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年轻抬起店铺的卷闸门,露出里头“传统手工面馆”的五字招牌。
年轻人前不久才和妻子从深圳回来,因为无力承担深圳的高房价,故而回家接手了父亲的传统手工面馆。
妻子在家帮忙,顺便照顾小孩,同时还在网上开了一家小手工淘宝店,贩卖她自己和家里老人制作的民俗工艺品。
家里的小孩子才两岁,有点淘气,并不喜欢在自家面馆吃早餐,每天早上都要由奶奶带着去外面买包包吃。
包包就是指包子,导演跟着小孩子,一路拍了好几家早餐店,小孩子吃得满嘴是油,笑得很开心。路边很多吃早点的人,看见镜头似乎有点不自然,不过很快又被美食所诱惑,不再理会。
片子的主体还是聚焦在年轻人接手的这一家手工面馆上,年轻人回家的路程也有拍,开店做面的过程也有拍,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故事,讲的不过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家庭中再普通的一个,靠着自家手艺生活、生存。
或许是见惯了各种电影里精致的人脸,打光打到五官都模糊的明星,再看高清摄像头下的普通老百姓,人们突然觉得很亲切。
脸上带着两坨高原红,每天要吃“包包”和“糕糕”的小朋友,并不算听话懂事,但却让人觉得特别有意思,仿佛就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哪位面馆小老板一般。
片子的主角文化都很一般,普通话也谈不上标准,但是笑容真切,在见惯了各种浮躁、浮夸的电影电视剧后,汪令雪这部平平淡淡讲述普通人的影片,突然给人一种久违的粗茶淡饭味道。
第一集看完,连盼意犹未尽,随着熟悉清脆的木扬琴声,第二集“平淡是为真”开始了。
片子一开始就是喧闹的鞭炮声,这个画面连盼很熟悉,是在食园门口拍的。
袁子晋跟个瘦猴子似的,拿着打火机正在点鞭炮,燎完就跑的样子逗笑了周围一群人,鞭炮噼里啪啦,讲话的人很多,闹哄哄的。
镜头转到食园的大门,古朴的黑青色牌匾上用金漆写着“食园”两个大字,连盼看见,心里头突然有些激动。
她不自觉伸手抓住了严易的手,有点紧张,严易表情还是一贯的慢条斯理,稳如泰山,人靠在床边,望着她的眼神有些戏谑,“不敢看了?”
说老实话,中华有味可不比连盼之前参加的吃货联盟这样的综艺,这是纪录片,后期只有剪辑和配乐配音,可没有什么美化、打光之类的。
高清摄像镜头下,主角们脸上的雀斑都看得一清二楚,都不带P图的。
“哪有!”连盼悄悄在他手背上掐了一下。
她确实是有点不敢看,不知道可可把自己剪辑成了什么样子。
其实摄制组在食园那一个月,她感觉时间真是过得蛮快的,因为镜头一直摆在那儿,大家好像聊聊天,说说笑就拍完了,她都不知道拍了些什么。
从别人的镜头里看自己,突然有点陌生,这种感觉真的有些奇怪。
镜头从腾起的鞭炮烟雾切到了食园外的灰墙上,两只猫沿着墙的边缘悠闲走过,画面随即一转,转到了张妈正在晒的肉干上。
除了肉干之外,还有小鱼干,都是用竹篾装着,挂在厨房后面的院子上。
没想到张妈刚把肉干挂好,两只猫就迅速从墙上跳到了竹篾盘子上,盘子晃了晃,掉下几条小鱼,猫迅速从盘子又跃到地上,叼起鱼干藏到了角落里,开始吃鱼。
围观的连盼内心:……
原来小偷在这儿!怪不得每次晒出去的鱼干都要少那么一点!
汪老功底深厚,大俗大雅都不在话下,随着一阵音乐声起,就听见佟文华醇厚低沉的声音缓缓道,“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剩于服药者也。”
食园里花草浓郁,袁子晋坐在太阳底下的一把藤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逗猫,旁边还放着连盼之前帮他网购的小收音机,里面正放着刘兰芳的岳飞传,日子不要太快活。
看到这儿,连严易都跟着嗤笑了一声,“老头子过得挺逍遥的。”
此时,画面上缓缓印出了几行字,一阵韵味悠长的古琴声起,佟文华跟着缓缓念道:“《千金月令》曰:是月可服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宜早食,宜进宿熟之肉。”
画面配合的正是食园的大厨房里,煮得汩汩冒泡的羊肉,肉里白气升腾,羊肉被炖得软烂,随着沸汤轻微弹动,肉香简直都要透过屏幕散发到外面来了,让人一看便食指大动。
严易看着看着,突然心里有点不爽,“你还煮羊肉给他们吃了?”
这几天他都没吃羊肉好吗!
连忙连盼安慰他道,“这是上个月拍的,那会儿适合补羊肉,明天我也炖给你吃。”
年底忙得很,严易又不肯在外面吃,午餐有时候就是周嫂给他打包的,都是连盼事先做好的一些小菜。
肉汤这东西冷了又腻,再热就没那么好吃了,所以是炒菜居多,放在饭上微波炉叮一下就能吃。
严易的确是有阵子没吃炖羊肉了。
听连盼这么说,严易脸色终于才稍微好看了一点,接着往下看。
镜头里是一葺整齐的冬萝卜田,连盼的身影终于出现了,她穿着简单的牛仔裤,黑色羊绒衫,正蹲在地里拔萝卜。
“这个好。”她指着地里一个又大又肥的萝卜道。
因为镜头离得很近,不知道为什么,看起来怪尴尬的,镜头只拍了她一人。
虽然之前连盼在吃货联盟里也有镜头,但基本都是远景,多半都是和别人一起的,很少有这么单独对着她拍大镜头的。
连盼悄悄瞟了一眼严易,发现他盯着屏幕,看得正认真。
到了洗萝卜的环节了,井水清澈,葱绿的塑料盆里,红艳艳的小萝卜滚来滚去,连盼白皙的五指仿佛嫩葱一样在水盆中央划来划去,右手尾部三条指环一样的红痕十分明显。
摄制人员的话都被剪掉了,镜头里只印出连盼的笑脸,嘴边两个小梨涡,眼睛眯起来跟月牙似的,她晃了晃手,软糯的声音笑道,“这个啊,这是个意外。”
她眼眸中没有半点掩饰,也没有丝毫怨天尤人的意味,笑容灿烂天真,仿佛叙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严易握着她的手指,不自觉抓紧,心里突然心疼地厉害。
第274章 因为喜欢
严易握着她的手指,不自觉抓紧,心里突然心疼地厉害。
他手指在连盼右手三根指头上缓缓摩挲,“对不起……”
接指手术很成功,但手上到底还是留下了疤痕,重新长好的皮肤和别处稍有不同,外表看上去是粉红色的,摸起来会感觉轻微凸起。
人常说十指连心,正常人手上偶尔长个倒刺都疼得厉害,何况是断指……严易每次想起连盼右手全部是血的样子,整个人都会浑身发麻,冷汗倒流,生怕过去的噩梦重演,生怕自己就此失去她。
有好几次晚上他不小心做梦到那一天的场景,都是惊出一身冷汗,直到醒来,看到连盼在身侧熟睡,心里才稍稍安心一点。
老天赐给他一样珍宝,却又给她诸多磨难,如果不是因为他……连盼又怎么会遭遇这些?
连盼一看他低沉的表情就明白他此刻心里一定又自责地厉害,可是……这些事情,早已过去了呀。
她将自己右手从他手中抽出,反握住了严易修长宽大的手掌,柔声道,“这和你无关,也不是你的错,明白吗?”
世界上有很多意外,意外之所以称为意外,是因为发生这些事情,谁也没有料到。
该受到谴责的,应该是那些施害者,而不是那些受害者。
严易平常话少得很,连盼知道他身上压力一直都很大,从前是严家仅存的男丁,又是广元董事,自严家那场车祸后,他整个人都因为这件事被压垮了,即使老太太为他请了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厨子,都无济于事。
有些事情,不是用钱就能摆平的。
那个时候……他也一定觉得父母去世是自己的错吧?
可是,这样的横祸,真的是他造成的吗?
就好像……她手上的伤,又真的是严易造成的吗?
连盼忍不住轻微蹙眉,“不要说这样的话,这不是你的错,也别把这些归咎到你自己身上。”
何况……如果没有这一切,如今两个人也不会这样更珍惜彼此,全心全意信任彼此,或许,连两个豆丁都不会有了。
她眸光在房间里小夜灯透出的微黄灯光下轻微闪动,一双漆黑的眸子如同古井幽潭,仿佛要把人吸进去似的。明明长了一张嫩得跟高中生似的脸,有时候人却又成熟地和她年纪完全不符。
说话间,连盼嘴角的梨涡若隐若现,或许是因为这两个梨涡的缘故,她即使不刻意做表情,看上去也像是在微笑似的。
光是待在她身边,就好像一切黑暗都退散了。
见他神情低落,连盼伸手捧住了他的脸,吧唧一下,在他脸上大亲了一口,“MUA!”
大宝贝拿出了杀手锏,严大总裁终于没忍住,嘴角微微扯起,终于破功了。
他脸上不由自主扬便起了一丝满足,这是被她亲过抱过以后的身体自然反应,简直就像充电一样。
连盼凑过头来,靠在了他肩膀上,“接着看?”
严易低头在她额头上碰了碰,跟着点头。
iPad里悠扬清脆的木扬琴音乐响起,画面已经切到了食园的后山上,连盼背着一个竹篓,正在山上捡荔枝枯木,身后跟着一条小黄狗,很悠闲,一直在晃尾巴。
她手上戴着手套,一边弯腰把地上的枯木,一边介绍道,“荔枝木燃烧有清香,属于果木中的上品,拿来烧烤,烤鹅烤羊都不错。”
不过食园并不提供烧烤业务,拍摄主题也是正常的三餐,故而摄制组在食园待了一个月,也没有口福吃到荔枝木烤的羊肉。
烧烤颇为油腻,味道也重,适合冬季吃,又不适合冬季吃。
至少是不适合给食客吃的,比较适合家人朋友一起烤着玩。
见严易一直盯着屏幕上的竹篓看,连盼连忙在旁边解释道,“没给他们烤,荔枝木不多,上回咱们才捡多少啊,我都留着准备留着过年在家里烤呢!”
严大总裁嘴角这才微微扯起了一个几不可见的弧度,跟着点了点头。
食园的珍稀木材荔枝木有一部分就是出自严易之手,之前他待在园子的时候,没少跟着连盼一起去山上捡枯枝。
要是他辛辛苦苦捡来的燃木都便宜了别人,严大总裁心里真是要怄死了。
真以为人人都够资格用他捡的材来烧烤么?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得不说,汪令雪和可可真的是很厉害,连盼看着视频,从最初的忸怩和不自然,到视频进度条播到最后,连盼眼眶竟然不由自主湿润了。
其实这一集真的拍的很温馨。
食园的惬意、温暖的阳光、偷吃的猫、晒太阳的狗,几大桌子的人狼吞虎咽,对食客的逗比采访,真的就把食园拍得跟世外桃源一样,连盼自己都看得哈哈大笑。
但是偶尔暗暗插进去的一些旁白和画面,还是或多或少揭露了食园从开张、关闭、再到重开张的始末,观众很容易便能从片子的剪辑猜出缘由——是因为主厨受伤的手指。
连盼切菜和摆盘也给过高清镜头,看得出来,右手的动作没那么自然,和左手的灵活还是区别的。
还有很多连盼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画面,也都被剪辑进来了。
天黑了,她和张妈两人在小厨房里磨豆子,出了汗看上去有点发油的脸。
煮大锅饭的时候,饭盖子一揭开,被蒸汽熏得睁不开的眼;
洗小龙虾的时候,不小心被龙虾刺割到的手;
她围着围裙,像个高速陀螺一样,以最高效、最迅速的速度在厨房里打转……
最忙的时候,速度被发挥到了极致,她切萝卜丝的动作在画面里简直都看不清,镜头不得不放慢了速度播给观众看。
所有菜式的时间卡得令人难以置信,这道菜刚完,那道菜就刚好接上,那道菜结束,另外一道菜又刚好到了点。
连盼不懂什么拍摄和处理手法,只看到厨房里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身影,全部是她,无处不在,张妈小跑着从门外穿来穿去,佟文华老先生缓缓念道:
“一桌10人,从头菜到尾菜,食客们吃喝谈笑,一小时足以。厨师要从前一天晚上忙到第二天中午,站立6到8小时。”
没什么煽情的,画面上只有连盼抬头擦汗的一张笑脸,“为什么做这个啊?”
镜头里显然有人问她,她轻微耸了耸肩,“喜欢啊!”
------题外话------
宝宝们,最近实在是扛不住了>_<,如果照之前的更新量,我估计永远也攒不完爆更的稿子了……
所以……最近更新暂时减半,攒完了再一起爆,等我哈~
第275章 火遍全国
镜头里显然有人问她,她轻微耸了耸肩,“喜欢啊!”
旁边不知道有人又说了什么,张妈被逗得哈哈大笑,声音颇有些魔性,哈哈哈哈都不带个停的,连盼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笑脸从张妈转到袁子晋,再到熙熙攘攘,吃得鼻尖冒汗的食客,有些人连头都不愿意抬,只一边吃一边抬起大拇指示意,“吃,好吃!”
猫在树上伸懒腰,狗在厨房外面打转,袁子晋丢了一根骨头给它,狗跳起来,从空中接住了那块肉骨头。
刘姐和小花中午过来带毛毛豆豆来食园玩,连盼抱着孩子,低头和毛毛额头碰了碰。
小孩子没露脸,拍的是远景,连盼身影渐渐模糊,画面最后回到了厨房里的木制大案桌上。
桌上放着一盘小碟,一个碗,袁子晋翘着二郎腿在那儿吃鸡皮酥。
外面阳光照进厨房里,树叶斑斑都印在桌面上,张妈吆喝了一声,“吃饭啦!”
画面迅速被挤满,都是摄制组的人,低头在那儿匆匆扒饭,闹哄哄的。
连盼看完,忍不住伸手轻轻抹了抹眼角。
摄制组在园子里待了一个月,连盼甚至一度觉得他们好像没做什么,就一直架着摄像机,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的,直到片子出来,她才知道他们做了多少事。
最重要的是,汪令雪和可可父女真的很懂她……从片子的剪辑就能看出来。
如果说食客觉得食物好吃就是对厨师最大的肯定,那么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的策划和导演来说,他们不仅要理解食客,还要理解食客,最重要的是,还要理解这芸芸众生——一日三餐,三餐一日,这一集按理说的确是拍的很平淡,可是平淡之中见温馨,却十分打动人。
连盼看完,眼眶是湿的,心里却觉得热乎乎的。
“总算还有点诚意。”严易淡淡评价了一句,连盼知道他对汪令雪很有些意见,也没说什么。
没想到他又接着补充道,“等这个播出去后,你再招几个人,这个太累了,要不你一天就一桌算了!”
看视频里,连盼简直就跟个陀螺似的,看得他心疼死了。
连盼一时语塞,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这是影片剪辑效果,我要是一天就做一桌,那还开什么店啊?”
一餐两桌她是可以承受的,何况一周只开业五天,周一和周日都在休息。
片子之所以拍成这样,主要是因为摄制组一大帮子人都在,这群人的吃喝给连盼增加了不少负担,所以拍出来感觉才格外忙碌一些。
不过她这么说,严易肯定是不信的,连盼还准备解释,他已经直接发消息吩咐林至帮忙准备食园的招聘事宜了。
两集播完,已经是凌晨一点,明明早该睡了,但连盼大脑此刻却异常清醒。
严易知道她不看完是不会睡的,只好陪着她一起看第三集。
何况片子的确拍得不错,饶是一贯不看纪录片的他,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第三集讲的是晚餐,取景在北京和广州。
隆冬时分,北京早就下雪了,屋檐和花坛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故宫的工作人员拿着大铲子在铲雪。
路上的雪早就化了,地铁上人头挤挤,很多人手里拿着包子馒头一边挤地铁,一边迅速把包子塞进嘴里。
故事跟踪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普通的打工族,每天的早餐基本就是最节约时间的包子馒头,午餐是外卖,只有晚餐会吃得稍微隆重一些。
晚上九点,千里之外的家乡,农村里的老人家基本都已经睡了,主人公的晚餐才刚刚开始。
小炖锅,小电饭煲,在出租屋里,所有东西都显得十分迷你,地下室里的灯光很亮,却没窗户,一对年轻的情侣聚集在一起,做他们最爱吃的食物——番茄鸡蛋火腿香菇面条。
主人公脸上有点青春痘,笑着解释,“这个也是在网上看的,特别好吃,就是什么都往里头放,有什么放什么,吃起来挺香的。”
仅能容纳一人的厨房里还有一个迷你电饼铛,女主人迅速煎了一个饼,卷着大葱丝和酱料就直接开吃了,一边吃一边算,“外头买一个饼至少五块吧,加鸡蛋要六块,还是自己做比较划算。”
小小的出租屋,被年轻人贴上了墙纸,房间里还有简单的装饰,采访主人公时,他的笑容有些腼腆,“房子是租来的,生活是自己的嘛!”
“为什么不回去?也想回去啊,想多赚点钱吧,给爸妈好一点的生活。”
外面大雪纷飞,小小的出租人里暖意融融,一个裹着大衣的年轻人刚刚从公交上下来,他拢紧了自己的衣领,转进了胡同,开始敲门。
主人公闻声,立刻穿着拖鞋上去开门。
对方拉开大衣,怀里还裹着一个小蛋糕——原来今天是主人公的生日。
“生日快乐!”
小小的出租屋里加入了一个人,显得更加拥挤了,几个人用面条做主食,小炖锅里煮着火锅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