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因为如此,林振发在住进新加坡的华人医院后,坚决不同意林母给在高雄蓝宝石歌厅里演唱的邓丽君发拍电报的主张。林振发以充满信心的语气告诉他慈祥的老母亲说:“阿妈,我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又何必去惊动邓小姐呢?她很忙,不要多去分她的心才好。再说,我在一两天以后就可以到高雄见她了,千万别惊动邓小姐!”
林母凝望着儿子那张虽然蜡黄淮淬,但逐渐已经泛起了红晕的脸,心绪稍稍安定。她凡事听从儿子的意愿,当初在她催促林振发尽快与邓丽君结婚这件事上,也是经过儿子的耐心解释她才同意推延至今的。今天,儿子既然说不必惊动在高雄的邓丽君,林母也只好依从。可是,林母做梦也不曾想到,就在那天的半夜里,儿子在睡眠中突然心脏病再次发作。他大喊一声:“我的心脏疼得厉害!”待医生和护土们闻讯赶来时,林振发已经溘然长逝……
“林先生,只恨我们的缘份太浅啊!”邓丽君听完了林母声泪俱下的诉说,她才真正地知道了林振发在新加坡突然死去的详细情况。她很想当着林家亲朋好友们的面前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以宣泄积郁在她心底的悲伤。可是她欲哭已经无泪,只能嗓音沙哑地喃喃说:“林先生,我……来晚了!”
在黎明的晨雾渐渐消散以后,经过了漫漫长夜的大海又显现出她惊涛骇浪的本来面目。汹涌的海浪从远方涌来,扑向海滩,在礁石上碰撞后飞溅起无数雪白的浪花。几只白鸥冲破波谷浪峰,在灰蒙蒙的天穹下飞来飞去。在大海的深处,依稀可见几片白色的帆影。邓丽君在蒙蒙的晨雾里走过来,她显然已经在海边漫步了许久,飞溅的浪花打湿了她白色的裙据。
“邓小姐,我很欣赏你的《晨光下的恋情》,这首歌是近年来你所有抒情歌曲中最好的作品。”邓丽君在浪花飞溅,海浪喧嚣中回想着她与林振发在一起的日子,耳边想起林报发对她说的话。尽管从1973年她就与林振发在吉隆坡相识相恋,双双坠入爱河,然而令她迄今回想起来感到遗憾的却是,他们真正在一处的机会并不多。那年邓丽君住在林家这所海边别墅时,她与林振发也曾在一个清晨挽着手来到海边漫步。清晨凉爽的海风里,邓丽君曾为林振发动情地吟唱了那首名叫《晨光下的恋情》的歌曲:回忆第一次见面,好像梦境一样。
在那灿烂晨光下,你的吉他声引起我歌唱。
歌声伴着你和弦,随着晨风相传。
就在满地晨光里,美妙音乐中我们见了面。
海涛如万马奔腾一般从大海的深处涌来。邓丽君觉得叠叠海浪中似乎浮现出她所熟悉的康酒身影,那是给予她无限关切与希望的亲密恋人。
邓丽君来到吉隆坡的次日,未婚夫林振发的遗体已经从新加坡运来了。她亲自到万国殡仪馆去与林振发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林振发严然睡熟一般,表情安祥,双目闭合。这位从20几岁就开始进入商界的年轻企业家,在短暂的有生之年为经营林氏庞大的实业不辞辛劳地飞来飞去,足迹遍及了东南亚甚至欧美,他实在是太劳累了。邓丽君定定地凝望着再也不能与她一起听歌饮酒、纵谈古今的未婚夫,眼中情不自禁地又沁出几滴晶莹的泪。在吉隆坡的几天时间,邓丽君作为死者的未婚妻,陪着林家父母参加了林振发的所有追悼活动:吊唁、葬礼、入葬大殓。现在使邓丽君感到欣慰的是,她终于在马来西亚亲眼看到与她的生命有着至深情谊的第二位男友入土为安。
“林先生,您喜欢我的歌儿是出于一种精神上的消遣吗?”邓丽君似乎又与林振发并肩地在海滩上倘祥。
“当然是一种消遣性的享受,”林振发很深沉地吁了一口气,似乎在答话时未假思索:“这只是从前我与邓小姐素不相识的时候。
可是现在则不同了,由于我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我对您所唱的歌儿就不仅仅是消遣和享受,而是将听您的歌儿当成我生命和生活的一个部分。“
“我有一点担心。”
“担心?你担心什么?”
“谁都知道林先生是一位事业心非常强的企业家,当我与你没有走到一起的时候,我们都是为各自事业不懈奋斗的强者。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结合了,生活在一处,朝朝夕夕相依为命,到那时候我所唱的歌儿还能讨你的喜欢吗?”
“邓小姐,我明白了。从前我听到过许多这类的故事。许多电影明星在她们处于事业高峰的时候,急急忙忙寻得到一些富商大贾作为归宿,但却因此而失去了她们事业,这是女明星们的悲哀。
邓小姐请不要担心,因为我懂得事业与爱情对于一位有崇高志向的女性来说是同等的重要!“
“这是真的吗?”
“我说的全是真话。邓小姐可以看到,我会永远言行一致地支持你唱歌。你的歌声不仅仅属于我,还应该属于千百万喜欢你歌声的人们!我也绝不会因为自己的事业而影响别人的事业。邓小姐,我林振发是守信用的人!”
“谢谢!谢谢你,如果真能那样,我真是一个幸福的人!”
海风吹散了浓雾。邓丽君沿着岑寂的海滩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去。她心中的歌曲还在耳边回荡,那是林振发生前所喜欢的歌曲:看你那么豪放,眼睛充满着灵性的光芒。
从此我就喜欢你,对你付出满怀情感。
我知道从今以后,已有了知音来相依为伴。
一轮朝阳升起来了,海面上霞光万道。邓丽君的窈窕身影在海滩上远去……
第六章 “假护照风波”
心灵的祭礼——邓丽君再实自我封闭如今已是1979年的12月。
隆冬岁尾的时节,香港岛上依然温暖如春,毫无寒意。刚刚从新加坡、泰国演出归来不久的邓丽君,这次回到香港后没有去那些惹人注目的大饭店下榻,而是住进了女友麦灵芝在尖沙嘴的公寓。自从一年前林振发粹不及防地离开她以后,邓丽君的情绪再次一落千丈。在经历了第一位多情男友朱坚空难丧生的沉重打击后,第二位男友林振发的死,无疑构成了更沉重的打击。邓丽君在吉隆坡安葬完林振发返回香港的半年多时间里,她又一次陷入了无边的痛苦中。为此,她中断和退掉了许多在香港、台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演出活动。邓丽君的心被无限的哀愁笼罩着,她无法以从前那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观众。
“邓小姐,你虽然没有与振发结婚,可是你也与他有过5年的情缘,这份情意也非寻常人可以有的。”在邓丽君最为痛苦的日子里,1979年春天她曾经再次飞往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去为林振发扫墓。林振发的灵柩葬在靠海边的林家墓园。那里苍松挺拔、木槿如屏,是一个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大海的地方。林振发的老父林子坤经过儿子病逝的打击,变得越加老态龙钟,慈祥的林母也比从前消瘦了一圈。他们对邓丽君在清明节专程由香港飞来祭扫儿子,内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感激。所以在邓丽君逗留了几日,准备离开吉隆坡的时候,林母对她说了一段迄今还令邓丽君难以忘怀的话:“人生无常,振发他先你而去了,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冷酷现实。现在我们希望你尽快地再择良友,早日成家!”
邓丽君轻轻地摇了摇头。她说:“‘哀莫大于心死’,这是一位哲人说的话。林先生他这么年轻就去了,我的心早已经随他而去。如果现在再让我去爱另一个人,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邓小姐,你何时成家我们自然不能干涉。只求你不必再去想从前那些事情,即便振发他在九泉有知,也会像我们一样劝你节哀的。”林子坤悲哀地长叹一口气说:“不过,振发死后我们仍然将邓小姐看成是我们林家的女儿。我们准备送给你一点小小的礼物,留作纪念,望请笑纳!”
邓丽君愕然。
林母说:“在海边的那幢别墅,是振发生前住过的。邓小姐也曾和你的母亲在那里下榻,那里留下你和振发许多美好的回忆。如今人去楼空,我们很想将那幢小楼送给邓小姐,以便你今后来吉隆坡演出时,能有个安适的住处。此外,振发生前所留下的许多股票、书籍和他自己的几笔存款都应该归邓小姐收存,不知……”
“这是断然不能收下的,”邓丽君不等林母说完,她就果断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伯父伯母待我的一片好意可以领受,尽管振发不在了,我还可以像从前那样,经常到马来西亚探望两位老人家。不过财产我是决不能收的,因为我有林先生生前留给我的那些真挚情意就已足够了。”
邓丽君离开了令她魂牵梦京的吉隆坡。她没有收下林振发父母给予她的任何馈赠,只是在帮助林母清理死者藏书的时候,发现了林振发生前的一本影集。那里面大多是邓丽君与林振发在5年间几次相逢时拍摄下的美好一瞬,在每幅照片下面均留下了林振发亲笔所写的短诗。那是邓丽君深感弥足珍贵的爱情信物,也是她从林家带出来的唯—一件物品。
邓丽君归港后依旧没有在歌坛上公开露面。这种异常寂寞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直到1979年的下半年,邓丽君才应邀去日本的东京,录制了两张个人大碟,一为《岛国之情歌——第四集》,一为《一封情书》。她在这两张大碟中,以对林振发万分思念之情,演唱了包括那首尤为林振发生前所喜爱的《晨光下的恋情》等数十首倾吐深情的歌曲。也许是邓丽君久疏歌坛,也许是她对亡友所寄予的恋情太深,这两张大碟录得缠绵排侧,动人心魂。大碟发行后,港台又掀起一阵“邓丽君情歌旋风”。香港的几张有影响的报纸,又在开始大肆刊登宣传她的文章。那些文章大多是对林振发死后,有关邓丽君感情生活的种种猜测。邓丽君对那些捕风捉影的报道不屑一顾,因为她自林振发病逝后,几乎连演出都谢绝了,哪里还有移情别恋的闲情逸致呢?当然,也有些香港、台湾的报刊,是客观地描写邓丽君的。可以看出,许多有良心的作家与那些时时盼望邓丽君东山再起的歌迷一样,他们写文章的目的,是期盼邓丽君尽早地重返歌坛。著名女作家张茜茜所撰的《初谈邓丽君》就是一个代表。张前前写道:“……邓丽君的成就也自有机遇的巧合。凭她自己本身的条件,能得到今天这样的地位,实在不简单,真正了不起。她没有惊人的天赋,没有一套完整的学历。当年她在台湾正式下海唱歌,还不满13岁。人们说她唱出的歌还带有童音,站在台上,又瘦又小,干瘪瘪的,着实惹人同情。记得那时她爱唱《小放牛》,扮牧童,因为她面孔像个月饼,鼻子低而扁,不好看,扮个男童还好些。这话说来已是多年前的事了。事隔若干年后的今天,真如俗话说的‘黄毛丫头十八变’,邓丽君出脱得可不同了。我在台湾的朋友们,其第二代好多都和邓丽君熟识。大家说,邓丽君这孩子可乖啦,很孝顺,又顾家,多赚几毛钱都赶快交到家里。哥哥弟弟们读书,花钱都是由邓丽君供给的。她的爸爸从军中退役下来后,整天打麻将。朋友们说:”邓丽君整天动脑筋赚大钱,邓爸爸却整天动脑筋打大牌。‘邓妈妈是个标准的家庭主妇,孩子第一,丈夫第二。多年前,从邓丽君第一天登台起,这位老人家就拎着化妆箱,紧伴着女儿,不论任何恶劣的演出场所,跟进踢出,风雨无阻。母女相依为命,到处奔波跑码头。今天的邓丽君成功了,谁知道她妈妈的泪水和汗水流了多少呀!苦尽甜来,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好嘛!……邓丽君在香港举行个人演唱会,我还记得一位知名专栏作家林燕妮小姐在一篇报道中说的:“看见邓丽君在舞台上拼命地唱,拼命地跳,我忽然间对她很同情。’我相信林小姐的这句话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实在说来,台湾的歌星不知有几十打。论出道,邓丽君比不上早期的紫薇;论独特的唱腔,她比不过姚苏蓉;论美貌,她不如孔兰薰。可是邓丽君自有其难能可贵之处:她苦用功,从来不骄傲,对任何一支新曲总是虚心去学,并且不断创出新风格。朋友们还都知道她心地善良。我应当说,她的优点盖过她的缺点。这是她成功的主要因素……”
“张茜茜看来还很知我的心呢!”邓丽君唯独对这一篇文章偏爱,认为它说出了自己成名前的辛酸。但是,香港更多的报纸,却老是在写有关邓丽君的婚事轶闻。忽而说到朱坚和林振发的死,忽而又猜测邓丽君的新郎君是某某人。有些报纸居然以猜测代替真实,说得有鼻有眼,活灵活现。这是让邓丽君最头疼也是最反感的。在林振发病故后的半年多,赶来为邓丽君求情做媒的友人纷至沓来。
尽管这些友人都是怀有成全她的一片美意,尽管朋友们所介绍的男子大多有才有财,有些男子甚至比朱坚、林振发的条件还优越,可是都被邓丽君—一婉谢了。邓丽君此时正处于悲痛之中,她的心还被林振发牢牢地占据着。邓丽君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下,拒绝了许多前来为她说亲的朋友,大多数的朋友都理解她的心,自然这样做也难免伤了一些渴望与邓丽君结缘的痴情男子,陈之栩便是其中的一位。
“邓小姐,陈之栩先生这次亲自从台北来香港,就是特意想与你见上一面的。”夏天时一位在香港演艺界很有名望的姐姐,来到邓丽君隐居的这所公寓里,第二次向邓丽君提到陈之栩的名字。邓丽君当时的心情格外不佳,她疑惑地望着那位相好多年的女朋友,好一阵想不起来谁是陈之栩。姐姐嗔她说:“你也是贵人多忘事,几天前我刚将人家陈先生的照片送过来,请你过目,怎么一转眼竟忘记了?”
邓丽君这才想起姐姐确实介绍过一位叫陈之栩的人。“陈之栩是位英俊的男子,他是台湾一位巨商的儿子,早年去美国的康乃尔大学读书,攻读的是国际公法和外交硕士学位,在去美国之前是台湾大学政治系肄业,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呀!丽君,陈先生从美国考取学位归来后,凭着陈家在台北的势力,很快就得到当局的重用。
如今陈先生年轻有为,久后必会成为一位前途无量的政治家!“
邓丽君听了这位曾一同在台湾出道的姐姐一席话,漠然不为所动。
妹姐继续说:“陈先生早在美国留学时,就已经闻知你的大名。
他也很喜欢听你唱的歌儿,他说你的歌声常使他失眠。在美留学时陈先生的身边便有几盘你的录像带,每夜都要放上几回的。丽君,现如今陈先生听说与你相恋的林先生不幸英年早逝,方才托我来向你转达他对你的爱慕之情,请你考虑……“
“请姐姐代我转达对陈先生的感谢之意,”邓丽君坐在那里蹙眉想了好一阵,接过姐姐递上来的陈之栩照片只瞟了一眼,他确是一个英俊的青年,但是邓丽君却毫无兴趣,将照片退还给姐姐说:“我现在的心里很乱,确实没有任何谈情说爱的兴趣,对不起了!”
本来,邓丽君这样的回答已经是谢绝了。谁知几天后,她的那位好心的姐姐又满怀希望地来到尖沙嘴的公寓,告诉邓丽君陈之栩从台北来的消息,并语气坚定地说:“丽君,这回你可要给一个面子,陈先生大老远地来了,你没有不见之理哦!”
邓丽君进退两难。以她目前的纷乱心情,是根本不能与任何男子相见的。同时,邓丽君的名气太大,那些捕风捉影的花边新闻已使邓丽君感到心里发烦,又怎么能随便去见陈之栩呢?她沉吟了片刻,决定向女友说出真心话来:“姐姐,现在陈先生既然追得这么紧,我只好实话实说了,其实像陈先生这样的人,并不在我的考虑之列。”
姐姐惊愕地问道:“为什么?陈之栩的条件不合适吗?”
邓丽君说:“陈先生的条件很好,他将来可以找一位更合适的女子作为终身伴侣。然而他和我之间却不大可能有某种烟缘,因为谁都知道我早就表示过,今生不想寻政界和军界中的官员做丈夫。”
姐姐说:“军政界有什么不好呢?丽君,谁也不可能唱一辈子歌呀,我们身后有做官的为靠山,不是更好吗?”邓丽君却决心已定,不想深谈:“姐姐,人各有志,请不必再说了!”
姐姐讪讪而去。她只好将邓丽君的意思如实地转达过去,陈之栩听后大为失望。他悻悻返回台北以后,据说还化名在《中央日报》上含蓄地指责了邓丽君。邓丽君见了陈之栩影射她的文章后,不以为然,只是一笑了之。今天,就在邓丽君又翻阅报纸的时候,她的女友麦灵芝走了进来。
“阿丽,宝丽金公司请你到日本去举办个人演唱会,你总该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吧?”麦灵芝见邓丽君愁眉紧锁,郁郁寡欢地坐在沙发上浏览报纸,进门来便开口询问。
“这……”邓丽君迟疑不语。她感到日本邀请去东京演唱的事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