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つ箍乒梗�
  苏联政府不能同意保加利亚政府认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是正确的看法,因为这种态度,无论保加利亚政府是否愿意,结果不是巩固和平,而是扩大战争的范围,并使保加利亚卷入战争。苏联政府忠于自己的和平政策,对保加利亚政府在执行它目前的政策方面,不能给予任何支持。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作此项声明,特别是因为保加利亚报刊上谣言泛滥,根本歪曲了苏联政府的真实态度。
  1940年9月1日舒伦堡把轴心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告知莫洛托夫以后,苏联和德国之间已经出现裂口,此时这个裂口正在扩大。1941年3月1日,自从1939年8月23日饿德协定签订以来,苏联政府第一次向德国政府公开表示它对德国的举动极端不快并打算对抗。显然,苏联政府不会把这种对抗发展到和德国打仗的地步。苏联不想和德国打仗,除非它受到德国攻击,德国政府也一直了解并仗恃这一点。可是,恰恰因为这一点,德国才能够使苏联受到头等的政治挫折,并且是在对苏联的安全确实有重大关系的方面如此,正象苏联政府一直在指责的那样。轴心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这时已经产生了苏联政府当时所担心的后果。首先是罗马尼亚本身,然后是保加利亚,已被德军强行占领;在空战时代,这使得德国可以控制乌克兰和高加索的西南通道。这两个地区是苏联的粮仓、工场和发电厂所在。德国之所以没有动手占领土耳其的领土,因为无此必要。德国武装部队占领了保加利亚,其空军就能从空中控制海峡地区。
  在此期间,德国进攻苏联的准备工作仍在继续进行。2月3日,希特勒开了一次陆军将领会议,在会上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作了敌方力量和德军力量对比的报告,并说明入侵俄国的全面作战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占领波罗的海国家和列宁格勒,希特勒批准了这个计划。为了“巴巴罗萨行动”而作的战略集中,应伪装得象是为了“海狮行动”(入侵英国)及其辅助措施“马里塔行动”(入侵希腊)而采取的一种策略,以便声东击西。
  3月13日凯特尔签署了一项对“巴巴罗萨”原计划的补充行动指示。这项命令显示,到那个时候计划的详细内容——关于军事行动以及对征服地区的政治控制——已经多么完备。根据这项命令,德国元首的党卫队(指希姆莱)将“负责关于行政管理筹备工作的特殊任务”;这些在军队后方的行政管理将包括北区(波罗的海国家)、中区(白俄罗斯)和南区(乌克兰),各区由一名德国专员管理,直接对希特勒负责。“巴巴罗萨”原计划规定的进攻日期为1941年5月15日前后。根据海军最高指挥部战争日记中4月3日的一项记录,“巴尔干的行动起初使‘巴巴罗萨’计划延迟了大约五个星期”,就是到6月中旬。4月30日一次陆军会议的报告明确地说,希特勒已经决定“巴巴罗萨行动”将于6月22日开始,“最大量的军队调动”将从5月23日开始。
  舒伦堡从4月14日到30日是在柏林,他一定曾竭力劝希特勒不要走一条他认为会把德国引向灾难的道路。当时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被罗马尼亚政治家加芬库说得很清楚。大使馆人员明确地反对这场战争。不象大多数本国同胞那样,他们不相信这场战争会是短期的和决定性的。固然,根据纯粹军事的理由,他们不得不相信德国武装部队的优势,而且他们或许由于看到红军在对芬兰的冬季战争中的失策,看到俄国日常生活中种种明显的困难和缺陷,以致得出错误的印象。可是大使一定曾指出,德国入侵苏联可能取得的物资,甚至不及这时根据经济协定的条件所能得到的一小部分。4月28日舒伦堡由希特勒接见时,实际上曾表示他相信斯大林甚至准备再向德国作一些让步,并且相信苏联在下一年供应德国的谷物可能多达五百万吨。同一天,魏茨泽克草拟了一件备忘录给里宾特洛甫,支持舒伦堡关于俄德关系的备忘录。
  我能用一句话总括我关于德俄冲突的意见:如果每一个化为灰烬的俄国城市象一艘被击沉的英国军舰一样地对我们有价值,我应该鼓吹这场德俄战争在今年夏天进行;可是我相信,我们将仅仅在军事意义上战胜俄国,而另一方面,在经济的意义上却有损失。或许人们认为给共产主义制度以致命的打击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前景,并且也可以说在事理上应该集合欧亚大陆的力量来对付盎格鲁…撒克逊族的王国及其附庸。可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是这种计划是否会加速英国的崩溃。……我认为我们必然会胜利地进军到莫斯科以及更远的地方。然而,我十分怀疑,在斯拉夫民族有名的守势面前,我们是否能从胜利中得到利益。我在俄国这个国家里看不到任何有实力的反对派能够接替共产主义制度,和我们联合起来,对我们有用。因此,我们大概将不得不估计斯大林的体系将在俄国东部和西伯利亚继续下去,并估计到1942年春天战事会重新爆发。朝太平洋那边的窗户将仍然关闭着。德国进攻俄国,将徒然使英国获得新的精神力量。这种进攻,在英国将被理解为德国自己对于战胜英国已经没有把握。这一来,我们不仅是承认战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而且我们也许实际上正是使战争延长,而不是缩短。
  在此期间,苏联政府正在采取步骤阻止德国完全建立它对东南欧的统治,又设法保护苏联在远东的后方并加强它在国内的地位。在第一点上,苏联并不十分努力;因为在这个阶段,只有通过战争,苏联才有希望遏制德国在东南欧再向前推进,而苏联政府的政策是几乎不惜任何代价力求同德国保持和平,除了万一德国进攻时它不能不抵抗。另一方面,在其他两点上,苏联政府的行动是有效果的。
  在东南欧,保加利亚于1941年3月1日依附三国公约以后,仍然保持独立的国家只有土耳其、希腊和南斯拉夫。德国占领保加利亚以后,苏联已经来不及抢救希腊——无论如何苏联政府不可能越过轴心国家在希腊的通道而不被拖进和英国合作,结果是介入战争。因此,苏联的外交手段只限于尽可能大胆地声援土耳其和南斯拉夫。
  3月25日莫斯科的外交部发表一项声明,否认“外国报刊上的谣言”,即所谓如果土耳其被迫打仗,苏联就会乘机向它进攻:
  相反地,如果土耳其实际上遭受侵略,如果它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而不得不打仗,它根据俄土互不侵犯条约,可以指望苏联的完全谅解和中立。土耳其政府认识到苏联的这一声明,已经向苏联政府表示了最诚挚的谢意,并相应地声明,万一苏联遇到与土耳其同样的情况时,它也可以指望土耳其的完全谅解和中立。
  苏联政府支持南斯拉夫的态度较为冒险,因为到它表明这种态度的时候,南斯拉夫和土耳其不同,已经被德国军队所包围;而且也因为它所支持的这个南斯拉夫政府,是通过革命夺权的,这本身已经是对德国的一种挑战。关于保罗亲王的政府于3月25日签订一项南德协定以及后来南斯拉夫军队于3月27日推翻那个政府的经过,本书其他部分已有记述。4月4日莫洛托夫告诉舒伦堡,苏联政府已经同意南斯拉夫的建议,缔结一项苏南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并将于当日或次日签字。实际上该约是在4月5日签订的。4月6日,舒伦堡根据里宾特洛甫的指示,通知莫洛托夫,德国正在南斯拉夫和希腊采取军事行动。德方所举的理由,和它对以前在东南欧的一切军事侵略的解释一样,就是,英国在英德战争中的举动迫使德国在军事上有必要这样做;并重弹老调,保证德国在这一地区没有政治的利益或者领土的兴趣,德军“在巴尔干地区的任务完成后”即将撤走。舒伦堡奉命,在向莫洛托夫传递这个不受欢迎的消息时,不必提起莫洛托夫以前关于缔结苏南条约的照会。舒伦堡因此避而不提此事,莫洛托夫也闭口不提。可是莫洛托夫对舒伦堡反复强调说,战争的扩大令人“痛惜”。同一天,4月6日,德国和意大利对南斯拉夫宣战,到4月13日,南斯拉夫的抵抗已经崩溃。然而,苏联在东南欧的这一损失,由于4月13日一项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而得到弥补,足以抵消前者的影响而有余。对苏联政府来说,这是一项头等重要的外交上的成功。苏联政府预先有把握地看到,如果德国真的进攻苏联,则其受害者只需在一面作战,而德国本身却不得不在两面作战,这种情况是以往德国所有想要发动侵略的人所害怕的,尤其是希特勒。
  苏联政府认为局势严重,这种看法此时也在国内的阵线方面表现出来。5月7日,斯大林根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接替莫洛托夫任人民委员会主席。这一步骤果断地改变了斯大林以往采取间接控制的政治策略,舒伦堡对此的评论是斯大林“显然觉得,在他认为严重的局势中,他个人不得不为苏联的命运负起全部责任”。5月9日,莫斯科通令派驻国外的苏联使团,要它们非常慎重地探察在万一发生俄德战争时,其他国家会持什么态度。在5月16日以前,苏联驻斯德哥尔摩公使柯伦泰夫人一直说,俄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象现在这样强大的军队集合在俄国的西部边境。
  这样,苏联政府已在摆出一种准备抵抗德国进攻的姿势,可是同时仍在竭尽全力,以求保住和平。它于4月13日——正是它和日本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取得外交上的成功的那天——作了一次显示它十分希望避免战争的戏剧性表演。日本的谈判代表们离开莫斯科时在火车站上的情景,舒伦堡作了如下的描绘:
  松冈洋右的启程延迟了一小时,然后为他们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显然日本人和俄国人都感到完全出乎意外的是,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两人一起出现了,以十分友好的态度招呼松冈洋右以及在场的日本人,祝愿他们旅程愉快。然后斯大林公开地询问我在哪里;他看到我时,走上前来,搂住我的肩头,说:“我们一定要始终是朋友,您必须为这个目的尽一切努力!”过了一会,斯大林转向德国的代理武官克雷布斯上校,首先弄清楚他是德国人,然后对他说:“我们愿意始终和你们做朋友——无论怎样!”
  舒伦堡以及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其他成员差不多直到最后都继续争辩说,苏联政府决不会进攻德国,并且会不惜代价以求避免被德国攻击;他们这种说法显然是真诚的,而且显然也是看清事实的。4月16日,舒伦堡回国期间在莫斯科担任德国临时代办的蒂佩尔兹基尔希对4月13日那天的情景也是这样解释的。4月28日,舒伦堡在柏林晋见希特勒时也据此勇敢地进行争辩。舒伦堡在5月7日和12日从莫斯科发回本国的电报里,把斯大林接替莫洛托夫任人民委员会主席这种引人注目的新方针,解释为是为了维持和平的一种手段。他说斯大林一直有意识地致力于创造和保持德苏关系的亲善,而“莫洛托夫的……自作主张则往往旨在顽固地为个别的一些问题辩护”。在5月12日的电报里,舒伦堡列举下列各事证明斯大林希望缓和苏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如:塔斯社5月8日发表一项公报,正式否认苏军大量集中在苏联西部边境;5月9日,苏联撤销对挪威、比利时和南斯拉夫三个流亡政府在外交上的承认;以及在5月12日当天,苏联和阿里·拉希德在伊拉克成立的反英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5月24日,舒伦堡还在争论说,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掌握在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手里,不是反德的。“这种对外政策的目标首先是避免和德国冲突,其证明是:苏联政府最近几个星期中采取的态度,苏联报刊的语气(它对一切有关德国事件的论调无可非议)以及它遵守对德贸易协定。”
  6月14日,在希特勒发动进攻之前八天,苏联政府以塔斯社电讯的形式向德国作了最后的呼吁,这条电讯表面上是针对英国的,在发表以前由莫洛托夫先转交给舒伦堡。
  甚至在英国大使克里普斯回到伦敦以前,但特别是在他回去以后,英国和外国报刊上就广泛地谣传“苏联和德国之间即将发生战争”。……莫斯科的负责方面,鉴于这些谣言沸沸扬扬,认为有必要授权塔斯社声明,这些谣言是和苏德两国敌对的一些势力的一种笨拙的宣传伎俩,这些势力对于战争的蔓延和加剧感到兴趣。电讯接下去详细地驳斥了这些所谓的谣言。
  这是斯大林想要使希特勒满意的最后努力,但没有效果。德国对塔斯社电讯不置可否。德国报刊甚至不予登载。与此同时,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预兆迅速发展得更加险恶。4月22日,苏联曾对德国飞机侵犯苏联边境提出正式抗议,德国最高统帅部于4月23日发出一项反抗议来抵挡。德国驻莫斯科的海军武官24日报告说,莫斯科流传的所谓德苏之间即将发生战事的谣言,由来自德国途经莫斯科的旅客们加油添料,英国驻莫斯科大使则预言动手的日子将是6月22日,而其他的观察家则把日期预定在5月20日。这位武官头脑简单地补充说,“我正在竭力辟谣,这些谣言显然是荒谬的。”舒伦堡本人以同样的态度于5月2日向柏林方面他的上司提出更强烈的异议:
  我和本大使馆所有的高级官员对于所谓德俄在军事上即将摊牌的谣言一直总是给予打击的;因为这类谣言对德苏关系的继续和平发展当然会有重大的危害。然而,请记住,假如这些谣言不断地从德国传来,假知来到莫斯科或者经过莫斯科的每一个旅客不仅带来这些谣言,而又甚至举出一些事实为证的话,那么要在莫斯科抵制这类谣言,其努力必然没有效果。
  5月4日舒伦堡接到柏林的指示,把战争谣言归咎于英国的宣传,同意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人员对于这些谣言所采取的方针,嘱咐他们继续辟谣。5月15日,舒伦堡奉命告诉苏联政府,有关它指控德国飞机侵犯苏联领空七十一次的问题,德国正在调查研究,可是这将需要一些时间。5月17日,舒伦堡向索波列夫传达此项通知时,后者“严肃地指出德国飞机侵犯边境的行为仍在继续,而且经常出现。”(在柏林,同一天,魏茨泽克在日本大使询问俄德关系现状时,作了一个极其骗人的使人定心的答复。)6月21日,即在德国宣战的前一天,驻柏林的苏联大使向魏茨泽克抗议,德国除了以前侵犯苏联领空八十次以外,从4月18日起又侵犯了一百八十次,并且“德方的飞行已经具有系统的和故意的性质”。有几次德国飞机曾深入苏联境内达一百公里或者甚至一百五十公里。在莫斯科,同一天下午9时15分,莫洛托夫召见舒伦堡,把杰卡诺佐夫在柏林提出的关于德国侵犯苏联领空的抗议通知了他。据舒伦堡报告,莫洛托夫接下去说:
  有一系列迹象说明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不满。甚至谣传德国和苏联之间即将发生战争。……苏联政府不能理解德国所以不满意的原因。如果南斯拉夫问题在当时曾引起这种不满,他——莫洛托夫——认为他早先说的一些话已经澄清了这个问题,再则,这已是过去的事。如果我能告诉他是什么原因造成德苏关系中目前的局面,他将表示感激。我回答说,我无法答复他的问题,因为我缺乏有关的资料;但是我将把他的话转报柏林。
  仅仅过了两小时,有关的资料终于送给了这位不幸的大使,若干月以来,他的上司们一直并不把他作为亲信的代表使用(按职务本当是亲信),而是利用他打掩护,因为他们愚弄他,就不知不觉地为他们扮演了这个角色。
  6月初德国进攻苏联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德国最高统帅部能够颁发一份详细的时间表,规定陆军、海军和空军的部署和任务。6月9日,希特勒下令,要求于6月14日提出关于“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后报告。苏联政府方面这时正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同时不放弃力求避免这场即将临头的大祸。早在5月7日,各国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就接到通知,告诫它们的成员不要在苏联的边境地区旅行,就是说不要前往芬兰、黑海港口、巴库、克里米亚以及西伯利亚的某些地区。在西部,特别是在基辅、敖德萨和列宁格勒周围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波罗的海舰队正在动员。所有通往罗马尼亚的公路都布了地雷。立陶宛边境的桥梁被破坏,整个整个的村庄被疏散。红军休假全部取消。6月初,莫斯科各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开始疏散。6月7日,克里普斯从莫斯科被召回伦敦商量问题。到达时候,大家都知道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德国部队共计大约一百三十个师。罗马尼亚军队的总动员令是在6月5日颁发的。到6月中旬,德军和它的盟军大约共有一百六十五个师集结在苏联边境一带。看上去好象德国又将攻其邻人于不备;而且柏林对其进攻的结果一定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