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珠红楼之梦非梦-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以前,还是宫妃的恭妃想要在皇宫之中消失,太难太难,可如今,人人都对乾隆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恭太妃想要诈死出宫,只要永琮和永璋操作得当,想要瞒天过海,却也不是难事。
“宫里的事情,我来安排,等她出了宫,你送她离开。”永琮冷静地说道,然而握着茶盏发白的指关节却透露出了他内心的情绪。
永璋看着他压抑的痛苦,却没有了嘲笑、幸灾乐祸的心情,只淡淡地应道:“我会的。”
“你……”永琮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没能忍住,“你打算安排她去哪里?”
永璋看他的样子,真的很想嘲笑他几句,最终却只是颓然地道:“看她喜欢吧。”如今的他们,难道还能奢望留得住那个她么?
恭太妃死了,突发疾病死的。
这件事情是永琮安排的,倒是确实和乾隆无关,但是,如今宫里宫外的人,都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摩乾隆,所以很多人的心里,都觉得恭太妃是被乾隆折磨死的。也因着如此,越发没人想要去理会乾隆了。
因着永琮尚未大婚,也没有宠幸过任何一个女子,所以如今在宫里的女主子,就都是乾隆的女人。不再想着争夺乾隆的注意力,她们反而能够客观地评价恭太妃,觉得那样一个真心对待乾隆的女人都遭到如此的下场,她们是真的对乾隆寒心了。
乾隆得知恭太妃的死讯,也是伤心了两日的,但是这种伤心并没有盖过他内心的暴虐去,依然日复一日地狂躁。
可是他的身体状况本来就很不乐观,这般折腾下,越发衰败。
而出了宫的林雅音,终于改回了自己前世的名字——萧锦,也见到了林墨玦,她的弟弟。姐弟二人前世就自小失散,后来好不容易重逢却又碰上穿越,相处的时间,真的少得可怜。
可是,萧锦留在京城真的是不方便、也很不妥当的,更何况她自己也不想留在这个让她心情压抑的地方,永琮也好,永璋也好,曾经爱过、恨过,最后却只让她觉得疲惫不堪,再也不想和他们多作纠葛。而乾隆,萧锦更是从不曾爱过,但多年的相处,他对她的生活、记忆,却也是入侵了一部分的。直到听到乾隆的死讯,萧锦发现,自己也是没有办法做到无动于衷的,说不清楚是开心、解脱,还是怅惘,她只想离开这个叫她连呼吸都觉得费力的地方。
永琮和永璋都已经决定对萧锦放手,对于她的选择都只是沉默地安排,而林墨玦虽然舍不得姐姐,却也希望她能够自由地生活,一点儿都不想让姐姐和曾经伤害她至深的永琮和永璋再有瓜葛,所以也支持她离开的决定。反正如今天下归了永琮,等过几年,人们都遗忘了恭太妃的存在,他自然还会有机会见到姐姐的。
萧锦最终上了薛蝌的商船,离开了大清,去了国外,最终在英国落了脚,隐在幕后帮薛蝌打点在西方的生意,更给大清招募了不少的科技人才输送
☆、第 139 章
乾隆驾崩了,没过多久,挣扎着的太皇太后也跟着咽了气。这世间最尊贵的两个人的死亡,却并未造成多大的哀痛,实在是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就把他们该得到的孝顺、爱慕、尊敬、崇拜,都折腾光了。
便是那些将全部的荣宠都寄托在乾隆身上的太妃、太嫔们,都对乾隆的死只感到轻松,而不觉得遗憾了。虽说乾隆死了,她们的荣华富贵便没了保障,只能看太后和皇帝的脸色过日子,可总比在太上皇身边,无时无刻有可能被虐待甚至有生命危险来得强,反正到了这个地步,她们的未来也没什么盼头了,不过是想着可以安稳地度过晚年了。按照清朝的规矩,有子的太妃、太嫔可以被儿子接出宫去荣养,永琮也给出了承诺,待得太上皇和太皇太后的大孝过了,便许了成年的阿哥们接太妃们出宫,如此一算,只得一个三阿哥永璋可以接了纯贵太妃出宫,四阿哥永珹的额娘已经过世了,永琪已经死了,愉太妃是指望不上了,如今全部希望只放在了金锁诞下的十五阿哥永琰身上,只盼望能平安地将永琰养育长大出宫分府,然后能够接她出宫去安享晚年。至于其他的阿哥,还没有成年,仍然由太后照看着养在宫里。因着永琮已经登基,这些皇阿哥和太妃们,也自知无力争夺什么,更兼之乾隆已死,他们也没什么好争的了,这宫里,倒是难得地呈现出一派安静平和的景象。
太上皇驾崩了,太皇太后也薨了,两桩国丧,举国同悲,皇帝哀不可抑,下令三月内禁宴乐,更是为表孝道,决定五年内不选秀、不大婚。
及至有那“忠心”的臣子,上折子请求皇帝“夺情”,述说“后宫不可一日无主”的理念,永琮也不多言,直接抬出皇太后富察氏来,堵住了那些人的嘴。
也有人担心,富察皇太后会否想要趁皇帝年幼,而把持朝政,但时间久了,这皇太后也没对朝政做出任何指手画脚的行为来,反倒对于年轻的皇帝所作出的政策决定,无保留、无条件地支持。自出了一个皇太后之后,富察家的声势便如日中天,但这家人都是谨慎的,也被皇太后告诫过,所以,他们除了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的身后外,并未作出揽权、敛财等外戚常做的事情。
待得第二年,永琮改年号为“振华”,也正式开启了振兴大清的历史进程。虽然这个年号被永璋冷嘲热讽了好一阵子,永琮却并不想改变,因为这是他最初也是最大的心愿。
主少国疑,少年皇帝登基,有正值壮年能力卓绝的兄长、权高势重的外戚,不是没人担心永琮镇不住场面的,更有人忧心忡忡地生怕发生些什么事变,导致国力的衰退。
然而,永琮的表现却让某些存心看笑话的人刮目相看了。他年轻,但不稚嫩,处事手法老道而且相当的果断坚决,比起乾隆来,稚嫩的少年皇帝,反而更像是一个实干家,不讲究排场,不在乎享受,更对各种美貌娇俏的女子不感兴趣。
而且,原本只是个皇子、连太子都不少的永琮,不曾建府,更看似尚且来不及在朝堂之上笼络势力的永琮,直到乾隆过世了,才终于叫人看清楚了在他的身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势力,却也让很多人都看不懂了,为什么那些在乾隆年间被提拔起来、极少甚至从未和振华皇帝接触过的人,居然能够那么毫不犹豫且坚定不移地站在振华皇帝的身后,成为皇帝所有政策坚定的支持者。
最先被摆到世人眼前的,是在乾隆年间就在筹备的大清水师,因为它一直以来都蒙着神秘的面纱,更因为在这个时代的人,尚且还未注重到海上的力量,只觉得这个造船厂是永璔的地盘,在其间任职的,除了一些“工匠”之外,又都是年轻的官员将领,在一般人眼中,只觉得那是乾隆锻炼年轻人的地方,并不觉得所谓的水师是多么厉害的存在。
然而,当永琮带着满朝文武站在天津港口,看着被永琮取名为“北洋水师”的舰队露出它狰狞而又强大的真面目来时,所有人都震撼了。满朝文武便是不了解所谓舰队的实力,但对火器的威力,却已经是非常的了解和忌惮。如今这些舰船,满身都是黑黝黝的炮口,如同刺猬一般,看起来实在是骇人得很。
便是知晓永璔实力的永琮和永璋,也不由得觉得意外和震撼,他们虽然知道永璔是机械专家,可是在目前的制造力水平之下,要打造出这样的一支蒸汽动力驱动的舰队来,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照如今的情况来看,大清热武器和舰队的势力,绝对是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这让了解原本大清屈辱历史的穿越者们,都是欣喜若狂——有了强大的武力,他们决不允许大清再成为任人宰割的肥羊。
只是,北洋水师虽然建立起来了,但也如今着严峻的问题,严重的人员不足使得北洋水师徒有虚名,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虽然离列强侵略中国的时间还早,但是永琮一直都觉得时间无论如何都不够用,所以当即便大笔一挥,命人广招兵马,势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补足北洋水师的兵员配置。
在场的文武百官们,也算是看出来了,这北洋水师大略便是新皇攥在手心里的第一势力,若能在其中任得一官半职,便很能够入了皇帝的眼,而且水师这只新的军队,明显是皇帝的亲信势力,不会远征,自然就不用面对什么战争,安全性很高,所以当即便有很多人打起了将家中子弟送入水师的念头。
然而,永琮建立水师可不是为了给这些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镀金养老的,他是真正知道,未来大清真正的威胁,是来自海上的,所以永琮决不允许有这样心思不正的人进入到水师中的。
永琮亲自任命傅恒兼任水师总提督,任命福尔泰、福隆安为左右总兵。福尔泰作为永琮前世最信任的副队长,自然是被委以重任,誓要带出一支强大无比的海军陆战队来。福隆安当年差点断腿,后来到了天津造船厂,在夏凝珏的治疗下终于痊愈,却是乐不思蜀了,对那被永璔等人形容得浩瀚神秘的大海,心生向往。如今被永琮委以重任,更是摩拳擦掌,意欲大显身手,以扫除那段被逼婚时不得不避其锋芒的憋闷。
傅恒虽领着总提督的职,却极少对北洋水师的管理提出意见,他虽然诧异于永琮对福尔泰无条件的信任,但是却并不想倚老卖老地钳制少年皇帝施政。自古以来,外戚专横的,从来就没有过好下场。如今富察家站得已经够高了,再进一步,就危险了。傅恒很聪明地守着自己的本分,水师这一块他本就不擅长,而自己的嫡子已经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了,他也很是欣慰了。然而叫他吃惊疑惑的,却是福尔泰的作为,他明明也是在陆地长大的,明明从未接触过海战,然而对于训练水兵,却显得驾轻就熟,而且通过他的那种方法选□的什么“海军陆战队”,经过了他那种种近乎刁难的训练后,战斗力惊人,和普通的八旗子弟兵比起来,以一敌十不再只是神话。
皇帝换人做,福尔泰等穿越众人,再也不需要考虑上位者对他们的忌惮,不需要担心自己表现得太过优秀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在永琮的支持下,简直就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不过好在还知道不能表现得太过异常,否则在这个仍然相信鬼神之说的年代,搞不好就要被当做异端处置了。
北洋水师招收士兵的条件很优渥,因为永琮在水师建设上,很舍得投银子,只因为永琮成立了一个远洋贸易司,薛蝌成了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大笔大笔地赚进金钱,除了留下周转的,其他的全部投入到了水师的建设中。
不是没人反对永琮将“低贱”的商贾抬高成了官员,甚至有人找上永璋,希望通过他来施压迫使永琮放弃这个“荒唐”的计划。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被人以为绝对会拖永琮后腿的永璋,对成立“远洋贸易司”一事,持支持的态度,并且为薛蝌大开方便之门。而最为奇怪的是,永璋如今管着吏部和户部,这两个部掌管着朝廷的命脉,按理说皇帝应该将其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如何都不该交给永璋这样一个对他很有威胁的人,但是永琮却这么做了,而永璋也这么受了,在所有人猜疑着什么时候两人之间会爆发决裂的矛盾时,他们倒似没事人一般,照常做着他们该做的事情,无比的矛盾,又意外地和谐。
因为北洋水师招兵条件优渥,又说了在服役满五年之后,可以领着丰厚的奖赏卸甲归田,故而来应征的百姓还算比较多的,在加上朝廷往南方海边城镇招收了一大批人,所以,可以供负责招兵的福尔泰筛选的余地很大。
招兵的过程,都是按照福尔泰的一套标准来的,身份、地位自然是忽略了的,只注重身体素质、战斗素质,虽然他也很想招点儿有文化的,可这年头,读书人就少有肯当兵的,而当兵的,几乎都是大字不识一个,若能认得自己名字怎么写,就可以算是不错的了,几乎全是文盲。福尔泰很是着急,可这种全民教育的事情,他急也没用,只能把这情况反映给永琮,交给永琮去处理,其他的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在训练之余,找人来给这群大兵们上个课,识得几个字罢了。
在教育的问题上,永琮是绝不会忽视的,但是以如今大清朝廷的财力,全民义务教育,根本不可能即刻实行。不过永琮还是决定要试点先开办一个八旗子弟大学堂,先把八旗子弟都归拢到一处,让他们学点东西,能够各展所长最好,便是不能,也得让他们有所作为,免得整日里斗鸡走狗,不仅不能够产生价值,反而制造出一大堆的麻烦来。永琮到底不是正宗的满人,可不会觉得无条件地养着这些所谓的八旗子弟是他的义务和责任。
永琮把这办学堂的事情,交给了永瑢来做。永瑢得了这等任命,倒是颇为惊喜的。
自古皇帝多猜疑,尤其是对自己的兄弟,而且永瑢又是永璋的弟弟,而永璋,更是曾经有过和永琮争皇位的苗头,永瑢本以为,这辈子在永琮的手底下,他就安心地修身养性做个逍遥王爷就罢了,如今他是有妻有子的人了,就算为了家人平安,也不会和永琮对着干的。
可是永瑢的心底也是有抱负的人,怎么可能喜欢无所事事地过一辈子?所以,当永琮交给他这么个任务之后,永瑢其实是很想做好的。历史上的永瑢,就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参与了四库全书的修纂。
不过,永琮虽然觉得修纂四库全书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可这毕竟不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原本历史上的清廷修纂四库全书,是怀有险恶的政治企图的,是想要借修纂四库全书、搜求遗书的机会,查明并销毁不利于其统治的前代和当代典籍,故而后世还有一种说法,说四库全书的修纂,是第二次的焚书坑儒。所以,永琮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先放一放的好。让永瑢用他有限的精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更好。
所以,为了让永瑢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大清的教育事业中,永琮在跟永瑢面授机宜的时候,还叫了永璋一起,免得永瑢心怀顾忌,不敢大展拳脚。永琮的期望,八旗子弟学堂只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步,他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可以将学堂开遍全国,且分出种类,不再是让人读八股文考科举,还要学技术、学数理化,发展全面性人才。当然,这个目标对目前的他们而言,似乎遥不可及,但只要开始努力,总有一天,他们的目标会实现的。
永瑢跟着永璋长大,观念上倒是受永璋影响,对“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不那么看重,倒不至于觉得永琮的想法是古怪不可理解的,而且从永璔的所作所为中,永瑢已经发现,八股文对国家产生的正面影响,远远比不上这被读书人看不起来的“工”来。
所以,在永琮的期许下,在永璋的见证下,永瑢不仅安了心,更是生了一股豪情,要让这国家的改变中,也有自己的身影。
永瑢欣喜地回府,告知黛玉这个消息,黛玉也为他觉得高兴,虽说永瑢往日里陪着她吟诗作画也是十分惬意并无忧怨,还能多多的陪着她和儿子绵延,可到底不似如今这种意气风发的模样。黛玉心思灵透,自然明白,永瑢因着和永璋的关系,虽说已经出继了,可到底身份还是有些敏感,如今能得了这般重任,可见皇帝对他并无忌讳,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即便永瑢开始变得忙碌,陪伴她的时间变少了,她也不觉得难过,只要看着永瑢那元气十足、摩拳擦掌的样子,听着他对未来的期许,她也觉得很期待,期待这个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好。
偶尔不经意间,黛玉会突然想起外祖家那个曾经被养在深闺的表哥来,也想起那人曾经说过的“国贼禄蠹”的言论,也不由得叹道,若是人人都只是想要消极避世,享受着国贼禄蠹带来的荣华富贵,却只是批判不思改变,又有什么意义呢?既然看不惯,那么就凭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情况吧,哪怕最后失败了,也能叫人佩服。否则,还不如安静守着的好,痛骂世人又有什么用?难道还能指望着骂醒别人,叫别人去改变世情为他营造一个桃园吗?
说起来,也不知贾宝玉如何了,想来如今远离了满是国贼禄蠹的京城,回了老宅,娇妻美眷,过着最是惬意的富贵闲人的生活吧。
黛玉对贾宝玉无甚好感,偶尔想起,也不过片刻便抛诸脑后了
☆、第 140 章
时间在改革的脚步下,似乎只是一晃眼就过去了。
黛玉领着已经六岁的大儿子绵延,三岁的二儿子绵戨,以及襁褓里的小女儿蓝可,去给皇宫里的太后请安。
黛玉这几年和永瑢之间感情越发深厚,永瑢也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的承诺,除了黛玉,就连个通房丫鬟都没有。虽然这曾经也让黛玉被某些有心人诟病了,但是随着黛玉生下嫡长子、嫡次子、嫡长女之后,她的地位越发稳固,也少有人再敢说三道四的了。
再加上林家如今声势越发大了,黛玉有了强势的娘家撑腰,也没有那不带眼的非要去给她找不痛快了,就算有那闺女、孙女要找贵人嫁了,这皇宫里可还有一个大清顶顶尊贵的人选在呢,就不必急眉赤眼地盯着那个明显只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