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842年,恩格斯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名义上是经商,可他一到这座工业中心,就天天去访问工人,参加工人运动,并写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文章,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1844年8月,恩格斯回国途中,路过巴黎,专门拜访了正在这里主办《德法年鉴》的马克思,两个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从此成了亲密战友。
1845年1月,马克思因为从事革命活动,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迁居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他和恩格斯经常来往。他们对哲学、经济学、历史等科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出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为工人阶级锻造了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它产生之前,英国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做过系统的研究;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也有过宝贵的探索。在德国,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哲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些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革命的发展,才奠定了工人阶级革命的理论。
1847年春天,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莫尔到布鲁塞尔和巴黎,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同盟。正义者同盟是个国际性组织,在当时许多工人团体和社会主义小组中,是影响较大的一个,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非常关心他们的活动。莫尔随身带着同盟所有领导人签名的正式委托书,诚恳表示,广大盟员相信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准备接受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
这年夏天,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因为经济困难没能出席。恩格斯根据事先同马克思商量好的计划,指导了大会的全部工作。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还通过了新章程,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战斗口号代替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
在这年秋天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都觉得应该用宣言的形式写一个纲领。大家决定请马克思、恩格斯草拟这个宣言。大会闭幕后不久,也就是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公开出版了。
《共产党宣言》震动了世界。它系统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的新时期开始了。
75。欧洲在1848年
就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同时,欧洲爆发了一场革命运动。这场革命遍及许多国家,是世界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场革命,历史上称为1848年欧洲革命。
1848年革命首先是从法国开始的。当时的七月王朝越来越不得人心,资产阶级要求改革选举制度,以求加强自己的地位;工人和劳动人民则不断罢工,反对暴政,也反对资本家降低工资。而国王路易·菲力普拒绝一切变革,终于使各种矛盾激化。1848年2月,群众游行示威转变成武装起义,路易·菲力普逃往英国,七月王朝被推翻。不久,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
法国革命很快就波及欧洲各国。3月初,德国普鲁士邦的首府柏林,笼罩着异常热烈而又紧张的气氛。工人和手工业者们,城市居民和学生们,都自发地聚集起来,议论着从法国和德国各地传来的消息:
你们知道吗?法国人在上一个月推翻了王朝,又建立了共和国。可我们这里还是老样子!
听说巴登、巴伐利亚(都属于德国)这些地方的人也开始游行示威了,他们还高喊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呢!
我们也起来吧!国王这么残暴,实在叫人受不了!
对。我们向他请愿去!
大家这样议论着,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游行。一支支队伍、一处处集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3月13日以后,从邻近的奥地利(当时是属于德国的一个帝国)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那里的人民举行起义,把反动政府推翻了。这使得柏林的群众情绪达到了高潮,整个城市都沸腾起来。参加集会的人向普鲁士国王提出请愿,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和特权,一切公民在政治上平等,召开由人民代表组成的全德议会,商讨统一德国的问题。
这些要求不只是柏林人民的愿望,也是全体普鲁士和全体德意志人民的愿望。从中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到19世纪40年代,全国总共有30多个邦国。各个邦国各自为政,大大小小的君主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人民没有起码的自由,各种进步思想都要遭到镇压,每一本书、每一份报,甚至每一首诗都要经过检查才能出版。这种情况妨碍了德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包括工人、农民和资产阶级在内的德国人都不满意,他们要求实行民主,统一德国。
可是,普鲁士的国王威廉四世非常留恋专制制度,根本不想作任何改革。普鲁士是德国最大最强的邦,所以威廉四世的态度在大小君主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次柏林人民的请愿,自然使威廉四世很恼火。他决定动用武力,给群众一个下马威。
16日这天,一队政府军气势汹汹地开进了柏林。他们见到游行和集会的群众,就开枪射击起来。群众被激怒了。大家赤手空拳地冲上前去,和反动军队展开了搏斗。很多人被当场打死打伤。和威廉四世的愿望相反,血腥的镇压没有把群众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愤怒。示威游行的规模更大了,眼看着一场革命就要开始。
威廉四世这才发了慌。他连忙假惺惺地向群众表示,要废除新闻检查制度,也准备召开议会,制定宪法。资产阶级对国王的这些保证感到满足,他们认为革命已经完成了。然而,工人和广大群众不满意,因为国王没有答应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和改善他们的生活,也不准备把镇压群众的军队撤出柏林。于是,他们仍然坚持着斗争。
3月18日,王宫周围人山人海。群众把威廉四世包围在王宫里,要求立即撤退军队。威廉四世恼羞成怒,命令军队再次开枪。柏林群众忍无可忍,立刻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愤怒的群众拿起了各种武器,工人们修筑了街垒,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市中心进攻。威廉四世慌忙调来1万多名士兵和几十门大炮,攻打工人的街垒,可是都失败了。柏林的大街小巷,楼房院落,到处是起义者的喊声,全市人民都支持起义的工人们。
激战了一天一夜,起义群众取得了胜利。政府军被打得狼狈不堪。威廉四世这才不得不宣布,只要群众退出街垒,就把军队撤出柏林。然而群众没有受骗,继续进行战斗,并且准备向王宫发起进攻。
威廉四世在王宫里坐立不安。正在这时候,他得到报告说,有一些士兵正在准备掉转枪口,支持革命。他更着急了。在人民的革命面前,这个顽固的专制君主,不得不认输了。他当众发表了告市民书,表示愿意停战,撤走军队,并立即召开议会,改组政府。
群众当场命令威廉四世向被他杀害的烈士致哀。当一副副躺着死难者遗体的担架在他面前高高举起的时候,群众就愤怒地高喊:脱下你的帽子,敬礼!面色苍白的威廉四世只得照办,他的手脚一直在不停地颤抖着。
柏林3月起义的胜利鼓舞了全德国的人民,从此,轰轰烈烈的德国革命展开了。虽然后来由于封建势力的阴谋勾结和资产阶级的叛卖,它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仍然给了反动统治沉重的打击。
在这前后的时间里,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捷克等国都发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进一步发展。
76。塔别尔西陵墓里的“王国”
欧洲1848年革命的同一时期,邻近欧洲的伊朗也发生了动荡。伊朗过去又叫做波斯。在历史上,它是一个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许多神话的题材都出自这里。驰名世界的地毯、清真寺的尖顶和在沙漠里漫步的骆驼队,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面,十分引人入胜。但是,100多年以前,这个风景如画的国家,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长期阻碍,还处在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英、法、俄等国家又乘虚而入,用武力逼迫伊朗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伊朗人民遭受这重重压迫,生活痛苦不堪。他们日日夜夜盼望着,要在祖国的大地上建立起正义的王国。
1844年,一个叫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的年轻伊斯兰教徒自称巴布,在各地传教。巴布用宗教的语言给人们勾画出一幅正义的王国的美好蓝图。他告诉人们,在正义的王国里,人人平等,再不受别人的欺压,大家都可以过偷快幸福的生活。巴布是门的意思,这就是说,他是把人们引入美好境地的大门。
巴布的宣传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伊朗人,形成了巴布教。巴布教徒很快就遍及全国,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伊朗政府对此感到恐慌,急急忙忙地逮捕了巴布。结果,这倒成了一次武装起义的导火线。
1848年9月,700名巴布教徒,以伊朗北部的塔别尔西陵墓为根据地举行了起义。
这座陵墓是一块禁地,政府军队不能随意进入陵墓区捕人。巴布教徒在陵墓区驻扎下来以后,就开始建立理想的正义的王国。他们修筑了一个八角形的城堡,每个角都有一个砖砌的塔楼。城墙周围挖了一条很深的壕沟。在城墙和壕沟中间还布置了许多陷阱。城堡内部修筑了许多木房,供教徒居住。粮食和一切物资都归公有,平均分配给大家享用。这个消息一传开,附近的农民扶老携幼,带着粮食和牲畜到陵墓里来加入这个王国。也有不少人为了寻找幸福不远千里而来。起义者人数很快增加到2000人。
伊朗国王下令剿灭起义。可是,地方军队根本不是起义军的对手,几次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溃败而归。后来,国王只好让王叔马赫迪·古里亲自负责进剿起义军,一队王军也在这时候出发了。
这一天,起义军得知有部分王军进驻了陵墓附近的阿弗拿村,就决定夜袭敌军。当天深夜,正当疲倦的王军官兵进入梦乡的时候,起义军首领侯赛因带领一个小队悄悄来到阿弗拿村,突然一声呐喊,他们冲进了村庄。官兵从梦中惊醒过来,只听得杀声震耳,弄不清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乱成一团,纷纷跑出帐篷,仓惶溃逃。起义军当场杀死100多名官兵,还打死了一名指挥官。
王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大为震惊。不久,王叔亲自率领8000人的大军,昼夜不停地赶路杀向陵墓。他做梦也没想到,同样的失败下场在等待着他。
这天晚上,天气十分寒冷,浓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侯赛因和他的300名突袭队员突然出现在王军驻扎的军营周围。顿时火光冲天,杀声大起。王叔吓得魂不附体,抢先逃命,独自一个人躲进了附近的森林。两个王子来不及逃窜,被活活烧死在军营里。周围的六七百名官兵,转眼之间逃得无影无踪。第二天凌晨,起义军的奇袭小队带着大批战利品,从容不迫地回到了城堡。
后来,王叔的军队又重新集合起来,把城堡围得水泄不通。
我们怎么办?还是用奇袭的办法吗?侯赛因和起义领袖们聚集在一间小屋里,仔细地商量着对策。
不行,敌人吃了几次亏。这回他们一定有了防备!
但是正面出击,力量悬殊,更不行!
侯赛因想了想,果断地说:我们还是奇袭!但这一次要更隐蔽,更突然
一个寒冷的清晨,侯赛因带着400名起义勇士悄悄出了城堡。他们把战马的四个蹄子都用布厚厚地裹上了,勇士们也都脱掉了鞋袜,赤脚前进。他们迅速而又轻捷地进入了敌营,紧接着四散跑开,点起了随身带着的火把。瞬息间,一场大火烧了起来。王军官兵连喊带叫,仓惶迎战。这时候,起义勇士们手执刀枪,骑上快马,驰骋在军营里,猛砍猛杀,敌人一个个地倒了下去。
天亮了,勇士们愈战愈勇。侯赛因索性脱去了战袍,身着白衣,在乱军中来往奔驰,在伙伴们的呐喊声中,挥刀猛砍。军营内外,倒下了400多具王军的尸体,其中有35名军官。还有1000多人受了伤。官兵们不敢靠前,只好躲在角落里放冷枪。正当侯赛因举刀朝一个军官砍去的时候,一颗子弹从背后射中了他,他晃了几下,终于落马倒地。勇士们见首领牺牲了,连忙抱起他的尸体,撤出了战斗。这一仗,连杀带烧,使王军营地成了一片灰烬。
起义军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不但伤亡了100多人,而且失去了英勇善战的领袖侯赛因。从此,他们的处境就困难起来了。在王军的严密封锁下,几个月以后,城堡里只剩下了250人,粮食、弹药也快消耗完了。但是1万多名围城的王军仍然不敢发起进攻,他们只好借助阴谋手段。不久,一场惨剧发生了。
1849年5月的一天,一个王军指挥官手捧着《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经典),大声对城堡里的巴布教徒们发誓:
虔诚的教徒们,只要你们放下武器,离开城堡,你们的生命和自由一定会有保障!
善良的人们相信了这些话,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城堡。可是,还没等他们把外边的情形看清楚,那个指挥官恶狠狠地高喊起来:真主已经下了命令,要惩罚这伙伊斯兰的叛逆,杀!随着这一声喊,一伙刽子手冲上来,砍掉了他们的头颅。顿时,尸体遍地,血流成河。起义的另一名首领穆罕默德·阿里被关进囚车,并受到严刑拷打,随后又被当众杀害了。
1850年7月,伊朗国王下令杀死巴布。临刑的这一天,大群的官兵守卫着广场,广场周围站着成千上万的群众。他们中间有许多巴布教徒。当巴布带着镣铐被押进广场的时候,人群中发出了低低的哭泣声。
一阵枪响过后,浓烟冒起,人们定睛一看,呆住了,巴布已经不见了。顿时,人群骚动起来,祈祷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原来,刽子手们没有打中巴布,只打断了悬吊他的绳子。巴布趁机逃到了广场附近的平房里。刽子手们马上进行搜捕,巴布终于没有逃脱,被杀害了。
然而,正像广场上的哭泣声、祈祷声和欢呼声所显示的那样,巴布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这前后,伊朗各地相继爆发了许多次巴布教徒的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伊朗人民为实现正义的王国而顽强战斗的精神,却永远消灭不了。
77。勇敢的女王
1858年4月,印度的章西城(在印度中部)一带,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英国侵略军正在和人民起义军激战。一天,一场拚杀过后,全城暂时安静下来。一个青年妇女手执佩刀,登上处于制高点的堡垒。她那冒火的双眼注视着全城:大部分已经毁坏了的房屋,倒在血泊中的居民这时候,身边的人急切地对她说:女王,英国人已经杀进了南门,我们还是转移吧!
女王阴沉着脸不说话,突然,她大喊了一声:跟我冲!就迅速地走下堡垒,带领1000多名士兵朝英国侵略军冲了过去。又一场白刃战开始了。但是,和前几次一样,这次战斗因为敌众我寡,还是失败了。女王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了王宫。这时候,她得到报告:北门的守将和炮长阵亡,北门也失守了。
我要亲手点燃军火库,和这伙强盗同归于尽,和章西城共存亡!女王坚定地说。
但是,部下都不赞成她的想法,劝她立即突围。女王考虑再三,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决定转移到外地继续进行反英斗争。第二天,人们点燃了王宫附近的房屋。大火熊熊而起,把杀进来的英军挡住了。当天晚上,女王把养子捆在背上,骑上白马,带着十几名随从,冲出城门,向远处奔去
当时印度已经大部分落到英国殖民者手里。英国人早在17世纪就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专门从事侵略印度的勾当。他们组织军队,打着做生意的招牌,攻城占地,杀人放火。到19世纪中期,他们控制了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
这种野蛮的侵略当然不会不遭到印度人民的反抗。就说这位名叫拉克希米·拜依的女王,她从小性格刚毅,武艺高强,后来嫁给了章西土王为妻。土王死后没有儿子,拜依以养子的监护人身份代行职权,被称为章西女王。可是英国的印度总督却乘机吞并了章西,理由是根据传统说法,哪个土邦没有男子继承王位,领土就自动丧失。女王和章西人民坚决反对,但是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又有什么办法呢?
1857年5月,印度爆发了民族大起义。从首都德里到全国各地,人民拿起了武器,和英国侵略者展开了斗争。章西人民也在女王的领导下参加了这次起义。全城的居民和骑兵们一起投入战斗,很快占领了军火库,打死了英军的最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