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议,具体问题将在巴达维亚由日本驻那里的总领事与当地荷兰当局谈判协商。
  日本政府想要举行更全面的谈判。在这以前,它故意不让日本驻荷兰公使跟荷兰流亡政府一起去英国,这时又希望在巴达维亚不但进行经济谈判,而且进行政治谈判,从而削弱在伦敦的荷兰政府的影响。荷兰政府反对这种做法,坚决主张,一切谈判只能局限于经济事务;对近卫内阁起先提名小矶将军为日本代表团团长也表示反对。最后在8月27日,日本政府宣布,已经任命日本内阁通商产业相小林一三为派往荷属东印度的特使。荷兰政府方面则任命经济事务局长H·J·范·穆克博士为首席代表。但是,这次日本政府对荷兰政府的任命表示剧烈反对。日本坚决要求荷兰政府授予荷属东印度总督以特权,由他同小林一三进行谈判。很明显,日本政府的目的是想使荷属东印度政府尽量脱离在伦敦的荷兰政府,小林一三代表团的主要用意不在经济方面而在政治方面。可是,荷兰政府识破了日本耍的这一花招,在回答日本提出的反对意见时,的确将范·穆克的级别晋升到全权公使,并且还同意,小林一三与荷属东印度总督之间可以举行一般性质的会谈。但是这位总督却拒绝参加政治方面的谈判,这使小林一三相当恼火。
  小林一三和他的一大群随员,包括陆、海军军官,于1940年9月12日到达东印度。他受到了一切应有礼节的欢迎,但是他鼓吹的要荷兰同日本进行全面“合作”的提议,却遭到了有礼貌的、然而坚决的拒绝。荷兰人告诉他说,只有在日本对东印度不怀任何敌意、不打算在那里称霸时,荷兰才继续进行谈判。小林一三在10月16日的联合声明中,只得对这一条勉强表示同意。
  在经济方面,日本人对他们自己究竟要些什么,胸中无数。他们一开始提出一些荒谬的要求,要荷属东印度政府保证每年向他们提供石油,可是,最后他们降低了要求,不需要什么保证了。事实上,日本人的主要兴趣不在购买石油。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获得租借地以便开采石油,并对荷兰的几家石油公司进行控制。10月22日,小林离开巴达维亚返回日本,表面上是因为通商产业省需要他回去,实际上是因为他没有完成他的主要任务,把荷属东印度纳入“共荣圈”。他让他的部下继续进行谈判,但是谈判仍然处于僵持局面,而代表团中的大批日本“专家”则忙于刺探各种情报,为未来的进攻作准备。鉴于这些活动,荷兰政府于11月15日通知日本政府,由于缺乏谈判的主题,会谈已经结束,并建议,谈判应当正式终止。但是,11月20日,东京回答说,将另派一位特使。他是日本贵族院议员、前外相芳泽谦吉。12月28日,芳泽抵达巴达维亚。
  这位新任特使与他的前任不一样,是一个富有经验而又机敏的外交家。可是,他的任务也是要把荷属东印度纳入大东亚的经济和政治轨道。10月25日,日本内阁已制定了一项对付东印度的方案,内容包括:日本控制荷兰的外汇和商业政策;日本参加沿岸贸易;日本左右陆、海、空交通管理。在这些迫切的需要中,有的已经列入了1941年1月16日芳泽提出的一连串要求之内。这些要求如果真的被接受了,就将大大帮助日本在经济上扼住东印度的命脉。然而,荷兰人不肯放弃这些权利;在这方面,他们有英国和美国政府撑腰。可是,由于这些朋友只能给予一些道义上的支持,荷兰人必须小心翼翼,避免激怒日本向他们发动进攻。因此,他们还是继续讨论日本提出的建议,希望拖延时间;在这一点上,松冈本人却不知不觉地帮了他们的忙。1月21日,松冈对日本国会说,荷属东印度已经加入了大东亚圈。一星期后,他命令芳泽不要作任何的暗示,表明这个地区将来不归日本统治。这使芳泽感到为难,因为他已经作了很大努力,一直在安抚荷兰人,使他们不再怀疑日本别有用心。1月31日,荷兰驻东京公使宣称,荷兰政府不承认任何这样的提法,说什么东印度将成为日本新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位日本官方发言人于是宣称,在伦敦的荷兰政府没有合法地位,它只不过是英国人的傀儡而已。接着,荷兰人宣布停止谈判,以示抗议。谈判就此停顿下来,一直到2月底,日本人表示道歉后才再继续。
  荷兰人的顽固立场使芳泽感到沮丧。他报告东京说,除非日本采取果断措施,否则将一事无成。可是,日本还不准备这样做,因此,当谈判重新开始时,日本代表降低了他们的要求。但是,对于任何给予日本在东印度一种优惠经济地位的建议,荷兰人仍然一概拒绝;荷兰人也不同意向日本出售日本代表团所要求的那种数量的石油、锡和橡胶,甚至在日本人保证不把橡胶和锡转让给德国以后,荷兰人还是不肯。6月6日,荷兰人给芳泽作了最后的答复,表示愿意作些次要的让步,但是拒绝了日本提出的所有主要的要求。因此,6月17日,芳泽与荷兰总督会晤,告诉他说,除非荷兰人对6月6日的答复重新考虑,否则谈判将中止。总督答道,对这个问题,没有重新考虑的可能,于是,谈判终于结束。由于东京还不准备正式决裂,芳泽宣称,日本政府希望保持一般的贸易和经济关系。因此,双方同意发表一份联合公报。公报声称:“荷兰代表团和日本代表团都为它们之间举行的经济谈判不幸未能取得圆满结果而深表遗憾。然而,毋须赘言,这次谈判的中止将不会影响荷属东印度与日本之间的正常关系。”
  这次谈判破裂是松冈的又一次严重挫折。他曾希望通过和平渗透的过程,把荷属东印度的资源加以控制。他不主张使用武力,因为就象他在访问柏林时对里宾特洛甫所说的那样,“他担心,如果日本进攻那些地区,那里的油田会被放火烧掉。这样,一两年内不能恢复生产。”可是,这时日本人却估计不得不使用武力。在日本政府看来,有两个理由需要这样做。第一,日本海军参谋人员确信,如果他们对马来亚和新加坡采取任何行动,那就势必要同美国交战。第二,美国迟早会对日本禁运石油,作为对日本的对华政策的报复。罗斯福和赫尔一直不赞成石油禁运,但是美国政府中一些成员,以及国会中和美国公众中越来越多的舆论却赞成这样做。1940年9月对日本强行实施废钢铁禁运之后,其他一些矿物和金属也陆续列入需要有许可证才能出口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这些物资中,有的完全禁止有的部分禁止向日本输出。在1941年2月和3月间,油桶、储油罐、钻井设备和炼油设备都停止向日本出口。美国控制下的油轮不得开往日本。6月20日,美国政府以国内供应不足为理由,除向英帝国、埃及和西半球输出外,禁止从东海岸各港口输出石油。罗斯福和赫尔对于向日本实行石油完全禁运一事,仍然表示反对,因为他们两人都希望避免采取任何行动而导致日本进一步的侵略。但是,日本陆、海军当局鉴于美国实行石油完全禁运有可能成为事实,于是就越发坚决地要保证能取得一个新的供应来源。
  上文已经谈到,日本政府和枢密院是在顾虑重重和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接受三国公约的。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军人与文官之间,或者稳健派与过激派之间(假定这两个通用的名称能够适用的话)。在文官和海军中间,都有一些有势力的集团厌恶三国公约,它们——正确地——看出这一点:日本同轴心国结盟并赞同所谓的欧洲新秩序,会毫无必要地惹起美国对日本的敌视,并且促使美国由于中国问题而产生的反日情绪同美国反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情绪合为一体,而不是把这两种情绪区分开来。在日本国内,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显然使这种见解更加有力。一是美国由于日本参加三国公约而反对日本的舆论日益激烈;二是美国公众一致拥护政府对日禁运废金属;三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主张对日禁运石油。其次,在日本,不论陆军或海军中间,也都有相当多的意见一直反对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而且,即使日本与苏联缔结了条约,他们也不相信苏联政府就会遵守条约。这些意见终于证明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松冈和许多鼓吹三国公约的人却深信,美国并不真想以武装干预的形式来帮助英国或中国,而只要美国不站在这两个国家一边进行干预,它们是注定要战败的。按照将近1940年底的形势来说,这种看法是有所依据的。因此,持这种见解的人们认为,只要能使美国政府确信以下两点,就有可能使它不进行干预。第一,三国公约不附有任何秘密协定,规定三个缔约国最后无论如何要对美国发动进攻;第二,可是该公约确实规定,如果美国干预它们之中的任何一国,它们将联合起来对付美国。这种概念也不是一无根据的,因为罗斯福政府中的有些成员相信,三国公约还包含一些在字面上看不见的东西,虽然其他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吓唬人罢了。
  日本的这些集团虽然在其他方面意见不一致,但是在同意向美国提出建议这一点上却有共同之处。这是因为:反对松冈的一派希望这个建议有助于事态的演变而破坏松冈一手策划的事;拥护松冈的一派则认为这一建议将有利于达到三国公约的目标。在1940年11月到1941年1月这三个月内,东京出现了几起不可思议的怪事,上述情况至少似乎可以合理地解释所以会发生这些怪事的原因。
  在这几件怪事中,第一件是任命海军大将野村吉三郎接替堀内为驻美大使。人们还记得,野村曾经是阿部内阁的外相,后来由于在长江下游的问题上提出让步的建议,曾引起陆军的愤慨。此后,他退出政界,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人们知道,他是不赞成签订三国公约的。但是,这时有人却敦促他出来担任驻华盛顿大使,他谢绝了两次,最后仍然同意了,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他自己的责任感,另一部分原因是军方的高级官员保证支持他进行努力,以同美国改善关系。
  1940年12月,纽约马里诺尔天主教对外传教协会总会长沃尔什主教和该会行政干事德劳特神父为传教事去东京。日本合作银行的高级职员三河和日本陆军省军事局的岩仓大佐(局长是武藤将军)同他们进行了接触,目的是想说服这两位高级宗教界人士将一份非正式的信件转交华盛顿当局。这样做原是近卫本人的主张。这两位宗教界人士同近卫、武藤、松冈和其他一些人交谈了几次。在与近卫、武藤和岩仓的谈话中,他们得到的印象是,日本准备废除三国公约,即使不是正式废除,也是使其名存实亡,同时日本还准备恢复中国以前的状态。1941年1月,沃尔什主教和德劳特神父携带近卫的这份机密备忘录返回美国。他们请教邮政管理局局长弗兰克·C·沃克——一位知名的天主教徒——如何处理此事。后来,通过沃克的安排,他们于1月23日得到美国总统和国务卿接见。日本政府的秘密建议是,日本虽仍承担三国公约的义务,但是,德国如进攻美国,日本同意支持美国。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必须协同日本,促使中日战争结束,并阻止任何其他国家改变东南亚的形势。
  与此同时,日本在华盛顿还有一个非官方的秘密使者。此人是桥本铁马;在这之前,他在东京曾经同格鲁和杜曼会晤过。桥本声称,近卫、木户、平沼、三河、东条都信任和支持他。他虽不亲美,但是反苏。很显然,他代表了那些反对松冈的日本人的意见,这些人对松冈鼓吹的谈判日苏条约的政策是不以为然的。桥本的任务,实际上是想探听美国人的意见,并想为解决太平洋地区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能进行谈判的基础。桥本虽然同美国国务院官员已经谈过几次,但是他的活动并无具体结果。
  赫尔对沃尔什和德劳特转来的建议书,抱不信任态度。他认为,日本政府的心意丝毫没有改变,只不过是希望摆脱在中国的困境,以便放手在东南亚进一步冒险。再说,他除了通过正规的往来渠道外,不想通过其他渠道同日本政府进行任何谈判。因此,他劝告美国总统暂时观望,看看野村来了以后谈些什么。罗斯福表示同意。2月14日,野村递交了国书,但是他并没有接到特别指示,而且在那时,他显然还不知道沃尔什和德劳特带来的建议信。与此同时,三河已经以近卫的秘密使者的身分到达美国。他同德劳特进行了几次会谈,这些会谈的内容通过邮政管理局局长的关系传达给赫尔。到3月17日,三河和德劳特已经草拟了一份方案,作为解决美日分歧的基础。但是,近卫如欲瞒过日本外务省而同美国政府缔结某种协定,他将感到失望。3月8日,赫尔告诉野村说,虽然他对某些“好心人”为改善关系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激,但是他只能通过委派的大使正式同日本政府打交道。野村在会谈中说,岩仓大佐即将来美国给他做顾问,因为岩仓对日中之间的和谈建议非常熟悉。接近3月底的时候,岩仓抵达美国。他同野村一起参加了对德劳特…三河建议草案的修改工作。4月9日,沃克将这些建议转达给赫尔。修正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欧洲战争、中日战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关于第一点,日本政府将声明:三国公约的目的在于防卫,只有在其中一国遭到目前尚未卷入欧洲战争的国家侵犯时,才履行该公约规定的军事义务。美国政府将声明:它无意缔结任何“侵略同盟”去帮助一个国家反对另一个国家,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将“完全出于保护本国的福利和安全的考虑”。
  关于中日冲突问题,建议美国总统向蒋介石建议在如下基础上同日本媾和,即中国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中国的其余部分独立;根据日中两国将达成的协定从中国撤退日本军队;日本放弃对中国的任何领土要求,放弃向中国索取赔款的任何要求,放弃向中国大规模移民的任何要求;中国对外贸易重新“门户开放”,条件是,将来在适当的时候,美日两国对解释和应用这一原则达成协议;重庆政府和南京政府合并。蒋如拒绝这些条件,美国应停止对他的一切援助。关于整个太平洋地区问题,建议美日两国达成协议,今后这个地区内如有任何领土让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两国都不得予以默认。两国政府将保证菲律宾群岛独立,如果菲律宾群岛遭到任何第三国的进攻,两国将考虑如何给予帮助。日本政府请求“美国给予友好的和外交上的帮助……使香港和新加坡不再成为英国在远东进行新的政治侵略的门户”。此外,日本向美国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移民,将在平等和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受到友好的照顾。
  除上述各点外,还有:恢复美日之间的正常贸易关系;美国向日本提供黄金贷款;日本保证不在西南太平洋地区使用武力。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方面保证向日本供应石油、橡胶、锡和镍。最后,建议在火奴鲁鲁召开一次会议,由罗斯福总统代表美国和近卫亲王代表日本主持开幕式,各方出席的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这个会议的任务是签订总的协定,然后据以制订具体的协议,任何外国(指第三国)观察员不得在场。
  这些建议同赫尔原来估计日本会提出的建议距离很大。日本并不打算废除三国公约;它只不过重申一下该公约是防卫性质的论点,它要求美国保证在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意味着抛弃英国。它要求美国倡议日本同中国在这样的条件下媾和,使日本可以继续在中国驻扎军队作为“反共”之用,并保留某些优惠的经济权利。关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建议,更大大有利于日本在那个地区建立经济和政治霸权。然而,赫尔认为,如果完全拒绝日本的这一方案,可能会使日美关系陷入危机,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个方案的某些部分似乎是可以接受的;其他部分可以把调子降低或者全部去掉;究竟怎么办,主要决定于对提出的几点如何正确解释。因此,赫尔于4月14日同野村举行了初步会谈,以弄清这位大使对4月9日的建议究竟是否熟悉。当赫尔发现他的确熟悉时,便向他指出,美国政府希望日本政府同意某些总的原则作为开端。两天以后,赫尔与野村进行了第二次会谈,并给他一份载明这些原则的文件。这些原则是:一切国家应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支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支持平等的原则,包括贸易机会的平等;不干扰太平洋地区的现状,但用和平方式改变现状除外。赫尔对野村说。4月9日的建议中,有几点是可以接受的,而其余几点则需要删除、修改或作详细说明,同时,美国政府还要提出几点新的建议。赫尔还向野村强调指出,直到那时,他们的会谈只不过是为以后可能举行的会谈作准备而已,赫尔这样指出,是因为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