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23炮击金门-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刺激。空战是两架飞机在天空中成双捉对地短兵相接白刃格斗,较量
  的是飞机、技术,更是精神和意志,谁英雄谁狗熊,几秒钟之内便见分晓。
  刘维敏同志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生命迸发出耀眼的光彩,一下子便映照出
  此人“真英雄”的肝胆和本色来。
  但严格讲,“8·25”空战又是一次教训深刻、惨痛铭心镂骨的胜仗。
  首先,空空、空地协同有问题。那天,汕头十八师起飞一个大队到漳
  州本来是支援我九师作战的,但事先没有协调好,没有人通知我十八师带
  队长机的呼叫代号,加上无线电又乱,致使十八师大队始终和我没有联络
  上。当时空中可是乱了套了,九师、十八师两个大队在漳州机场上空发生
  误会,已经互相拉圈占位准备攻击了,我不得不跑到指挥所外边目视指挥,
  一边喊九师的飞机,一边叫十八师大队赶快离场,还得联络高炮,注意力
  全在防止自己人发生误会上面了,场外刘维敏报告正在空战压根就没有听
  到。要不是十八师大队跑到我的头顶来“捣蛋”,我们指挥会顺利得多,
  可能不致于造成刘维敏单独对付几架敌机的不利局面。自然数百架飞机在
  很短的时间内集结在一隅,各部队间作战协同本来就是一篇大文章,非经
  多次演练磨合也难以很快达到默契,而临战状态下又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演
  习, 这就使得“8·25”那天混乱的出现带有必然性。好在胜利并没有遮
  掩教训,失误立即引起了各方面重视,加强各部队间协同的许多措施很快
  出台,空中敌我机识别问题,飞机转移本基地空域的联络、指挥问题,都
  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第二,是空、炮协同方面有问题,且问题严重。我空军大规模入闽后,
  已发生多次高炮向自己的飞机开火的险情,而这一仗,自己的高炮真把自
  己的飞机给打下来了。即便我们打掉了两架敌机,但我的九师和整个前线
  也没有一丝喜庆气,一个好好的战友无谓地牺牲了,谁还能笑出来。
  我的战况报上去,北京彭老总高度重视,当即要求刘亚楼和炮兵司令
  陈锡联一起赶到漳州,在空九师师部召开了“歼击航空兵与高射炮协同作
  战”现场会议。会上,刘亚楼发了大脾气,几次拍了桌子,把高炮骂了个
  灰头土脸。到会的人,包括我在内,也都情绪激烈地批了一通高炮。但很
  快,大家脑袋也就冷静下来了,发火归发火,关键问题还是要认真总结教
  训,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严重事故。
  教训在哪里?
  一般来说,在大规模的战争行动中,特别是在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
  协同反击敌人大机群轰炸扫射的时候,要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高射炮
  兵绝对不误射我机,是很困难的。反过来说,在直接支援地面紧张战斗情
  况下,要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保证我轰炸机或强击机绝对不误炸我地面炮兵
  或步兵阵地,同样也很因难。但是,这次战斗所发生的高炮误射我机事故,
  并不是属于上述情况,而是出于我们主观上的缺点错误。因为当时我们仍
  在照搬延用二次大战根据螺旋桨飞机所拟定的组织空、炮协同的条文,机
  械地规定在一个空域中区分出高炮打这一批、歼击机打另一批敌机,甚至
  规定高炮通过火力拦阻来分割攻击我机的敌机。其实,在现代作战条件下,
  喷气式歼击机活动范围广、高度高、速度快、机动性大,空战中时东时西、
  忽高忽低, 瞬间可由一万米高空下降至几百米低空,180°转弯半径一分
  钟就是几十公里,显然,硬性地划个空战的空域以及规定空域的高度来限
  制歼击机与高炮进行战斗协同,必然会因敌我识别不准确、通信联络不及
  时而导致误射我机。刘亚楼说:武器已经发展到来复枪、马克沁了,战术
  战法却还停留在长矛大刀土枪土炮时代,打起仗来不出毛病才见鬼哩。要
  快快研究,把那些不合时宜的陈规旧则统统丢掉。
  另外,长期以来福建上空只有国民党飞机活动,前线的高炮部队一直
  处于单一兵种对空独立作战,见了飞机就打已成习惯。我空军入闽后,情
  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敌我飞机都在空中活动,战斗已经转入高炮与空军协
  同作战。可有些楞头青高炮指挥员并没有树立以歼击航空兵作战为主的思
  想,仍然习惯于“见了飞机就开炮,打不着也吓他屙一裤兜尿”,造成了
  误击事件屡禁不止,时有发生。
  这次会议召开得非常及时且富有成效,会议拟定了著名的“空炮协同
  作战四项原则” ,我还记得主要内容是:1、如敌我飞机正在空战,地面
  高炮不要射击。 2、如本区上空没有我机只有敌机活动,应由高炮对敌作
  战。 3、如故机对地轰炸,则不论天空有没有我机,高炮都要对敌开火,
  但要注意识别敌我机。4、海岸沿线的高炮部队,因掌握我机情况有困难,
  所以除非空中飞行器向保卫目标发起攻击,应予射击外,对一般过往空中
  目标均不要开火。
  这四项原则大刀阔斧地破除了苏联军队战斗条令不适合中国作战情况
  的“戒律”,兼顾了歼击机与高炮的战斗职能,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两个兵
  种协同防空作战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这以后,整个前线再也没有发生高炮
  误击我机的事情。
  总结战争就是这样,“经验”宝贵,“教训”有时更显宝贵,因为,
  吸取“教训”往往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捷径。这些年,我常常回忆
  起刘维敏同志,怀念他也感谢他,他不但以英勇无畏的精神换来了战斗的
  胜利,也用鲜血的付出为后继者们换回了代价昂贵的安全保障。
  最后补充一点,当年防空作战高炮处于附属地位,报纸上一直在宣扬
  飞行部队,却很少提高炮,这有点不公平。实实在在,我们的高炮部队干
  了不少活,死了不少人,也打下了不少敌机,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一抓一把
  多得很。建议你不要光写高炮把自己人打下来了,还要多写他们把敌机揍
  下来了。我们空军入闽前,他们已经击落击伤了几十架,战绩相当辉煌呀。
  九十年代,某台商到广州谈生意,在某局长家中抬眼看到了刘玉堤的狂草题赠,惊讶道:贵舍如何有得刘将军手书?局长道:实不相瞒,本人曾在人民空军服役,刘将军乃老首长也。台商啊呀呀大叫:敝人也曾在台湾空军供职,免不了对大陆领空多有冒犯,与刘将军在空中交过手,被刘将军击伤,侥幸走脱,大难不死,苟活至今,惭愧惭愧。如有缘与刘将军一晤,叙拼杀之旧事,结和解之新谊,实乃三生有幸也。
  刘老在北京获此信息,笑道:好嘛,欢迎他来,我正想进一步核实当年的作战情况,印证到底为什么没能把他打下来呢。
  永远不会在已有的成就胜利面前仁足,终生都在把“失误”、“教训”当作攀新胜利的绳梯,不断地追求驭天术的更高境界。我相信,只要再给刘老年轻和机遇,他就一定能在自己的战绩表上再添上若干个★。
         4
  9月8日, 台湾空军一反“8·25”之后近两个星期的谨小慎微,两架RF-84侦察机前出开路, 4架F-86居中保驾,12架F-86威力镇后,呼呼啦啦直闯大陆,完全没有先前窜入侦察时的那般偷摸鬼祟,而是拉开了叩门叫阵逼人开打的架式。事后获悉,美国空军副参谋长李梅将军将于该日赴台造访。因过去数次空战“战果”均不理想,引起了美国人的不满,台湾空军决心于是日组织其主力第五大队之精干飞行员,寻机一战,无论如何都要打出个样子,“给美国人看看”。
  9时26分, 我警戒雷达在金门以东170公里处发现敌机8架, 航向250度,高度12000米,向我汕头方向飞行。9时33分30秒,汕头雷达发现该批敌机可能不是8架,而是12架,以1000公里/小时的速度侵入汕头。此外,还发现有多批敌机在金门上空及台湾海峡活动。
  9时44分40秒,晋江空指命令汕头空十八师五十四团待命之8机起飞迎敌,由师负责具体指挥。我机群阵容为:一号机团长王保钧,二号机团领航主任孙辉远,三号机团射击主任何尔玉,四号机飞行员董小海,五号机大队长赵德安,六号机飞行员黄振洪,七号机中队长高长吉,八号机飞行员张以林。稍加留意便会发现,“七·二九” 首创空中3:0的四位人物尽在其列,反映了大陆方面力求打有把握之仗再创佳绩的预期。
  战后总结分析,既然从雷达上看敌人处于7000-12000米高度,就应该估测到,敌人可能是多批处在不同高度,总数不止8架。即使敌机就是8架,我仅以8架对之,也没有体现战术上应集中优势兵力、以多胜少的原则。实际上,我机起飞20秒后,雷达已判定敌机是12架,但地指仍未令后续梯队继续起飞以争取达成兵力上的优势。究其原委,竟是担心起飞太多吓跑了敌人反而打不上的求战心态在作祟,同时不可否认,轻视敌人、认为起飞太多反而难以指挥、掌握部队的想法也占有一定比重。
  空中作战确实不比地面战斗,单纯的数量优势有时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达成歼敌目的,这大概也是每每强调集中优势兵力而优势兵力始终难以集中的根本原因。但不论对打高技术现代战争的“集中优势兵力”作何种理解,在敌机准确数目无法判明的情况下, 把其4架当成8架、8架当成16架来进行处置,多起飞一些我机以免处于劣势总是对的。此役我机劣势太多,普遍认为是为误算。
  我机起飞, 向着东山岛方向爬升。其时总云量10,层积云云底高880米,风向西,风速10米/秒,能见度35公里。老天爷把一个适宜空战的天候公平地给与了交战双方。
  9时51分,带队长机报告在右上方发现敌机。师指令:不要管他,高炮准备打,你们编好队爬够高度,不要仓促投入战斗!此时师指的战斗决心是:敌机已经逼近,我机高度、速度均不够,宜先由地面高炮接待不速之客,我机可在东山岛上空株守,打回窜之敌。
  9时58分, 敌我机群在南澳以北遭遇。此时敌机18架,我机8架;敌高度11000米, 我高度10500米且正处于上升状态;敌速度900公里/小时以上,我速度850公里/小时。 雷达显示敌机航迹:9时54分敌在汕头东15公里处左转弯改航70°。56分20秒改航90°,向着台湾方向飞去。原以为敌遭我高炮射击后准备返航呢,却于58分40秒突然左转弯180°, 调头重返东山岛空域。敌人的这一举措表明他已发现了自己在数量、高度、速度方向都占尽了优势,定下了打的决心,准备给我一个突袭。我地面侦听也听到了其空中指挥员得意地说:这是个好机会,下去!
  空战打响, 持续了6分钟。26架敌我机在空中你追我咬,拉升俯冲,把好端端一个天空搅成了一汪浑水,扭成了一团乱麻。
  机群混战,像每秒钟都在打散了图形重组的万花筒,要想把其中所有构成要素都在高速运动着的整体过程说清楚,只有采用分解法,从飞行中的个体入手,去考察它变化中关键典型的细节,去考证伴随它发展前行的时空。
  我一、二号机战斗经过
  我机群在南澳北面按地指命令作左转弯动作时, 发现前方有2架拉烟的敌机,判断距离70-80公里,后发现敌机也正在左转,双方距离骤然缩短至20-30公里。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一号机向机群通报:左上方有2个,看到没有?
  五号机报告:看到了。注意,后面还有2个。
  一号机下令:投副油箱,准备打!
  仍在爬升的机群向着居高临下俯冲而来的敌机迎了上去。
  一号机本来已经左转准备攻击敌长机组,听到五号报告后面还有,便决心放过敌长机组而攻击僚机组,尔后,再打敌后续梯队。即令:“五号机掩护,我和二号攻击!”
  现代喷射技术的问世, 已使人操纵着一门火炮能以2倍多音速的速度在空间移动运行,也使得空中决斗时间反比例地成倍缩短,往往几个回合数秒之间便得出了结论。无数次的战例表明,投入战斗的时机和最初的占位态势越来越是决定空战胜负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次空战,我机处于同敌遭遇、不立即投入战斗就会吃亏的情况下,索性先下手为强,果敢地先敌投入战斗,以积极寻找同敌人作战的办法来应付不利情况,而决不在敌前采取消极的办法来摆脱被动地位,处置是对的。但是,从实战的最终结局看,我方在掌握投入战斗的时机上仍有严重的缺憾,因为,敌第一双机与第二双机之间距离约在1000米左右,梯队之间的距离为2000米以上,此种大纵深战斗队形,易于实施机动和相互支援,并可造成我搜索、发现敌机的困难,不易了解其全部兵力。战斗经过正是这样。我空中指挥员求战心切,过于急躁,刚刚发现敌第一梯队,未待继续查明敌情,观察全局,就带队投入战斗,一个左转弯动作,咬住了前边的敌人,却把屁股甩给了远远跟进的敌第二、第三梯队,整个机群立刻受到了敌人的咬尾威胁,处境极为不利和被动。试想,如能洞悉敌人的狡猾,避免仓促插入敌纵深配备之编队中间,放过敌人施放的“诱饵”,专打其最后梯队,整个局面恐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一、 二号机紧迫敌僚机组不舍,当距敌800米,投影比1/4左右时,咚咚开炮。敌机遭致攻击,即以左盘旋动作摆脱。我一、二号也猛烈转弯咬住不放。约转至270°时, 二号机突然发现自己有前方及左侧方各有一架敌机, 赶忙报告长机“你后面有敌机要注意”。为保证长机安全,即压右坡度向右前方之敌机逼近,在投影比3/4时开火一次。敌知趣乖巧,一压机头俯冲开溜。此时二号机又发现自己尾后有敌机跟踪,遂来了一个急左转弯,与敌机打了一个对头,再右转弯寻找,视界里,不见敌机,也没有了长机。以后和五号机一起返航。
  一号机进入攻击时的速度较小,当第一次开炮未中继续尾迫敌人转弯时,由于速度更小,杆舵不一致,飞机失速,进入螺旋下坠。一号按要领操作,迅速改出。虽然掉了一些高度, 仍看见敌机在作“S”转弯,并且作放减速板等摆脱攻击的动作。 一号一心想要打落敌机而继续跟踪, 在表速280-300公里/小时、比敌机低300米的情况下连续开火两次, 可惜手气不佳均未命中。此时,跟在一号机机尾后的敌机也向一号攻击一次。一号感到机身抖动,并看到有曳光弹在头顶流矢般划过,他意识到座机已被击中,压杆左右看了一下,操纵依然自如,不见任何故障,认为无大碍,竟未作任何规避动作,也不理会后面的敌机,而是继续咬定前面的敌机埋头准备攻击。他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后面的敌机抢先一步,二度发射,弹如飞雹,劈头砸来,一号机机身大抖,升降舵顿时失去操纵,接着座舱后面冒出黑烟,飞机如天石陨落、急剧下跌俯冲,速度瞬间达到1000公里/小时以上。一号清楚,“坐骑”已经伤及命脉,没救了。向地面报告的同时弹射离机,忽觉有物体离自己10余米,定睛看,乃一同弹出的飞机座椅。本能地用手摸一下背后的伞张开没有,手复原时,人体进入水平旋转,转速越来越快,手枪、手表、皮靴统统甩掉,五脏六腑和体内血液感觉也要从上下出入口甩出去似的,人有些昏迷。离地约3000米时伞开,安全着陆于诏安附近的稻田中。
  王保钧沮丧懊恼地坐在田埂上,等待救助。他的失利完全应了“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的典故,教训多多,主要是勇有余而谋不足,尚缺乏打实战的经验。但毕竟是在进攻之时中箭落马的,“战不避死,虽败犹荣”。
  我三、四号机战斗经过
  空战开始,三、四号机始终掩护着长机组攻击。突然三号机发现自己左后侧方有2架敌机咬尾,即以剧烈的左转弯动作反击敌机。敌见我机攻来,俯冲躲避。三、四号机重新向长机组靠拢时,再次发现左后方有两架敌机咬尾,便以同样的动作反击。四号机左后转弯相当剧烈,裹挟着翻卷的烟浪,如一条白色蛟龙猛冲敌机。敌惊骇,急忙分头远遁。
  战后,部队上下对三、四号的反击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战斗总结认为:“当敌人的队形配置尤其在高度方面占有有利态势时,敌人就会进行坚决的偷袭。敌人是狡猾的,不可轻视。但我对咬尾敌机进行猛烈反击,敢打对头,遂迫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