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葬礼,泪水却正好帮我掩盖了情绪。
即将成为新汗王的皇太极带着众后妃出来谢礼!他的表情永远都不露痕迹,他从容而诚恳向前来吊丧的贵宾致谢。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沉痛、哀伤?是欣喜的、众望所归的姿态?又似乎都不是。那种沉重和谨慎的情绪似乎一刻都不曾离开过他。
葬礼过后,母亲带着我去拜见哲哲姑姑,自5岁那年哲哲姑姑离开科尔沁后,一别十年有余,哲哲姑姑依然漂亮,又多了一份精明干练,怪不得姑父对他敬爱有加。又去看布木布泰。布木布泰一副喜笑颜开的样子,从她的打扮、她住所中精致的陈设,可以看出她在盛京很受皇太极的宠爱,额吉看了,心就踏实了。姐妹、母女一年未见,道不尽的家常,说不尽的话。接下来几日,母亲又带着我去拜见各王府的福晋,我的表姑姑、表姐妹们。各自送了礼、答了谢。这样一直待到新汗即位。
新汗即位那天,母亲带我早早的来到大政殿前,妹妹布木布泰掺着哲哲姑姑领着一群侧福晋早已等在了十王厅的广场间。更有八旗的各旗主静立于十王厅一侧。刻有八旗图腾的八只落地‘惊雷鼓’立于大政殿外两侧。每只鼓的周围整齐地站立着十个手持鼓棰的八旗旗兵。大政殿前供奉猪头、牛头各九只以案几祭祖告天。皇太极一身黑底金龙王服出现于大政殿前,洒酒、焚香祭祖之后,各王宫大臣便行跪拜之礼。皇太极在众人瞩目中一步一步走上台阶,端坐于大政殿之龙椅上,整个皇宫刹时变得一片安静。皇太极的声音沉着而镇静
”自父汗以十三副盔甲创业以来,我大金开阔疆土,兵强马壮。然国中饥民流所、百业待兴,我辽东境内汉人久居与我族争斗不断。众大臣皆以伐之,企不知汉人之为,乃实为形势所逼,吾颁以政治乎。“
接下又文臣颁令:”汉民与满洲,同居一处,多为满洲扰害,度日艰难,命其分屯别居。前此汉人,每十三人编一庄头,分给满官为奴。自上即位,念汉人给满洲为奴,逃亡殆尽,因择可为奴者,每备御给八人、牛二只,余各入堡为民,选清正官管理。。。。。。“
此招一下,很多满蒙贵族、八旗将领一片哗然,都说:这汉人乃起事造反的罪魁祸首,怎能对他们这般恩惠,应当像先汗那样施以强政以惩戒他们。
皇太极对此种说法以不削态度反问之:”今天辽东有多于我们十倍的汉人在我土地上生活,我们可以军队惩之伐之,将来我军入住中原乃百倍千倍的汉人,难道要全部逼其为奴或杀死他们。恐怕等不到那时,汉人早已把我们覆灭。这样杀人和自杀的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你们好好想过没有?“
此时朝野上下才冷静下来。尽呼汗王之英明。
我思腑着一向冷酷无情的皇太极竟也有如此这般的爱民之心,新汗的即位也许会给国民带来一片兴兴向荣之像。正想着有人禀报:
”叩见汗王,有两名明使前来敬贺大汗即位。“
此时又一阵骚乱,众人对明臣的到来各抒己见。有的说:明乃我宿敌,今来之必有阴谋。有的说:明朝一定怕了我们大金,所以才派人来敬贺,趁明朝不备,我们应该攻伐他。
皇太极对明使者的来临,颇为高兴。以礼相待。听说是明朝边将袁崇焕所派的使臣,更是对其恭敬有加,不但允于好合,还赠予千金。很多八旗旗主都看不下去了,先汗努尔哈赤便是被袁崇焕红衣大炮所伤,以致不久一命呜呼,今新汗刚刚即位似乎已经把此事忘的一干二净了。
我对这位新汗亦是真假难辨,高深莫测。还好,我只是个局外之人,这一切与我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只是奉母之命来敬贺之。
------题外话------
另一种情况也对海兰珠曾为林丹汗之妻有颇欠考虑的地方,从公元1612年开始科尔沁就与后金频频联姻,科尔沁草原上的女儿尽数都进了后金的宫殿,为何唯海兰珠有别于他人,却进了林丹汗部。林丹汗发动对科尔沁的战争就是因为忌惮科尔沁的联姻联盟制度。科尔沁部是最早诚服于后金的部落,而后金与林丹汗必将展开生死一战。难道科尔沁不顾自己儿女的生死,随便嫁一女给林丹汗,目的是以慰其忿忿之心。海兰珠的名字如此圣洁雅致,在科尔沁草原上一定是颇有名气声望,因此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血浓于水的亲情的角度,海兰珠都不会成为这样的牺牲品。
第七章 冬猎
盛京地势奇伟,又有众多山林丘壑,期间珍藏颇多奇珍异草。那年形道长离去前为我拟一药方,有一味药在草原上难得,却深藏于树林丘壑之间。那药名为“何首乌”是一味治愈血虚肾亏之良药。在盛京之时,我无事便与乌雅一起去郊外采药,秋冬之际,在树丛洼地间寻找何首乌,然后把他连根挖起,取其块茎,那何首乌块茎如番薯,香脆而甘甜。
那日,天色甚好。我与乌雅又翻越于山野密林之间。偶见一巨树下尽是奇珍药材,我与乌雅走近准备采药,忽见眼前一只母鹿带着小鹿前来觅食,那鹿生得极为漂亮,全身棕色伴有黑白色斑纹,在树丛里跳跃自如。那小鹿似刚刚站稳,跟在母鹿身后跌跌撞撞。煞是活泼可爱。我和乌雅凝神屏气不敢惊动她们。此时山中道路间传来一阵马蹄声,未等我们反映过来“嗖”的一声,一支箭射于母鹿身旁,又连发射于我们前面的空地中,只见那母鹿一头栽倒在地,那鹿脚被射中,母鹿无法动弹。一队骑兵呐喊吆喝着赶来。乌雅护住我“兰格格,你看——”我循声望去,那新汗皇太极正带着他的护卫队进行冬猎。几名侍卫肩上满载着猎物。一侍卫正欲取走猎物,只看那母鹿还做着垂死挣扎,那小鹿无措地在母鹿身旁舔食。我心中不忍,竟闯了过去:“不要,不要带走她——”乌雅在我身后紧追:“兰格格,兰格格。。。。。。。”
那侍卫见我忽然闯入,大惊。又有骑兵立拔刀以戒备:“什么人?快快闪开”
这一切来的太突然,我无暇思索,也不知自己说了些什么,只是我一再请求把母鹿留下,母鹿不存,幼子必死。狩猎乃不杀幼子,这是狩猎之规矩。
“你是海兰珠格格”皇太极的声音温和而低沉。
我望着他下马向我走近,才知道自己并未行礼,也未报姓名。顾不得狼狈忙向皇太极行礼叩拜:“海兰珠见过大汗,请大汗恕海兰珠无礼!”
皇太极望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母鹿问:“你能救得了它?它看起来伤的很重”
“我能救它,若大汗同意把猎物给我,我马上救它。”
“现在它是你的,你去处理吧!”
“谢大汗!”
我请乌雅帮忙把剑拔出,又从药箱中取一止血草药敷于伤口,再喂给母鹿吃一些帮助养伤的草料。待母鹿的伤口不再流血,情绪有所平静,奋力一站,竟立了起来,小鹿摇摇晃晃跟随着母亲进入了密林,大家不禁惊呆了,也许是小鹿给了母鹿勇气和希望。我们这一天辛苦采药的成果得了好的用处,我不禁欣然。
“乌雅,你看她站起来了,她活了,她是最好的母亲”
“兰格格,你,你脸上。。。。。。。”
“我怎么啦?”
“你弄了一身的泥!不像个格格,像只野兔子”皇太极在一旁边看边笑了起来。
我慌忙抡起衣袖擦脸!他竟上前握了我的手:“我来给你擦!”
我瞪大了眼睛望着他,不知所措,这一刻我竟忘了他是大汗,忘了他是姑父,忘了他是妹夫,忘了他是那冷面君王,忘了他是。。。。。。
“你们孤单影只,呆在这里实在太危险了。这里有各种野兽出没,又有流民作乱,你额吉和额齐格都不管你吗?”
“谢大汗关心,我在草原一向自由惯了。不曾知道盛京有这些规矩,大汗莫要怪罪”
“自由惯了!怪不得每次见你,都不好好在家里”
听这语气,倒不像是问罪,却似额吉常常对我的唠叨。心里却想着:谁说我老是不在家,我在家的时候你又没看到。
“天色不早了,你得赶快回去了”
“是,大汗,我们这就回去”说着我转身就走。
“等等,你这是往哪走呢?前面不是下山的路”
我几乎想给自己挖个洞,一下消失在他眼前。为什么总是这么狼狈,这么弄巧成拙,我平时总是仔细,知礼数的。
这究竟要往哪走呢,我被自己搞的晕头转向。还没来得及看清来时的路。皇太极竟一把抓住了我“跟我回去!”
没等我思考该怎么回答他,我已被他抱上了马。
“坐稳了!”他一手拉起缰绳,一手紧紧搂住我。我吓得大气不敢出,两腿夹紧那匹乌驹宝马。那马一阵嘶鸣似腾空飞起。
“他叫绝影,脾气不太好,别担心,抓住我!”皇太极在我耳边轻语。我惊惶中抓住了他环住我的手,他竟把我抱的更紧。我闻着他身上有种异香,胸口忍不住要炸开。
好不容易回了宫,进了前清门,皇太极便把我放下。我恨不得一溜烟跑回我额吉身边。忙行了礼
“谢大汗送我回来!”
“早些回去吧,免得你额吉担心!”
“是,大汗”我立以路旁,等待他离去。不见动静,猛一抬头正与他对视。慌忙低头:“海兰珠恭送大汗。”皇太极这才策马离去。
乌雅扶了我赶忙进了屋,额吉看见我一身的泥,又惊慌失措的样子。
“女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叫人见了不笑话你?你这一天都上哪去了?”
“女儿、女儿去上山采草药去了?”
“采草药?那你采的草药呢?”
“草药喂给,给鹿吃了!”
“给鹿吃了?这颠三倒四的,到底怎么回事啊!”额吉越问越糊涂。
“以前总以为你妹妹是个瞎胡闹的,整天在外闯祸!现在你妹妹在盛京学得可懂规矩了,怎么你这个姐姐倒成了成天吓跑胡闹的!唉,这姑娘大了还是嫁了人省事些!快去换换衣服,好好洗一洗。”
布木布泰偷偷笑着:“我可羡慕姐姐,姐姐自由自在,不受宫规约束,难得的清闲呢!姐姐快去准备准备,大汗要赐宴呢!”
什么?好不容易跑回来松口气,怎么又要去参加他赐的什么宴!心里的小兔子开始砰砰乱跳,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就是不能平静。赶紧让乌雅备了衣服,洗了脸。照了照镜子,确定再没有一点泥留在脸上。却发现自己脸颊绯红,连耳朵都像要烧起来了。急得我连忙扑粉遮掩。又喝了好几杯凉茶才使自己慢慢平静。
第八章 家宴
晚间宫中布膳,爷爷莽古思台吉和科尔沁大妃带着族人鱼贯进入哲哲大福晋的清宁宫。这清宁宫不但宽敞通透,其摆设比布木布泰的寝殿更胜一筹,族人见了大福晋都请了安,哲哲姑姑又向大妃和莽古思爷爷请了安,又给额吉、额齐格请安。哲哲姑姑亲切招呼大家入座:“今天大汗特赐家宴,大汗说了,好久没和科尔沁的亲人们这样热热闹闹的在一起了,大家都要多喝几杯啊!”这时听到外面一阵行礼之声:“大汗吉祥。”皇太极到了。
“哲哲说的对!今儿是家宴,全家人团聚,大家不要拘束,不要在乎礼节规矩,只要尽兴!我在这里先敬大家一杯”说着自行倒满酒樽,咕噜噜一干而尽。
大家一看这新汗皇太极倒不以汗位压人,已然一副小女婿般的热心肠,也就放心大胆的吃喝说笑,席间也热闹起来。酒过一半,满珠洗礼,我的弟弟站起身给大汗敬酒。满珠洗礼生着一张俊逸的脸,身材又高大硬朗。年刚十七,最是生龙活虎的时侯。皇太极一看满心欢喜:“这满珠洗礼一转眼长这么大了,真是个好小子,这回也该成个亲,娶个福晋了吧”
“启禀大汗,满珠洗礼未曾婚配,满珠洗礼一心只想为大汗效命”
“好小子,以后定是一员驰骋沙场的猛将”说完便向我额吉、额齐格重重行一礼,“科尔沁是我大金的坚强后盾,你们都是我皇太极至亲的人,我皇太极以酒再谢亲人。”一句话说的科尔沁的老人们泪花滚滚。大妃和额吉更是心里笑开了花,这把女儿嫁给皇太极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了,恨不得把科尔沁草原上一干女儿大大小小全拖进这皇太极的后宫来!
“满珠洗礼年少英武,颇有大将之风,本汗赐婚成亲王岳托之女和硕公主于你,你可满意”
“满珠洗礼,谢大汗赐婚”
“好啊,好啊,真是一门好亲事啊”满桌子人都喜上眉梢。
只有我,笑不到心里去。恐怕这一桌子人都是一句话定的亲。现在连弟弟满珠洗礼都成已婚之人了。这时我看到皇太极向我这里投来的眼神。我不知该如何处之,便看向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最是有心人,他忙起身向皇太极行礼敬酒:“玉儿替哥哥满珠洗礼谢大汗恩泽。只是玉儿这还有位姐姐,至今也未婚配,大汗可有适合的人选”说着两人都看向我,接着一桌子的人都看向我。这怎么啦,哪壶不开提哪壶。我脸红耳热恨不得一下钻到桌子低下去。我无助的看向额吉,又看看布木布泰,忙站起:“海兰珠见过大汗,大汗吉祥!”刚说完便觉得小腹抽经,那每月闹的肚子疼便不期而来。“哐当”酒杯落地。我也随之倒地,那状况大概是象中了毒那种情景。我捂着肚子,缩成一团。大家都慌的不知所措。皇太极一把把我从地上抱起“快传太医,快。。。。。。。”
我哪里能稳稳当当的在他怀里呆着,硬是找着方法往地上滚,皇太极硬是把我搂紧了“兰儿,兰儿……”那声音竟是要碎了:“太医呢,怎么还不来”他几乎在怒吼。
众人看见这情形,更是惊呆了。这时母亲反而劝起了皇太极。“大汗莫急,小女自小有顽疾,没想这会发作,惊了大汗,大汗快把她放下,歇会儿便好。”
皇太极似乎并未听见额吉的劝告,他依然没放手,喃喃的说:“这是何疾,尽这般厉害,折磨我的兰儿。”
这下可把众人给震惊呆了,哲哲姑姑终于跑上前对皇太极说:“大汗,次妃说兰儿不会有事,太医来了,你把兰儿放下让太医好好看看。”
听说太医来了,皇太极才肯把我放下,“快好好给她瞧瞧,用最好的药,一定要给她治好这病。”
太医上前,见我这副情景,慌忙搭了脉,问了话。额吉将我得这病的起因,情况陈述给太医。又将当初形道长所说的话跟大家一一讲来。众人听了都很惊讶,连连说这世上竟有这样的奇闻怪事。母亲直叹气:“这可真是应了形道长的话,海兰珠这孩子不能听到成亲嫁娶之类话,每次只一提这事就犯病不起。真不知如何是好啊。”说着又将形道长开一方子,递给太医看。太医一看,这可真是个绝妙的方子。母亲却叹气说:方子虽好,只是有几味药难得,总也配不齐。皇太极立马询问太医,这些药太医院可有?太医皱着眉头说:只一味药长于南方炎热潮湿之地,北方很少见。太医院里也及其稀少。每年只购二、三钱。皇太极命太医把这些药尽数拿来治病之用。
这顿家宴之后,宫里的每个人对我即恭敬礼待,又仿佛多了隔阂,视我为异类。后宫里的福晋都说:这科尔沁的美女,深得大汗的心。却得了怪病,不能嫁人,真是奇闻!
布木布泰见我也不似之前的亲热,无话不说的样子。只关心我病情是否好转,太医院的药是否有效等。
哲哲姑姑倒是也常来看望,说着些心暖疼惜的话。
我总觉得这宫里不是久留之地,常常催促着额吉快快回科尔沁,额吉看我病情有好转,便也提及启程之事。
待到启程之日一家人浩浩荡荡准备出发离开盛京。皇太极已命人备了一箱的药材装于马车,又赐锦衣玉佩各九件。金尊、玉珊瑚、东珠各五件。哲哲姑姑带着各宫的福晋,丫头出来送行。离别之际,悠悠之心,各诉衷情。马车便向城外出发了。行至郊外一里路程,一队人马忽追了过来,说大汗有重要的东西赠与海兰珠格格。我下车接了礼物,又谢了恩。
回到马车,细看,那木盒轻巧别致,雕刻以精细的花草鸟兽。打开一看竟放着一只冰玻种春带彩翡翠镯子。那颜色玉白中略带紫气,光滑润泽;灵感四溢。在盒子底部又抽出一帕玉帛,打开玉帛一行字: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额吉不知那诗词何意,只看那玉镯精细,便心中知晓。我对汉文诗词略知一二,那说的是想与亲人传递信件,互说衷肠,却是远隔千里,茫茫人海不知人在何处?
额吉问:“女儿,你可知大汗的意思?”
“额吉,女儿如今得的这个病,即便大汗不弃,又有何用。只怕这山长水远,斗转星移,待病好之日,早已今非昔比!”
额吉又叹气,如今这大汗所送之物寓意深长,你要仔细考量,不可出错。勿要辜负了大汗的心意,更要顾得我科尔沁的和平安逸。
第九章 出兵
1629年天聪三年二月,皇太极招科尔沁部各台吉一图起兵征伐明朝。此次征伐路途遥远,我科尔沁部二十三位台吉,集结人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