似一个个难以逾越的屏障,稍不小心就有撞山机毁人亡的可能。无奈,他们逃跑的速度只好减慢下来。陈丰霞乘机紧追不放。在两个高大山峰之间的峡谷中,与美机展开了激烈的空战。
  起初,陈丰霞随着敌机后面左右机动射击,但都没有打中。这样反复了几次,他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于是果断改变了攻击方法。在敌机左右机动时,他保持航向,直线进入攻击。当距敌700米时,敌机再次向左转弯,哪里知道陈丰霞早已放出了提前量,向敌机飞行路线的左前方射出了一排排炮弹。
  敌机“轰”地一声,燃起了大火,中弹后直撞向对面的山峰。
  “轰”地一声,飞机与大山碰撞在一起,腾起一股巨大的烟柱。
  这场战斗打得十分精彩!气象复杂,从云上打到云下;在十万大山腹地的群峰峡谷中追歼敌机;击落敌机的两名飞行员都是首次参战,整个战斗只用了1分30秒,8次进入攻击;5次开炮,两架敌机全部被歼,还生俘了一名美军飞行员。
  在地面指挥所里从雷达屏幕上观看了这场空战全过程的指挥员和工作人员,都感到精彩绝伦,惊险纷呈,击案称绝。
  1964年8月至1968年11月,美国作战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计155批383架次,我人民空军取得了击落12架、击伤4架的辉煌战绩。
  天惊—中国空军传奇——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英雄导弹营四战四捷,毛泽东看过战报后,欣喜地说:“我要见见他们!”蒋军飞行员尚未毙命,司令官却匆匆登门报丧。
  一、地对空导弹英雄营首战告捷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又一件新式武器登场了。华尔街的老板们依仗他们发达的科技,研制出了“空中骄子”
  U—2型高空侦察机。
  1960年1月,国民党空军接收了美国提供的这种高空侦察机,经过1年多时间的训练和准备,于1962年1月13日开始进入大陆侦察。
  刘亚楼依靠在沙发椅上,凝视着墙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图,心中十分焦虑。自1962年1月到6月,在短短的6个月内,国民党的U—2型飞机已窜入大陆11架次,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区,而我则奈他不何,这是我空军的耻辱,作为空军的最高司令官,他感到十分内疚。
  对于这种高空间谍飞机,普通老百姓也许只有一个模糊笼统的概念,刘亚楼心中却十分清楚。这种由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于1958年研制成功并经不断改进了的间谍飞机,是当今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异的高空远程侦察机。其它的飞行速度和续航能力,可以一直从台湾窜到我国西北,在新疆、甘肃、青海兜上几个圈后,再飞回驻地,续航时间可在八九个小时以上。它的飞行高度可达2。2万米以上。它装有高空巨型航空摄相机,可以在两万米的高空向地面拍照,横向判断范围可以达150公里,而且可以清晰到看清人的面容和动作。
  这样的飞机造成的麻烦,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而华东恰恰正是它进出大陆的主要通道。
  最让刘亚楼伤神的是,它的每一次入侵,几乎都被我发现,歼击机一次次起飞迎击,却一次次让它逍遥自在地溜掉。
  有什么办法呢?最好性能的米格—19飞机也只能爬高到1。7万多米,和它还相差好几千米呢!
  地空导弹!刘亚楼眉头猛地一皱,然后缓缓地舒展开来。
  地对空导弹是一种新型的武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研制的水平也不太高,至今虽已装备部队,但从未应用过实战,能成功么?
  但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用地对空导弹打U—2正是他们检验技术战术水平,积累实战经验的最好时机。
  对,他一跃而起,走到写字台前,向中央军委疾写报告。
  6月27日,在首都要地驻防的地空导弹部队乘坐一列秘密军列,悄悄离开北京,挥师南下。
  当时中国的地空导弹部队十分有限,唯一能够对付U—2型高空间谍飞机的,就是那几颗从苏联引进的性能十分有限的萨姆—11地对空导弹。这种导弹是固定式或平均固定式的,机动性能极差。而且,只有飞机进入它的“有效范围”内才有可能将它击落,若超出“有效射程”,就只好望天兴叹。
  因此,要想打下U—2型飞机,就必须先找一个敌机有可能经常光顾的地方把导弹埋伏好,然后静候它的到来。
  6月底,按照空军提供的数据资料,地空导弹部队首先在湖南长沙附近设伏。但将近两个月过去了,未遇到敌机入侵。
  空军领导机关和地空导弹部队,再一次悉心研究了U—2型飞机入窜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了U—2型飞机每次进入大陆的航线,发现敌机几次进入侦察都经过南昌,而且当福建方向有航空兵部队调动时,通常都要飞临侦察。
  刘亚楼司令员当即签署命令,决定将某地空导弹营从长沙转至南昌设伏。
  为出岂不意,导弹营从装车、行军、到进入阵地,均在夜间进行。
  为了诱使U—2型敌机出动,又实施了一系列动作。空军总部9月7日命令南京的一个轰炸机大队空中转场到南昌。8日又从南京出动轰炸机1架,高空飞至南昌地区作佯动,以吸引敌侦察机的注意。
  9月9日6时许,夏日的清晨,凉风徐徐吹过,使人心旷神怡。
  空军雷达观察所里观测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发现雷达显示屏上出现一个熟悉的光点。大家十分兴奋,立即向南昌地区空军指挥所报告:“雷达部队报告,敌空军一架U—2型高空侦察机,从平潭岛两万米的高度进入大陆上空,请准备攻击。”
  空军指挥所里,刘亚楼上将亲临督战,他紧握话筒,下死命令:“这回不准放过敌机!”
  刘亚楼双目紧盯着显示器。将其他一切事务都抛到脑后。
  “报告首长,敌机距离200公里!”
  “敌机距离180公里!”
  刘亚楼习惯地摘下军帽,解开衬衣的扣子,抓起电话:
  “接岳振华!”
  岳振华是导弹营的营长,也是执行这次截击任务的指挥。
  “报告司令员,看见了。”岳营长站在指挥台上回答。面前的雷达显示屏幕上,隐隐约约有一个比针尖略大的光点回波在游动。
  “看准了,给我把它敲下来!”
  “是!”岳振华大声回答。
  8时29分,这架由国民党少校飞行员陈怀驾驶的U—2型飞机经九江左转,直飞南昌。
  果然,他的侵入是有缘由的。最近,中共在南昌一带空军转场频繁,上司派他驾机侦察,想实地察看一下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没想到,他恰恰落入了圈套。
  此时,南昌机场的地空导弹营的全体官兵,早已进入作战状态。各战斗分队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反复验证着导弹发射前的各种数据。
  指挥所里,身材魁梧的营长岳振华,站在指挥台前,心中百感交集。
  打U—2型,这是全军上下的强烈呼声,也是他自己的心愿,更是导弹营成立以来的第一仗,军委首长精心策划,频繁调动部队,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这决定胜负的最后一锤子,就要有自己来决定了!
  8时32分,雷达报告:敌机已进入火力范围。
  岳振华抖擞精神,手握送话器,大声发令:
  “校正目标!”
  “已校正目标!”发射手报告。
  “发射!”岳振华下达命令。
  “咚!”导弹发射架一声震动,导弹呼啸着冲入高空。
  “再发射!”岳振华一声令下。
  “咚!咚!……”又有两枚导弹直冲云天。
  U—2型飞行员陈怀怡然自得地驾驶着飞机,在空中拍照,他想再有半个小时,就可飞回台湾,心中十分惬意。
  突然,他听到空中有异常声响,还未来得及仔细辨别,就听见“咚咚咚”3声巨响,自己驾驶的飞机一头栽了下去。
  陈怀此时身上已被飞机残片击伤,鲜血淋漓。现在保命要紧,他不顾一切地弹出机舱,拉开了降落伞。
  “打中了!打中了!”南昌机场上一片欢腾。
  岳营长跳出指挥台,跑到发射场上,与发射手们拥抱在一起,这位当年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高炮战士,奋力把军帽抛向空中。
  被击毁的U—2型飞机翻滚着坠落在南昌东南15公里的荒丘上。飞机残骸被送进了北京军事博物馆。国民党少校飞行员陈怀,曾因多次驾驶U—2型飞机入侵大陆,被授予“国军克难英雄”的称号。飞机坠落时,他虽然及时弹出弹舱,跳伞成功,但被飞机碎片斜穿心肺,当他降落在一块稻田里时,已经死去多时了,后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妥善将他安葬,并给他建立了一块墓碑。
  历史,将记下这一时刻,1962年9月9日8时39分。中国空军击落第一架美式U—2高空侦察机。
  9月15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万人祝捷大会。坐在主席台上的刘亚楼司令员眉开眼笑,不断给前来祝贺的国家领导人敬礼。祝捷大会开始时,周恩来总理振奋地宣布:
  “我们的人民空军,又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前几天,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他们还只能提出警告,而我们的空军却把它打掉了!这是空军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更是历史的胜利……”
  9月21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听取了导弹营营长岳振华关于击落U—2型敌机情况的汇报,给空军部队以极大的鼓舞。
  中央军委发布嘉奖令,导弹营荣立集体一等功。
  二、老部长的贡献
  第一架U—2型飞机被击落以后,蒋军立刻变得小心起来。通过电子侦察等多种手段,也摸到了人民空军地对空导弹制导系统的控制频率。于是在U—2型飞机上加装了电子预警系统,用以向飞行员发出受地空导弹威胁时的预警信号,只要地空导弹一接近飞机。飞机上的电子预警系统就可以显示报警。从而使飞行员避开导弹的攻击,而安全逃脱。
  1963年3月9日至9月25日,敌U—2型飞机深入至西北地区侦察,3次飞入地空导弹设伏地点,均因迫使用预警系统,及时改变了飞行航向,避开了导弹的打击。
  四机部部长王诤在一份情况通报中看到这则消息时,立即引起了深思。四机部是电子工业部,集中了全国一大批电子技术专家,看到空军遭这么大的难,遂决定调集精兵强将,为导弹部队攻克难关,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导弹部队的官兵,制定了一个使U—2型飞机落入“陷井”的周密计划。敌U—2飞机是如何避开地面我导弹攻击的呢?关键是他们的机载雷达接收机在发挥作用。接收机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我地面雷达发射出的频波特点和各种空导雷达工作的具体参数,准确地判断出我地面雷达的类别、性能和工作状态。敌机在飞行中一旦接收到我雷达电波,便知道已被我雷达或导弹跟踪。于是马上采取措施,逃离这一地区,从而脱离险境。我们的对策是,通过更换电器元件及各种技术手段,改变地空导弹制导站搜索雷达信号的各种参数,使之酷似一个普通的高炮雷达,这就会使敌机丧失警惕。这个“陷井”计划,由四机部的专家协助岳振华的导弹营来完成。
  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建议将几个地空导弹营统一部署,集中使用,组成大面积有机结合的火力网。根据这一指示,空军将几个营机动到弋阳至衢州160公里的拦截正面集体待命。
  一切都如期完成。
  空军副司令员成钧随同部队一起来到设伏地点。
  11月1日清晨,成钧副司令员召集各营营长、政委开会,进一步明确作战指导思想,督促落实“近战快战法”。
  会议开得活泼、热烈,大家正讨论在兴头上,作战参谋匆匆走了进来,将雷达部队刚刚发现的报告送呈成钧副司令员。
  成副司令员立即向与会者宣布:
  “一架U—2型敌机于7时43分从温州进入大陆,随后经过衢州以东地空导弹部署外侧,向西北方向飞行。这架飞机是到西北地区侦察的,返航时极有可能再次经过设伏地区。”
  他加重了语气,说:
  “现在我命令,各营导弹发射架作好伪装,不准暴露目标,抓紧时间准备,一定要抢在敌机返航前打掉它!”
  上午7时23分,国民党空军第五联队少校叶常棣驾驶U—2型高空侦察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经温州窜入大陆。
  叶常棣此行的任务是到大陆西北去侦察中共的核基地。
  因为一年来,有情报说中共的核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也许是不很久远的事情了。他知道执行这种任务,最怕的是和大陆的导弹“接吻”。因此一路上小心翼翼,稍有异常便调头飞逃,如今已完成了空中照相任务,他无心恋战,只想早些返回台湾。
  在返回路线的选择上,叶常棣颇费了一番思量。原路返回呢?还是另辟新路?另辟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