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令人惊叹的,是放置在地下宫殿里、经过防腐处理的法老尸体木乃伊。在古埃及,不仅法老、贵族的尸体要做成木乃伊,一般平民也有这个习俗。考古学家估计,从第一王朝到第三十一王朝大约2700年中,埋葬在埃及河谷地带的木乃伊就有两亿具以上。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只有把尸体保存好,不让它腐烂,才能进入天国。
法老的木乃伊制作得非常精致。制成一具,需要70天。尸体的内脏掏空以后填上香料,整个躯体也涂上香料,然后用麻布紧裹,放在用名贵的防腐木材制作的棺木中。穷人制木乃伊,只能用盐水浸泡以后吹干。在古埃及,不仅人的尸体要制成木乃伊,被人当作神崇拜的牛,死后也要作成木乃伊,葬在石墓中。
由于古埃及人保存尸体的高超技术,使得几千年后的人们还能看到古代帝王的容貌。1881年,在尼罗河畔德布斯的一个秘密的悬崖石室中,发现了从公元前1567年到公元前945年的第十八、十九、二十和二十一王朝的几乎全部法老的木乃伊,加上他们的王后、太子,共有40个。这些王朝已经没有财力兴建以前那样的金字塔了。然而,法老的木乃伊还是制作得非常精致。其中一位是公元前1304年即位的拉美西斯二世。从木乃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
木乃伊的制作,使埃及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在那时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对解剖学几乎还一无所知呢。
说到古埃及的文明,还不能不提到著名的斯芬克司──狮身人面像。公元前2611年,第四王朝的法老哈夫拉为了使自己的容貌永垂不朽,下令要在自己的金字塔旁雕刻一尊石像。据说有一位青年雕刻家建议,雕成一座狮身人面像。哈夫拉十分高兴,命令立即动工。这座巨像高20米,宽57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是用造金字塔剩下的一块巨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坐西向东,象征着作为太阳神的法老的无比威严。这座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有4600多年的历史,很长时间被埋没在沙石里,直到1926年才被法国考古学家挖掘出来。挖出来的时候,它的2米长的鼻子已经受到严重损伤,据说是被人用镐刨掉的。但这个说法不大可信,因为它曾几次被黄沙埋没,又几次被挖出来,鼻子是头部最突出的部分,很容易受到损伤。
经过了几千年,狮身人面像受到了严重的侵蚀。最严重的是它的脖子,很可能会因为支撑不住好几吨重的头而折断。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也由于几千年来风雨的侵蚀、成千上万游客的敲敲推推和攀上爬下,塔身侧面的有些石块已经开始松动脱落。埃及政府已组织了人力和物力,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进行抢救。
6。巴比伦的兴衰
从埃及渡过苏伊士运河,就登上了亚洲大陆。在亚洲西南部有两条河流平行地向东南流去。西边的一条叫幼发拉底河,东边的一条叫底格里斯河。它们都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原,又一块儿流入波斯湾。这两条河和尼罗河一样,在古代东方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世界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就诞生在两河相接的地方。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
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挪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挪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
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7。刻在石柱上的法律
说来也奇怪,一件有关古巴比伦王国法律的重要文物,不是在巴比伦的废墟里,而是在波斯帝国的遗址发现的。
1901年到1902年冬季,一支法国探险队在波斯湾北部的苏萨,挖掘出三块大黑石头。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大石柱,有2。25米高,石柱的上部是65厘米高的浮雕,底部圆周将近2米。圆柱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巴比伦楔形文字。这就是巴比伦有名的国王汉穆拉比制定的法律,一般称为汉穆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系统的法律条文,距今天大约有3700多年了。石柱上端的浮雕表现了神授王权的内容,两个人形站着的是汉穆拉比,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汉穆拉比正从太阳神手中接受神赐的法典。这个图形大概是为了增加汉穆拉比法典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而刻上去的。
古巴比伦王国是个奴隶制国家。汉穆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公元前1792到公元前1750年他在位期间,巴比伦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根据发掘出来的法典和55块刻在泥版上的命令,我们了解到汉穆拉比曾经公布历法,指示发展畜牧业,下令清理河道,恢复航运。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
汉穆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穆拉比命令把法律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尔都克大神殿里。这部法典一共有282条,刻在圆柱上共51栏4000行,约8000字。圆柱挖掘出来的时候,正面七栏(35条)已经损坏,其余的基本完整。上面的字迹优美,是一种王家使用的楔形字体。
波斯帝国的军队曾经入侵巴比伦,从巴比伦掠走了这根圆柱。他们打算在正面刻上自己的功绩。可是,在毁去原来的字迹以后,不知为什么又没有刻上新字,所以就留下了涂毁的七栏。这毁坏的部分,后来根据留存下来的法典副本(当然不是书本,而是泥版断片)补齐了。
在巴比伦,除了奴隶主和奴隶,还有自由民。这部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断了骨头,对方就要同样被打断骨头作为赔偿;被人弄瞎眼睛,也要把对方的眼睛弄瞎;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房屋坍塌,压死了房主的儿子。那末,建造这所房屋的人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
在巴比伦,商人属于自由民。法典对商人给予保护和优待,特别是对贩运货物到外地去的小商贩更是这样。它规定,商贩到各地去做买卖的时候,如果遇到强盗,货物和金钱被抢,只要在神的面前发誓没有谎报,他的损失可以从国王那里得到偿还。汉穆拉比做出这样的规定,大概是想更好地发展商业。
法典里还有一些保护妇女儿童的条款。比如,男人如果用手任意指一个妇女,就被认为是对妇女的侮辱。如果无法证明被指的妇女有不名誉的行为,这个男人就要在法官面前挨鞭子,还要把他的头发和胡须剃去一半。要是妇女认为丈夫对她不好或者妨碍了她的自由,可以要求离婚。离婚以后,男方负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当然,这里说的被保护的妇女和儿童,都是奴隶主和自由民中的人,奴隶是不在内的。
汉穆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银子1迈拉(重量单位)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他本人连一点赔偿也得不到。法典对奴隶的管制十分严厉: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而主人又能证明他是自己的奴隶,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割耳之刑。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沟渠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直到处死;盗窃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都要处死;如果违法的人在酒店进行密谋,卖酒人(大都是妇女)没有把这些人捉起来,这个卖酒人也要被处死。
法典中还规定:债务奴隶劳动3年可以恢复自由。这仅仅是给自由民的一点小恩小惠。奴隶主逼迫一些还不起债的自由民成为债务奴隶,又用这样的规定来笼络他们。
汉穆拉比法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3700多年前巴比伦的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状况。这个刻着法典的石柱,现在存放在巴黎卢浮博物馆中。
8。漩涡中的软木塞
漩涡是很可怕的,人掉进漩涡就有淹死的危险。但是,软木塞在漩涡中是不会下沉的。它一会儿被淹没,一会儿又漂上来。曾经生活在两河流域西面的古代犹太民族,就好象漩涡中的软木塞。他们经历过多次的洗劫、亡国,到处漂泊流浪。有的时候似乎消失了,可是不久在别的地方又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在非洲和亚洲中间,有一片叫做阿拉伯的大沙漠。4000年以前,许多游牧部落为了寻找水草,赶着羊群在这片沙漠中游动放牧。他们是古代的闪族。大沙漠的北方,两河流域连接地中海东岸的一片弧形地区,是块富饶的土地。它的形状像一弯新月,被称为新月形沃土。闪族人把这里看作天堂,长久以来就想占据它。经过多次失败,他们终于打进去了。
闪族中有一支部族叫做希伯来人。他们就是犹太人的祖先。现在犹太民族用的文字就叫希伯来文。希伯来人想占有新月形沃土中一条狭长地带,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迦南人却早已住在那里。希伯来人和迦南人为争夺这块土地进行着生死斗争。迦南人十分强悍,希伯来人斗不过他们。
公元前1700年,希伯来人的族长以色列带领他们,赶着瘦弱的羊群,向着一个新的天堂──埃及前进。那是一个遍地羊群,岁岁五谷丰登的好地方。他们终于到达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草原,在那里定居下来。
过了几百年的安定生活,灾祸降临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第二大兴土木,建造宏伟的宫殿。他把希伯来人变成了奴隶,驱使他们开山挖石,担任繁重的运输工作。这样的奴隶生活,希伯来人一直过了几十年。拉美西斯死后,埃及四邻的野蛮民族和海盗打了进来。希伯来首领摩西乘机带领希伯来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
离开埃及,行程极其艰苦。在荒漠中,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宁可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受这种路途之苦。摩西鼓励他们继续向前,不让他们回去做奴隶。摩西懂得,神的启示和保护能使这些对命运失去信心的人得到安慰和勇气。当他们经过西奈山麓的时候,摩西爬上山顶,祈祷神给他指示。他祈祷了40天,才从山上下来。他说,他得到了耶和华(希伯来人敬奉的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