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珠红楼之梦非梦-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振华皇帝之前,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偏生他一生只娶了一个皇后,并且连宫女都没有收用一个,可谓洁身自好得不像一个皇帝。可以说,后来一夫一妻制度的确立,他的功劳、模范作用是绝对不能够忽略的。
而且在振华皇帝晚年,破例提拔女性为官,当时的大清国,几十年潜移默化的发展之后,观念已经发生转变,甚至有以薛宝琴为首的女性运动家在采取一些温和的、不那么激烈的方式,想要为一直被压迫生存的女性争取生存的空间。然而女官的出现,才真正意味着,女性地位的转变——女性终于迎来了属于她们的时代。
而在这之后的短短几十年里,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人物,有诗人、作家、画家、医生等等,不胜枚举,呈现出一种井喷的状态。由此可见,大清国的女性,从来都不缺乏人才,只是现实制度的制约,使得她们没办法表现自己罢了。
故而,虽然振华皇帝是男子,后世哪怕最激进的女性运动家,也从未对他有过任何的微词。甚至有人戏称振华皇帝为女性之友,在一项网络调查中,更是成为了大清国女性最想要嫁的夫婿人选。
其实不仅仅是振华皇帝如此,他身边大多数的得力干将,都是能力卓绝,人品出众,站在权利顶峰的一群人,却是整个大清国最先奉行一夫一妻制度,且对女性十分尊重的一群人。
后世有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可是却也没有找到此现象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反而更是证明了振华皇帝的榜样作用,将振华皇帝又再度推向一个叫人尊敬的高峰。
当然,这些后世的评价和发展,并非是振华皇帝和他的同伴们考虑的问题,或许说他们猜到了一些,却料不到全部。
对于他们来说,富国、强国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为的并不是流芳后世,而是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去承受被异国铁蹄践踏的屈辱,让自己国家的人民能够挺直了腰杆,以身为华人而骄傲。
振华皇帝的改革之路走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顺利,但是他也很累,因为时间紧迫,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幸运的是,他从来不是一个人,甚至因为一同穿越到这个年代的伙伴个个身具无可比拟的才能,节约了很多时间,少走了许多弯路。
振华皇帝一直觉得,相比起夏凝珏、永璔等人,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最多的,只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才变成了他们这些人的核心。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他这样一个身份特殊的核心人物,他们才不需要去和顶尖的权利阶层做斗争、做融合,可以发挥他们最大的能量。
在位五十年,临退位时,振华皇帝改帝制为君主立宪制,再一次推动了大清国历史的进程。没有抗争、没有革命,振华皇帝的一子一女都自小由他亲自教导,一早便被灌输了振华皇帝的治国理念,对此也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最后也能够欣然接受。
自此,大清国再不是君主集权的j□j国家,大清的皇室成员也不再受困于深宫内院,若有抱负和理想,也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去实现。
能够这样平静地改制,振华皇帝身边的重要臣子们,功不可没。他们同样灌输了将要接自己班的子女们相同的观念,可以说,早在一二十年前,他们就开始为了改制君主立宪的事情在未雨绸缪。
所以改制之后,虽然也有小部分人有反对的声音,虽然也曾因为不习惯而闹出些纷乱来,但总的来说,损失都相当的小。
所以说,他们这些人相辅相成,哪怕他们并没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但只要他们都是为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为了避免屈辱历史的发生,他们就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时间终究还是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历史的车轮并不会放缓它转动的速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也终究还是会慢慢地变老,但是只要看着国家的发展壮大,他们便能够满心欣慰。
这是上苍赐给他们的第二次人生,而他们也没有白白地虚度光阴,人生也许并非尽善尽美,但到最后可以说一声“无愧此生”,也许才是人生最完美的结局。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月染不怎么会写番外,主要是不知道怎么把内容拎出来单写。到这里其实还有些故事要写,不过都是分散到各个人身上,内容也比较独立,所以还是决定学习怎么写成番外吧,就不放在正文里面来写了。番外更新的时候,会把主要写的是谁的番外在章节名里面标明,有兴趣的亲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看,以免误入不喜欢的人的章节。
☆、第144章 永琮的皇后
华族的历史上,堪称传奇的皇后并不少,甚至有像武则天那般从妃嫔到皇后再到女皇的无人可超越的存在,可像振华皇帝的皇后英佳氏那般从一而终、善始善终的,却也只有那么一个。
便是振华皇帝生母富察氏,也是从元后到太后,却也不能说就比英佳氏幸运的。
英佳皇后不仅是振华皇帝元后,也是振华皇帝唯一的女人,然而史书上对她的着墨却委实不多。因为她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她似乎只是作为“振华皇帝的皇后”或改制后“清国第一任君主的母亲”存在。
然而,后世诸多的女性,却对她极是羡慕的。嫁给皇帝这样一个权力顶峰的人物,而且还是后宫一家独大,荣宠一生,怎不叫人羡慕?
不过也有不同的意见,说是振华皇帝将其束缚在深宫中,埋没了英佳皇后作为独立的一个人的个性。
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英佳皇后过得到底幸不幸福,她自己最清楚。
英佳皇后是个很长寿的女人,活了八十多岁,比振华皇帝活得还要久,其子继位后,她仍是被尊为太后。不过英佳皇后本人并不是个好强的性子,这几十年来,也从不曾过问过政事,只专注在后宫的一亩三分地上,也因着人口简单,没有太多糟心的事情,所以相对而言,仍是活得极单纯的一个人。
一辈子舒心惬意的英佳氏,需要她操心的事情很少,更无须为了自己或儿子与人勾心斗角、争宠夺权,儿女的教育问题也由振华皇帝一手把握,英佳氏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她真的是有史以来最轻松的皇后了。
等她垂垂老矣,振华皇帝也已经去世近十年了,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惊才绝艳的人物,也抵不过时间的流逝,陆续故去,留下极度出色的后人,继承了父辈们的理念和责任,仍然辅佐君主继续发展强国。
英佳氏自振华皇帝驾崩后,便偏居一宫,吃斋念佛,晒晒太阳,忆一忆当年。她的宫殿大多时候都是安静的,只有孙子辈、重孙辈的孩子们过来时,才充满了欢声笑语。
可是英佳氏实在是很老了,精神不济,孩子们玩闹着,也会蓦然发现,她常常会嘴角带笑地陷入沉眠。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照着自家父母们的吩咐,轻手轻脚地给英佳氏盖上毛毯,然后静悄悄地挨个走了出去。
英佳氏坠入梦乡,梦里一片火红,喜庆、耀眼,那是她的婚礼,如梦似幻的一天。
英佳氏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国之母,以她的家事,即便进宫,也是从低位份的宫妃做起,压根不可能成为元后,更别提是皇帝唯一的女人了。
家人的狂喜,她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她自己也整个就懵掉了,总觉得那是一场虚幻的梦,直到那人温热的手掌,握住她的手,她才那么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都是真的,她真的成为了那个坚毅尊贵的男人,唯一牵手的妻。
她知道,振华皇帝不喜欢她管太多的事情,所以她只专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让他烦心——事实上,没有什么妃子、贵人的后宫,只有她和皇太后两个女主子,打理起来真的很顺心舒畅。
英佳氏作为这个国家最尊贵的两个女人之一,也不是没想过扶持自己的家族,毕竟在她的观念里,娘家势力越大,她的地位越稳。
所以她一开始没少给振华皇帝吹枕头风,只可惜振华皇帝心性实在坚定,不是那么容易被说动的。
英佳氏也曾觉得委屈过,因为这样让她在娘家人面前很没有面子,不过在她怀孕期间,娘家人打主意想把堂妹送进宫来后,她的这份委屈就消失了,不再全然相信家人所说的话。
英佳氏怀孕,最高兴的人就是她的娘家人,因为这样一来,英佳氏的地位就稳固了,如果皇帝真的不再纳其他的妃嫔,那么毫无疑问的,下一任皇帝就有他们英佳氏的血脉了。
不过英佳氏怀孕,就不能伺候皇帝了,英佳家的人便又开始担心会有另外一个女人来插入帝后之间,影响到英佳氏的地位,觉得如果真的要有这样一个女人,倒不如仍出自他们英佳家。
就连英佳皇后的额娘,虽然觉得这样是委屈了自己的女儿,可也不敢相信一个皇帝肯守着一个女人过日子,即便在她怀孕的日子里也守身如玉的。
所以,在全家上下陈述厉害之后,她还是带着小叔子家的女儿进了宫,跟英佳皇后如此这般地说了。
英佳皇后的日子一直过得很顺心,怀了孕更是安心,听了额娘的话,一时又急又气又不安。偏生她想和母亲说说私密话,把那堂妹支出去叫人带她逛御花园去了,那堂妹又不是个省心的,竟找着机会和皇帝偶遇去了。
英佳氏听了消息,急怒之下竟动了胎气,不仅把自家额娘吓了一大跳,连皇帝也惊动了,虽是没有大碍,可这事也不会就这么白白揭过。
皇后的堂妹偶遇皇帝之后,立即就被皇帝派人送回家去了,等到英佳皇后的额娘回家一说,自家老爷也是十分后悔,这可是他的外孙子,十有**就是下一任的皇帝,更是英佳家未来的希望,若是为了自己弟弟的女儿,而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和外孙给害了,就当真是缺心眼儿到了极点了。
小叔子和他媳妇却是阴阳怪气,话里话外暗示英佳皇后不容人,连自家妹子都容不下。他们之所以要把女儿送进宫,为的可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为了英佳家的将来。
不过这话他们也不过在家说说罢了,还是仗着自己女儿今日见到了皇帝,觉得有了底气。也不知他们哪里来的自信,就觉得只要女儿见到了皇帝,就能飞上枝头了,皇帝不广纳后宫,可不是因为从来不曾见过女人的缘故。
第二天皇太后的懿旨下来了,英佳家上下恭恭敬敬地接旨,小叔子和他媳妇眉眼间掩不住得色,还以为这是皇太后主持要将自己女儿接进宫中伴驾呢。
可惜,皇太后的懿旨,是将英佳皇后的堂妹指婚给了一四品官员,成亲后就要跟着远赴云南任职的丈夫离开京城。
英佳皇后安了心,安安稳稳地把振华皇帝的皇长子生了下来,不管是她坐胎还是坐月子期间,振华皇帝都一心扑在政事上,没有收用哪怕一个女人,有心爬床的宫女,会被立即驱逐出宫,谁也不敢再捋老虎须,安安分分做事,帝后就会给她们安排前程,不会任由她们年纪大了出宫去无所依靠。
尤其在振华皇帝有意识地慢慢削减太监的名额,缓步取缔宦官制度,后宫多由宫女做事,后期更是开始任命女官,人生有了别的盼头,那些想着勾引皇帝的想法,便少了许多。
英佳皇后自此对娘家人淡了许多,虽不至于生恨,但当他们再来求这求那的时候,她也开始学会有选择地去听,去想,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插手或帮忙。逐渐地,她也发现,自己娘家的人,适合做实事,却不适合干大事、掌大权,家族要发展,还是要好好教导下一代,让他们掌握真正的本事,而不是想着让女儿家攀上高门,然后用特权来扶持。
英佳家的人也因为这次的事情被振华皇帝的不留情面给吓到了,不敢再造次。而被吓到的,不仅仅是他们一家,有些仍然不肯死心想着要把女儿或妹妹塞进皇宫的人,也都消停了不少。
英佳皇后的生活重新又恢复了平静,她是一个安静的女人,本就喜欢安宁的生活,后宫宁静得一成不变毫无挑战的日子,并不会让她觉得厌烦,这其实也是振华皇帝选择她为后的原因之一。
英佳皇后又是一个极单纯的女人,或许不够聪明,但她并不自作聪明,年轻的时候有丈夫护着,没受过什么委屈,年纪大了,儿子也孝顺,更不可能有人给她难看,一辈子过得简单又开心。
振华皇帝并不是一个浓情蜜意的男人,和英佳皇后的相处也更趋向于平淡,而英佳皇后对此并没有什么不满,她的性格也是温和腼腆的,两个人哪怕安静地坐在一处,没有话说,也并不会觉得尴尬。
老了老了,回忆起过往来,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细水长流,淡淡的温馨。
只一次,她似乎见他掉过眼泪,一种近乎绝望的哀伤,她到底不曾过问,没有猜测,谁没有几个掏心掏肺的亲人朋友,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总是人生迈不过去的坎儿。
几十年的相处,她对他,还有什么是不能信的呢?她已经不是那个会因为堂妹和他偶遇就急怒不已的娇气姑娘,她是母亲、是祖母,是他的妻,死了以后也只有自己能与他同葬,她已经这么幸运,看不见不幸的影子。
英佳皇后是个平淡的女人,但她又是一代传奇的皇后。后世有人说她淡泊宁静,有人说她被束缚了个性,其实人和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的自由。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不幸福,自己说了才算。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个番外是迎春的
☆、第145章 元迎探惜(上)
迎春、探春和惜春是差不多时候指的婚,可惜春是最晚出嫁的。
惜春这亲事,委实也波折,说句一波三折的话也半点不为过的。先是贾家败落了,接着硕郡王府又因为世子伙同小妾毒害晴格格的事情而没落了,皓祥又要给嫡母守孝,再接着又有太上皇和太后相继过世,又有国孝要守,这亲事便一拖再拖,直把人心煎熬得吊在半空里不上不下的。
也幸好振华皇帝仁慈,下旨官员世家只需停一年的嫁娶,否则惜春不定还要等上多久,且当初指婚的太上皇都驾崩了,凭着富察皓祥如今的势头,这亲事到底会不会有变,尚做不得准,毕竟如今的富察皓祥再不是那个郡王府里不受宠的庶子,自有一番功名事业,也有那高门愿意将贵女嫁与他。
要惜春来说,倒不如这亲事真的作罢了的好,也好叫她早做打算,该如何便如何,省得她如今悬着心,猜度来去,还得日日面对哥嫂愁苦的脸。
贾珍这一房虽然并未被查抄家产,只是京城居大不易,若非想着借惜春亲事的势,他们也宁愿跟着贾母一同回去金陵,好歹他们这一房还是族长呢,做个土皇帝想来是无碍的。
好在皓祥并没有意思要毁婚,国孝一过,便与贾珍府里商量完婚,直把以为要养这个妹妹一辈子的贾珍给乐开了花。
惜春心里也不由得松了口气,虽一直说服自己不去在意,可到底有种惶然无措、前途茫然的感觉,如今尘埃落定,惜春对并不因为发达了就毁婚的皓祥,平添一份好感来。
惜春出嫁,迎春自然是要来的,她们两个情分不同,不仅自小打一块儿长大,在探春进宫成了八阿哥的格格侯,迎春和惜春更加亲密,尤其在贾家出事之后,两人越发觉得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起来。
惜春在家蹉跎时光时,迎春也为她心疼担忧。只是她当时也初嫁为人妇,自己的生活尚且理不清楚,又能为惜春做些什么?
迎春嫁进达克萨家不多时,便赶上国孝,和达克萨分房而居,与这个年纪大她十多岁的丈夫相处的时间,甚至还远没有和老太太以及继女婷芳相处的时间多。好在一年过去,她也渐渐在达克萨家站稳了脚跟,和老太太、婷芳之间的关系也很和睦。如今惜春好日子将近,她自然也是希望能够到场为惜春祝福的。
黛玉也露了面,她和三春的关系,长大后就没了小时候的亲密,尤其王夫人所为,更是差点让贾林两家成了世仇,如今会来,完全是看在了惜春和富察皓祯的面子上,就和当初在迎春的婚礼上露面是一个道理,对满脸巴结的贾珍和尤氏很是客套生疏。
叫人意外的,是探春居然也来了。
振华皇帝继位,八阿哥永璇出宫建府,封了仪贝勒。国孝过后没多久,永璇就上折子为探春请封为侧福晋,在内务府预备他迎娶嫡福晋章佳氏的仪式之前,可当真不是个明智的决定,却也由此可见他对探春的偏宠。
尤其看到作为侧福晋的探春,居然能够出府来参加姐妹的婚礼,有那明眼人已经能够预料到仪贝勒府以后嫡不压正的未来了。
探春看到黛玉,目光便有些复杂,想当初她甚至还觉得黛玉运气不好,嫁个皇子偏还被出继了,可如今呢,没被出继的八皇子,也不过是个贝勒,没领什么要紧的差事,已经被边缘化了。偏偏和曾经与振华皇帝有过储位之争的永璋一母同胞的永瑢,不仅是个郡王,还领着实差、握着实权。
只黛玉对她淡淡,而她心底也有着当初选秀时赏花宴给黛玉下药的心虚,她上前跟黛玉见过礼,两人便再连目光都少有接触。
便是迎春和惜春,对探春也有些疏离,毕竟自打探春进了宫,她们还真是没什么机会相见。
可到底是曾经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