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周贤婿-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杀了元妃,又杀了受人爱戴的晋王,单是这两条,就已经引起了许多部族的不满,更是令贵族对皇帝的所作所为感到寒心。在这些贵族眼里,如今的陛下已经病了,而且无药可医,********的要跟女直人一较高下,对于别的事情只当是阻碍,漠不关心。

同情无辜被杀的元妃及晋王的契丹人大有人在,而银月与察哥所效力的部族也是其中之一。闻听元妃、晋王被害的消息以后,银月与察哥奉家族令全力保护元妃所生的女儿,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

公主的头衔已经保护不了公主了,忠于萧氏的人们秘密将公主从皇帝身边偷走,暗中藏匿起来。而公主的父亲,也就是天祚帝正忙着整兵要跟女直人决一雌雄,自然也就顾不上去关心自己的女儿。再加上天祚帝的身边还有萧奉先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好基友在,蜀国公主的失踪其实在大辽内部并未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敢保证天祚帝什么时候忽然抽风想要永除后患,为了保住元妃最后一点血脉,还是让公主远离皇帝比较稳妥。

李墨对大辽内部的秘闻不太感兴趣,终归不是辽人,说难听点,辽人越倒霉,周人就越是容易从中获利,辽人的死活不是周人需要去关心的。别扯什么人道主义,那时候还没这个词,也没有那个概念。就像大周境内的黄河发飙,大辽不会白送大周物资援助,只会躲在暗处瞧大周笑话,幸灾乐祸。

李墨也是一样,管那个所谓的蜀国公主是不是要倒霉,有没有危险,这跟自己有一毛钱的关系吗?不过叫李墨感兴趣的是银月在跟察哥说话的时候提到了麒麟佩。这世上玉佩多得是,只不过李墨在听到银月提起麒麟佩的时候想起了自己那枚如今在师父潜龙真人手上的墨玉麒麟佩罢了。

李墨是听过就忘了,却不想察哥却对银月提到的麒麟佩很是紧张,似乎不愿意让银月多提这个,表情严肃的止住了这个话题,反倒让李墨勾起了兴趣,琢磨着日后有机会是不是要找银月详细问问。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李墨是在等人,银月、察哥明显也是在等人。两拨人吃完了饭都没有选择离去,而是点了一些茶果点心继续坐等。好不容易,终于等到马麟等人下楼了,随着马麟下楼的还有祝彪。李墨没有着急相见,依然不动声色的坐在那里喝茶,而马麟等人也不停留,径自出门回了住处。

李墨原本想要等等看楼下会不会下来之前提出要跟自己见面的人,却不想等了好一阵,邻桌的银月跟察哥都已经起身离开了,还是一个人都没等到。

“走吧,去别处逛逛。”李墨起身对何元庆道。何元庆早就等的不耐烦了,闻言当即起身随着李墨走出了酒楼。

说是去别处逛逛,但实际上李墨是不可能继续在外面闲逛的,正事要紧,先听听马麟汇报一下见面的经过,然后再考虑其他。

在街上闲逛了两圈,确定没有盯梢的人以后,李墨回到了住处。马麟等人明显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了,见到李墨回来,焦躁不安的众人这才松了口气。李墨平时没什么架子,众人与其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都挺喜欢待在李墨手底下做事,也正是因为都拿李墨当朋友看待,这才会担心李墨会出事,见到李墨安然无恙的回来,众人悬着的心这才落定。

马麟将会面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和李墨讲述了一遍,看来对方也是个谨慎的人,从时迁的补充中可以看出,在双方见面的那间雅间旁边,埋伏着不少人,其中甚至还有几个高手。

对方要见李墨,名义上是想要跟李墨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但实际上包括李墨在内,众人都觉得对方的目的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单纯。只是一时摸不清对方的底细,李墨等人也不敢贸然答应对方的提议。

以战马换取各种物资,这就是对方给李墨开出的条件,至于具体的兑换比例,那还需要详谈。如今摆在李墨面前的问题就是是否答应对方的提议。既然对方划下了道,那李墨能做的选择说白了就两个,一是答应下来,看看对方究竟是在打什么主意,二就是不答应,放弃这条线,重打锣鼓另开张。

为了打通这条走私线,祝彪花费了不少钱,想要不让人找麻烦,那上上下下都要打点到位,如何打点,无非就是花钱。现在要是放弃,那就意味着以前所做的投入都打了水漂,这让一直负责此事的祝彪有些不情愿。

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也正是因为付出了,才会懂得去珍惜来之不易的收获。收获来得太容易,自然也就不会去珍惜。以前的祝彪就是因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东西都得来的太容易,才会养成嚣张跋扈的性格。但自打来了北地,什么事情都需要祝彪亲力亲为,为了打通这条走私线,祝彪把以前没吃过的苦都吃了个遍,这条走私线凝聚着祝彪的心血,祝彪不舍得就这样轻易放弃。

李墨同样也理解祝彪这条走私线所投入的心血,更何况他也想弄清楚对方究竟在打什么主意。按理来讲,祝彪并没有暴露这条走私线与自己的关系,这就是说,别人并不清楚祝彪手里的这条走私线有官方的背景。那这伙人找上祝彪,难道就只是单纯的想要通过祝彪这条走私线获得他们需要的各种物资。虽然对方没有明言所需的物资具体是哪些,但应该不是那些轻易可以弄到手的东西,既然是拿战马这种军事物资来兑换,那李墨所需要付出的,想必也应该是军事物资。

说到军事物资,大周内部属于最绝密的武器那就是神臂弓,,每一把神臂弓都是登记造册,一旦战事不顺,首先被毁的肯定就是神臂弓或者八牛弩之类的利器,宁愿毁掉也不留给敌人,如果对方是想要打神臂弓的主意,那李墨会立刻断掉这条走私线,没有半分犹豫。虽然李墨如今已经有了独立制作神臂弓的条件,但李墨可不想在日后战场上被自家生产的神臂弓给要了性命。

说到神臂弓,就不得不提一下苏青娘,这真是一个天才级的女孩,尤其是对机械类的理解能力,就连李墨这个后世来的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李墨能提出一个设想,而苏青娘则有能力将设想化为现实。

三人操作的八牛弩已经试制成功,目前正在通过实战检验效果,而一向只有臂力过人者才能使用的神臂弓,也在加装了一个助力器过后成为了梁山步军的制式武器,只是为了防止他人眼红,目前这类神臂弓还处于保密阶段。当然保密归保密,却丝毫不耽搁李墨悄悄对手下的五千人马进行换装。

因为人员有限,李墨眼下只能走精兵路线,而李墨又是一个不愿意拿人命换取胜利的主,能用钱来解决的事情,李墨从不拿人命来冒险。也正是因为这个观念,李墨手下的五千人不仅单兵作战能力要高于大周普通的士卒,就是那一身的家当,所需要花费的银钱也足以保证普通士卒十个人的开销。换句话说,李墨是在用可以维持五万人的军费打造自己手底下五千人的军队。

军队是很纯粹的一个团体,其中那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人少之又少。李墨没用朝廷一分钱来维持手底下这五千人,表面上朝廷占了大便宜,不花钱就得到了一支战力强悍的军队,可实际上这支军队对朝廷的归属感却很淡,他们只认一个人,那就是李墨。他们也只忠于一个人,那还是李墨。

是李墨给他们发饷,是李墨帮他们安置家小,是李墨让他们可以活得像个人。军人很实在,拿谁的钱就替谁卖命,这远远不是喊两嗓子忠君报国就能轻易改变的。李墨手底下的五千人,只认李墨一个人,而李墨也没有刻意宣扬朝廷才是这五千人应该去效忠的对象。谁都不是傻子,李墨又怎么可能去做为他人做嫁衣的傻事。有了这五千人,李墨说话才能有底气,才敢和朝廷讨价还价,当然这些都是小事,李墨还没有狂妄到以为有了这五千人就可以跟朝廷叫板,他需要这五千人,只是为了让朝廷在对待自己的时候有所顾忌,不想日后落个兔死狗烹的结果。

话题扯得有些远,李墨与马麟等人商议了一番过后,决定先听听对方开出的条件,问清楚对方究竟想要交换什么物资,如果真的是在打神臂弓或者别的军中不允许外传的武器,那只能对祝彪说声抱歉了。

误会的产生说白了就是双方不把话当面说清楚,让人去猜,猜来猜去猜错了,矛盾就出现了,离心离德,反目成仇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李墨不想让人误会,所以对祝彪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把利害关系跟祝彪说得明明白白。而祝彪也不是三岁的小孩,李墨把话跟他说清楚了,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愿,但也没有胡搅蛮缠,而是表示了理解。

看到祝彪的改变,李墨心里很是高兴,谁能想到以前那个肆意妄为的人会变成如今这个为顾全大局而愿意委屈自己的人呢。相信等祝彪回祝家庄的时候,一定会叫祝家庄的人大吃一惊。

第193章 好奇心

耽罗岛到手了,养马地也有了,可李墨现在需要面临的问题却是无马可养。要不是出了祝彪这档子事,现在的李墨说不准已经跑到京城去跟拒绝自己买马要求的兵部打架去了。

众所周知,天下良马不是出自西域就是来自北地,可偏偏大周这两个地方都没占上,李墨要在耽罗岛养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马源问题,仅凭走私得来的那些马匹,想要养出气候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虽然大周境内养马场的战马差强人意,可好赖矮子里面挑大个,只要证明耽罗岛的确适合养马,那后续的马匹自然用不到那些不如北地战马的战马。可谁想到兵部却偏偏这个时候拿起了乔,不留丝毫颜面的拒绝了李墨的请求。李墨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要他们一匹二等马,将来会换他们一匹一等马,这么吃亏的买卖李墨从来没做过,而人家还不领情。

李墨不是一个喜欢低三下四的人,不愿意拉倒!你现在拒绝我,那也莫怪日后老子拒绝你,风水轮流转,人就没有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时候,等到耽罗岛养出大批的精良战马,就不信兵部那帮孙子还敢在自己面前拿乔。

带着一点将来要在战马供应这件事上为难朝廷兵部的美好愿望,李墨放弃了马上回京寻求圣上支持的想法,而是亲自北上,自己来解决眼下的难题。

契丹人扣下了祝彪,实际上对李墨可谓是瞌睡有人送枕头,正琢磨如何跟契丹的权贵拉上关系呢,人家就主动送上了门。至于这个契丹权贵在大辽混得如何,其实李墨并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是这个契丹权贵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能为自己提供优质的马源。

养马其实跟养小孩差不多,想要增长人口,那首先是必须要有足够的成年男女,基数越大,收获的成果就越多嘛。养马也是如此,起始资金越充足,收到的利息就越多。就像存款一样,存一万跟存一千万的差别显而易见。

顾全大局!李墨爱死这个理由了。有了这杆大旗,李墨就可以做许多事情还不会受到他人的指责。用军事物资换取战马,如果搁在平时,那就是通敌卖国的大罪,可现在呢,那就可以说成是各取所需。

从负责与那些契丹人交涉的马麟那里得知,契丹人希望通过战马向李墨这里换取大量的兵械甲胄,李墨才不管这些契丹人是不是打算拿这些武器去造反,只要不是找自己要神臂弓或者八牛弩一类的军中利器,像那种制式的装备,还在李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李墨都不需要寻求朝廷的支持,单是他自己手头上掌握的那间兵器作坊,只要材料充足,那就足以保证完成与契丹人的交易。

一开始李墨奉旨练兵,朝廷为了省钱是给李墨打开方便之门,兵械的打造都是让李墨自己去负责。也正是因为这个便利,当李墨手下的五千人马兵械齐备的同时,李墨手下也多了一群打造兵械经验丰富的工匠。

个人私造兵械是要砍头的,而李墨却没有这个担心。他是将军,手下五千人马,而兵械也是有耗损的,做假账这种事压根就难不住李墨。李墨才不担心会有人用这个为借口冲自己发难呢。

还是那句话,各取所需,李墨需要北地的精良战马作为养马地的种马,而契丹人却需要李墨提供的兵械来武装自己的部队。按理说,契丹人自从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后,手下已经有了足够的汉人工匠,打造兵械这种事应该不需要对外求助,可打造兵械也是需要时间的。

天祚帝一场打败,损失的不仅仅是七十万人马,同样还有大量的兵械损失。补充兵械需要时间,工匠加班加点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完成任务。如今女直人虎视在侧,尽快武装手下人马才是关键,总不能让勇士们赤手空拳的去跟女直人拼命吧。

李墨好运气,赶上了契丹人在兵械方面青黄不接的好时候,要是再过一段时间,恐怕再想谈成这笔生意就不容易了。不过眼下嘛,正是时候。

战马多多益善,李墨打算在耽罗岛先期养马一万匹,至于剩余的则补充到自家的五千人马里面。说是五千人马,那是对外,实际上李墨还是在这里面玩了手段。朝廷只给了李墨五千人的马步军编制,却没有规定李墨不许让手下将士退伍。

将军难免阵上亡,就是将军都有可能挂掉,那些大头兵就更别说了,每一次战斗,总有那么一些“伤残”军士退出行伍,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李墨手下始终保持着五千人马的编制。至于那些流出营盘的悍卒,就被李墨悄悄收入袋中。除了有限的几个人知道这件事外,就是耽罗岛的县令宗泽对此事都一无所知。

别看宗泽是耽罗岛的县令,可他所知的也就是耽罗岛上的事情。大海之上不是只有一座耽罗岛,而耽罗岛附近海域都是李墨说了算。自从朝鲜水师被全灭后,那一片海上更是李墨当家,说封锁消息,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自打在梁山练军开始,李墨就有计划的抽调那些军中的悍卒退伍,今三十明五十,陆陆续续的持续到现在,除了明面上的五千人马外,在海外李墨还有五千隐藏在各个大岛上的悍卒。这些悍卒都是李墨的私兵,眼里也只认李墨这个给他们吃,给他们穿,给他们一个好日子的主将。

当初选兵的时候李墨就尽挑那些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农家小子,这类人就像是一张白纸。读书人讲究的忠君对他们来说很陌生,他们在意的更多是实际的,能够抓到手里的利益。是李墨让他们吃饱了饭,是李墨让他们有钱娶妻,是李墨让他们可以活得像个人……朝廷的恩义,这些人平日里没有感受到,在没投军之前,留给他们影响最深的,是朝廷的税吏每年从他们家中拿走本来就不多的积蓄。

老一辈的人或许会惧怕官府,但这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后生们却不怕,在他们眼里,跟着李墨混才能混出个名堂。虽然眼下李墨并没有要带着他们造反的意思,但他们却已经时刻准备着,只等朝廷跟李墨翻脸以后自己就要大有作为。

移民海岛,不光是解决了朝廷头疼的流民问题,也让这些已经心存反志的后生们没了后顾之忧。亲眷都已经移民海外,甩开膀子开干就是。退一步讲,就算将来事败,只要有海军在手,也不必担心会被朝廷报复。

李墨知道手底下某些人的心思,但他却对此事保持了沉默。倒不是他真的有意那张椅子,而是为了将来考虑,狡兔三窟,多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是坏事。至于造大周的反,李墨从没想过。来自后世的李墨很清楚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大周别看看上去挺大,但在世界地图上也不过是偏安一隅罢了。

只要手上有人,天下哪里去不得?不是只有造大周反这一条路可走,离得最近的朝鲜,又或者是被契丹人占去的汉人故土燕云十六州,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现在想这些都有点不切实际。光有一支军队就想要征战天下,那只是痴心妄想。眼下的李墨手上只有五千人马,而能控制的百姓更是少之又少,耽罗岛上倒是有两万百姓,可就靠这两万百姓就能把朝鲜给占了?做梦呢吧?

同化这种事,往往都是多数占便宜,朝鲜别看只是个弹丸小国,可好歹也有那么二三百万人。占领跟同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像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清两个不是汉人主政的朝代,到最后还不是被人口数量庞大的汉人给同化了。

想要彻底将朝鲜纳入汉人的势力范围,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分化瓦解,用汉人庞大的数量来稀释朝鲜人,而这件事恰恰是李墨现在无法做到的。李墨在这件事里只能起到一个推动者的作用,实际决策者还是朝廷。

能够在朝廷混得就没有一个是善男信女,李墨相信,只要让朝廷里的那帮人觉得有利可图,风险又小,他们是不会放过这种名垂青史的机会的。而耽罗岛的移民,只是第一步,既然移民海岛可行,那往朝鲜移点人口过去又有什么不可以,朝鲜半岛也是岛嘛。

在这个武力至上的时代,小国的命运是悲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