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孽海情天梦红楼-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蟠先跟张德辉说了,到了晚上,又跟薛姨妈商量。
薛姨妈听了心情特复杂,既高兴儿子长大懂事了,又担心他在外面招惹是非。想来想去,还是不想让他去。
薛姨妈:“咱家不差钱,你还是在家安分守己的吧。”
薛蟠早打定了主意,说:“你天天说我不学无术,现在我要学着做买卖了,你又不答应。张德辉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我跟着他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薛姨妈又跟宝钗商量,宝钗笑着说:“如果哥哥改邪归正了,那正好,如果还是那样,你守着他也没办法。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吧。妈给他一千两银子,就当给他交了学费了,挣到钱更好,挣不到钱也没关系。反正有伙计跟着,你就放心吧。”
薛姨妈思索了半天,最后,同意了。
第二天,薛姨妈叫来张德辉,隔着窗子,千叮万嘱,让他照顾好薛蟠。
张德辉:“太太放心,十四日是出行的好日子,我们雇下几匹骡子,十四一早出发。”
薛蟠喜不自禁。
薛姨妈和宝钗、香菱给薛蟠收拾行李,派了一个老仆人和四个小厮跟着,主仆六人,雇了三辆大车、四个骡子拉行李,薛蟠又骑了自己家的一匹大骡子,还牵着一匹备用马。
十三日,薛蟠先跟舅舅辞行,然后辞过贾府众人。
十四日,薛姨妈挥泪送别了薛蟠。
薛姨妈来京城时带的家人就不多,现在一下子又送走了五个大男人,家里就只剩了两个男子。
于是,薛姨妈重新进行了人事调整:所有出去的男人媳妇都搬进院子来住,香菱把东西收拾好,搬来跟薛姨妈住。
宝钗觉得这样安排欠妥:“妈妈既然有了这么多人作伴,不如让香菱跟我去园子里住。”
薛姨妈:“对呀,我早该想到的,你那里丫头少点,前几天还跟你哥商量要给你新买一个。”
宝钗:“新买的风险太高,如果看走了眼,来个淘气的或者智商不高的就麻烦了。还是沉住气,慢慢打听吧。”
香菱很高兴:“我本来想跟奶奶说和姑娘作伴去,没想到姑娘先说了。”
宝钗:“我知道你羡慕园子已经好久了,只是一直没机会。现在好了,可以住上一年,我也有个做伴的,你也遂了心愿。”
香菱:“好姑娘,我想跟你学作诗。”
宝钗:“先别提写诗的事,今天第一天进园子,从老太太那开始,挨个走一圈,问候一声,不必特意说你搬进园子了,若有问的,就说我带了你进来做伴。”
香菱答应着刚要走,看见平儿走过来了。香菱忙问好,薛宝钗说:“我今天带了她来做伴,正要去回你奶奶一声。”
平儿:“姑娘说的见外了。”
宝钗:“商店有主人,庙里有主持。虽然不是大事,但是家有家规,园子里添了人,也应该告诉管家一声不是吗?既然你来了,我就不打发人过去说了。”
平儿答应着,问香菱:“你既然来了,怎么不去拜访一下邻居?”
宝钗:“她正要去呢。”
平儿:“我们家你就别去了,二爷病了在家呢。”
香菱答应着去了。
平儿对宝钗说:“最近我们家出了件新闻,听说没?”
宝钗:“这两天帮哥哥收拾行李,你们的事一概不知,连姐妹们也没见到。”
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的不能动了。”
宝钗:“为啥?”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个贾雨村,也不知半路中哪里来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却给府里惹了很多麻烦!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哪里见了几把扇子,那不是普通的扇子,是文物。回家把所有的扇子拿出来看了一遍,没有一个顺眼的,就叫人去买‘文物扇’,你别说,还真找到了。二十把文物在一个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的人手里找到了。那人姓石,名呆子。二爷托了个熟人把石呆子请家里,经过鉴定,此人手里的扇子都是真迹,回家告诉了老爷,老爷说买,石呆子不卖,而且说:‘冻死、饿死,一千两银子也不卖。’老爷天天骂二爷,二爷天天磨石呆子。”
宝钗:“最后买了吗?”
平儿:“没有。石呆子说了:‘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了贾雨村耳朵里,他想了个办法,说石呆子拖欠官银,把扇子抄了来。然后,把扇子送给了老爷,老爷问二爷:‘人家怎么拿到的?’二爷说:‘为这点事,弄的人坑家败业,也好意思!’老爷听完就打了二爷。也不知用什么东西打的,脸上破了相了。我们听说姨太太家有种神奇的丸药,专治跌打损伤,姑娘能否给我们一粒?”
宝钗让莺儿取了一粒给平儿。
宝钗:“男同志我也不便亲自看望,替我问候吧。”
平儿答应了,去了。
香菱拜见完邻居,见宝钗去贾母那里了,就来到了馆。黛玉的病已经好了四分之三,见了香菱,格外高兴。
香菱:“姑娘能教我写诗吗?我是热爱诗歌的孩子。”
黛玉:“可以啊,你现在就拜我为师吧。我虽不是诗人,但教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香菱:“太好了,我不耻下问的时候老师不许烦哟。”
黛玉道:“其实写诗很容易的。要这么写、这么写、这么写……明白了吗?”
香菱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我明白了。以前看古人的诗有好多疑问,古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原来是为了这么写,所以才这么写。从今以后,姑娘再也不用担心我会不会写诗。”
黛玉:“你终于明白了,我很欣慰。”
香菱:“我最爱陆游的诗。”
黛玉:“你若真的想学,我这里有《王维全集》,你拿去背一万遍,再把李白、杜甫的几百首诗也背上一万遍,你就会写诗了。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最后,你再看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提高一下自己的写诗水平,就搞定了。”
香菱笑道:“没想到写诗竟然这么简单,好姑娘,你把这些书借给我,我晚上挑灯夜读,能背几首背几首。”
黛玉让紫鹃拿出来王维的诗给了香菱:“用红笔标注的是我选的,有几首背几首,不明白的问你家姑娘或者我。”
香菱如获至宝,回到家啥也不做,就知道背诗了。背到深夜,也毫无睡意。
过了不知几天,曹雪芹没说,香菱来还书了,要换杜甫的律诗。
黛玉:“背过了多少首?每首背了多少遍?”
香菱:“红笔标注的都背了,每首背了一万遍。”
黛玉:“读出什么味道来了吗?”
香菱:“读出来了,我想说,不知对不对。”
黛玉:“只有研究探讨,才能进步,快说出来我听听。”
香菱:“诗的好处,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看起来似乎无情理的,想想确实有情理的。”
黛玉笑道:“有点意思,请举例说明。”
香菱:“比如《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的太无理,‘圆’的又太俗。但背了一万遍后,如果想找两个字替代它,翻遍字典,竟找不出来。”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来了,也坐下来听她讲诗。
宝玉:“听你说了这几句,你已经明白了诗的真谛。你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悟出这些道理的?”
香菱:“我参加了林姑娘的写诗速成班。”
探春:“明天我跟社长申请个名额,请你入社。”
香菱:“我只是羡慕那些会写诗的姑娘,写着玩的。”
探春、黛玉说:“我们都是玩的,在园子里我们是诗人,出了园子狗屁不是了。”
宝玉:“此言差矣,前几天我就把我们诗社的诗给外面的几个朋友看了,他们看的爱不释手,争相拿去发表了。”
黛玉:“这是真的么?这难道真的是真的么?”
探春:“你真胡闹!就算我们写的好,也不该把我们写的传到外面去。”
宝玉:“这有什么!好诗恒久远,一首永流传。”
正说着,惜春打发人来请宝玉,宝玉去了。
香菱:“姑娘给我布置作业吧。”
黛玉:“昨晚的月亮最圆了,你以月亮为题,作一首诗吧。”
香菱高兴的回家写作业去了,写两句,背几首杜甫的诗,坐卧不宁、茶饭不思。
宝钗:“我找颦儿算账去,好好的人被她教成诗疯子了。”
香菱对她笑笑:“姑娘别打岔,我刚刚有了点灵感。”于是提笔疾书,一首诗挥笔即成。
宝钗:“这诗很不成样子,拿了叫你老师看看去。”
黛玉看了,只婉转地说了一句:“诗背的太少,继续背。”
香菱默默的走了,从此在池塘边、树荫下、山石上,会经常看见她苦思冥想的身影,时而笑、时而皱眉、时而自言自语。
李纨、宝钗、宝玉、探春等听说了,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看香菱作诗。
宝钗:“这人彻底疯了。昨晚嘟嘟囔囔的五更天才睡,不到一顿饭功夫竟然又起床找颦儿了。回来后,或呆,或这样,这不,又着魔了。”
宝钗又笑着对宝玉说:“如果你也像她一样的刻苦,早就功成名就了。”
宝玉脸耷拉下来了,也不说话。
远远的,大家看见香菱又去找黛玉了。
探春:“咱们也去看看去。”
还没进门,就听黛玉说:“还是不好,再重写!”
宝钗隔着窗子喊:“菱姑娘,你闲闲吧。”
香菱已经入了戏,边思考边答:“你错了韵了。”
众人大笑。
宝钗:“可真是诗魔了。”
李纨:“应该让她散散心了。”
到了夜间,香菱依然学习到五更天。睡下不久,宝钗听到香菱说梦话,梦话竟是一首诗。
 第四十九回 大观园迎来了新客人
话说香菱从梦中得到了一首诗,醒来后连忙去找黛玉。刚走到沁芳亭,就见李纨和众姐妹给王夫人请安回来。宝钗边走边说香菱梦中作诗的故事,忽然一抬头,看见香菱过来了。
香菱:“你们看看这一首,如果行,我继续学下去;如果还是不行,那我就死了作诗的念头了。”
众人一看,不仅写得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都竖着大拇指夸香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香菱起初还不相信,探春说:“别怀疑了,快写入社申请书,找社长签字。”
香菱这才信了。
正说笑着,只见几个小丫头和婆子急匆匆的走来。笑道:“来了好多姑娘、奶奶,我们都不认识,你们快去认亲去。”
李纨笑道:“你们说的明白些好不?到底是谁来了亲戚?”
一位伶牙俐齿的丫头说道:“奶奶的两位妹妹来了。还有一位姑娘,是薛大姑娘的妹妹,还有一位英俊少年,是薛大爷的弟弟。我现在要去请姨太太,奶奶姑娘们先过去吧。”
宝钗:“我们家薛蝌和他妹妹来了不成?”
李纨:“我们婶子来了不成?”
于是大家急匆匆又回到王夫人房里,只见乌压压的占了一地人。
下面我们来介绍新来的客人:
邢夫人的兄嫂带着女儿邢岫烟,进京投靠邢夫人来了,没想到,路上偶遇凤姐的哥哥王仁也进京,就做着伴一起来了。走到半路,在船舶停靠的那一瞬间,又遇见了李纨的寡嫂和两个女儿—李玟、李绮。大家一交谈,原来是同一个目的地,于是成了三家同行。无巧不成书,三家走了不多远,又遇见了薛蟠的堂弟薛蝌,送妹妹薛宝琴来京待嫁,听说王仁来京,也凑齐了一齐去贾府投奔各自的亲戚。
贾母和王夫人非常高兴。
贾母:“怪不得昨天的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今天有个大聚会。”
亲友相见,相互拥抱,然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接下来大家相互话离别之苦,来宾送上自己带来的礼物。
凤姐忙的不亦乐乎。
李纨和寡婶、妹妹们拉着手,无语凝噎。
宝钗拉着宝琴的手,有说不完的话。
黛玉见了,想到自己孤苦伶仃,落下了伤心的泪水。宝玉见状,劝慰了半天。
宝玉安慰好了林妹妹,急忙回叫人:“大家快去看帅哥、美女。宝姐姐的亲哥哥长那样,可她的堂弟却长这样,一表人才,还有她堂妹,你们都说宝姐姐是个绝色的人物,那是跟咱们家的女孩子比。还有大嫂子的两个妹妹,我的天啊,我的天!她们一个比一个漂亮,我今天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
袭人明显的吃醋了,不去。
晴雯、麝月早跑去看了回来了,笑着对袭人说:“你确定不去看?”
袭人:“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不去。”
晴雯:“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宝妹妹的一个妹妹,大妹妹的两个妹妹……我们家一下子来了四个大美女。”
一句话未了,探春来找宝玉了:“咱们的诗社终于壮大了。”
宝玉:“她们也会写诗吗?”
探春:“我刚才问了问她们,虽然得到了谦虚的回答‘不会’,但是以我女人的直觉我可以肯定,她们一定都会的。就算不会,也没什么,看香菱也知道结果了。”
袭人忍不住自己的好奇,问探春:“她们都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最好看,是不是真的?”
探春:“是的,她是我见过的女孩中最漂亮的一个。”
袭人更惊讶了:“那要美到一个什么程度?不行,我一定看看去!”
探春说:“老太太见了,喜欢得不得了,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闺女了。老太太要养着她,刚才已经定了。”
宝玉高兴的一蹦老高:“这是真的么?这难道真的是真的么?”
探春:“我从会说话起就没说过谎,不过有了这个孙女,就不疼你这个孙子了。”
宝玉:“我乐意。明天十六,我们诗社应该聚会了。”
探春:“看你心急的。林丫头病刚好,二姐姐又病了,湘云也没来,还有这些新来的美女们不熟悉环境,不如等人齐了,香菱的诗也不靠从梦中找灵感了再聚会。”
宝玉:“还是你想得周到。”
探春:“我们去老太太屋里,看看它们都住哪里?若不住咱们家,我们岂不是白高兴了?”
兄妹俩一起来到上房,凤姐已经安排好了:薛宝琴晚上跟着贾母;薛蝌住薛蟠的书房;邢岫烟跟迎春住一个院子;李婶和女儿李玟、李绮住到稻香村。
一切安排就绪,忽然有人来报:“保龄侯史鼐调到外省做官去了。”
贾母:“他们走他们的,把史湘云接到咱家。”
凤姐:“让她跟宝丫头住一个院子吧。”
大观园里一下住进这么多人,顿时热闹起来。姐妹们加上宝玉和凤姐已经有了十三个人。按年龄大小排序,老大—李纨,其他的十二个人,差不多都是十五六岁,就并列排老二了。除了老大,他们都是姐妹兄弟的乱叫。
香菱正痴迷写诗,可巧来了“话袋子”史湘云。俩人没日没夜的谈诗、写诗、论诗:杜甫写的太啥、李白写的太那啥……
宝钗:“我实在受不了了,你们天天谈、夜夜谈,放着两个现成的诗人不说,老提那些死人干什么!”
香菱纳闷:“好姐姐,你快告诉我是哪两个?”
宝钗笑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两人大笑。
正说着,宝琴披着一顶金翠辉煌的斗篷进来了。
宝钗:“这斗篷哪来的?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宝琴笑道:“是老太太给我的,说外面下雪了,让我披上。”
香菱仔细的看了看说:“怪不得好看,原来是孔雀毛做的。”
湘云说:“不是孔雀毛,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可见老太太有多疼你了,那么疼宝玉,都没给他。我给你个忠告你要记住,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来园子里。太太屋里不是不能去,要等太太在家时再去,她那屋里人多心眼坏,都是害咱们的人。”
宝钗笑道:“说你没心眼吧,也不对,你就是嘴太直了。”
湘云瞅了半天宝琴,又说道:“这件衣裳也就配她穿!”
说话间,琥珀、宝玉、黛玉走来了。琥珀来转达老太太的话:宝姑娘别管的宝琴太严,她还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要什么东西尽管要去,别多心!
宝钗笑道:“你还是领回她去吧,小心我们委屈了她。我们哪里不如她呢!”
湘云:“宝姐姐,我知道你说的是玩笑话,也许真有人这么想呢。”
琥珀笑道:“真这么想的也就是他了。”说完,手指宝玉哈哈笑。
宝钗、湘云:“他不是这种人。”
琥珀又指着黛玉笑道:“不是他就是她!”
宝钗笑:“更不是了。我妹妹就是她妹妹,她比我还疼她。”
宝玉知道黛玉爱使小性子,却不知宝钗和黛玉的感情已与日俱增,看了看黛玉,脸上表情平淡,不像生气的样子。
黛玉拉过宝琴的手,亲热的叫:“妹妹。”
宝玉纳闷:女孩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说笑了一会儿,宝钗、宝琴去薛姨妈家,湘云去贾母那儿,林黛玉回房歇着。宝玉便找来了:“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亲密了?”
黛玉便笑着把说错了酒令被宝钗批评、雨中送燕窝之事都讲给宝玉听了。
宝玉:“明白了。”
黛玉:“人家都有妹妹,偏偏我没有,这不公平。”说完又落泪。
宝玉:“何必自寻烦恼,你看你比去年又瘦了不少,再不注意保养怎么行!”
黛玉:“最近我虽然时常觉得心酸,但是眼泪却比以前少多了。”
宝玉:“没听说眼泪还会少的,你想多了吧。”
正说着,宝玉屋里的小丫头来送斗篷了:“大奶奶打发人来下通知,下雪了,让诗社的成员都到她家里开会,研究明天诗社聚会的事。”
话音刚落,李纨的小丫头也来请黛玉了。
两人踏雪前去稻香村。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