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叫一声,用力挣脱唐奕的魔掌,羞愤地夺门而出。

    “嘿嘿嘿嘿。”

    唐奕傻笑着目送萧巧哥跑开,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上面。

    谁能想到,困扰他这么长时间的问题,却被萧观音一下子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就是吗,他们举荐,就让他们举荐呗,举荐完了,送到武校之中再回回炉不就完了?

    这样一来,既保留了将门的基础体系,又能把新军、新思想灌输到基层武将的脑子里。

    而且,这是很阴的一招,阴的就是将门。

    以往,或者说现在,大宋的武将们认帅不认君,说白了,老子的前程是我的顶头上司给的,和你皇帝没什么关系。

    对皇权和国家自然也没什么归属感,将门才能以此为依仗,屹立不倒。

    但是。。。。。。

    一但开了武校,那就要另说了。

    别忘了,观澜书院的山长现在还空缺着,那个位置是给赵祯留着的。

    如果观澜再开了武学院,赵祯接着出任了观澜的山长,那入了武院的武将,可就算是天子门生了。

    别看名义上还是将门举荐,但是,差了这一层关系,却是差的天上地下。

    这等于暗地里还是挖了将门的墙角,把各家的“家将”变成了皇帝的门生。

    天子门生啊?那可是进士才有的殊荣。

    虽然有点损,可是。。。。。。

    唐奕心说,为了大宋,老曹、老潘、杨二哥,也只能委屈你们了,大不了,别处给你们补回来就是!

    。。。。。。

    想通了关键,唐奕起身,急不可耐地准备去找老师商量商量。

    庆历之时,范仲淹就曾设想过军改,只不过没能成功,但想法却是比唐奕成熟得多,必定能想到一些唐奕现在还没想到的问题。

    出了小楼,就见萧巧哥立于院旁的树下,背对着唐奕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唐奕一挑眉毛,行了过去。

    “干嘛呢?”

    “啊!”

    萧巧哥又是一声惊叫,慌张地回身,然后下意识地往后躲,直接靠到了树上。

    回身的一刹那,噗。。。。。。

    唐奕忍不住就笑了,这丫头整张脸都羞得通红通红。

    “看把你吓的。”

    “什什什,什么呀?”

    萧巧哥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至于吗?多大个事儿?”

    “。。。。。。”

    “要不,你也亲我一口,算是还回来?”

    “无赖!”

    萧巧哥终于受不了这痞子,绕了个圈,跑回了小楼。

    唐奕摇头轻笑,出了院子。

    到老师的宅子,却是没见到人。原来,范仲淹去了柳师父的住处。

    柳七公的身体确实是一天不如一天,几位师父深知他时日无多,自然是一有时间就去陪陪。

    等唐奕到了柳师父的住处一看,范师父和杜师父都在。

    与几位老师见了礼,唐奕倒是不急着说武院的事情。

    坐到柳师父床沿,缓声道:“咱又作了一首好词,却是要到师父面前显摆显摆呢。”

    唐奕也知道七公时日无多,更是知道七公爱词,最近每次来,都带一首词来,讨老人的欢心。

    至于什么抄不抄的,唐奕已经不在乎了,能让这位老师高高兴兴地走,把特么后世的好词都抄光,唐奕也干了。

    七公闻声会心一笑,“词且等等,说你的正事吧。”

    唐奕一进来,他就看出这孩子是有事儿,只不过为了讨自己欢心,强压下去罢了。

    唐奕笑道:“什么正事也得等等,得让师父开心才行。”

    “行啦。”柳永欣慰道。“知道你孝顺,说正事儿!”

    唐奕局促地一挠头,“那好吧。。。。。。”

    当下,把武院的设想与几位师父一说。

    等他说完,范仲淹、杜衍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思量了起来。

    就连柳永都拧着眉头,想着唐奕的话。

    “不容易。”良久,杜衍率先开口。“单是天子门生这一点,朝中文臣就不会轻易答应。”

    “天子门生”,那可是士大夫独享的殊荣,文臣怎么会轻易的就把这份荣誉分出去呢?

    更何况,分给的,还是武人!

    柳永则是看着唐奕道:“大郎啊,你管的太多了!”

    唐奕一怔,意识到了一些什么。

    这时,范仲淹接道:“想法是好的,也值得一试。但是。。。。。。”

    “现在却还不是时候!”

    。。。。。。(未完待续。)

第413章 埋骨观澜,情之所愿

    “想法很好,值得一试,但却不是时候。”

    范仲淹的话让唐奕心中一紧,气势也自然弱了下来。

    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在邓州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疯小子了,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即使想不周全,范仲淹一点,他也就都明白了。

    确实,不是时候。

    一来,汝南王之事刚刚平息,唐奕虽然抽身而出,但此时却也是最为敏感之时。若这个时候再起事端,很难不让朝臣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不管是唐奕,还是赵祯,这段时期最好的选择就是伏蛰,尽量别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以免惹来众怒。

    二来,也就是柳师父所说——唐奕管的太多了。

    现在的唐奕依旧是个白衣秀士,但是,且看这几年大宋的政、经之务,朝争、储位之事,等等,几乎都有唐奕的影子,这很难不让朝臣把他和“权臣”这个词联系到一起。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个好词儿。

    更何况,唐奕现在只是白身就能这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是等他羽翼丰满,入朝为官,那还了得?

    若是在这个时候,唐奕再把手伸到军队?

    可想而知,不光武人之中会有阻拦,连文人都不可能任其做大。

    “将门,那是大郎的根基,也是观澜商合的根本所在。”范仲淹看着唐奕,语重心长地道。“即使军制改革刻不容缓,但是,此时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在大郎这边,就更不能动这个根基了。”

    “。。。。。。”唐奕一阵无语。

    “那怎么办?老师也是知道的,小子志在燕云,没有燕云,一切都是枉然。可就现在军中的情况,拿的回来吗?就算拿回来了,守得住吗?”

    “要耐得住寂寞。”范仲淹缓声道。“这不是你急就办得来的,等吧!”

    “等机会!”

    。。。。。。

    “唉!”唐奕长叹一声。

    或许,真的是他太心急了吧?

    柳七公见唐奕唉声叹气的样子,不由想换个话头。

    “正好大郎来了,我们几个老家伙正有事要求你。”

    唐奕一愣,“师父有事,吩咐就是,还什么求不求的?”

    柳永看了范仲淹一眼。

    “我与你范师父、杜师父正在商量,看大郎能不能在望河坡边儿上,给我们找块清爽的地方?”

    “师父要做什么用?”

    柳永一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做什么用?入土为安呗。”

    “。。。。。。”唐奕愣住了。

    倒不是柳七公谈起自己的入葬之所让他伤怀,而是。——

    落叶归根。

    别说是柳七公这样的大儒,就算是平民百姓,也讲究个死后入祖。不管是柳七公,还是范仲淹、杜衍,离世之后,都是要入祖宗坟茔的。

    可是,听七公的意思,他是想葬在回山了。

    柳永看出唐奕在想什么,悠然一叹,满目憧憬地看向窗外。

    “实在是舍不得你们啊!”

    “老夫要是再有几年薄命,一定要亲眼看着你们东华门外,金榜得名。然而,时不赋我,老夫等不到了。”

    “我们几个老伙儿一商量,干脆也别回祖了,观澜早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了。”

    “只求在观澜寻一处景致怡然之所,长眠于此,看着你们一代一代的儒生来了又走。想来,也是足以告慰终生了吧?”

    唐奕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行!”

    猛的一咬牙,“师父放心,我去办!”

    柳永欣慰一笑,“那最好快些,趁着老夫还能动,临走之前,先去把好地方占了。”

    “哈哈。。。。。。”杜衍飒然一笑。“你这老家伙,心眼儿倒多,老夫不与你争便是!”

    言语之中,尽是对生命的感悟与洒脱!

    。。。。。。

    出了柳永的住所,唐奕叫来一个仆役,“去把我马大哥叫来。”

    仆役领了命,街市那边去寻马大伟。

    不一会儿,马大伟到了。

    “大郎,何事?”

    “大哥进趟城,去把开封最好的石匠给我找来。”

    马大伟一愣,就找个石匠,怎么还让他亲自跑一趟?

    不过,看唐奕的样子,应该是很重要的事儿,“行!那我这就去。”

    “回来。”唐奕又叫住马大伟。

    “算了,你还是去找一趟文扒皮吧,让他从工部给调几个御用的石匠。”

    “行。”

    。。。。。。

    回到小楼,君欣卓已经回来了,却不见萧巧哥的身影,应该是躲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君欣卓见唐奕脸色不对,“怎么了?谁又惹你了?”

    唐奕疲惫的摊到躺椅上,“没谁惹我,就是心里堵得慌。”

    君欣卓搬了个墩凳绕到躺椅后面,轻轻地给他揉着太阳穴。

    “堵什么啊?不都挺好的吗?”

    唐奕不言。

    过了半天,又猛然道:“我要给柳师父立一块碑!”

    “立呗,又没人拦着你。”

    唐奕又道:“立一块,有观澜,就有他的碑!”

    ——————

    接下来几日,唐奕也算难得的清闲,白天有课上课,没课发呆,早晚也与儒生们一起出操锻炼。

    而杨怀玉的阎王营,则是真的成了阎王营。

    唐奕提前打了招呼,这货知道来年春天要拉出去,所以玩了命地要在这最后一段时间把这一厢好兵训出来。

    。。。。。。

    阎王营一认真,每天早上一起出操的神威营和观澜儒生们,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毕竟人家是全天候专职训练,而神威营却没那么系统,至于观澜儒生,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主业还是学习。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阎王营发了威,却激起了观澜儒生的争胜之心。

    一帮“老子天下第一”的愣头青,哪受得了被军汉比下去?

    现在都不用曹满江敦促,每天除了上课,都玩了命的练,非要和阎王营别一别苗头不可。

    对此,唐奕只能莞尔一笑,好事儿,要的就是这股儿子劲头儿。

    ————————

    九九重阳,登高祭祖。

    唐奕是光杆司令,就他一个,父母的安身之所又远在邓州。所以,只和几位老师一同登高望远,应了个景就算了事。

    而柳七公,唐奕特意让仆役用一架“滑竿儿”(竹轿)抬着。

    登了高,带着几位师父没回住所,而是散步到观澜靠北的北屏山。

    北屏峭立,原来是没有上山之路的,这段时间,唐奕让人强行在陡坡上顺山势凿出了一条小径。

    这里,正是他给几位师父找的那处地方。

    小心地搀扶着几位师父上山,行到山腰之处,地势一缓,蓦的出现一处平地,范仲淹等人虽有些气喘,却是眼前一亮。

    “不错!”

    “大郎确是找了一处好所在!”

    。。。。。。(未完待续。)

午夜话唠

    咖啡喝多了睡不着,和大伙儿聊几句天儿。

    躺在床上看评论,哪的都看,起点的、qq阅读的、神器的,一些别的盗版的,还有龙空上的。

    群里的都知道,苍山随性散漫,三十多岁还没个正溜儿,至今流浪不能定性。

    天天跟个孩子一样,嬉笑怒骂,装疯卖疯。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出生东北,北京长大,家安在重庆,却屁颠屁颠跑大理来当农民的,没干过一件正事儿的“二溜子”,自从写了这本书之后被逼得‘认真的像个孩子’。。。

    我是个爱较真儿的人,越是有人说三道四,越是爱较劲。不然,也不会有上架之后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更新,更不会有前几天夜郎自大的求打赏冲击“日进斗金”。

    不过还好,诸君惯着,至今还未打脸。

    谢谢大伙儿。。。。

    但你们要注意了,熊孩子都是这么惯出来的。。。

    。。。

    说远了,回归正题。

    看了很多评论,开本之初还能和喷子,或者不同观点的人长篇大论的辩上一辩,曾经还跑到盗版站去与人理论。

    现在不了,主要是吵累了,也没那么多精力了。

    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在乎,所以才有了这个单章。

    首先,说一点儿一直有人提的问题吧。。。

    关于严谨的问题。

    这个我承认,本身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要是媳妇不给我改,我都不敢往出发,错字儿能砸死你们!

    加之一些细节上的东西有时确实懒得找资料了。

    但是!

    注意了!但是!

    不说从先秦到民国的历史,这么多年累积了多少吧,光为了写这本书,资料看了没有一千万字,也有几百万了。

    宋史、宋史演义、仁宗纪阅、宋刑统、中国历史年表、宋兵制初探,等等等等,以前看过的都翻出来扫了一大遍。(当然。。。那个化学的噱头非我所长,露怯的地方太多,不提了。)

    曾经给群里的书友截过图,光整理完的文档有多少,他们最清楚。

    我不去解释你们所谓的不严谨,因为之前说了太多次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只问大家,看了这么多资料,你们觉得还不严谨,为什么呢?

    绝大多数的书友了解的历史,应该都是从小说里,或者一些所谓的网贴的一个个片段之中吧?

    作为一个作者,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小说中的历史是不能信的,贴子之中的选择性史实,也是绝不能当做下结论的依据的。

    所有人都听过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儿”。

    这句话不是告诉你历史不能信、都是假的,而是告诉大家,历史是按照需求来决定事非对错的。

    不说摄政的原因,举几个小例子:写明史小说的,一定会说宋弱明强,明朝怎么怎么硬气,写宋的作者,一定会为宋朝平反。

    可事实上,宋明的对外对内政策都有他的客观原因在里面,你说不清谁强谁弱。你说,作为一个靠历史吃饭的作者,看过那么多资料会不知道这些吗?

    知道,可是小说,只为自己的主题服务,只突出作者笔下的期待感和可读性。所以,昧着良心也得这么写。

    又或者说,很多宋史小说里,都说宋杀牛犯法,宋私酿酒犯法。

    有这事儿吗?有!

    但是,就好像现在的法律,家暴也犯法,可有几个因为家暴判了的?

    多了我不说,之前说过了。

    看小说,看个乐儿,大事情谁也不敢瞎写,小细节,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故事情节服务。

    写不能杀牛的,是为了让你把大宋和现代区分开;写不能酿酒的,也同样如此。

    至于还有龙空上的一个作者,也去书评里喷,还拿宋刑统出来说事儿。。。。。。

    如果你还在追书,我要多说你几句了。

    你看的宋刑统是宋初的,我国宪法从开国到现在还修改了好几回了呢,既然都看了宋刑统,那应该知道牛肉税,哪来的呀?大观年间给牛肉限价,依据是什么啊?

    历史不是宋刑统,历史是宋刑统之下真实的大宋。

    好了,这事儿过去了。总之,大伙想了解历史,看小说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真的信小说。。。。

    吴育会从坟里跳出来和我拼命,韩琦也落不下。萧观音会来质问怎么多出两个哥哥,而且还‘老’了五岁,尹洙会出来说:我明明是痨疾,怎么成了痛风了。

    历史小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品味大历史背景下的名人雅士,还有现代人乱入古代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而不是炫技,更不是大家来找错。

    有些地方确实苍山没注意,指出来,我改。有些地方是没办法,不那么写,这故事就没法看了。

    吴育史实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可总得有人当龙套,烘托气氛;唐奕入辽的时候萧观音才九岁,真和个九岁小孩搞暧昧,你们会骂我变态的。

    尹洙要是痨病,唐奕还怎么救?汝南王要是不夺位,全书除了一条强宋线再无一物,朝堂上死气沉沉跟灵堂似的,你们看着不烦吗?

    。。。。。

    下面再分站说说看到一些评论的观感吧。。

    先说起点。

    起点其实没什么可说的,读者之中大能太多,一般没两把刷子也不会来评论区吐槽,就算有,也是0粉丝值看盗版的。

    评论最多的不是挑小毛病,而是对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