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珠红楼之梦非梦-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眼见这孩子教不回来了,只怕若真有一日他当了家,她和婷芳的日子,会比被送去庙里更糟糕,无奈之下,老太太便将那孩子送到了僻静的庄子上养着,并决心绝不能叫他继承了家业。
被送到庄子上,那孩子本来就不正的心思,越发歪得彻底,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猜错,老太太和婷芳都是坏人,对他满含恶意。他的脾气越发暴戾,时常打骂庄子上的下人,甚至有一次和庄户家的小孩打架,一时气怒竟拿了砖块直接砸了人的脑袋,将人打成了重伤惹了众怒。
达克萨知晓后,叫人把他带回来,要狠狠地教训,那孩子知道怕了,竟连夜逃跑,不甚掉进河里,就那样夭折了。
自他死后,老太太和达克萨原本对他的厌恶,也渐渐淡化了,不管怎么说,那孩子到底是达克萨的血脉,就这样死了,难免叫他们有些后悔愧疚。
也因此,下人们很少提起那位哥儿,更兼之说他好或坏都不妥,干脆就没人提了。几年下来,新进来的下人甚至都不知道曾经有那么一个孩子。
迎春听了,心底的疑惑便也解开了,她并不怀疑老太太所言的真假,因为老太太对她腹中胎儿的期盼绝非作伪,而婷芳若是不喜她生下孩子,早就可以下手了,因为她本来就对婷芳无甚防备。
好几年后,迎春的长子已经可以满地乱跑,次女也会跟在哥哥的屁股后面满地乱爬,已经嫁为人妇的婷芳才告诉迎春,其实她才是那个最盼望迎春能够平安生下宝宝的人。
人死如灯灭,尤其是小孩子,一旦夭折,他活着时候犯下的错误,很容易被人原谅。
如果家族后继无人,老太太和达克萨难免会想起那个孩子来,想得多了,后悔得多了,愧疚得多了,难免会对她也生出迁怒之心来,时日久了,执念深了,就会在心中产生隔阂。
而达克萨娶了继室,生下嫡子,那个嫡子越优秀、越乖巧孝顺,老太太和达克萨才会不再想起那个夭折的庶子,或者想起时也没有那么多的愧疚和后悔。
而且,女子出嫁,想要在夫家过得好,娘家的支持必不可少。婷芳也希望娘家里,父亲可靠,弟弟出息,这样她才能够在夫家挺直了腰杆过活。不过异母的弟弟能否成为她的后盾,当真是如同赌博一般,拼运气了。
好在迎春的性子好,为人和善,和婷芳的关系也很不错,婷芳出嫁后,迎春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他们一直维持着常来常往的状态,互相帮扶,十分的和睦。
☆、第147章 陈文杰心远
护国寺的钟声,悠长而宁静。
心清坐在护国寺内的一处石台上,面朝着夕阳,瘦削得可以看得见颧骨的脸上,沉静得仿佛石雕一般。
在护国寺的十几年来,除了风雨天,他几乎每日都会在这里坐上一个时辰。曾经的哀切、怨恨,渐渐被平静所替代,曾经跳脱的性子也逐渐变得沉静,陈文杰、陈青云、陈青莲……那纷纷扰扰的过往,那恩怨情仇的纠缠,他已经放下,也只能放下。
心清就是曾经的陈文杰,被乾隆关进养蜂夹道里,身受重伤、又没有得到好的调养,几度几乎死掉。
若不是乾隆死后,新帝振华皇帝将他放了出来,送进护国寺里,一直拿珍贵的药材给他续命,如今的他大约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心清师叔,心远师叔来了。”小沙弥小心地靠近,轻声道。
心清缓缓地睁开了眼睛,黑色的眸子里,倒映着夕阳的余晖,却依然不见丝毫的情绪波动。
站起身,缓缓地朝回走,步伐不疾不徐,每一步都仿佛像丈量过一般,不肯多一分,也不肯少一许。
小沙弥安静地跟在心清的身后,早已习惯了心清常年来的沉默,听说这位师叔身份很特殊,连方丈都对他另眼相看,不过他总是不怎么爱理人,有时候一天都说不了两句话,性格实在是古怪得很,如果不是他还会动,还会吃东西,真的会让人以为他就是一尊石雕呢。
也只有心远师叔回来的时候,咋咋呼呼地和他说话时,心清师叔才有些许情绪的波动,才有那么点儿像个活人。
“心清,快些,我给你带了许多东西回来,你这次可一定要好好地都吃完,可不许再随意浪费掉,看你现在瘦得像个什么样子了。”心远人未见,声先至。
心清听到了心远的话,步伐却依然没乱了半分,看的后面的小沙弥都觉得心急。
心远性子急,冲了出来将人给拉了进去,心清的房间里,桌子上地上全铺满了东西,几箱子书籍摆在地上,笔墨纸砚也有一堆,还有常见的红枣杏仁等吃食,几支看上去就年份不浅的老参、首乌也被心远随手丢在桌子上,倒是一些瓶瓶罐罐被安稳地放置在床榻上,心清知道那里面都是配好的药丸,出自宫里御医的手,是针对他的身体状况配置的续命的药。
心清看着这些,心情复杂得很。
说起来,振华皇帝对他也算不错了,可是他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也几乎不曾见过他。
乾隆杀了他的亲娘、舅舅,可同样的,乾隆却也是因为他的亲娘而死,他们两个互为杀父仇人之子,能这样相安无事地各自活着,也许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只是他如今已经是心如死灰,斩断红尘,心远又从小在寺里长大,半点儿没有还俗的想法,陈家怕是要就此断了传承了。
不过,也罢了,只要心远能过得开心,又何必逼着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心远并不似他,常年在寺里呆着,他侠义心肠,身手又好,一直都在朝廷办的义安堂帮忙。
义安堂原本只是一群孤寡老人暂居之地,由柳湘莲提供的住处,相依为命过活。
后来朝廷出资,将义安堂正式办了起来,收留一些孤寡,给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轻松活计,孩子们有学可上,学有所成后也能自己养活自己。
义安堂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都有了分堂,也让朝廷、让振华皇帝,有了极好的名声。
心远的任务,就是要常常全国各地地跑,暗中探查各方负责人可有渎职贪墨的情况,一旦发现,即可上报朝廷,自有专人核实处置。
这份差事虽然辛苦得很,但心远做得极高兴。
不过再忙,他也不会忘了每三个月回京一趟,到柳湘莲处拿了给心清的人参、药材、补品,还有一些心清要的书籍资料。
心清在寺里,空闲的时间委实很多,便叫心远找了各种书籍,安心做起了学问来。
他为人本就聪明绝顶,如今心无杂念,一心向学,又受过佛法熏陶,本身经历过生死感悟,所言所书往往有有别常人的见解。
振华皇帝也不打压他,允许他着书立说,后来心清更是成了一代佛学大家。
心清和心远二人一生也算是各有成就,后人对他们各有评论,更甚至心清乃乾隆皇帝私生子的身份也被挖掘了出来,不过史料上并无佐证,只作为野史或影视素材使用。
☆、第148章 贾家
贾母昏沉地睡在被窝里,被窝是暖和的,可寒意却似乎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驱散不了。
“鸳鸯……鸳鸯……”哪怕是扯着嗓子喊,声音也依然没大到哪儿去。
贾母的生命力算是顽强的,全是因为放不下贾宝玉,总想着要尽最后的一点力气为他安排一个无虞的未来人生。
鸳鸯服侍了贾母午睡,便出去打水洗被单去了,贾母如今自控能力极差,被子床单常常被弄污了,可贾家如今也养不起太多下人,很多事情便只能由她这个大丫鬟来做了,想她从前也是被当成副小姐一般养大的,哪里做过这等粗活?没多久就手变的粗糙不已。
前面的院子里又传来争吵声,鸳鸯麻木地抬头看了一眼,便也不再理会了。
要说恩情,她只欠贾母的,便只想着照顾好贾母便好,等贾母不在了,她就离了这地儿去,这么多年存下的银子足够她的卖身银子了,而如今的贾家,也没有那等权势可以压着她不放了。
鸳鸯把洗过的床单晾好,回到屋里,贾母已经又昏沉睡过去了,鸳鸯给她掖好被子,全然不知她曾经醒来过。
贾母带着贾宝玉和史湘云回到金陵,本以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多年积威犹在,不怕金陵老家的贾家人为难他们。
只可惜,贾母漏算了人心思变,荣宁二府多年不回金陵,金陵祖产早已被留下来的贾家族人和家生奴才当成了他们的所有物,若是贾母挟势归来,他们还怕几分,可如今贾家明显是没落了,他们还怕些什么?
尤其贾母年纪大了,身体又极差,活着也不过是因为担心贾宝玉而拖着一口气,有几分威慑,却并不顶事。
贾宝玉又是个没成算的,一见人哭哭喊喊道日子不好过,若是贾母想要收回他们赖以生存的产业,他们就没法活了,要到贾家门口吊死之类的话,便忙不迭地拿了钱财打发他们,又说家里也不差那几分房产、田地,不必将人往死路上逼,直把贾母气得一口气喘不过来,过了越发担心这个天真的孙子。
若早知晓贾家会落得如今的田地,她当年就不会把贾宝玉养成这样万事不理的性子,可如今后悔也无用了。
等到迎春出嫁后,贾赦和邢夫人带着贾琏留下的庶子回来了金陵,这下子,贾家的宅子里越发地热闹起来。
贾母给贾宝玉、史湘云留的财产,已经被贾宝玉散去了七七八八,贾赦知晓了,十分恼怒,仗着身份要接管贾宝玉余下的财产,可贾家那些族人吃到了贾宝玉手松的甜头,若叫那财产落进了贾赦的兜里,他们哪里还哄得出来?便都明里暗里帮着贾宝玉,顺便卖个人情,又哄了贾宝玉手里的金银裸子去。
贾赦和贾宝玉就这样争争吵吵,没个安生日子,几次把贾母气得背过气去,身子骨越发差了。
等到贾珍一家子送了惜春出嫁,也回了金陵后,曾经和睦亲近,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两家人,竟是为了祖宅的居住权,差点儿打起来。
贾珍是族长,可贾赦偏偏是他的长辈,又有贾母在上面镇着,两家一副势均力敌之势。
贾宝玉就是在这个时候失踪的,留下一封看破红尘的信,和史湘云腹中两个月的胎儿,不知所踪。
贾母得知这个消息后,原本强自撑着的一口气便散了,当天晚上便没了。
史湘云也大受打击,每日哭闹,再加上贾母后事的劳累,那个孩子也没能保住。
贾母的丧事,主要还是李纨带着贾兰打点的。李纨到了金陵,就跟自己娘家李家联系上了,并不掺合贾宝玉和贾赦等人的事情,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贾兰则被送到李家,跟着李家的孩子读书。
贾母丧事后,贾珍和贾赦达成了和解,将祖宅分房而居,而被贾宝玉留下的史湘云等,还有孤儿寡母的李纨,没半点靠山,被赶去了后街一间小院子里居住,那儿原本是贾家下人们的住处。
李纨出了贾家的门,就被李家人接回去了,李纨惯来节省,手里还有一些银钱,省吃俭用的,也不会太占娘家人的便宜,等到贾兰长大出息了,日子自然也就好了。
而史湘云丈夫跑了,孩子没了,早年带来的嫁妆也被贾宝玉之前散去了许多,如今的日子真是不知该怎么去过。
而袭人所出的庶子贾艾,早年就不被史湘云所喜,和袭人麝月一并赶到偏僻的小院落过活,如今跟着一同被赶出来,史湘云越发不待见几人,干脆将他们一并赶了出去,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袭人和麝月两人只能在附近赁了个屋子住,靠着给人洗衣、做针线养活贾艾,偏生史湘云赶了她们出来,却没发还卖身契,他们压根不敢走远。
袭人和麝月两个都是丫鬟出身,不知读书的重要性,只觉得贾宝玉读书读得那般好,也没能为养活自己,倒不如让贾艾学门手艺活,好歹能养活自己,养活她们。所以她们把贾艾送去学手艺,可贾艾也不知是不是小时候耳濡目染他父亲的作风,加上袭人和麝月又都十分宠他,舍不得他吃苦受累,学什么都不长久,自然也学不会,倒是和他父亲一样看见美丽的姑娘少年就走不动路,没少被人呵斥要“挖出他的眼珠子来”。
当初的贾宝玉身为公府嫡子,有的是丫鬟姑娘乐意被他那般看着,可如今的贾艾不过是个一事无成的浪荡子,哪有什么人看得上他?年纪小时,旁人还能原谅些个,可随着他一日日长大,在盯着人不肯放,嘴里还“姐姐妹妹”地不清不楚,哪怕并没有轻薄之心和行为,也没少挨旁人的揍。
虽说随着振华皇帝执政日久,对女子的桎梏渐渐被打碎,可贾艾此等行径也算得上是坏人名节的轻浮行为,次数多了,贾艾也成了他们那一片儿闻名的好色坯子。
同样的行为,贾宝玉和贾艾父子二人做来结果全不相同,实则是两人身份后盾不同罢了。
不过贾艾的皮相随了贾宝玉,倒是极好的,后来和一个屠户家的女儿做了亲,那女子性情彪悍,把贾艾管得服服帖帖的,虽说也是一辈子没在妻子面前抬得起头过,好歹也算是安稳地度过了一生。
而曾经占了贾家祖宅的贾赦、贾珍两家来说,贾艾虽没出息,倒也没闯什么大祸。
而贾赦和贾珍都是横行惯了的人,在京里随着两家权势的没落,消停不少,可回了自家的地头,又开始抖搂起来,连带着贾琏留下的庶子贾芃也被贾赦教养的潜移默化地觉得自家是土皇帝。
认不清楚情势的结果,就是横行霸道、惹是生非,最终到底是触犯了律法,有了牢狱之灾,连带着贾家祖宅也被发卖做了赔偿。
而当年离家出走失踪了的贾环,后来传回消息来,说是参与了海运走私,那个组织后来被朝廷一锅端了,而在抓捕的过程中,贾环被击毙了。
探春得到消息的时候,也只能够派个人去给他收尸,想着总归是贾家子孙,还要叫他进了祖坟的好,叫人运了棺材回金陵,因着知晓自家伯父的性情,横竖凑了几百两银子给贾赦,这才让贾赦和贾珍松口,许了贾环的尸骨进祖坟。
这些消息都让袭人和麝月觉得有些庆幸,只是贾艾成亲生子后,她们也没有过上预期中的好日子,因为儿媳妇压根不把她们当成正经的婆婆看待,反倒叫她们做了许多的家务活,别说麝月了,便是袭人也被当成了粗使婆子使唤。
而贾艾性懦弱,并不敢为她们说什么好话,再加上,在他的成长经历里,袭人和麝月就一直都是在做活儿,把他当成主子一样伺候,如今也没什么差别。
袭人和麝月度过自己辛劳的一生,临老觉得很是茫然,她们明明曾经心气儿高的想要做半个主子,可造化弄人,她们仍然还是做了一辈子伺候人的丫鬟,哪怕大清国再没有了奴才,她们也还是没能做自己的主,被困了一辈子。
等袭人和麝月白发苍苍再也做不动活的时候,儿媳妇终于肯花不几个大钱将她们养在了一间破旧的屋子里。
这一日,两人难得悠闲地在门前晒会儿太阳,回顾自己可笑的一生,试想着当年若是没有一头吊死在贾宝玉这颗歪脖子树上,如今是不是也能像那些拜托了奴才的身份,自己做活养活自己的人一样,活得坦荡自在。
却说贾宝玉不管不顾地留了一封信离开了家,自认看破红尘,打算找个寺庙出家为僧。
生怕家里人找他,他还真是跑到了挺远的地方找了个颇有几分规模的大寺庙出家,再加上他全然没有打听家里的消息,所以贾母过世的消息他不知道,就更别提回家奔丧了。
贾宝玉很有几分口才,又确实有些感悟,很顺利地就出了家,顶着一颗光头,他自觉已经和过去的自己做了别,那些乌糟的事情再也烦不到他的头上了,以后就是新生了。
可他从来就不是一个能靠着自己的能力单独做好一件事情的人,尤其刚进寺里,都是从小和尚做起,那是要干活的,还要干粗活。
打水、扫地、种菜、洗衣,什么都要自己来做,可没有下人帮你做好了饭菜端上来就能吃,做好了衣裳还帮你穿好。
贾宝玉没几日就受不了了,尤其种菜还要将粪便浇在上面,害得他如今是连饭菜吃进嘴里都觉得恶心。
明明他见过的庙里的僧尼,都有小和尚、小尼姑照顾起居的,怎么轮到他,就得做这些叫人恶心的事情呢?
他却忘了去想,他以前接触的僧人尼姑,都是方丈主持师太之类,而他不过刚出家的新人,哪里会有这样的待遇?若是一出家就能吃喝不用愁,还有人照顾起居,这大街上的泼皮混混,可不就全都挤进庙里来做和尚了?
再一个,贾宝玉生活精细惯了,吃的用的穿的,都是顶好的,如今粗茶淡饭、粗布僧衣穿在身上,醒着睡着都是别扭。
再加上有时出去化缘,有些贫苦中等人家没那么多讲究,又因着他们是出家人,有时会有小姑娘小媳妇来给他们化缘之物,若是个容貌清秀娟丽的,贾宝玉的老毛病就会犯了,说些不该从和尚口中吐出的话。
这些小姑娘小媳妇可不是他家里的丫鬟,听他说轻浮的话还觉得高兴,他的此等行径,简直和轻薄无异,故而没少被女子们的家人打将出去,更说他是个花和尚,连带着也坏了他们寺里的名声。
几次下来,那寺庙也不肯留贾宝玉了,说好听点叫他“尘缘未了”,说难听点就是他“色心未尽”,要交他还俗。
贾宝玉也委实待不下去了,觉得这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于是两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