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9章 以和为贵
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也能战胜一头绵羊带领的狮群。人,有从众心理,换句话说,就是大部分人缺乏主观能动性,需要有人牵头,为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打仗同样也是如此,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萧崇杰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头人,作为一军主将,在见到丰州军出现了铁浮图之后,已经被女直人吓破胆的萧崇杰立刻就下意识的认为丰州投靠了女直人。患有“恐金症”的他立马发病,也顾不上去指挥大军了,当即带着他的三千病友脱离了战场。
一军主将带头逃跑,那剩下的人又怎么可能还有心气与丰州军对阵。原本在人数上,原州军是占优的,可偏偏遇上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主将,原本即便会输也不会输得太难看的一场仗最后却是落个望风而降的局面。
好在李墨此来并不是打算吞并原州,并没有难为那些放下武器的原州兵卒,不过也因为这些降兵耽搁了时间,等李墨准备派人去追击早已退出战场的萧崇杰时,萧崇杰已经跑没影了。
“大人,可惜跑了那个萧崇杰。”袁虎略显遗憾的对李墨说道。
“他跑不了,只要他想回原州,那半道上肯定会被唐斌跟郝思文截住。”
自在丰州站住脚以后,李墨算是多年媳妇熬成了婆,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首先就是扩军,如今辽国大乱,群雄并起,想要说话有人听那就必须手中有兵。李墨将人中人马扩充至了两万,鲁达、杜胜等人所部尽皆增加了人马。好在五部归顺,为李墨提供了不少良马,要不然李墨还真不能凑出那么多的骑兵。
李墨的大军偏科严重,在扩军之前只有鲁达一支步卒,而在丰州扩军之后,马军依然人数占优。为了协调马步两军的人员比重,李墨将马铭、袁虎以及新加入的卞祥都改为了步军将领,而马军将领则是杜胜、唐斌、郝思文、孙安以及花逢春。
袁虎、马铭皆是强人出身,对骑战并不是专家,这次让他们改回步军,他们倒是没有什么异议,而卞祥是新加入的,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怨言。至于随同李墨一起来了丰州的王进,李墨则是给他安排了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他是教头出身,而李墨除了招了两万兵马之外,另外还招收了三万人作为预备军,这三万人就统统交由王进训练。
高宠跟何元庆做了李墨的亲军头领,而史文恭则被李墨派去了凤鸣军,毕竟李墨接的圣旨是率兵前往西夏,要是连一个人都没有,难免会惹人怀疑。更何况史文恭这人的心性李墨还没看透,暂时还不能与他交心,有些事情该瞒着还是要瞒着。
唯一可惜的就是坐镇耽罗岛的栾廷玉,他是个有本事的,足够担任一军主将,可耽罗岛那里要是没个李墨能够完全放心的人也不行,所以这次也只能暂时委屈一下。至于卢俊义跟岳飞这两个人,李墨压根就没考虑过带他们来。交浅言深是为交友大忌,李墨跟他们之间的交情还没好到可以托妻献子的程度,自然也不会带他们来丰州。
这次来原州“兴师问罪”,李墨明面上是出动了一万人,可实际上却出动了一万五,除了留下鲁达跟马铭外,其他野战军都被带上了,只不过唐斌与郝思文的军旗未打,这才忽悠了原州斥候。
一万五千人,黑压压一片,挨个数要数到什么时候,原州斥候一方面要弄清来犯之敌的人数,另一方面又要小心被丰州斥候给发现,能用的办法自然就是数军旗的数量,由此推算出大致的人数。
而在与原州军主力接触之前,唐斌与郝思文就受命带队脱离了大部队,绕路去了原州军背后的原州城。李墨倒不指望唐斌跟郝思文能够拿下原州,只是希望二人可以在大军击败萧崇杰的时候堵住他的归路,叫他进不得原州城。
从萧崇德的口中李墨已经大致了解了原州城内的情况,知道自己真正要对付的其实就只有一个萧崇杰,至于原州萧家里的那些老人,只不过是帮墙头草,谁强就偏向谁,不足为虑。
赶走萧崇杰,扶持萧崇德,这就是李墨此行原州的目的。吞并原州就目前来看并不可取,辽国如今国内大乱,群雄并起,可问题是国外还有女直人这头恶虎在伺机而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扑过来。
眼下丰州城正在扩建当中,李墨没有过多的精力再来经营原州城。做事要一心一意,要是三心二意,反倒容易最后一事无成。
战斗的经过出人意料的快,而结果也同样将李墨感到有些意外。萧崇杰没有回城,而原州城此时却已经降了。
萧崇杰出城的时候带走了原州大部分的兵力,只给城里留下了两千老弱残兵。当唐斌与郝思文带兵出现在原州城外的时候,原州城内顿时混乱起来。萧崇信在萧崇杰回来之前一直辅佐二哥萧崇德管理原州,她的威信比起萧家里的那些老人还要高。眼看兵临城下,萧家那些原先支持萧崇杰的人都已经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候萧崇信站了出来,带人将正在萧家议事堂议事的众族老给关押了起来,随后宣布接管了原州城防。
当萧崇德出现在原州城下的时候,萧崇信下令开城献降,李墨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原州。而帮了李墨如此大忙的萧崇杰此时去哪了呢?
原来自带队脱离了战场之后,萧崇杰并没有带兵回城,因为他知道原州城内只有两千老弱残兵,压根就不可能挡得住女直人的攻城,直到现在,他依然将李墨军中的铁浮图当做是女直人的铁浮图。
萧崇杰不愿意与原州城共存亡,自然也就不会回去找死。在逃跑的路上,萧崇杰向自己的众亲信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不回原州,而是直奔南京道投奔秦王耶律定。
自天祚帝屡战屡败之后,辽国权贵已经不在把希望放在他的身上了,转而开始关注天祚帝的几个孩子。天祚帝此时一共生了六儿六女,除了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被杀,次女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外逃外,身边还有五子五女。其中秦王耶律定支持者最多,没办法,谁让他的舅舅是权倾朝野的萧奉先呢。
天祚帝如今虽然还没死,但已经过气,辽国权贵已经没谁看好他。自又一次兵败北逃之后,天祚帝的堂叔耶律淳便在南京道的析津府将耶律定扶上了皇位。而此举也是无奈之举,天祚帝出征喜欢带着子女一起,随着他的大军战败,随军一同出征的几个子女要么被俘,要么不知所踪,眼下唯一还能明确生死的,就只有眼前这个耶律定。
不过随着耶律定上位,那些心向大辽的契丹贵族立刻纷纷带兵前来拥护,一时间倒是吸引了正在高歌猛进的女直人注意。
“去南京道?大人,那样不是还要跟女直人对上?”一个亲信听完萧崇杰的决定后有些担心的问道。
“除了南京道,我们现在还能去哪?你要是想回原州那你就回去。”萧崇杰没好气的答道。
回原州那是不可能的,之前仗着是萧崇杰的亲信,这帮人在原州城内得罪了不少人,眼下萧崇杰这个靠山倒了,继续留在原州等人来报复吗?
“既然大人已经决定,那我们就跟着大人一条道走到黑就是。”
统一了手下的思想,萧崇杰还不忘给这帮人画个大饼充饥,“如今秦王,不对,是陛下那里正是用人之际,咱们去了肯定能够获得重用,到时候升官发财是一定的,就凭咱们的本事,又何必非要窝在原州这种小地方。”
都是视脸面如粪土的人,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萧崇杰这伙人就忘记了在与丰州军对阵时的表现,一个个信心十足,打算前往析津府去开创自己的第二春。
李墨当然不知道萧崇杰已经带着人前往了南京道的析津府,不过他现在也没时间去管那只丧家犬,如何处理萧家才是他的当务之急。
在来之前李墨就没有吞并原州的计划,而在进了原州城,亲眼看到原州城内的现状之后,李墨更是不愿去背这个包袱。他是有钱,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自己给丰州怎么花都没事,可用在武装外人的上面,那是不是有点缺心眼?
原州上下眼下是对李墨俯首称臣,可谁知道他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李墨可不想在日后与女直人拼命的时候被人从背后捅上一刀,而且那刀还是李墨送给别人的。
既不能吞并,又不能过分削弱,要不然日后对上女直人的时候李墨就只能孤军奋战。有个帮手,哪怕那个帮手本事不济,可好歹也能有点心理安慰。李墨不指望原州在自己与女直人开战的时候起到多大的作用,只要能自保,帮着牵制一部分女直人的兵力,那就算是帮了大忙。
“我时间有限,就不跟你们客套了。”见四下就自己跟萧家兄妹,李墨说话也就直白了许多。
萧家兄妹一听顿时神经紧张了起来,知道决定萧家命运的时刻到了。就听李墨继续说道:“废话我就不讲了,就说说眼下的局势,如今辽国大乱,群雄并起,我们想要自保除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外,那就只有与人结盟。毕竟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女直人,我想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去做别人的奴隶对吧?”
萧家兄妹闻言齐齐点头,他们当然不愿意去做奴隶,可一旦被女直人给俘虏,等待他们的就是做奴隶的命。李墨有句话说的没错,但凡是在辽国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女直人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你们原州虽然之前做过一些对不起我的事,但为了大局着想,我原谅你们了。俘虏的人我会还给你们,你们原州的积蓄我也不会去动。”
“那你想要什么?”
“我只希望你们在日后遇到女直人的时候可以坚持住,不要像你们大哥那样望风而逃。这辽国是咱们的家园,不是他女直人的放马场。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们,一旦女直人到来,我丰州肯定会奋起反抗,至于你们,我希望你们可以不要丢了作为一个契丹人的骄傲。”
“……一旦丰州与女直人开战,原州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请允许我们到时与你们共进退。”萧崇信一脸郑重的对李墨说道。
李墨微微一笑,“好,那咱们就算是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你们要是有什么难搞定的人,趁着现在我在这里,说出来我帮你们搞定。”
萧崇德原本不想麻烦李墨,可萧崇信却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当初萧崇杰返回,要不是取得了家中族老的支持,原州城也不会那么快就落到萧崇杰的手里。所以当李墨问起需要他帮什么忙的时候,萧崇信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请家中族老去丰州作客一段时间。只要有了这段时间,萧崇信自信可以消除族老对原州的影响力。
对于这个要求,李墨自然不会拒绝。理由都是现成的,这些族老当初支持了要跟自己作对萧崇杰,眼下萧崇杰既然跑了,他们不顶雷谁顶?
决定一宣布,原州城中的反应却没有李墨所想的那样激烈。萧崇杰当初在战场上的表现已经由那些被释放的原州兵传的满城皆知。原州百姓对那个银样蜡枪头的代理城主失望透顶,连带着也对族老当初一力支持的态度产生了怀疑。
这回丰州军手下留情,要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这帮中看不中用的人而枉死,要说对支持萧崇杰那个怂人的族老没有一点怨气,那是不可能的。得知众族老要被请去丰州作客,除了小部分暗中拍手称快外,大部分原州百姓都保持了沉默。
第230章 搂草打兔子
扯虎皮才好做大旗!人们做事情都喜欢给自己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如今辽国的一多半江山都已经落到了女直人的手中,天祚帝此时虽然尚未死,但辽国权贵已经不愿意继续跟着这个不靠谱的一条道走到黑了。
南京道的耶律定就是这些辽国权贵新看上的主子。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别看如今辽国被女直人打得奄奄一息,但好歹也是立国百多年的国家,那底蕴并不是女直人这帮刚刚从黑山白水间走出来的野人可比。只要团结一致,辽国并不是没有一搏之力。
南京道的热闹李墨并不打算去凑,一来他不是契丹人,二来他也不愿意去受制于人,把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当拱手让人。可事情并不是李墨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在收服了原州不久,代表朝廷的旨意就传到了丰州,命令丰州派兵前往南京道析津府听命。
若还是前两任的李家家主,那接到旨意以后肯定二话不说就答应,可眼下当家作主的是李墨,他可不是辽国的死忠。仅凭一道旨意,一个李墨丝毫不感兴趣的官职就想让李墨出力,别说门了,窗户都没有。
可眼下正是一致对外的时候,李墨也不想因此影响到辽国的抗金大计,但让李墨派兵去析津府,那也是不可能的。就在李墨感到有些为难的时候,耶律余里衍出面帮了他一个大忙,主动提出让李墨在丰州打出她的旗号。
耶律定的母亲是元妃,而他的舅舅就是萧奉先。有了这个舅舅,耶律定得到了许多辽国权贵的支持,但同样也给耶律定留下了许多仇人。而耶律余里衍,就是仇人中的一个。当年萧奉先为了让耶律定能够成为辽国太子,先是设计诬告了耶律余里衍的母亲文妃,逼得文妃的妹夫耶律余睹为了自保叛辽投金,随后又在一次军中兵变时向天祚帝献计处死了当时人望颇高的晋王耶律敖卢斡,也就是耶律余里衍的哥哥。
这母亲跟哥哥都是因为萧奉先的谗言而死,而萧奉先之所以会这么做的目的都是为了耶律定,这样一来,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又怎么可能会待见耶律定。
耶律余里衍一露面,南京道那边立刻偃旗息鼓,不提什么让丰州派兵来援的事情了。只是派出了使者,劝说耶律余里衍以大局为重,两家联合对抗咄咄逼人的女直人。而耶律余里衍也是个知道事情轻重缓急的人,在得到李墨的同意之后,答应了耶律定两家结盟的提议。
大敌当前,个人恩怨也只能暂时放在一边。眼下辽国的东京道已是女直人的囊中物,上京道随着天祚帝的又一次战败已经有大半被女直人攻陷,而女直人的目标也转向了中京道,耶律定的南京道与李墨的西京道虽然暂时还不会遭遇女直人的直接威胁,可一旦中京道沦陷,那离与女直人交手也就不远了。
相比起南京道,李墨的西京道反倒更容易遭到女直人的袭击。耶律定的南京道南边就是大周的领土,东面就是大海,西面则是西京道,只有北面才是中京道,女直人攻来也只会是从中京道过来。
可李墨的西京道就不同了,女直人除了可以从中京道过来,更可以由上京道进入。李墨不担心来自西夏的攻击,眼下西夏自顾不暇,横山防线在大周军队的攻击下已经崩溃,如今求和的使者正在前往大周京城的路上。李墨需要防备的,就是来自东边或者北边的女直人。
……
老话说得好,怕什么来什么。李墨担心着女直人进入西京道,结果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消息,说是女直人的一支偏师出现在丰州的北面,虽然距离尚远,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看来女直人的胃口不小,在得知南京道的耶律定成为新一任辽帝之后,已经决定分别出兵中京道及西京道,试图两面合围。彻底灭亡辽国。
南京道与西京道虽说已经结盟,但这个盟约却并不牢靠,结盟只是为了保证两家互不干涉,可想让两家携手,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除了派出信使告知南京道此事外,李墨就没幻想过南京道会派兵来援。
大批的斥候被派了出去,给李墨带回了大量的情报。敢情不是女直人大兵压境,而是追击一支败军,领军大将是金国名将完颜娄室。
按理来说,一支残兵败将,不值得动用一员大将负责追击。更何况眼下正是金国攻打辽国中京道的关键时期,让完颜娄室这样一员大将去追杀败军,实在是有点大材小用。
事出必有因,既然需要动用完颜娄室,那肯定不是为了那支败军的领兵大将李良辅。被金兵追杀的不是辽兵,而是西夏兵。西夏王李乾顺娶了辽国的成安公主,如今母国有难,成安公主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李乾顺便派了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前往助战。结果是已经知道的,天祚帝战败,作为帮手的李良辅只能引兵返回。只是不知道他干了什么刺激到了金国,派出了完颜娄室一路追杀。
当然,不管这回金兵是不是冲着李墨的丰州而来,李墨都不会袖手旁观。倒不是为了帮助李良辅,而是迟早要跟女直人对上,要是能在这时干掉完颜娄室,也算是除掉了金国的一大臂助。
得知李墨决定出兵,蜀国公主那是心里暗送一口气,别看丰州表面上是以她为主,但实际上却是李墨说了算。
随着李墨一声令下,丰州城上下动员起来,到了此时,谁到知道与金兵一战在所难免。李墨手下那些汉人将领是期待加兴奋,总是听李墨把女直人的战力夸了又夸,这回总算是要见真章了。至于那些辽国本地人除了听命行事外,还是被金国对待战俘的态度给吓到了。往常即便被权贵剥削,好赖还算个人,有些人身自由。可要是做了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