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逼上梁山-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老汉一把拿住,大声喝骂:“好妖道!原来你就是凭此物蒙骗世人。我女儿死地好冤。”

    此时。玉清宫众道人,已经把那老汉围住。一旁人群中,却有人不忿地喝骂道:“玉清宫仗势欺人!是非黑白,也终是要人把话说完的。你们私自拿人,算得什么?”

    虽然大部分地百姓很惊异,这神通广大的国师还有被人打的,可八卦之心,更是旺盛,闻听此言,也是纷纷起哄。

    此时,林灵素衣冠不整,又恐那失心疯的老汉拼命,已是避入宫中,这剩下的道人,跟着林灵素顺风顺水的惯了。猛遇此事,也是少了几分应变。尤其是他们心中神人一般的林灵素,今天竟然被一个老汉打了,根本没显半点神通,也实在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一时经傻在那里。

    而那老汉却是借机哭诉道:“各位父老乡亲,请给我评评理。前日,我夫人带着我女儿来这玉清宫上香还神。那妖道看我女儿长得貌美。就强行拖到后殿糟蹋了。事后,我女儿不堪受辱,上吊死了。我夫人受此惊吓也疯了。如今老汉我孤身一人。我什么也不怕,我要跟他们拼了。”

    老者此言一出,周围的百姓愈发起哄。玉清宫的道人,各个都羞臊的很,不知该如何处理。此时围观者有人喊道:“老人家,你人单势孤,在这里如何与那妖道拼的。我看那妖道连你一个老人家也打不过。说什么神通,必是骗人。想来圣上也是被他蒙了。不如老人家去那京兆府,击鼓鸣冤,上告朝廷。如此既能昭雪,也能让此妖道行骗之事,大白天下。”

    那些玉清宫的道人,虽然骤逢此乱事有些呆傻,可听得此言,如何能放这个老汉走。当即又是围上。可人群中,却有数人看不过去似的,纷纷喊道:“此事不公!还敢私自拿人不成!”

    说着,也是纷纷前来拦阻那些道人擒拿那老者。

    赵佶看到这里心中恼恨。也懒得见那林灵素和徐知常了,气恼恼的回转了皇宫。而那林灵素被一个老头痛打的一幕,却仿佛在赵佶心中扎了根一般,让赵佶很是怀疑林灵素的神通真假。

    而当天傍晚,却有十王府门下教授王时雨,带了五万两白银,求见林灵素。

    这一段时间,王时雨也与林灵素混的熟了。林灵素自然知道这王时雨的用意,乃是为了十王赵晟造势。想要拉他林灵素官说,好让那赵佶改立太子。

    不过,这一回直接送来五万两白银,也是出乎了林灵素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林灵素原本被这王时雨用钱喂得有些意动了。只是顾虑师尊李民可能有大作为,参与这些事,恐坏李民大事,这才没有应承。

    可如今,李民有后,林灵素没有了盼头,这五万两银子一砸下来,林灵素也就横了心了。

    林灵素暗自盘算:如今师尊有后,我却也要为自家盘算。这五万两白银也算是不少。何况这十王赵晟也不算外人,虽然年纪还小,可他的姨娘慕容箐箐,如今也已经跟了师尊。我林灵素帮他造势,也算是帮师尊。想来师尊不会怪罪。

    林灵素盘算已定,也没跟徐知常说,随即答应了王时雨。

    次日,林灵素起个大早,赶往皇宫求见赵佶。意图为十王赵晟官说。却不想,路上正碰上太子赵恒也前来拜见赵佶。

    原本,这林灵素虽是国师,可碰上这太子,在这御道之上,也是要顾全国家体面,要给太子让一下道的。

    可今天,这林灵素得了好处,正要灭太子的威风。如何还肯给这太子让道。当下喝令队伍霸住道路。

    这太子赵恒,虽然寡言少语,却不是什么有个性的人。跟他爹一样,也是有些崇信道术,更有些优柔寡断。见识国师林灵素拦道。还真没敢和林灵素争道。

    林灵素得意洋洋的入宫见圣。面见赵佶之后,辈说十王赵晟的好处。说其乃是真命转世。

    可奈何,任是林灵素说的天花乱坠。这赵佶见了昨天那一出,心里早横了一根刺。如何能信得。何况,天子家,最忌讳的,就是朝臣干涉立嫡之事。尤其这还是废长立幼。

    赵佶虽不喜当今太子赵恒,可当今太子无错。为此,那怕是赵佶十分喜爱三子赵楷。也是依然没有行那废长立幼之事。如今那十王赵晟不过才一岁多。赵佶如何能听林灵素一番话,就行那废长立幼之事。那朝臣们得知,还不得大乱啊。

    故此,林灵素说的越是多,赵佶越是心烦。只是碍于往日的情面,以及李民的面上,不好发作罢了。

    待林灵素走后,却有赵佶身边的贴己太监提点赵佶道:“皇上,那十王的姨娘,如今可是大国师的道侣。这林道长会不会是受了大国师的话。”

    赵佶闻言,十分不悦。可还是沉脸说道:“休得胡说。”

    可随后,却又有人报林灵素与太子争道之事。赵佶越发恼恨!

    ( )

第六回 各有算计

    “啪!”

    赵佶狠狠的把奏折摔在了桌上。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赵佶正自为林灵素心烦。却又得战报,江南反了方腊,河北反了田虎,淮西反了王庆。

    却原来,今年大旱。这天下本就因为李民蒸汽机闹得下岗者众多。这旱情一起,米价飞涨。更有奸商囤货居奇者。这老百姓自然就更受不了了。

    原本,逢此情景,官府本应开放长平仓,平息粮价,赈济灾民。可奈何江南的朱,却早就把长平仓视作了私家粮。何况,朱给朝廷的奏折,那也是风调雨顺,如何能自打嘴巴的上报旱情,开仓放粮。再加上朱也根本没把那些最下层的百姓当人看。反正也不能从他们身上捞油水。饿死了更好。

    故此,朱不仅没上报灾情,请旨放粮,还把那些逃荒的灾民,拒之城外,任其自生自灭。

    如此,却是激化了民情。

    那江南的方腊,其摩尼教,本就是一个扎根中下层的宗教。先前蒸汽机弄得大批纺织工下岗,就已经极大扩充了摩尼教的势力。当今天下大旱,灾民流离失所,江南贫苦无依者,自是更寄情宗教。

    摩尼教的势力越发大涨。

    可随着摩尼教的势力大涨,其教内的信徒,对官府不满的也更多了。而摩尼教本身的教义,更是以两宗三际,阐述要团结一致,反抗黑暗,反抗压迫的宗旨。大量底层信徒们的积怨,反过来也就影响到了方腊等上层。

    再加上此时大宋正自调兵联金伐辽。方腊等上层,也看似机会。打出“东南之民,苦于剥削就已。今取大家财。已助贫者。”的口号反了。

    摩尼教在江南,有四大使徒,十二使者,七十二持法者,三百六十堂主,八千纯善者。十万信徒。

    方腊为四大使徒之首的智慧使徒,登高一呼。自是一呼百应。迅速占领了万年镇,而后打下了清溪,随后占领了杭州。而后,浙北有十二使者的石生率众起义。湖州有十二使者的陆行儿起义,浙东有十二使者的剡县裘日新起义,浙南有十二使者地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起义,浙西有十二使者的东阳霍成富,灵山朱言、吴邦等人起义。

    一时间,浙东、浙北,浙南、浙西,今落摩尼教之手。

    方腊本部,更命部将郑魔王、洪载配合响应的部队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短短时日内,除了东南首府。朱和慕容世家所在的苏州,东南之地,已经今落了方腊之手。而方腊起事,更给了田虎、王庆等人机会。这两人本就是一方豪霸。趁此之乱,也是有心做大。

    那田虎占了威胜、汾阳、昭德、晋宁、盖州五州,共是五州五十六县,建都威胜。内设文武官员,自称晋王。

    而那王庆,则是占了南丰、荆南、山南、云安、安德、东川、宛州、西京、共是八州八十六县。建都南丰,立国号楚。在云安还建有行宫。却是比田虎更为嚣张。

    与这三人相比,原本在在山东折腾的宋江,实在是不值一提了。

    只是,光是原先的那个宋江,就让赵佶屡次征讨,最后还动用了十几二十万地兵马,这才最后搞定,而且。据听说,还是高俅请了国师李民帮忙这才搞定的。

    可如今,不仅局势更为严峻不说,赵佶更是看最近国家太平,派了童贯领兵二十万,出兵征讨他那自认的宿命对头,辽国国主耶律延禧。

    前番屡次调动兵马。再加上今番派出去的兵马。那怕是大宋有百万大军,也是不够这般折腾的。何况。那些造反地家伙们,还大多收编了地方的军兵。那些军兵,可原本也是大宋体制内的。如此一来,大宋可用的兵源数量,那就更少了。

    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却也不得不管。

    赵佶当即征调地方兵马平乱。

    但是!赵佶意想不到的是。大宋的百万大军,除了那些不能用的,其中吃空饷的更多。兵马都是帐面上的。往常,动用兵力少的时候,那些底下将领,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地调动一番。

    可如今,高俅掌握了实打实的二十万地方军马,童贯征辽,实打实的带走了二十万的禁军精锐。这四十万军马一去。再加上那些地方变节的军兵。那些将领,那还有军兵可调。

    故此,赵佶虽然鉴于东南局势严峻,下旨掉了十万大军讨伐。可最后,领兵讨伐方腊的蔡遵、颜坦却不过是各领五千军兵。

    而为了充数,也是为了壮胆,这两人又各自征集了两万的灾民,临时抓做壮丁。诈称十万,看上去到也浩浩荡荡。

    可那灾民抓来的兵丁。上得战场,能有多少的战力?

    虽然那方腊手下地军兵,也是短时间征集起来的,可双方的心气不同,一方是被逼无奈,要为官府卖命,一方同样是被逼无奈,却是为了自家活命。这一打起来,那些不乐意为官府卖命的灾民壮丁,自然是看到那些为了活命而玩命的灾民起义者,望风而逃了。

    若是不知道的见了,还以为双方是打配合呢。确是默契无比。

    而那些灾民壮丁的溃败,更是直接冲撞了蔡循、颜坦的本队。他两人各自的五千兵马,虽说倒是经过训练地。可童贯挑剩下的,还能有多精锐。那蔡循、颜坦,更不是什么杰出的大将,军阵一乱,也自跟着撤退跑路。

    却是被方腊手下大将郑魔王一通好杀。

    而此次战报,再回到赵佶那里,却变成了方腊军兵强悍,十万大军尽皆覆没。望朝廷速派兵镇压,否则东南不保。

    赵佶一看就傻了眼。十万大军说没就没了。朝廷大军能有几个十万。

    赵佶当即大骂王黼无能,从政两年,竟惹得百姓接连反叛。当即就要罢了王黼的宰相。还是梁师成出面为王黼说好话。推脱百姓造反,乃是奸民做乱。

    更提议,高俅上次平叛宋江,甚是得力。可让高俅再次征调十二节度使出征。虽然那些兵马正自休整,可国难当头,也不能顾这么多不是。

    赵佶当即意动。可高俅上次讨伐宋江,那都是迫不得已,如今他正自养儿自乐,做那二十四孝的老爸,如何肯上阵卖命。当即装病推脱。

    梁师成得知笑道:“皇上。据咱家所知,高太尉上次功成,乃是国师帮衬。如今高太尉重病,朝廷十万大军征讨,都轻易败于贼手。即使纵有精兵,不得上将,也绝难平乱。若想平乱,咱家以为,还需请国师出山。想那国师能帮的了太尉大人。至此国难之际,自然更是义不容辞。”

    此时赵佶也是没了办法。一想李民神通广大。也是心动。当即宣了旨意。

    当天夜里,梁师成与蔡京私下相会,都是喜不自禁。却是能把李民调出二龙山了。

    而此时的李民在这二龙山,虽然不知道有人正自算计他,可却也是有些发愁。

    无他,天下太平,李民还能有些借口应对大娘,以及郑鹏、李纲他们。可如今天下大乱,南方方腊,北方田虎,西边王庆,全都反了。而大宋地禁军,又在童贯地带领下,征讨在外。腹内空虚。

    如此的局面,只需加把劲,大宋就完了。李民却是又如何应对大娘和李纲等人地催促。

    不过,奇怪的是,连不怎么关心天下大事的李民都觉得当今大宋有些玄乎了。可大娘和李纲等人,却没有一个在此关头催李民造反的。

    这让李民奇怪之余,更是烦恼,要知道,不知道何时爆炸的炸弹,那可是更烦人的。

    而就在此时。赵佶的圣旨却来了。

    李民看了圣旨。心中一动,叫起李纲等人说道:“当今我朝正自与辽开战。兵力纠结。却逢国内动乱。方腊、田虎、王庆,虽各自假借为民伐命。可却不顾我朝正与外族开战,且天下未定,就各自称王,更兴建殿宇,行那欺民之事。绝非真心为民之辈。今官家赵佶,有旨于我,请我出山平乱。我有心助其一臂之力,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各位可有何建言?”

    李纲当即说道:“主上怜民之心,可昭日月。我等自当全力相助主上功成。”

    朱武、郑鹏等人也恭声道:“唯主上之命是从。”

    李民暗自奇怪:这帮人倒是痛快。怎么就没人劝我反了呢?往常这帮家伙不是各个都惦着推翻大宋,开创新世纪的么?

    不过,就此把此事差过,对李民来说也算是好事。李民当即点队出征。

    不过,李民却不知道,这帮人散了之后,公孙胜,李纲、郑鹏这三人齐聚一起,向朱武询问道:“你那计划可稳妥?”

    ( )

第七回 八百精兵

    “尔等不必担心。此局已在两年前布下。如今尽在掌握之中。只等事成即可。”朱武胸有成竹的说道。

    李纲闻言,松了一口气道:“稳妥就好。否则我等如此算计,若是累得主上,我等百死莫赎。”

    公孙胜也是点头说道:“正是。主上仁厚,却是不可因我等受累。”

    郑鹏闻言点了点头,可却还是激昂的说道:“正是主上仁厚,才需我等行此事。若不然,如何成大事。为主上谋,我等既做恶人,又有何妨!”

    李纲想到心中的理想国,顿时心志坚定。为了理想国,哪怕是对不起李民这个引路人,也是不得不如此了。如今大好机会,确不能错过。

    而公孙胜也想到百姓安康,师门交代。也是心志坚定。

    朱武见此笑道:“无需多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只待事成。主上也不会怪罪我等。此乃天命所归也。”

    李纲、公孙胜、郑鹏,当即齐齐点头道:“正是!此乃天命所归。我等只是按天命行事。”

    言罢。四人齐齐一笑。但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

    而李民为了转移矛盾,应承赵佶出山平乱。作出动员之后。随即点兵。要说,李民这二龙山,安稳了两年多。武松、鲁智深等一干好动的人,却是连骨头呆的都痒了。尤其是上一回李民平灭梁山,他们却出海没赶上。自然更是不想错过此次机会。

    甚至,若不是鲁玉如今有孕在身,就连鲁玉都想跟李民出山打上一场,要知道,鲁玉如今可是和黄蓉共同训练了三百女兵。这三百女兵,一水的柳叶刀。刀法出众不说,更按大宋《武经总要》,仿唐制。每人二十四颗震天雷。以绳索抛掷,可打一里远近。其威力虽然赶不上后代手雷,可却也绝对比二踢脚厉害。尤其是震天雷里面还包藏了狼毒草粉末,爆炸的硝烟,更可使方圆五丈之内的闻者晕倒。确是一支奇兵。

    不过,如今鲁玉有孕。就是打死李民,李民也绝对不会让鲁玉大着身子跟他乱跑的。

    最终。李民除了留下鲁雄带着郑鹏、李纲、林冲等人看家之外,随便点了三十员将领。

    记有:公孙胜、朱武、鲁智深、武松、杨志、石宝、花荣、庞万春、刘、凌振、魏定国、单廷硅、关胜、萱赞、秦明、黄信、杨雄、石秀、王英、邹渊、邹润、张胜、赵武、陈鹏、张铭、刘钏、刘勇、李锋、冯远、时迁。

    不过,别看出征的将领带了这么多。李民二龙山的军兵,带的却不多。只带了八百人。这要分下去,一个将领还不到二十个兵呢。

    没办法,虽然说李民如今在林灵素和李纲等人地建言下。巧立名目,二龙山实际可用兵马已经达到了八千之众。可李民清福宫的正是配置,依然还只是八百的护卫指标。而且。再怎么说李民此次出兵,也只是帮忙不是。主力自然是大宋的官军了。李民也没必要带更多的私家军马。

    可是,别看李民带的人少。这八百兵,却都可说是精锐。

    别的不说。光是那两百地铁甲重骑兵,那就是刘和林冲精心训练出来的。

    这重骑兵。并不是只有呼延灼会训练。铁甲连环马,也不过是重骑兵的一个变种。训练重骑兵的方法,更在大宋的《武经总要》上有详细记载。有专门的将官培训。

    林冲和刘,都是大宋正规将门后代,也是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