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尽讥讽地揶揄道:

    “师父闹了一场,现在轮到弟子再来一场!?”

    唐奕暗自摇头,说心里话,他是不愿意让包拯,王拱辰,乃至唐介这样的直臣参与其中的,不够和他们费口舌的。

    可是不行,革新不论是“劫富济贫”,还是“分蛋糕”,说到底还是革新,实在太敏感了,要是台谏压不住,没等他把招式晾出来,朝廷就已经翻天了。

    “王中丞,且听我把话说完。”

    “此次革新与庆之举从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

    “哦?”却是不等王拱辰发难,包拯已经冷声疑道。“老夫倒要听听,有何不同?”

    王拱辰一皱眉头,老包怎么还跟着他起哄?有什么可说的?

    包拯看出他的心思,轻声劝慰:“听听无妨。”

    。。。。。。

    “这么说吧。”唐奕朗声道。“之前不论是奕,还是陛下与老师,都认为庆之举之所以不能成功,根源不是《陈条十事》不够好,根源是《陈条十事》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包拯点头,“革新当然要与许多人的利益与政见背道而驰,这是绕不开的事情,大郎现在行的新举又有何不同?”

    “当然不同!”唐奕给出一个让包拯意外的答案。

    “我也不与各位画饼放空了。”大道理是说服不了这些扭臣的,直接取出事先就准备好的几支竹签往桌上一放。

    老包和王拱辰拿起一看,只见一支竹签上一个,。分别是:官、兵、钱、税、农、商。

    二人一看就懂,这是大宋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官:冗官难除,致使朝廷费杂奉厚,所累颇深。

    兵:只燕云一战,大宋军队的问题就已经暴露无余,百万禁军,竟只有二十万可用之兵,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后面的钱、税、农、商其实是一个意思,无外乎开流节源,为朝廷增加税入,唐奕只不过是把它们细化了而已。

    唐奕指着这六根签,“两位选一个吧,奕一项一项地与二位解释,看看我的办法可行与否。”

    “。。。。。。”

    包拯拿着六条签又看了看,签签当动,签签值得先行。

    抬头看向唐奕,“若是大郎要动,先动哪个?”

    唐奕缓缓抽出其中一支,放在二人面前。

    只见上面一字钱!

    王拱辰一怔,钱?就是钱荒?

    “大郎有钱荒之解?”

    唐奕轻笑,与赵祯、范仲淹对视一眼,“不瞒王中丞,钱荒之解早在五年前就已经想好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实施罢了!”

    “没有实施?”

    “对。”

    唐奕点头,把银圆之事和盘托出,并把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道理与二人细说。

    直听得王拱辰目瞪口呆,心道,还真和庆不太一样。

    “大郎真能做到无惊无变、四平八稳?”

    唐奕摇头,“我做不到!”

    “所以,才把王中丞叫到这里来。”

    唐奕诚恳地看着王拱辰,“今日叫王中丞来,不是让中丞站队,更不是让中丞帮我摇旗呐喊。”

    “那你是何意?”

    唐奕整冠肃礼,“不求中丞偏帮半分,只求中丞秉公而行,不带偏见地看待这次革新。如遇政见相悖之臣,不求中丞挡下反对之声,但求中丞挡下那些无理取闹的。反对之声!”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654章 又是那个胖子

    “武器行01”看到的话,请加群私密苍山你要的角色名字或者书评区发贴告诉我。

    只说要角色,没有说叫什么,我怎么给你加啊!

    王拱辰沉默了,唐奕要求的并不过分。不求鼎助,只求客观,他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只不过,他没意识到,默许,也意味着认可了革新。

    他的不带偏见,更是代表着已经向他原来的初衷之外偏离。

    。。。。。。

    至于包拯。。。。。。

    自他上次无条件地偏帮唐奕开始,他就已经不是原本的那个包拯了。

    。。。。。。

    送走王拱辰、包拯和唐介。

    曹佾有点为唐奕叫屈:

    “何必呢?”

    唐奕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摇头,“却是有必要的。”

    “只要台谏不与我们为难,就算有再多非议,也是另一回事。”

    朝堂上的御史台谏若是不出声,别人叫得再欢,也总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吧?

    此时,小楼之内只都是“自己人”。

    赵祯看着桌上的那几支竹签官、后、钱、税、农、商。。。。。。

    “大郎真的要从钱上下手?”

    。。。。。。

    没等唐奕回答,却是王德用、范仲淹默契的起身,“陛下,臣等不便多留,且先告退了。”

    赵祯一怔,随即明白了什么,不由苦笑,“两位爱卿却是多心了。”

    范仲淹摇头,“老臣已经致仕,新政初草有参谋的义务,一但真的开始动起来,却是不能公私不分的。”

    王德用也道:“王家在观澜有股,也是有咸英一人在此听命也就够了,老臣就不为陛下添麻烦了。”

    “。。。。。。”

    赵祯心中莫名一暖,这两位肱骨之臣当真是为大宋鞠躬尽瘁了。

    其实不难理解,万事开头难,范仲淹是庆之臣,在这个最敏感的时期,刻意避嫌多少会减轻一点赵祯和唐奕的压力,更能让反对之声少了一条攻伐新政的理由。

    而王德用的情况也差不多,作为复燕功臣之一,又是三朝元老,姿态放低一点,同样可以减少阻力。

    赵祯和唐奕要实行的是温和的改革政策,所以,当然是动静越小越好。这也是为什么富弼、宋庠等人,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在朝的原因。

    可是,赵祯却十分清楚,再起革新之举,若有差池,范仲淹、王德用绝脱不了干系。

    观澜表面上还是范仲淹的观澜,他这个烙上庆标签的老臣,更与革新划上了等号,不找他,找谁?

    但是,若真的成功了,大宋兴盛可图,那二人今天一走,这个千古功绩也就与他们没关系了。

    范王二人这是为了革新,甘愿委屈自己了。

    。。。。。。

    等范仲淹、王德用一走,小楼里就只剩下赵祯和观澜的股东,只文彦博一个算是外人了。

    张晋文与马大伟对视一眼,也想起身。

    二人别的本事没有,眼力见还是有的。范公都走不,他们两个平头百姓还跟着掺合什么?

    可是不想,赵祯见二人起身,不等他们开口,就把人拦下来了。

    倒是没有了对朝臣的正式和威严,更是是话家常:

    “你们就别跟着添乱了,坐下吧!以后还要你们观澜上下一心,才能把革新之策推行下去。”

    二人不敢违抗圣命,只得又坐了回去。

    赵祯这句“坐下吧”,可不是一般说说的。

    一句“坐下吧”,也就就是承认了张、马两家在这场变革之位置,更是为以后观澜商合议事定下了基调。

    。。。。。。

    转回正题。

    “大郎要从钱上先下手?”

    “嗯!”唐奕点头。

    钱荒必须先解决,才能彻底释放大宋被制约多年的经济总量。老百姓手里连流通的钱都没有,他还怎么折腾?

    “推出银圆?恐怕没那么容易了。。。。。。”却是曹佾突然出声。

    唐奕一挑眉头,看来不是i光自己得了消息啊。

    “你知道了什么?”

    曹佾眉头不展,“根据这一段时间的情形来看,似乎朝廷要以银代铜的消息传了出去。”

    “京西、京东、河北诸路的富户望族都在大力抛出存铜,京中更是热钱涌入。我算了一下,最近两个月,城中牙行接到的兑铺、购产的生意,有六成都是这些外来热钱。而且,都以铜钱交易!”

    “反倒银价飞涨,目前已经接近四贯一两了。”

    “这种时候还推银圆,岂不是正中人家的下怀?”

    唐奕更是好奇,曹佾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一看就是有针对性地调查过。

    “你是怎么发觉的?”

    唐奕对于这件事泄露出去并没有太多的惊慌,说白了,就是拖的时间太长了。

    银圆的这个想法已经是五年前的事儿了,这么长时间,要么是条件不足,要么是有别的事情挡在前面不得不先放到一边,加之朝廷这些年一直在有意存银,被人察觉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奇怪的是,他们这边要银改算是个秘密,可民间的资本储备由铜转银,也是个秘密吧?为什么冷香奴会告诉他?那个女人可还没站在他这一边呢。

    而更离谱的是,曹佾也知道了,而且是早一步知道的。

    “冷香奴告诉你的?”

    “冷香奴?”曹佾一疑。“与她有什么关系,我自己发现的!”

    “哦?”

    曹佾撇嘴道:“近几个月,曹家的金店、酒店、粮栈都有人高价收购,用的还都是铜钱,我又怎能不疑?”

    唐奕闻言,眉头锁得更深。

    哪个二百五这脑子进水了,抛铜都抛到曹国舅头上来了,这是生怕咱们不知道吗?

    想着想着,勐的心头一颤,转向番丰、王咸英。

    “最近也有人收你们几家的产业吗?”

    潘丰和王咸英愣愣地摇头,他们自己家族倒是也有一点私产,却是没人去高价要收。

    见二人皆是否定,唐奕愣了一下,一时有点无措。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又问向曹佾,“谁要收你的家铺子?你可知晓?”

    “知道啊,这个我怎能不查?”

    曹佾一脸的嫌弃,好像唐奕侮辱了他的智商。

    “真定,辜家!”

    唐奕登时瞪圆了眼睛:“又是那个辜胖子?”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655章 不要银圆直接放大招

    唐奕惊讶失声:

    “怎么又是那个胖子?”

    而曹佾闻之,却是一声讪笑:

    “不是那个蠢货又是谁?也只有他蠢到跑到咱们的头上来使铜钱。”

    赵祯此时也是一脸担忧,还没开始就已经出了问题,让这位大宋官家哪里还高兴的起来?

    “如此一来,银圆之举岂不是还未出世,就已经。。。。。。”

    唐奕心不在焉地想着别的事,听赵祯出声,不得不收拾心思露出一个轻松的表情。

    “陛下放心,他们想抛铜止损,屯银阻止币,却是想多了,咱们还有别的办法治愈钱荒。”

    民间大族抵制银改,反制朝廷换币,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说银中加铬铁使得仿冒没了可能,以次币充良币的手段失去了意义,单是铜与银的屯储利润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越是贵重的金属,价格就越趋于稳定,可操纵的利益空间就小。

    拿铜和银来说,富户大族把官方发行的铜钱屯积起来,市面上铜越少,价就越高,他们手里的钱也就越值钱。

    这是第一层利润。

    而收到手里的铜,不顾律法私熔私铸成铜器,价值又会翻上一到两倍。

    这是第二层利润。

    更出格的,则是把铜钱融掉,加入铅铁制成劣钱,那能赚多少,可就全凭良心了。有的地方,州府流通的铜钱次到一掰就碎,好似土石。

    这是第三层利润。

    但是,银就不行了,这种仅次于黄金的贵金属,价值十分稳定,极难操控。

    铸造银器还涉及到百姓消费能力的问题,掺杂贱铁,也只有唐奕有这个本事。

    所以,银代铜,对朝廷而言只要解决铸币成本,就绝对比铜钱有益。民间富户则是正好相反,阻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陛下不用担心,民间抛售铜钱,本身就是在帮咱们嘛。”唐奕开始安慰赵祯。

    短期来看这确实是好事,让流通的钱多起来,这不正是币改的本意?

    “而且,就算银圆被他们扼住,咱们还有别的办法。”

    “什么办法!?”

    。。。。。。

    唐奕闻声,把一物往桌子上一拍,“就凭这个!”

    赵祯定睛一看,一张纸!?

    “宝抄?”桌上正是一张个别州府发行的宝抄。

    “对!”唐奕重重点头。“正是宝抄!”

    开始的时候想弄银圆,也只是为了一个前期过度,后期辅助。

    因为知道金银本位货币的弊端,更知道信用货币对资本的掌控能力,所以从一开始,唐奕的眼光就放到了信用货币上面。

    既然已经让人知道了,那干脆也就别折腾了,直接进后期,上纸币。先从代金属币开始,慢慢向终极目标挺进就完了呗。

    。。。。。。

    “这。。。。。。这能行吗?”

    文彦博忍不住把那张“纸”颠在手里,纸能有多沉?轻若无物,正如唐奕的妙想天开一般,轻若无物!

    这个是真金白银,黄灿灿的铜钱为币的时代。纸币。。。

    朝廷也不是没想过,也不是没干过。像蜀地的交子,正是因为缺铜,朝廷又不想把珍贵的铜钱注入川蜀,所以才想出的以纸代币的权宜之计。

    各别州府铜钱奇缺时,也会以宝钞的形式让纸钱加入流通。

    可是。。。。。。

    事实证明,千百年来,以金石当钱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认这东西,这是骨子里的观念问题,可不是一道政令,几番强加就能解决的。

    朝廷当一贯钱发下去的纸钞,得用强制手段让百姓接受。而且,一到民间立马贬值,一贯钞换五百钱算好的,有的地方一贯钞连十分之一都顶不上。

    “不行的!”文彦博攥着那张纸。“若是纸钞可解钱荒,朝廷早就实行了。”

    唐奕撇嘴一笑,“原来不行,那是因为你们没遇上唐子浩!”

    “臭小子!”赵祯忍不住笑骂。“好好说话!”

    多大个人了,还没个正经。

    唐奕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确是一时激动有点得意忘形了。

    可是。,得意一下不过份啊!

    纸钞这个东西谁要是能送到百姓手里还不被退回来,那这个成就,绝对不比收复燕云小,这可是足以改变世界的东西!

    。。。。。。

    而这件看似不太可能在宋朝干成的事儿,却是让唐奕差不多干成了。

    “我又没说错,纸钞这个事儿以前干不成,但是现在,却是一点儿都不难喽。”

    “哦?”赵祯见唐奕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一时也想不明白他哪来的自信。

    唐奕也不卖关子,“陛下与文相公忘了吗?咱们的根基是观澜商合!?”

    “。。。。。。”

    “陛下不会觉得那七百多家华联分铺、大宋酒业一半以上的酒店酒坊,都是摆设吧?”

    唐奕脸上尽是自信的神情,“要是一个纸钞都推不出去,那咱们可就白花这么大的力气了!”

    。。。。。。

    纸钞不被百姓接受,除了心理上的不认同,最最重要的,不还是在流通上不如铜钱吗?

    说白了,要是纸钞到哪儿都能用,到哪儿都是照面值做价收取,百姓也就不至于这么抵触了。

    唐奕的观澜商合提供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而且是特么一个联络全宋,真正到哪儿都能用的地方。

    “还是不行!”等唐奕解释完,文彦博眉头不展出声道。“纸钞就算行得通,但仿冒实在太容易,一但放出,必是假钞漫天,拦都拦不住!”

    现在宝钞极贱的一个原因,不也是假钞太多吗?

    唐奕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文相公把这张宝钞对光再观!”

    “嗯?”

    文彦博不知其何意,但还是照做,举起宝钞对着阳光这么一看。。。。。。

    一看之下,眉头皱得更深,立马把纸钞放下,“咦?”

    一声轻咦,又举了起来,对着光亮细看。

    然后。。。。。。

    放下、举起、放下。。。。。。反复数次,弄得赵祯与曹佾等人都有点不耐烦了。

    “爱卿这是看什么呢?”赵祯忍不住出声。

    文彦博瞪着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这。。。。。。这纸里面有字!”

    “有字?”

    众人心说,文扒皮这是癔症了吧?宝钞上怎么可能没字?

    “不是。”文彦博急道。“是纸里!有隐形的字!”

    “隐形的字!?”

    赵祯疑惑地接过宝钞。

    。。。。。。

    (未完待续。。)

第656章 华联仓储的购物券

    赵祯来了兴致,接过宝钞有样学样儿地对光一看。

    好吧。

    放下。。。

    举起。。。

    放下。。。

    再举起。。。。

    大宋官家也玩儿上瘾了。

    原来,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