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走累了,我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我看到一个河边公园,就走进去,挑了一张水泥凳子坐了下来。我坐在河边,看着草上小孩嬉戏,想起自己曾也有过嬉戏的童年。我看着明珠江水上垃圾一堆一堆地飘过,河边两个中年女人互相扯拉、互相唾骂。我看到太阳消失在一幢灰暗的大楼后面。我坐了很久,直到小孩、垃圾、妇女,以及阳光完全消失,蒙蒙细雨飘散下来,飘在我的身上。我想起曾给杨妮写雨的歌,我轻声哼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雨点飘下来了飘下来了,她小巧的拳头俏皮地砸在我的身上
啊雨点儿,我的小妹妹,我的小电子计算器,我的小飞机、我的小炸药包
一路追赶着我、打着我、咬着我、哗啦哗啦地骂着我
我东奔西突地逃、上上下下地跳
天空里满是晶晶亮亮的小妹妹的小拳头,大地上满是我跳来跳去的水花四溅的逃雨大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大,但我坚持要把歌哼完。我想起在某一天,当我醒来,发现青春突然地不见了。我的青春仿佛是一夜之间消失了。我迅速地老了,对世界失去了兴趣。后来,我一直在努力,想在女人和金钱上去找回兴趣,想在房地产策划中找回兴趣,想通过幻想来找回兴趣,可是我都没有找到,反而到最后,我对自己也失去了兴趣。雨很大了,几乎是倾盆大雨,所有的人都消失了,我的身体成了一条河流,我的衣服成了飘在河流上的垃圾。我就是垃圾。我哼着歌,突然觉得快乐。我真的很快乐。在雨中,我快乐地笑了。
就在这个时候,手机响了。手机响了很久,开始我一直没有听到,可是它响得太久了,我终于感觉到了。我抖索着摸出来,发现它早已被浸湿了。我深深地弯下腰,用身体挡住雨水。
“喂!你那里怎么这么吵?”
“啊?”
“你在干吗?”
“……”
“你在哪里呀?”
到这个时候,我才听出,那是杨妮的声音。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种声音。这声音,让我觉得这个电话是从好多年前打过来的,是在我的青春时代打过来的。电话从那边打过来,等我接听到时,已过去了很长很长的时光。
“你在哪里呀?”在滂沱大雨中,我听清了杨妮的声音。但这声音苍白、沙哑、空洞。
“……”可是我怎么回答?我在哪里?我四处张望,茫然无措,四周全是雨水,全是雨、雨、雨,一片雨水。我仿佛是站在海的中央,仿佛是站在一个水的星球,仿佛站在另一个星球。是的,是的,我要到下一个星球去,到最后一个星球去;我要留下几滴眼泪, 和一些笑声……
在一片昏眩中,我作出了一个令我自己十分意外的决定:我要和唐娜在一起。唐娜,这是我残余的青春,这是我残余的音乐,这是我残余的青春。
“不管你跟谁在恋爱,不管你是谁的情人,不管你是女强人还是女明星,我们必须在一起。”我给唐娜发出这条短信的时候,狰狞的脸上浮现出恐怖的笑容,仿佛一个在水中挣扎了几个小时、即将溺死的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42
钱山置地在平安那个项目的产品及市场定位报告终于出来了。下午三点,我到平安,在康乐村的会议室给一干人等做PPT演示———
楼盘地处平安古县城,古代皇都,我给它命名叫“皇家御院”。它的定位是:江南首座纯中国式典藏豪宅。形象设计的原则是:纯中式包装。即所有广告表现,均与楼盘形象一致:中式风格。根植于中国文化,走中国特色之路,将传统住宅精髓体现在现代居家之中,为当代江南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内涵。具体:无论是现场模型、楼书,还是平面媒体、看板,都通过中式经典的高墙朱门、青砖朱墙、灰色京砖贴面和百叶外窗等意象来体现,同时附加窗节点、窗套、女儿墙压顶,檐头、墙角、水箱顶部等细部的材料,特别采用中国传统的京剧脸谱、五行图像等,体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简言之,就是中国皇家风貌、中国传统风格。传播要点是:龙脉、人脉、商脉所在,纯正中国式社区,独特的中式居家精装修,太监、宫女式的物业管理。传播口号是:皇家御院 生活万岁。生活万岁,即生活永恒;生活万岁,即热爱生活。“万岁”,与“皇家御院”案名呼应,传达出中国传统中某种尊贵无上的意蕴,且大气磅磗,无与伦比。
“生活是无休无止、无休无止、无休无止的,生活万岁、万岁、万万岁!”在PPT的结束一页,我打上这行大字。
生活万岁。
是的,生活万岁,生活总要继续。我们活着,就是在生活;也依然要活着。我们活着,我,唐娜,所有的人。在这个脏乱的城市,我们活着,我还要竭力去保卫我那遥远乡下正被人虎视眈眈的20亩土地,竭力去做成一个小地主。我们活着,我,此刻,在生活中,来到唐娜的别墅。
“怎么这个样子?”唐娜在泡功夫茶,看到我,皱起眉。
我照了照镜子,吓了一跳,猛想起曾经在雨中疯过,竟然几天没有恢复?在平安做报告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把我当作从当年那个皇宫里出来的木乃伊?
“不找程继承报仇了?”
“无所谓。”我撇了撇嘴。
“那你还是要争取那1800亩的项目。”
是吗?算了。我不想说这个。我摸出一支骆驼烟,抖索着点上。
唐娜看看我,继续泡起功夫茶来。
“要不,你嫁给我。”我看着她纤细洁白的手上袅着绿茶的蒸汽,突然说。
“?”她抬起头来,双眼惊讶。
“我想……”我想,如果和唐娜在一起,那是两种堕落相遇,也许相加之后会变得安心;是两种愤怒相遇,也许相加之后成为平静;是两个绝望相遇,也许相加之后成为希望;是两种颓败、两种无耻、两种丑陋相遇,也许相加之后成为美好和光明。
“你说这个话不是很可笑吗?”可是她说。
“……”是吗?真的很可笑?
“别拿这种事开玩笑。”
“开玩笑?”我大喝,“我想一对狗男女在一起,还是门当户对的吧?”
“你说什么?”
“……”
我转过身,把正企图夺眶而出的泪水擦掉,嘿嘿笑了起来。我想起:“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也许,我的生命也是这个意思吧。而比起我生命中的林林总总,这只是可以随意删去的最后一种。
我微笑着,看她泡茶。她泡茶的功夫是越来越好了。她在走向生活的怀抱,而生活对她也日益温柔。
我微笑着,去看窗外。广阔的明珠江就在面前,苍茫的天空一目千里,而我们的背后,隔着凤凰山,就是全国闻名的城市风景区天堂湖。
我微笑着想,世界是美丽的,生活是美丽的,应该热爱它们才对。生活万岁。
我继续努力微笑,竭力不去流泪。我为自己的微笑而微笑。我知道,我需要微笑。人总要活着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不管你想不想活,你都得活着,蝇营狗苟、狼奔豕突、庸庸碌碌,畜牲一样地活着,所以你恋爱、结婚、产子,每天装得开开心心。
生活是无休无止的,生活万岁。
而此刻的CD唱机里,却放着杨妮当年的一首老歌。往事像由各种颜色组合而成的彩虹,在暴风狂雨之后涌了出来———1998年、20岁的杨妮、北京和迷茫、憧憬和拥抱、笑容和泪水、树丛里匆匆离开的唐娜的身影、星空和忧伤、无限的想象和热情、《被自己的童年当众拎起》中的一首……《飞起来》———
拿青草来洗出几个肥皂泡挑选
一个最好看的去居住。来!让我们一起飞
飞呀飞呀飞得全部没影,飞得变成两朵蓝
就像两片小天空
住在浅蓝浅蓝的房子里
太阳出来了。肥皂泡,你是我的房子,你可要小心啊
不要在阳光下私自美美地破碎
你破了我怎么办呢
所以,你不要在阳光面前表现得五光十色、鲜艳美丽
你可以用我的脑袋想一想
你太好看了,要被阳光爱上的呀
它爱上了你就会用狂热的热情把你融化掉把你爱死
可是肥皂泡,我的漂漂亮亮、五彩缤纷的肥皂泡
如果在阳光下舒服得要死,如果一定要美美地破碎
那就破碎吧、美美地死吧。让我们一起飞、一起去死
让我们一起飞、飞呀飞呀再捎上我们灿灿烂烂的梦想
让我们心里的梦越做越多
让我们的心被梦撑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
在阳光下爆炸、破碎!我们破碎了就变成千万个我们
让千万个我们统统飞起来,死了更要飞起来
让千千万万阳光、空气、房子统统飞起来、飞起来
传媒访谈
从“泡泡”到泡泡———关于长篇小说《地产泡泡》的对话。
cecilia:《地产泡泡》在网上贴出的过程中,引起极大的轰动,短短几周,一些大的论坛几乎都有了转载。特别是房地产论坛,非常火爆。你觉得这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宋押司:我贴完就走,情况不知道。
cecilia:网友们不仅把这个东西四处转贴,而且很多论坛都固了顶。像浙江在线,一直在首页推荐。
宋押司:浙江在线我看到了,后来他们的编辑过来约我自己去贴,我就去贴了。在我印象中,这篇东西主要是在房产频道受欢迎。
cecilia:主要是在各大网站的房产频道,但有的网友还是从文学的角度作了评价。比如新浪读书频道的很多帖子。其中一个说,这篇小说使他对网络上的文字刮目相看。认为这部小说超越了当前的网络文学,使网络文学上了一个台阶。
宋押司:不会吧?
cecilia:有的,这个帖子比较长,是一篇小文章,你应该在新浪你的帖子里看到过。
宋押司:看到过,但没有在意。
cecilia:你有看到吗?有人甚至称它为“现代都市文学的代表之作”。
宋押司:这个有看到。看到这个评价,我的第一感觉是有些网友的确没有把它看成一部地产小说,而看成了一部都市小说。第二个感觉是这种说法只是网友个人的看法。概念总是多义的,事实很难说,而且代不代表我没有兴趣,与我也没有什么关系。
cecilia:我们看到《地产泡泡》这四个字,第一个理解是地产泡沫,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写地产泡沫从形成到破灭的过程的小说。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那么这部《地产泡泡》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呢?
宋押司:这部小说的重点其实不在“地产”,而在“泡泡”。泡泡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名词的泡泡,就是泡沫,肥皂泡,它的含义是美丽但容易破碎,往往是虚幻之物的象征;二是作为动词的泡泡,就是泡一泡的意思,比如泡泡酒吧、泡泡澡、泡泡日子也是。因此,“地产泡泡”四个字的含义,用作动词就是在地产界混混,用作名词就是地产界的混混儿。所以,这部小说的内容,是讲一个地产界的混混儿在地产界混混的经历。
cecilia:说到底,它的重点是一个地产人在泡生活,不是地产泡沫。正像有网友讲的,是写人的生存状态的,对吧?
宋押司:说得好。说到地产,我只能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只能写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我如果要写地产泡沫,写地产的历史,那我会花几年时间全力来写。但就现实来说,我还不具备写这么一本书的条件。但对于人的生存状态,只要我活着,有我自己的生活,我就可以写。因此我会写地产人生存状态的书,不会写地产泡沫的书。
cecilia:我看到几个帖子,一个帖子说这部小说的结构很科学,人物和事件不断地出现和消失,然后又出现和消失,一次又一次,好像是泡泡似的。还有一个帖子说整部小说的结构应该是一脸盒的肥皂泡,不断地破灭,不断地产生,小说的结尾应该是一盆水全部泼掉,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宋押司:说得很好。这部小说开始的时候题目不是“地产泡泡”,大概在写到第十章的时候,我感觉应该用这个题目。以我营销策划的习惯,一场广告运动也好,一个普通的传播事件也好,在推向社会的过程中,不但内容,形式也必须符合主题。比如,如果我把一个社区命名为“彩虹城”,那么我会希望它的一切都是七彩缤纷的,园区的颜色是七彩缤纷的,在里面的生活本身也是七彩缤纷的,而传播本身,也应该是多种活动、多种媒体、多种文本一齐出动,总之一切都应该是七彩缤纷、丰富多彩的、鲜亮美丽的。反之,像这部小说里写到的,如果我把一个社区命名为“鬼城”,那一切就都是另外的样子了。在这里,主题就是泡泡,虚幻而易于破碎,那么情节是这样,结构和语言也是这样。
cecilia:关于结构和语言,新浪还有一个帖子,我摘了部分:“一口气读来下,感觉小说的最大的长处在于语感非常棒,有像读诗歌的感觉。情绪十分连贯,内容回环往复,十分过瘾。”
宋押司:这个帖子我看到过,“情绪十分连贯,内容回环往复”,说得非常好,正是我的愿望。
cecilia:我看到有个网站转贴的时候,把题目改成《房产泡泡》,可能有些网友觉得叫房产泡泡更确切?
宋押司:有吗?我没看到。我想他们的意思可能是这个概念更符合小说内容。但在我看来“地产”这个概念更丰富。地产就是有关土地的产业,包括土地,也包括土地上面的经营活动,比如土地买卖、比如耕种、比如造房,等等。而且,地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一个文化学概念。在地产这个领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既有锦衣玉食的亿万富翁,也有贫困交加的建筑工人;既有经济师、会计师,也有逻辑学家、艺术家;既有严肃古板的人物,也有行为荒诞的混混儿。说明这个行业的包容性非常大
cecilia:网友们都觉得这部小说写得很真实,甚至有一个做地产的人觉得是写他们公司的服务商。你是亲身经历的吗?
宋押司:坦率地说,我在地产界已经混了很多年了,我所写的都是我感受到的,我不会写我自己感觉不真实的东西。当然,我也不会写实有其事的东西,所写的所有事情都是虚构的。也就是说,我只写虚构的真实。
cecilia:地产界真的那么“黑暗”吗?
宋押司:不、不是,别这么说。地产界怎么样,别的行业也怎么样,它和别的行业绝对不会有什么不同。而且我没有认为它就特别黑暗或特别畸形,这只是我的小说话语的组织方式而已。
cecilia:你是做房地产和企业品牌战略的,为什么又写小说呢?
宋押司:小说是生命的一种检验,是对自我的一种整理。每当生命中一个新的阶段进行到平稳的过程中,我都需要进行一番检验和整理。这也好像许多人工作一年,必须到外地旅游几天一样,是身心的一种调整。
cecilia:所以你都是好几年才写一部?
宋押司:对。但这个不看时间,要看阶段,要看经历。我只有在生命经历一个全新的阶段以后才会写。上次一本《北京泡泡》,是我北漂几年惟一的一部长篇,后来做房地产和企业品牌战略,也是做了很多年之后才在一个假期集中写了《地产泡泡》。只有这么多年积累之后,我才需要去敲键写作,对自己的内心、行为、过去未来进行一番整理。
cecilia:我想你这样的小说的确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能写出来的。这让我想起新浪一个评论《地产泡泡》的帖子说的,“小说写到这个份上才有意义。不是为文学而文学,而是直面现实,直面自己的内心。”其实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得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小说。
宋押司:这个我没有想过。
cecilia:那你以后还会写小说吗?我看到《中华读书报》曾经有一篇对你的访谈,当时你说不会再写小说了。
宋押司:对,当时觉得《北京泡泡》把我的一个时代结束了,所以以后不会再写了,可是没想到现在不知怎么回事又写了个《地产泡泡》。所以我觉得以后的事情真的不确定的,你现在要是问我以后会不会写,我只能说不知道了。
cecilia:但是我看到你经常也有一些散文和诗歌发表的。
宋押司:这么说起来,我也写过卡通故事、电视剧本和各种类型的广告文案,也出版过好几本非小说类的书籍,但这当中,有些是我的工作,有些是约稿,有些是信手拈来的游戏之作,这和我所说的那种小说的写作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不能相提并论。
cecilia:还有一个问题,你写《北京泡泡》的时候用的网名是老e,到了这里怎么用宋押司了呢?
宋押司:关于老e的名字,有记者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