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下得太多了,大家也愁得不行。
好不容易下了半个月,终于停了,不由得都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仿佛许久没将天日一般,刚刚有种放晴的信号,还没有彻底天晴就有不少人迫不及待的出门了。
古代人家因为交通的关系,其实比现代人跟喜欢囤积粮食,家家户户只要不是穷得揭不开锅,在家吃半个月还是可行的。
但是看着存粮一天天变少,那是一种心慌啊!
何况,连续半个月吃同样的东西,大多要受不了了。
所以,天刚刚有些晴,不少人家都迫不及待的带着伞出门了,根本顾不得外面如何不好,主要是为了买点东西回家。
可当家庭主妇们到了店里,才吃惊的发现,几乎所有吃食都涨价了,最少也是两倍。
同时米粮这一类甚至涨了十倍。
明明刚刚收货新米,按理说供货充足,陈米的价格还要低一些才对。
怎么会这么离谱?
这也是没办法,宣云锦当时让人大肆购买了一批还不算什么,可时间刚刚好,来不及补货。
然后,官府低价收购了九成以上,现在市场货源严重不足,不涨价,很快就会无粮可卖。
吃惊过后,一个个心惊胆战的还是抢购了一些,有经验的都知道,初期就这么猛,随着时间只会更恐怖。
家里有存粮的可以熬一熬,实在没多少吃的就必须买。
一时之间,米粮店都有些混乱,价格再恐怖也阻挡不了疯抢。
雨停之后,章奕珵也出去查看情况了,宣云锦则是第一时间去了庄子,将收上来的租子全部运走装进了空间。
往年的租子都是要等稻谷晒干才会上交,这次宣云锦让人给庄头送了信,便提前交上来了。
下了半个月的雨,抢收回来的稻谷也不可能干的,有经验的保存者能保护着不生霉就很好了。
宣云锦直接收入空间风干,这才松了口气,好歹这一批粮食没出什么问题,这次的事情还不知道要多少粮食呢!
大街上似乎有点乱糟糟的,衙门也抽不出人来管,突然就觉得城池萧条了不少。
回到府上宣云锦才发现,稍微有点能力的都被章奕珵派出去了,通判府又安静了不少。
问过轻语轻絮才知道,章奕珵将人派去了别的府郡买粮食,这一步倒是走得特别快。
虽然天色看起来依旧很低,可到了晚上依旧没有下雨,让人大松一口气。
等章奕珵回来,宣云锦随口问道:“你让那么多人去买粮食,有银子么?”
他们家的银子不都在她手上?章奕珵哪来的银子?
章奕珵笑了笑:“皇上给的,自然不需要我们自己垫付……说起来,我今天特意去看了芳洲府郡的粮仓,你猜怎么着?”
宣云锦眨了眨眼:“不要告诉我,里面其实没米。”
“呵呵,有,但只有薄薄的一层,别说救灾了,就是熬粥都不一定够一顿吃的。”章奕珵眯了眯眼,手指敲着桌面。
宣云锦睁大了眼睛:“你不是说这些年吃了不少粮食吗?上哪儿去了?”
“不知道,衙门里面表面上的粮食账本也做得好,我说的那些没有证据,都是暗地里的账,官府那边,只看到各种巧立名目支出的银子,要顺着追查也追查不出什么所以然来,理由虽然不够严谨,却也没有破绽。”
章奕珵叹了口气:“我问过了,刺史非要说边境大战没有,摩擦甚多,米粮都供应给了军队……让人挑不出错来,这本来就是正规的途径。”
虽然挑不出错,但是也不见得就对,因为各州府的粮仓基本要保持满仓。
这样在关键时刻才有底气。
加上大梦皇朝天灾年年有,这粮仓是重中之重,这么空的粮仓简直就是自身工作没做好。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郡守也说了,原本以为这粮仓的空乏是暂时的,只要秋收过后就会填补进去,毕竟粮仓还是有流动的,没想到这雨来得这样巧。”章奕珵轻笑一声,真想为这样的理由鼓掌。
“呵呵,的确是来得巧,巧到说什么都可以,现在的问题是,那批粮食都藏在了哪里吧?”宣云锦若有所思。
“的确,我特意在芳洲府郡狂了一圈,还真没看出哪里可以放大批量粮食的……”章奕珵眼神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小狼,似乎很想用一下小狼的本事。
宣云锦瞧见了,无奈的说道:“不可能的,小狼的寻找能力是靠气味,难道你能让那批粮食的气味和其他粮食的气味不同吗?没得说找到别人家里去了。”
只要气味对了,那特定能找到,可小狼未必能分辨出多与少。
你让它找一斤粮食,和一大堆粮食,估计没啥差别。
章奕珵叹了一口气:“我也知道行不通,只能慢慢来了,只不过,那批粮食一定不会离府郡城太远的。”
几年的积累,想想都激动,比府郡城几个粮仓全部满额都更多得多。
“你就那么确定他们没有用或者运走吗?”宣云锦不以为然。
正文 第八七〇章 有条不絮
“我确定……”章奕珵笑了笑:“如果没猜错,这批粮食应该就是给芳洲府郡潜伏下来的十万黎国军队准备的,不一定还在刺史和郡守的手上,但一定在府郡城附近。”
那么大一批粮食,虽然不是一年之内得到的,可每年的数量也不少,不可能光明正大运出皇朝的。
否则,皇帝那边早就得到了消息。
若是这批粮食运回了黎国,一旦开战,中间还有大梦皇朝的边防军队守护,这要怎么供给呢?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就近藏起来。
反正不会有人想到在境内还有人藏着这么多的粮食,灯下黑的道理。
第二天,天色彻底转晴了,又有了一种蓝天白云,秋高气爽的味道,正午的时候还隐约出现了阳光。
如果不是身边有一大堆麻烦要发生,还真是一个外出的好天气。
昨天晚上,就已经有难民到达府郡城外面了,郡守早有准备,让人搭了棚子,熬了粥安抚,只是不会让难民随便进城。
显然,郡守的能力是杠杠的,知道大灾过后很可能会发生瘟疫,而且为了避免一有事难民就暴动,混乱了城内的秩序,所以不会随便放人进城。
要么有银子,要么有亲戚担保,证明自己有能力进城生活,否则,只能呆在城外等待救济。
宣云锦听说过后不由得感叹:“果然是个有能力的官儿,可惜了……”
可惜背后太过贪得无厌,当官的水至清则无鱼,但已经严重伤害到国家的利益就太过了。
不说老百姓,皇帝第一个容不下。
别说现在郡守处理好事情能救多少人,如果当初少贪点,哪里会有这件事情发生?
黎国的人潜伏进来都困难,更加不说堤坝的承受力。
章奕珵行驶着监督之职,整天都不见人影,不过一日三餐会按时让人给宣云锦送信报到。
宣云锦知道,章奕珵在趁此机会查看府郡城周围的地盘,想要找出粮食所在地。
多个城池被淹,有轻有重,可波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受灾,死伤难以统计。
随着时间,府郡城外面的难民越来越多,原本搭建的棚子根本不够蹲的。
官府自身没什么粮食,只坚持了三天就甩锅给了本地富商乡绅。
让一群有钱人联合施粥,家产多的就一家一天,家产稍微少的,就联合起来负责一天,倒是勉强混过去了。
看官家只出人不出钱,不少人心里非常有意见。
宣云锦随大流的跟着官夫人募捐了一些衣物用具,钱财一个铜板也不给。
因为就算给了,也用不到灾民身上,这上上下下贪起来,一个铜板都不会嫌少。
没有了刺史夫人,郡守夫人就承担起所有的职责,这募捐也是她发起的。
看到宣云锦送来的衣服用具,浅浅一笑:“郡主若是有空,不妨帮忙清点一番,今天送来的东西有点多,我带了人也有点忙不过来。”
宣云锦扫眼瞧了瞧一堆堆东西,点头表示同意了。
只要不是让她写字登记,其他都还好说。
有条不絮的忙碌着,宣云锦对郡守夫人的兴趣不减,偶尔打量着也完全看不出异常来。
郡守夫人像是没感觉一样,认真的登记着,一忙就忙到了傍晚。
“已经七天了,洪水已经开始退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退得干净,让灾民都返回原籍。”郡守夫人揉着手腕,感慨的说道。
雨停了七天,洪水才有退却的迹象。
这次洪水算是来去比较快的,只要水退了,难民就会回去,然后重新开耕种地。
此时最适合种土豆玉米这类高产的东西,只要熬过了冬天,哪怕缺少米粮也不至于饿死。
这个时候救灾可不像现代,很多东西都做好了送到灾民的手中,现在只要保证有口吃的,度过最难的时候就是自己的事情。
什么房屋重建啊,土地开耕啊,都得自己勤快才行。
最多朝廷免掉两三年税收,让人缓过气来。
越是这几天,宣云锦越是警惕,若是有病情,高峰期就要来了。
“这些东西是要送到城外去吗?那我送去吧,想去看看什么情况。”宣云锦主动揽活。
郡守夫人诧异,很多女人是不愿意去面对那种场景的,宣云锦倒是一点都不避讳。
“我也一起去,这天气白天还好,烈阳高照,晚上就特别冷了,这次募捐到最多的就是衣物。”郡守夫人叹了口气,一个个都贼精贼精的,根本不捐钱。
反正很多人家里的旧衣服多得是,随便找找也能拿出几大包。
让人将东西搬上了马车,郡守夫人和宣云锦就出了城。
城外的场景的确不是太好看,大道的两边堆满了人,什么样的味道都有。
一个个面露菜色,双眼无神,躺着的躺着,瘫着的瘫着,反正没有事情可做。
一天就等着一顿粥吊命,精神头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宣云锦一见这幅场景就皱起了眉头,顿时知道不好了。
郡守的确是吩咐人做了很多的事情,可他并不懂如何预防瘟疫,这么多人随意的堆在一起,似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才是最容易温养病情的。
只不过,就算知道也未必有什么办法。
见到城里有东西出来,一个个眼睛一亮,如狼如虎的看着,若非城门口的官兵真有一定的约束力,怕是有人会直接抢了。
郡守夫人淡淡的吩咐人将东西发下去,率先紧着老人和孩子。
“我……我不要,求求你,帮我请个大夫吧,我孩子……病了,他生病了。”
突然传来的求救声吸引了郡守夫人和宣云锦的注意,循声望去才看见一个消瘦的妇人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脸颊通红,呼吸急促,整个人处于昏迷的状态。
宣云锦心口一跳,立刻走了过去,伸手摸了摸,烫手得吓人。
“夫人,这位夫人,你行行好……”那妇人见到宣云锦,眼睛盛满了希望。
郡守夫人站在后面探头看着:“这孩子如何了?”
正文 第八七一章 不能这么便宜
宣云锦诧异的回头看了郡守夫人一眼,这女人知道她的本事?否则不会这么直白的问啊!
宣云锦不动声色,略过自己心里的疑惑不提:“不太好,必须马上诊治。”
郡守夫人皱了皱眉,招来了自己的丫鬟:“将大夫请来,郡守大人吩咐过了,城里的大夫一直待命,这种情况下得他们出手。”
宣云锦挑了挑眉,这郡守考虑得还真是周到。
可大夫待命是待命,总是要等事情发生后再来解决这点让宣云锦很忧伤。
这风格跟她比较起来就是相反的,宣云锦历来喜欢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果然,大夫很快就来了,给孩子看了之后还让人拿药煎了,随即发现其实有不少人都在发热。
只不过大人免疫力比孩子强多了,这才没那么在意。
大夫表情有些严肃,看过不少人之后就急冲冲的回去了,似乎要找什么人交代商量一番。
宣云锦和郡守夫人也暂时分别告辞,各自回了府。
宣云锦回府没多久,章奕珵就回来了,整天骑着小黑在外面撒丫子跑。
说了一下今天的事情,宣云锦让章奕珵写了一份药材单子:“开始收购药材吧,现在的情况很不好,不少人都在发热,还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病情?”
可以说现在的病还是初步阶段,只有发热的感觉,自然就当风寒症治疗了。
能够压下去最好,不能压下去,后续情况还不太明白,自然不好下药。
“看来最担心的事情也躲不过去了,黎国的大军已经压境,算是撕毁盟约,肆无忌惮的要准备开战了……两国贸易已经暂停,商队已经遣散离开,边境彻底乱了起来,以前繁华的交易地区都没剩什么人了。”
“还剩下的基本都是走不了的,或者无所谓不想走的,两国大战来得突然,很多人都措手不及。”
章奕珵缓缓的说道,立刻招来了人暗中去别的地方收集药材。
芳洲府郡的药材就留给本地官儿吧!
果不其然,这事儿只是过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消息,服了药的人完全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陆陆续续有不少人越发厉害,最终陷入了昏迷。
这事儿显然棘手了,全城有名的大夫都被召集了起来研究办法,郡守觉得烫手,顿时想起了章奕珵,将这滚烫的山芋扔给了他。
章奕珵无语的接手,马上让人清理出一块地方,用简单的布匹和竹篾制品隔开,将发热的人移了过去隔离。
与此同时,按照宣云锦给予的办法收集了不少醋和石灰,让人撒了个遍消毒。
昨晚上宣云锦给予的单子是可能要用到的药材,病情发生变异,她悄悄的出城查看,然后在药书的帮助下定了一个方子。
贵重的药肯定不能有,只能找其他常年的代替,虽然不得不降低了药效,可有效果就是好的,最多延长一点时间。
有了方子,章奕珵就找了个理由贡献了出去,让研究的大夫看了之后立刻着手大批量的熬药。
至于药材,自然是各大医馆主动捐献的。
老实说,这些人能这么听话,真跟郡守和刺史平日里的威名有关系。
他们心里或许没有这么大方,可更加不想上面两位秋后算账,到时候损失得更多。
所以,章奕珵并没有怎么开口,人家就已经主动了,能拿出来的都全部拿出来了。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来看,郡守和刺史的威名也算立了一功,否则,还要慢慢说服或者动员,时间都被耽搁了去。
章奕珵暗中赞美了一番,乐得轻松。
不过,章奕珵给出的方子让府郡城的大夫对他印象很好,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研究,突然发现的时疫还没有彻底爆发就被控制住了。
情况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当然,对于这个事实,郡守和刺史显然很不满意,他们是为了让章奕珵承担责任的,没想到还成全了他的美名,让章奕珵在芳洲百姓的心里挂了号,彻底在芳洲站稳了脚跟。
有种挠心挠肺的郁闷啊!
“你这都干了什么事儿?给了他这么好的机会?直接收买了人心。”刺史有些心肝痛,忍不住对郡守嚷嚷道。
郡守年纪毕竟不小了,平日里又操心太过,表面上看来还很淡定,可仔细一看就能发现他端着茶盏的手有些发抖。
那倒不是怕的,而是老年病,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
刺史身体健朗,又比郡守小些自然不会注意。
郡守自己也隐瞒得很好:“如果你也能拿出一张治疗时疫的方子,还如此有效果,自然没他什么事儿了,可是你能拿出来吗?”
慢悠悠的噶了一口茶,郡守将茶盏放在茶几上,不自觉的将枯木之手完全缩进了衣袖里藏起来。
刺史一噎,这个的确是最关键的问题。
“奇怪了,他怎么就会刚好有救治时疫的方子呢?这不是太巧合了吗?”刺史喃喃一句,一掌拍在桌子上:“不行,不能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得了好处,我们在芳洲经营了多少年才有现在?岂能让他这么舒服?”
郡守眼睛都没眨一下,完全习惯了刺史的行为方式,淡淡的说道:“这么嫉妒?那你想怎么做?”
刺史冷笑一声,却没有直接说明。
时疫这种东西的传染性很强,就算很多人被隔离了,每天还是有新的人被传染上。
好在知道被隔离的人能够得到药,慢慢调理过来,本来有些暴动的难民也被安抚了。
这让埋伏在其中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