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4章 “海瑞”罢官
1959年8月2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正式开幕。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 147人,列席15人。人数几乎相当于前一段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者的两倍。由于出席会议的人员增加,会场从西餐厅移到庐山人民剧院。会议开始,毛泽东作长篇讲话。他先讲了八届八中全会的议程,议程有两个:一、修改1959年生产指标。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由于1959年的生产指标无法完成已成定局,毛泽东说,武汉六中全会决定的今年指标,上海七中全会时有人主张改,多数人不同意。看来当时改也改不彻底。今年还有5个月,改了好。高指标是自己定的,自己造的菩萨自己拜,现在还得自己打破。
全会对1959年生产指标进行了调整,钢产量由原来的1800万吨,降为1200万吨,粮食产量由原定1。05万亿斤,降为5500亿斤。
二、路线问题。这是此次中央全会的主题。毛泽东说:上庐山后,有部分人要求民主,要求自由,说不敢讲话,有压力。当时摸不着头脑,不知所说的不民主是什么事。前半个月是“神仙会”,没有紧张局势。后来才了解,有些人所以觉得没有自由,是认为松松垮垮不过瘾。他们要求一种紧张局势,要求有批评总路线的自由,就是要攻击总路线,破坏总路线,以批评去年为主,也批评今年的工作。说去年的工作都做坏了。57年不是有人要求大民主、大鸣、大放、大辩论吗?现在有一种分裂的倾向。去年八大二次会议我说过,危险无非是:一、世界大战;二、党的分裂。当时还没有明显的迹象。现在有这种迹象了。
毛泽东讲到要允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他说: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给犯错误的同志一条出路,允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继续革命,不要象《阿Q正传》上的赵太爷不准阿Q革命。
上山讲了三句话: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后来“问题不少”一句出了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反了九个月的“左”倾,现在基本上不是这一方面的问题了,而是右倾机会主义向党猖狂进攻的问题。共产风,三级所有制,落实指标等问题,还有没有?基本上不是这方面的问题,而是指标越落越低,越少越好。是右倾机会主义向党的领导机关、向人民事业猖狂进攻的问题。错误、缺点确实多,已经改了,但那不算数。他们抓住那么些东西,来攻击总路线,想把路线引导到错误方面去。此话是否说得对,请大家讨论。
根据毛泽东讲话,当前的问题不再是反“左” ,而是反击右倾机会主义向党的猖狂进攻。由此,批判彭德怀等人的问题从思想认识升级到路线斗争的新高度。
最初,到会人员划分为6个小组,彭德怀仍在第四组,大约在8月7日以后,又将6个小组合并成为3个 “临时小组”即以第二组,第四组和第五组为基础,每组扩大为50来人。彭德怀在四组,组员有一半是军队的干部,红三军团的老干部几乎都在这个组。张闻天、周小舟在第二组。黄克诚在第五组。各组分别对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人进行批判。批判的内容已经不只是彭德怀的那封信,而是向纵横方向延伸开去——对彭德怀7月14日的信、张闻天7月21日的发言,以及黄克诚、周小舟、周惠、李锐等人在会议期间的发言、插话,和一切被认为有问题的言论进行深入揭发、批判;
——追查“军事俱乐部”所有成员在庐山会议期间及庐山会议以前彼此间的交往和谈话内容,让他们交代“军事俱乐部”的成员名单、纲领、活动计划等;
——清算彭德怀、张闻天等人几十年来在党内历次斗争中所犯的“路线错误”,查所谓“历史根源”与 “社会根源”,从批判对形势认识上的“右倾机会主义”进入对个人历史的清算。从8月3日到8月10日的小组会发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部分彭德怀的老同事、老部下的发言。彭德怀既然已被说成是“军事俱乐部”的首领,他的老同事、老部下自然就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使他们不得不发言表示同彭德怀划清界线,但他们又无法一下子改变彭德怀在心目中的形象,于是,会上就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发言:
——彭德怀同志是我的老上级,我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有13年。总的印象是好的。觉得他对党忠诚,是毛主席的好助手,对敌斗争勇敢,对革命有贡献,生活很简朴。当然,对他那一套待人粗暴、领导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主观、不听人家意见,也深有感觉。对彭德怀同志的看法,对我来说,这次是换了一个脑筋。如不参加这次会议,凭我的思想水平,政治嗅觉,是看不出彭德怀同志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的。……
——我是1949年8月才认识彭德怀同志的。未认识前,听人说彭总很厉害,爱骂人。过去也听到过关于华北座谈会的一些情况,对他印象不那么好。认识他以后,又感到他坦白直爽,艰苦朴素,常讲军队要加强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要加强政治工作,实行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等等,因此,对他的印象是又怕他,又尊敬他。
——我从很小参加革命,一参军就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我很尊重他,怕他,又不大怕他。挨过他不少骂,对他的作风有意见。去年军委扩大会议,我指名贴了他的大字报,后来他还说,我给他提的意见是善意的。……
——彭德怀同志是有功劳的。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上,他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以少胜多,取得了伟大胜利。我认为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在彭德怀已经被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批判会上政治压力猛烈增强的情况下,竟还有那么多的人对彭德怀的个人品德,革命功绩,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讲了那么多赞美之词,这说明几十年革命烈火在人们心目中铸就的彭德怀的形象,不是用几次会议批判所能毁掉的。
毛泽东没有参加分组会议。他注视着从各种渠道传来的人们的思想动向,通过对文件和下面上送材料的批示,指导会议的发展。
在这些批示的引导下,形成一个批判彭德怀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高潮。
一位出席过庐山会议的干部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有一天,我刚好坐在彭德怀的身后,我前面就是他那宽阔厚实的背影。彭总静静地坐着,很少说话。他轻轻摇一把葵扇,仔细听所有的发言,却并不为自己辩白。只是有时对某些事实作必要的说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二三十年前的事,即使细微末节,都记得清楚。他身旁的方凳上,搁着一只大茶杯,茶水喝完之后,用三个指头把绿莹莹的龙井茶叶捞出来,放在咀里,慢慢地嚼着。”在所有的揭发和批判中,使彭德怀气恼的是所谓他在“党内历次路线斗争中的严重错误”。在他看来,党内几十年的斗争历史,是非大体是清楚的。但有些发言者不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谈历史,而是让历史为当前的某种政治需要服务,把他在历史上的一些过失,都和“一贯反对毛主席”这样一个压倒一切的罪名联系起来,这是彭德怀无论如何也难以想通的。
批判会上还不乏颠倒黑白的发言。比如,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是全党全军皆知的彭德怀的优秀品德。全国解放后,彭德怀虽身居高位,从不多用公家一分钱,曾多次要求取消对他外出乘铁路公务车、住高级宾馆等特殊照顾,过普通人的生活。他对各省竞相给中央领导人修高级宾馆更为反感,认为这样搞下去我们会脱离群众,会亡党亡国的。
然而现在,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却被林彪诬为“伪君子”,“伪装朴素”。对此,他在“笔记”中愤愤写道:“平江起义到解放战争结束,我家十余口人,流浪乞讨,全无任何顾及,40年如一日,这不是什么可以伪装得了的。”
彭德怀面对着会上来自各方面的批判、揭发,除必要的说明外他下决心不作任何解释。他已清楚地意识到,会议的目的是要把他搞臭,要彻底肃清他在全党全军中的影响。
“我采取了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态度。”彭德怀在“笔记”中写道:“对自己的错误作了一些不合实际的夸大检讨。”8月6日,彭德怀在小组会上作检讨,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的检讨不是最后一次。”他清楚更严酷的批斗还在后面。他的检讨尽量跟上大家批判的调子。关于7月14日的那封信,他承认“这是路线性质的错误。”“不管我的主观愿望如何,实际上是从右的立场出发。”他不承认他的信是反对毛泽东的,但谈到信的内容时他说“实质上是向广大干部泼了冷水,向几亿人民泼了冷水,对毛泽东同志作了错误的批评。”他承认在几次路线斗争中都犯有错误。谈到犯错误的原因,彭德怀说主要是旧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造,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无产阶级思想没有很好树立起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盘据在我的头脑里,使自己在革命的重要关头,往往不能站稳无产阶级的立场而发生动摇。
毛泽东和林彪在常委会上指责他“有野心”、“是野心家”,他只作了委婉的否认。他说:“我有个人英雄主义,它给革命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在高级干部身上,个人英雄主义这种毒素,遇到适宜的条件和气候,很容易发展成个人野心,招致党的分化,给革命造成重撕失。”
8月7日上午,毛泽东找彭德怀谈话,重复了他在常委会上对彭德怀的批评。谈完,彭德怀提出,根据这次会议给予他的批评,他不愿再做军事工作了。
毛泽东说:“这几天我也在考虑这件事。”
当天晚上,彭德怀便授意秘书代他起草了一个给中央的报告,请求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以及撤销中央军委委员、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彭德怀说:“不当国防部长,我早就有这个意思,这次能辞掉,我是很愿意的。”
彭德怀一面起草自己的书面检讨,一面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黄克诚这个参谋长也不能干了,这对军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有些工作可能要中断。现在把几个主要条令都算搞出来了,如果再过几年,能把战史、军史都搞出来那就好了”。“我国的民兵制度是有历史传统的,是一种强大的战略后备力量。这几年已经摸索到了适合国家经济建设情况的组织形式,假使因为我的问题把它废弛了,可太可惜了。”
彭德怀对人民解放军有深厚的感情,他与这支军队一起出生入死,历尽艰险,共同战斗了30多个年头,现在,他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离开它。
在8月10日的批判中,周小舟、周惠和李锐在黄克诚住所议论说毛泽东到了“斯大林晚年”等问题,被追了出来。“秀才”们的议论对本来已很激烈的八届八中全会,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批斗进一步升级。这种情况可以从毛泽东在8月11日中央全会上的一席讲话中看出来。
毛泽东的这次讲话从世界观、方法论谈起。说历来犯错误的都是唯我主义,极端唯心主义,他不指名的批评彭德怀等人说:30几年,阶级立场没有变过来,总是格格不入。这些同志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资格参加党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共产党员的称号不符,是无产阶级的敌人。
毛泽东说,高饶事件,有的人是保护过关,是高彭联盟,还是彭高联盟?组织派别,进行分裂活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所有问题,其实是鸡毛蒜皮。说共产风,浮夸风吹遍全国,至少国防部、外交部、湖南省三个地方没有吹遍。浮夸风吹一吹极有好处。风总是要吹的,吹一吹可以教育全党全民。
毛泽东继续讲下去,说到犯错误的人有两重性:革命,反动,说完全不革命不是事实。
最后毛泽东说:31年的关系,难道庐山就此分手,不应当分手。欢迎最近几天同志们的进步。
随后,即宣布散会。
在8月13日的全体会议上,彭德怀作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检讨,几天来会议上对他的批评(包括毛泽东那些极尖锐的批评), 他基本上都接受下来。
1959年8月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举行全体会议。到会的中央委员,每人收到两份刚刚印好的文件。一份是《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另一份是《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这天全体会议的主要议程是通过这两个决议。
《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大约有4500字,共分5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说彭德怀问题严重性和危害。“在我们党内出现了以彭德怀同志为首,包括黄克诚、张闻大、周小舟等同志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反对党的总路线,反对大跃进,反对人民公社的猖狂进攻”,这个进攻出现在国内外反动势力向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加紧进攻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时机,来自党内特别是来自党中央内部的进攻,显然比来自党外的进攻更危险”。
第二部分是说彭德怀问题的由来和性质。说彭德怀的《意见书》和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是代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向党进攻的纲领,其实质是:“煽动党内的有右倾思想的分子、对党不满的分子、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和阶级异己分子,起来响应国内外反动派的污蔑,向党的总路线,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举行猖狂进攻”, “不是个别性质的错误,而是具有反党、反人民、反社会土义性质的右倾机会土义路线的错误”。
第三部分是说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活动。“这一活动是高饶反党联盟的继续和发展”。还说彭德怀“闹独立土国”, “最不民主,最专制气对下粗暴、专横,”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说他”恶毒攻击和污蔑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以及中央和军委其他领导同志“说他”封官许愿“, ”拉拉扯扯“, ”挑拨离间“, ”造谣扯谎“”进行宗派主义分裂党的活动“。由于他在军队中的地位,”也由于他伪装爽直、伪装朴素的手法“,他能迷惑而且已经迷惑了一些人,这”对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前途是有很大危险性的“。因此,”揭露这个伪君子、野心家、阴谋家的真面目,制止他的反党分裂活动,就不能不成为党和所有忠于党、忠于人民解放军、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的重要任务“。
第四部分是说彭德怀犯错误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根源。说彭德怀本质土是民主革命中参加的一部分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挂着马列主义招牌,“实质上一脑子资产阶级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资产阶级的极端虚伪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并且还有某些封建残余思想”, “是资产阶级的经验主义和唯我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方法”,说彭德怀是带着“入股”的思想参加党和军队的。并说“在党的历史的几个重大关头”,如立三路线、两次王明路线、高饶反党事件,彭德怀都站在错误路线方面,反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以后,“他在大部分时期仍然反对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并且在党和军队内进行活动”。
第五部分是说对彭德怀等人的处理。说鉴于彭德怀做过一些有益于革命的工作,鉴于“他有革命和反动的两面性”鉴于他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全会本着团结——批评或斗争——团结的方针,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判从严,处理从宽”的方针,在他“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条件下,继续同他保持同志的团结”,对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也采取同样的方针。“当然,把彭德怀同志和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同志调离国防、外交、省委第一书记等工作岗位是完全必要的”。但可保留他们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以观后效”。
这个“决议”显然是对彭德怀等几个人很不公正的处理。同一天,毛泽东在一个材料上写过一段著名的指示,对庐山会议的性质作了最后结论:
“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在中国在我党,这一类斗争,看来还得斗下去,至少还要斗二十年,可能要斗半个世纪,总之要到阶级完全灭亡,斗争才会止息。”在这里,毛泽东把庐山会议中党内不同思想的矛盾,直接看成了阶级斗争。这个观点,可以说是造成庐山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囚。
8月19日,彭德怀回到北京,准备参加军委扩大会议,接受新的一轮批判。
以贯彻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