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他提起的那个雕版匠人毕升,想到那个该不该尊重的问题!

    。。。。。。

    想着想着,程颐下意识的重重点头:

    “交给我!”

    唐奕再笑,由衷地开怀大笑。

    “拜托了。。。。。。”

    送走二程,一转身,就见曹佾从里间闪了出来。

    “你是真能忽悠!这两兄弟与你有多大的仇啊?”

    特么半逼半骗让人家放弃前程,来干这么个不靠谱的事情,曹佾都替这两个小兄弟叫屈。

    唐奕一翻白眼儿,“我可没忽悠他们。”

    “还没忽悠?”曹佾瞪着眼睛。“往儒学里掺这么不靠谱的私货。。。。。。”

    “怎么掺?就算掺进去,有人信吗?”

    唐奕冷笑:“不靠谱吗?”

    “你。。。。。。”曹佾傻眼了。

    “你真的要动儒学!?”

    他还真不信唐奕刚刚和二程说的都是真的,但是看唐奕的表情,好像不特么像是假的啊!

    “我真的要动儒学!”唐奕笃定的回答让曹佾不由浑身发冷。

    而唐奕下面的一句话,更是让曹佾有点。。。。。。

    有点儿害怕!

    “至于怎么让人信之立之。。。。。。”

    “以观澜的影响力,还怕没人来学,没人来信吗!?”

    曹佾闻言,心中有如翻江倒海一般澎湃。

    “你。。。。。。你这么干,陛下会答应吗!?”

    唐奕神情一暗,说实话,他不知道。

    不知道,在这一时空的史会走向何处;

    不知道,让他一番胡作非为,对大汉民族是福是祸;

    不知道,皇权这个资本的敌人最后会是什么下场;

    更不知道,赵祯能不能理解他这么做的深意。

    但是。。。。。。

    未来是什么样子?唐疯子是功是过?赵家是谢他,还是恨他?

    谁他妈说得准啊!?

    见招拆招,遇水搭桥,天塌下来,老子再盖一座天!

    还是那句话,爱特么谁谁谁吧!

    眼神之中愈发坚定,抬头看向曹佾。

    “我有我的用意,将来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

    曹佾无言。

    唐奕看着他,诚肯地继续说道:“但你应该相信,我不会害陛下,更不会害赵家天下!”

    “。。。。。。”

    曹佾又是沉默良久,凄然苦笑,“陛下一心为公,力持革新。”

    “可是,谁又能知道,唐子浩的治本之策却是动摇他的根基呢?”

    唐奕一时语塞,曹佾在怪他。

    “我。。。。。。”

    “什么也别说!”曹佾摇头惨笑,抬脚就往门外走。

    “当我没来过。。。。。。”

    动儒学,就是动皇权统治的根本。曹佾不明白,唐奕为什么要这么做。纵使他有千般理由,但是,那个大宋官家待他如子,他不应该这么做!

    他今天也不该来,不该听到这番话!

    。。。。。。

    咦?

    想到这,曹佾一怔,却是把心里那点愤愤不平先放到了一边儿,一个抹身,掉头又回来了。。。。。。

    “不对啊,我来过啊!”

    两步抢到唐奕身前,“你今天给我个准话!”

    “将门和禁军,你要怎么改!?”

    。。。。。。

    (未完待续。。)

第659章 防着曹佾?

    那天唐奕虽然拿出六支签,但却只说了一支“钱”字签的解法,其余五支签却是只字未提。

    曹家做为将门大家,最关心的当然还是“兵”字签。

    官家和唐疯子到底要下什么勐药?这才是曹佾最关心的。

    说心里话,兵签应该是那六支签中最好解决,但也最难解决的问题了。

    曹潘王杨,四大将门尽在观澜。

    这四家与唐奕,与赵祯已经是利益共同体,兵制要怎么改,关起门来商量就是了。

    但是,难的也在这儿。。。。。。

    曹潘王杨几家也知道,大宋的军队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可是做为将门,军队是他们的根基所在,即使他们是“忠”的,也不得不用“奸”的方式把控军中的势力。

    唐奕要动“兵”字签可以,他们入股观澜,说白了是赵祯对将门的一点补偿。军中有损,但观澜却是有利有名。

    四大将门也做好了割肉的准备,但是怎么个割法,割多大一块下来?却是难点了。

    总不能别的地方还没动,就先拿自己人开刀,那几大将门还跟着观澜折腾个什么劲?

    那日唐奕只说了“钱”解,却一点没说“兵”解。

    这段时间,不论曹佾,还是潘丰,都是旁敲侧击地想探一点儿消息。可惜,唐奕这回是一点儿兄弟情面都没讲,嘴比什么都严。

    今天曹佾本来还是来探口风的,没成想,碰上了二程的事情,倒是给吓忘了。

    可是,现在想起来了,曹国舅不淡定了。

    特么这个疯子连儒学都敢动,还真说不准就把将门给坑了。却是不再遮掩直入主题,要唐奕把兵签的事情给他摆出个一二三来。

    。。。。。。

    唐奕稳稳地往那一坐。

    “不能说,到时你就知道了。”

    “完了。”曹国舅心说。“看来这孙子是真没打算留情啊!”

    “唐子浩!”

    “停!!”

    唐奕都不等他发飙,就把曹佾顶了回去。他和赵祯早就预料到有这么一天,或者说,软磨不行,早晚会用硬的。

    “第一,不能说,这是陛下的意思。”

    “第二,兵制之改与将门没有损失,你大可放心!”

    “没损失?”曹佾心下不由一怔。“怎么可能没损失?”

    “真的没损失?”

    “真的没损失!”

    曹佾有点不信,自革新一起,唐奕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不似从前的那般真挚了。

    华联发行购物券之初,唐奕只字未与各家通气,还是等购物券发行之后,才让他们知道。而且,下一步要如何走,也是没和他们说,突然之间好像生份了一样。

    包括现在的兵签的事儿,更是瞒得死死的!

    曹佾有些赌气地嘟囔道:

    “怎。。。。。。怎么可能没损失?”

    “连官家你都。。。。。。何况是我曹佾?”

    唐奕一下就炸了。

    “我再说一遍,我没算计过陛下!”

    曹佾不服道:“那你找两个人动儒学的根基!?。。。”

    唐奕闻声一阵无力,想解释,又解释不通,只得无奈道:

    “日后,自见分晓!”

    。。。。。。

    诚然地看着曹佾,“咱们搭伙行事也有十年了吧?我唐奕是什么人,以前是什么样,将来还是什么样儿。你若信我,就踏踏实实等着,时机一到,兵解自来。与你将门几家是好是坏,你拿着刀在我唐奕的脖子上来评价!”

    曹佾心下一软,“当真?”

    “当真!!”

    曹佾心道,可能是自己想多了?要说这世上最不可能出卖陛下,出卖朋友的,可能就是唐奕了!

    “那。。。。。。为何现在不说?”

    唐奕苦笑,抬眼看着曹佾:“你就没看出点什么不对吗?”

    曹佾一怔,“什么不对?”

    唐奕道:“耶律重元起叛的事情你忘了吗?谁透漏给耶律洪基的?”

    “加上这次银圆之举,又是消息不径而走!”

    “仙长啊!!”唐奕恨铁不成钢地出声道。“咱们内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

    曹佾闻声先是一惊,随之大怒,“你在怀疑我!!?”

    不跟他说不就是防着他?

    防着他,不就是怀疑他吗?曹佾哪受得了这种侮辱?

    “好你个唐疯子!”曹佾顿时大骂。“还说没变,却是怀疑到某家头上来了!”

    唐奕恨恨地横了他一眼,“怀疑你,我就不跟你说这话了。”

    “额。。。。”好吧,曹国舅都快让唐奕折腾的也成疯子了。

    七上八下的。

    曹佾窘道:“那你怀疑谁?”

    唐奕正色道:“我谁也不怀疑!”

    观澜商合,包括文彦博,这些人的利益已经捆绑在一起了,没有理由把消息泄露出去。

    但是。。。。。。但是不会出卖,却不代表万无一失。

    “国舅爷啊!你们四大将门,还有文富庞宋几位相公,包括马家、张家,哪个不是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

    “有些时候,就算你不想泄露,但涉及到自家利益,又怎么会没有私心?里里外外这么复杂的家族关系,什么秘密都等于没有秘密了!”

    “。。。。。。”

    曹佾再窘,唐奕说的一点没错,有些事儿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说,银圆代铜这事儿,就算再怎么保密,再怎么嘴严,自家不能再屯着铜钱等着吃亏吧?当然要抛铜存银。

    利己,这是人的天性,避免不了的。

    可是,曹家上下百多口子人,再加上仆役、佃户,人口轻松上千。一但主家有什么动静,下面怎么可能会不知道?有心之人要想查,就没有查不出来的秘密。

    “那这。。。。。。”

    “这什么啊?”唐奕无语道。“这是陛下的意思,除非事到临头,否则谁也别打听!”

    “唉。。。。。。”曹佾一声长叹。

    “你不说,我心里不踏实啊!”

    唐奕立时眼睛一立,“那你与陛下找踏实去吧!”

    “额。。。。。。”曹佾无语了。

    “那,那也只好就这么等下去了。”

    事到如今,好像除了相信唐奕,还真没别的路可走了。

    。。。。。。

    这边曹佾还在纠结,那边赵祯也在纠结。

    赵祯和曹佾不同,曹佾是心里没底,而赵祯则是心里没人。

    这个“没人”,是没有人选的“没人”。

    。。。。。。

    唐奕回京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而从他回京前就一直空缺的那“三个坑”,到现在还空着呢!

    一个内相、一个给事中、一个三司使。

    这三个位置本来有一个是唐奕的,一个是欧阳修的,还有一个是王圭的。

    可是,唐奕很潇洒地把皇帝封的官儿给拒了,却是一下子把赵祯原本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

    (未完待续。。)

第660章 还是那三个坑的破事儿

    平常年景,加上朝廷确实财源紧张,唯文富搭配可堪一用。再加上赵祯刻意为之,只留一个贾子明在朝堂上当摆设,倒也说得过去。

    但是,无论越祯多么偏袒观澜系的臣子,朝堂法则还是朝堂法则,帝王手段也还是帝王手段,恒古难变。

    那什么是朝堂法则?什么是帝王手段呢?

    无他,唯平衡尔。

    独大就意味着失衡,就意味着一定会出问题。

    这些年,大宋朝虽风雨不断,但政治上还是很温和的,所以偏一点也没什么问题。甚至是看似观澜独大,但赵祯对冲突的处理上却是很有分寸,甚至是刻意从轻处理。

    所以,时至今日,并没有什么问题,更没人来闹。

    但是,改革一但启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之前那一套却是再难行得通。

    皇帝反倒要给保守派加码,一来防止革新派失控,二来恰恰可以适当地减少保守派的不满。

    正如庆之时一样,赵祯重用范杜等人的同时,像章得象、夏竦、贾昌朝这样的坚定反对派,也没有被彻底冷落。

    。。。。。。

    同时让富弼、宋庠、吴育出知燕云,也是出于这一层的考虑。

    在赵祯原本的计划中,唐奕出三司使,欧阳修任给事中归班。这样一来,虽然走了三个观澜系的重臣,有唐奕和欧阳永叔补上,仍占了三席之中的两席。

    昭文馆大学士之职则是让王圭这个老顽固来接手,这样的话,守旧之臣多了一人,观澜系在朝中也是依旧声高,两全其美。

    。。。。。。

    可是,唐奕拒不受官,一下子就把赵祯的算盘全打乱了。

    少了唐奕,欧阳修这个文坛盟主就显得太轻了。说不好听点儿,还是那个问题,欧阳修的斗争能力太差了一点儿,赵祯都怕他再来一篇《朋党论》把大伙儿坑死。

    用他,是因为唐奕太强,找个弱一点儿的来平衡一下。说白了,他就是个添头儿。

    现在唐奕不来了,那上谁呢?

    放眼大宋,真正的观澜系臣子还是少了一点。名气倒是不小,可就那么几个,剩下的都是刚入官场的新丁,能顶唐奕这个坑的也就一个范镇了,别人还真就不行。

    只是,范镇毕竟不是唐子浩,能力和气势上都差了一个档次。如此一来,欧阳修这个“添头儿”就不够用了。

    那谁来?

    只有一个陈执中!

    可是,召他入京的旨意发下去,却被陈执中拒了回来。

    陈昭誉老了,再也不是那个赵祯一声召唤,即使赴汤蹈火也来的耿直之臣了。病疼让这位在中枢几进几出的老相公失去了当年的锐气,更失去了进京的能力。

    他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只在任上静待那一刻的到来,也算是站好最后一班岗了。

    。。。。。。

    赵祯无法,只得把给事中的人选先放一放,去解决另一头儿,内相的问题。

    说起来内相之职真不是谁都能干的,要有资,要有名望。待升的官员之中,也就是王圭和陈执中有这个资了。

    陈执中就不用说了,已确定无法进京,所以就只剩一个王圭。

    而王圭这个早就内定好的昭文馆大学士,却是也出了问题。

    他的问题,怪他自己。

    。。。。。。

    唐奕当初与赵祯进了大庆后殿,这老货没沉住气,怪话连连。等唐奕出来,更是当殿质问。

    可哪成想,唐奕根本就不和他玩儿,潇潇洒洒地拒官不受。

    王圭这一拳算是打在了棉花里,说不出的难受。不但名声有损,而且让包拯这门大炮抓住了把柄。

    包希仁当时在殿上就看他不爽,这回哪里肯放过他?这几个月,连上了几道奏本,参王圭失德。

    虽然赵祯没把王圭怎么样,但是升任内相的事儿却是想都别想了。

    。。。。。。

    于是,不光观澜系没了定数,连保守派也失了主意,赵祯是想破脑袋也没把握平衡两边了。

    现在赵祯把文彦博叫到休政殿,又是商议起那三个烫手山芋的归属来。

    。。。。。。

    “陛下!”

    文彦博心说,圣上都没有主意,我又上哪儿去给你找人选去?

    “要不,刚刚回宋的司马君实,您看如何?”

    赵祯无语,“司马爱卿是不是太年轻了?”

    “。。。。。。”

    是有点儿太年轻了,刚三十八岁,还不到四十!

    要是唐奕也就算了,别人。。。。还达不到四十岁之前就拜相的地步。

    “要不。。。。。。”文彦博没办法了。“要不还是去劝劝那小疯子,让他入朝不就什么事儿都解决了?”

    赵祯苦笑,“那爱卿去劝吧,朕是劝不动他。”

    在观澜这两个月,赵祯找过唐奕多少次了,就是劝他入朝。可是那倒霉孩子死活就是不同意,他这个皇帝也是没办法。

    “我去!!”文彦博一咬牙,还真就答应了下来。

    “这个难题说到底也是因为他,他不顶上来,谁顶上来!?”

    于是,文彦博还真就去了唐家小楼。

    。。。。。。

    “想都别想!”唐奕一句话就把文扒皮顶了回去。

    “你还真成扒皮的了不成?”

    特么什么事儿都找我,要是没我,你们还不开朝了是不是?

    文彦博太知道他这个小师叔了,跟他讲理没用。

    “我不管,这次你不顶上,也得顶上!”说着往唐奕的厅里一坐。“你不答应,老夫还不走了呢!”

    。。。。。。

    唐奕一阵头疼,他不怕软的,不怕硬的,就怕无赖的。

    “笨呢!多简单个事儿,干嘛非得让我去朝里受夹板气?”

    赵祯他不敢说,对文扒皮唐奕可是没准备留一点儿口德。

    “这事儿很难办吗?”

    文彦博一愣,他有办法?

    “怎么简单?”

    唐奕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问你,现在有三个坑是吧?”

    “对!”

    “内相无人选,咱们的人又凑不上两个对吧?”

    “对!”

    “那特么直接给那帮老顽固两个坑不就得了!”

    “俩。。。。。。”

    文彦博立时哭笑不得,让保守派进来一个他都嫌多,还两个!?

    。。。。。。

    (未完待续。。)

第661章 一个浪就拍散的破船(四千字大章)

    当年,汝南王一系想搞倒唐奕,又借题发挥直指储位之争。结果偷鸡不成,反倒被唐奕用司马光和范镇两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人来了个以毒攻毒,彻底毒了个底儿掉。

    不但汝南王自缢守节,连带着一众臣僚也被赵祯借机清理出京,只留了一个贾昌朝在那儿当摆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