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舅董承了。东汉外戚专权是常见的,被宦官杀的前任大将军何进就是一位,这位董国舅也想杀了曹操,好执掌大权啊,但是曹操掌握大权,自己无兵无卒,怎么才好呢?凡是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喜欢搞个小阴谋集团,拉些人进来壮胆,而这位董国舅也不例外,他找了几个帮手,就想到了一直号称汉室宗亲的刘备。于是,他就找个机会约刘备出来谈谈了,谈着谈着就谈到密谋的事了,刘备一听,糟糕,上了贼船了,但是不能不上啊,既然都告诉自己了,不答应恐怕就没机会出门了,再说刘备本身也不想久居曹操之下,于是就答应了,八成还签订了血书之类的东西。
但是凡是密谋分子,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的,于是他就开始种菜,这个举动的表现就是告诉曹操,我升到这个位置已经心满意足了,现在就准备享受田园之乐了。但是曹操还是想起他了,毕竟程昱的那番话还是有效果了,不久他就请刘备来坐坐,坐下来干吗呢?这就是日后出名的煮酒论英雄了
象我这样的平民坐在电脑前煮酒话古人,那是历史爱好,而曹操这样的大领导可没这样的爱好,而且他论的可不是什么古人,而是现在的群雄。之后刘备到荆州也和刘表论过天下英雄,还说到陈登,魏晋时期清谈成风,实在是那时候领导带的头。三国演义把这段煮酒论英雄写的很精彩,而史书上就简单多了。《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就写了几十个字。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嘿嘿,虽然才几十个字,但是把当时的情况说的很简单,曹操说的话有两点,第一点是袁绍袁术刘表那些人都算不上英雄,这个损了点,但是看之后那些人的表现看,确实也没错;第二点就厉害了,他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和刘备两人,说自己是英雄也就罢了,曹操就这脾气,假如他要别人来说他是英雄恐怕还太虚伪了点,但是说刘备就有点问题了,虽然很多人看好刘备,而且日后刘备也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现在的刘备很不顺利,老地盘徐州被抄了,自己也是寄人篱下,但是自视甚高把袁绍袁术那些大诸侯都不放在眼里的曹操居然说自己是英雄……假如曹操真把刘备当英雄那刘备就要小心了,古人说一山不容二虎,假如自己的领导认为自己有和他一样的潜质,那就不是好事了,何况这位领导的疑心病重到犯头疼了;(所以做事很累啊,没本事别人不理你,但是太有本事别人也要防你)假如曹操并不认为刘备是英雄,只是说出来试探就更加危险了,刘备加入密谋集团已经心有鬼胎,听到这样一说,筷子也掉了,也还好有雷声让他得以掩饰。(说起来这凭空会打雷也真怪。)曹操一看,这小子只长了英雄的样子,却连雷都怕,没英雄胆,也就不担心他会谋反了。放松了警惕。而刘备经过此事知道曹操防备心理如此之重,感觉伴君如伴虎,就找个借口说要帮忙去打袁术,曹操当时估计是头疼病发作,没怎么想就同意了,刘备就乘机快马加鞭的带兵跑了,他败逃这么多次,溜这招已经练的纯熟,还没等曹操的几个谋士得到消息提醒曹操,他就离开许都,等到曹操派人要找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刘备逃出虎穴,赶紧跑回自己的大本营徐州去了,这里原来就是自己的老地盘,陈登这样的地方势力都支持刘备回家,所以等刘备把曹操派来监视自己的朱灵赶回去,杀了徐州剌史车胄,徐州原来刘备的旧势力就赶紧响应,一会徐州就重新回到刘备手中了。不过这样明显得罪了曹操,徐州虽然到了自己手里,有了一些兵马,但是和曹操比起来还不足够,于是他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派人联系袁绍,袁绍当时得了幽州,兵强马壮,是北方唯一能抗衡曹操的诸侯,虽然他和刘备的公孙大哥有仇,但是为了对抗曹操,也顾不得了,结盟要紧;另一方面他派关羽守下邳,自己去驻守小沛了,这一来是上次张飞守城失败,这次换关羽上了,二来是亲自守徐州,三国演义把刘备描写的只靠关张两个弟弟,其实刘备打仗的功夫才叫一流,等会我们就可以见识到,三来嘛,说难听点,小沛那地方刘备熟悉,逃跑是个好地方。
刘备这样做,曹操自然是大为光火,但是一开始还不重视刘备,就只派了刘岱、王忠两人带兵出征。这时刘备不再隐藏自己的本色了,大大咧咧的说,“你们几个人来有什么用,要是曹操来,还有可能对付我。”这下子刘备够嚣张的,当然他也有嚣张的本钱,刘岱、王忠确实根本不是刘备的对手,很快就被赶回家去了。
回去这么一说,曹操自然气的火冒三丈,立刻要出军讨伐刘备,有人就劝他,袁绍还在呢,他才是大敌人,万一你去打刘备,袁绍来打你怎么办?何况刘备一向小心谨慎,这次如此嚣张,一定有诈,八成是引曹公你去攻打他,让袁绍偷袭许都,所以刘备还是先放放吧。曹操仔细一想,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这说明曹操经过此次事件,彻底的认识到刘备英雄本色,认为他将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威胁,假如攻打袁绍,那刘备就有可能坐大偷袭许都。此时日后在元末也出现了一次,元末朱元璋也面临先攻打陈友谅还是攻打张士诚的问题,考虑并试探了很长时间,朱元璋觉得张士诚胆略不足,选择了先攻打陈友谅,虽然陈友谅张士诚强弱和刘备袁绍的强弱正好相反,但是考虑方式是相同的。
曹操攻打刘备,刘备一看曹操这么给自己面子,马上请袁绍攻许都,这是一步好棋,就算不能攻下许都也能围魏救赵,使曹操退兵,但是袁绍当年的雄风不知都到哪里去了,就是不出兵。而刘备也诚如之前所说,遇到曹操亲自带兵,就败退了,这次败退不单把老婆丢了,连关羽也投降了曹操。
刘备去了袁绍处,虽然袁绍不用刘备的计策,但是这几年的刘备已经不再是任小小平原相时的刘备,统领徐州,与吕布曹操抗争,尤其是许都一行,无论是曹操的礼遇还是参与密谋集团,刘备在中原诸侯的身价都大涨,于是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待遇刘备相当优厚。
好了,刘备的事我们先放在一边,先说说投降了曹操的关羽,三国演义把关羽投降的事归咎于张辽的劝说和保护刘备的妻子,还说关羽提了许多条件才投降,也就是有条件投降的,不过史书上并没有如此说,只说关羽降,或是曹操擒关羽,不过看关羽后来能把刘备老婆带出来,三国演义上说的也是可能。
原来曹操很看中刘备,现在同样很看重关羽,任命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而关羽也投桃报李,在白马斩了颜良。三国志上这样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我们知道最早的马镫出土于西晋年间,考虑到三国离西晋不远,那很可能三国时期已经有了马镫,这样冲击骑兵就可能存在了,但是即便如此,象关羽这样在万军众中能取大将首级的也不多见,当然最可能是两军对战,关羽混战中攻入对方中军,斩了颜良的头,但是即便如此,关羽的统率力和战斗力也可见一斑。毕竟颜良也是袁绍手下的大将,战力极强,曹军的其他将领都没在他手上占到便宜,就拿另一位和颜良同一水准的文丑来说,那是曹操亲自出马胜的。
关羽如此强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日后曹军有人评价刘备手下,说只有关羽是大将,这说明关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曹操更是对关羽喜爱有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又大加赏赐,这已经基本和当年刘备的待遇一个级别了,假如是别人,那就留下了,曹操如此看重自己,而且曹操明主,不亚于刘备,在当时也相当有希望一统天下,干脆死心塌地的干得了,这样做在曹操下做一员大将,比回到那时还寄人篱下的刘备那好多了。
但是关羽却并不如此想,不久曹操派张辽试探关羽,关羽回答:“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果然不久,关羽就离开曹操,投奔刘备,而曹操得知也未加阻拦。
这里关羽和曹操两人都大有国士之风,关羽明知曹操的前途比刘备光明得多,而且对曹操的印象也不坏,但是还毅然离曹操而去寄人篱下的刘备处,日后更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实在是忠义无双,所以虽然他有骄傲自满各种坏毛病,但是单论这点,确实是不容易。而曹操知关羽离自己而去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却不阻拦确实是英雄所为。当然,曹操也明白,与其阻拦杀了关羽还不如击败杀了刘备更好,关羽的忠是对刘备,刘备一死,关羽就自然归自己了,此时曹操还没想到刘备会东山再起。
却说刘备等到关羽回来,心里又琢磨开了,袁绍兵力虽然强,但是主见不定,不一定能战胜曹操,何况就算胜了曹操,对自己的大业也没什么好处,干脆再跑吧,自己去组织一支部队,假如袁曹两军对峙,我去许都坐得渔翁之利不是更好,在不济也可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他向袁绍自告奋勇说去联合刘表,这次的招数和上次对曹操一模一样,偏偏袁绍居然同意了,(或许他根本不在意,也许想刘备就算出去也不会对自己有害吧)于是刘备又一次虎口脱险,来到汝南招兵买马,壮大势力。
假如曹操袁绍相持时间再长一些,刘备真的可以壮大势力,再夺取自己的老地盘徐州,这样北方又可以成三足鼎立之势了。但是袁绍官渡大败,根本没给刘备发展的时机,曹操很快就先派一支军队来探路,带队的是蔡阳,被刘备斩了,不过三国演义把他算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里面了。
曹操一看,刘备还是要我自己来啊,就南下了,这次刘备吸取了小沛的教训,我不打了,直接逃,一逃就逃到了刘表那,开始了一段难得的和平生活。
上文说到刘备到刘表那过上了一段难得的和平生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具体要说,就要从刘表此人说起。
刘表,字景升,鲁恭王(也是汉景帝的儿子)之后,是正宗的汉室宗亲,为什么说他正宗呢?因为他家显贵,不象刘备家买草鞋的,所以他的家谱拿出来别人信,刘备家谱拿出去就没人信了,谁相信你这个卖草鞋的是汉室宗亲啊。所以同样是汉景帝的后代,大家就认为刘表比较正宗了。(说到这里,各位读者一定要争气啊,不然祖宗都没办法认。)刘表呢,他家比较有钱,不象刘备那样卖草鞋,所以平时读书无事就和一群朋友评论时事,说多了,出名了,大家就称那几位为江东八俊,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他也被牵连,就跑路出去躲起来了。直到何进上台,他才回到仕途上来。等到了初平初年,原来的荆州刺史被孙坚杀了,他继任荆州刺史,后又升任荆州牧,四处征战,打败孙坚袁术和各地方势力,渐渐控制了整个荆州。荆州在他治下,没有中原那般战事频繁,倒是成了一处乐土。
不过刘表此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才,袁绍和曹操对峙时,袁绍想和刘表结盟,合攻曹操,刘表答应了,不过只是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不见半分,他手下都劝说他要不依照盟约攻打曹操,要不就干脆投降曹操得了,这样两不相帮等一方平定北方,那荆州就危险了。但是刘表说,很对很对,不过只是口头革命,就是不见行动。
刘备兵败后见北方曹操是敌人,袁绍已经靠不住了,江东太远,只有荆州离的近,刘表在十辈子前还是亲戚,就跑来投靠刘表了。
这下刘表不高兴了,不高兴到不是因为怕曹操追过来,反正他也不喜欢曹操;而是刘表怎么看刘备怎么不顺眼。这是为什么呢?刘备一向被人看好啊,
按下正文不提,我们先来说说刘备的相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里说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这个相貌应该说不是很好看,“垂手下膝”,那时又没篮球打,要这么长的手也成不了明星,“顾自见其耳”,这就更加糟糕了,活脱一个猪八戒啊。最近还看到一些民间谣言说刘备无须,假如这是真的那就更不好了,在袁绍派兵进宫杀宦官的时候可是要砍头的。三国魏晋那时候最看重外貌,你看那时的美男子夏侯玄,嵇康,王衍,潘安,不单是那时出名,美男的大名都流传到我们这来了。不过刘备倒是没听说有美男的大名,既然如此,那我们只能认为刘备的气质一流,待人和善又有威仪,使人一看就觉得有帝王之相……就这样解释吧,某些同志虽然不英俊但是很有人缘,刘备就是那种吧。
到了荆州,刘备那超人气的魅力再次发挥了作用,外加刘备参加反曹操的密谋集团,在北方搞出了很多名堂,在荆州这刘备已经成了超一流的明星了,众多的清流派向刘备示好,渐渐刘备取代了刘表的清流派领袖的地位,这下刘表不乐意了,本来我在荆州思想政治都是一把手,你来了把我思想一把手的位置抢去了,而且看样子搞不好还会影响到我政治一把手的地位,这下还了得。还有,刘备的简历也不好,当年出道时殴打视察工作的督邮,后来投靠公孙瓒,没几年,公孙瓒被袁绍灭了,后来投靠陶谦,没几天,陶谦病死了,后来去投靠曹操,这下比较好,只是想谋杀曹操没成功而已,等到了去袁绍那,袁绍兵强马壮,还是被曹操打败了,这刘备十足一个丧门星啊。你想假如你简历上说我参加过很多大公司,做过主管,就是那些公司都倒闭了,还得罪了我们行业最大的大老板,哪个老板还敢收你?
偏偏刘表不收还不行,一来,刘表和刘备是亲戚,虽然是十辈子之前的,但是也是亲戚啊,同族襄助,也是没办法的,刘表不收留刘备会使得天下人心寒的。二来,刘备甚得人心,当年连曹操袁绍这等人物都收留刘备,礼遇有加,刘表虽然比不上曹操袁绍这样的大枭雄,但是做做样子总是要的啊,三来,东汉群雄基本有一个特点,别人来投靠基本上都是收留,名气越大的越如此,你想吕布那样的人物,袁绍刘备都要收留,何况与刘表同族,甚得民心的刘备呢。所以,刘表就把刘备收留下来。
但是收留是收留了,但是刘表不敢重用他,就请刘备在新野驻扎,为自己防曹军南下,这招和陶谦要刘备为自己守小沛的情况一模一样
刘备在这里基本上没什么事做,曹操估计猜到刘表不会用刘备,也没急着南下,北上攻打袁绍余部和乌恒去了,就夏侯惇、于禁来骚扰过几次,而刘备对付曹操之外的曹军已经得心应手,在博望设伏大败曹军,又一次在荆州人民心中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演义中将此事归功于了诸葛亮,其实此时诸葛亮还未归于刘备,此战完全是刘备自己打的,也是天叫可怜,三国演义把关羽的功劳大大增加,却把刘备的功劳减了大半,使得后人以为刘备只会哭和依赖诸葛亮,却不知刘备也是一等一的领兵之才,也就是略逊曹操而已。(不过演义里的那些明主都是只会依赖别人,倒不单是刘备一个人倒霉,不信的请看水浒里的宋江,还有隋唐演义里的李世民。)
刘备在荆州倒是过上了难得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之前他一直在中原征战,之后也一直在征战,赤壁,攻蜀,进汉中。)但是刘备却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一直胸有大志,岂甘心在小地方耕田,何况自己的手下关羽张飞都是要立功成侯的人材,闲着就是资源浪费啊。(不成大业干吗要追随刘备,不过关羽张飞对刘备也真是忠心,能在荆州寂寞着,要是别人想必离开刘备去投靠曹操了。)于是他一见曹操北上打袁绍余部和乌恒了,就跑去荆州那和刘表说:“族兄,曹操北上,徐都空虚了,挥师北上,夺回献帝吧。”
刘表在袁绍和曹操火并时都不敢北上,现在怎么又敢,自己不敢,也不敢借兵给刘备,只好支支吾吾,总之说一些和平啦,有江东孙家牵制啦之类的话,随便留刘备吃饭。
一来二去,刘备也知道刘表的意思了,但是寄人篱下,只好借髀肉发发牢骚。至于刘表,实干是不行的,但是口头上倒是可以,正好刘备来了,就请他参加清谈一族的讨论,评论天下人物,之前的陈登就曾经在他们的评论之中。
三国清谈的传统上承东汉,下继两晋,是伴随着士族制度而形成的,各位想想,你刚出生因为你的门第就衣食无忧,只要顺顺利利长大,就能做上官侯,(那时没科举制度,不用考试)那你能干吗呢?假如颓废的一族自然就花天酒地了,当然因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