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田园嫡妃-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交成品的当日并没有在她身边见到他们家那个庶女,听说是在县令和县令夫人面前说错话被关禁闭呢。听到这个消息,李香寒眼里没有任何意外,仿佛就该如此,可惜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这个小丫头的表情。

    “应该快了吧?娘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冬日里下过这么大的雨呢。”郑氏回答着女儿的话,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因此慢下来,那飞针走线的模样,让李香寒看得很是羡慕。

    话说她记忆力惊人,学习什么都很快,这也算天才过人了吧,可就是在这针线活上,她是怎么都学不好。

    自打她安心地接受眼前这一切,决心做个平常人的时候,就想过像郑氏一样做个寻常女子,所以这针线活可是不能落下的,可别看她一手银针使得溜,但这一到绣花那针就像不听使唤似的,连一朵最简单的花都绣成了豆腐渣,一双手更是没少被针扎。

    见女儿如此受罪,郑氏还没说什么,李承武却是看不下去了,劝说李香寒放弃。

    头一次如此受挫,李香寒自是不肯认输的,但坚持了很长一段时候后她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所以现在她只会最简单的缝补,不过那针脚倒是还算比较平整,至少能看得过眼。

    “幸好咱们家建了瓦房,否则那茅草铁定要漏雨的。”郑氏突然感叹,“也不知道你刘奶奶家的屋顶能不能承受得住?虽说之前加厚过了,但是这雨连续了这么多天呢。”

    两家是邻居,又相处得不错,而且这些年刘氏时不时地帮衬他们,所以现在郑氏不禁为刘寡妇一家担忧起来。

    “娘,您别担心了,爹现在不是已经过去看了吗?现在还没回来说不定就是因为那边没事呢。”李香寒安慰道,“您绣了这么久了,也该休息休息了,要不然您去厨房看看,烧一锅热水,说不定我爹回来后用得着呢。”

    “也对,这么大的雨,即便穿着蓑衣也还是会被淋湿的。”听女儿这么一提醒,郑氏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向厨房走去。

    如今他们家的房屋全部都有廊檐连着,即便下着大雨,在各屋穿梭也不用打伞,真真是方便极了。

    见郑氏出去,李香寒才又拿起书认真地看起来。没办法,郑氏很喜欢做绣活,偏偏这又是个伤眼睛的活计,所以总要找点其他的事分散她的注意力。

    又拨弄了一下炭火,却没觉得有多暖和,于是李香寒干脆到沙发上半躺着。这是她自行设计出来的长沙发,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铺上棉垫子,在配上一床厚厚的棉被,总算暖和了些许。

    在这样落后的古代,真是什么都不方便,这样的天气里不能进山,又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她也只能这么打发时间了。不过家里的书还是太少,都不够她看的了,看来得寻个时间去县里多买些书回来了。

    李香寒正在暗自感叹的时候,李承武带着隔壁刘寡妇一家进门了。

 第六十二章 茅屋漏雨

    大雨中,李承武穿着蓑衣,带着同样穿着蓑衣的刘寡妇一家回到自己家,李大石两兄弟和王氏手里都各自抱着一个大包裹。

    “爹,你回来了。”见到几人进门,李香寒连忙起身,“刘奶奶,李大叔李三叔,王婶儿,你们都来了。”

    见着几人拎着的包袱,李香寒就知道,他们家这是漏雨了。往年夏季遇上连续的大暴雨的时候自己家就是这样的情况,不过那时候是夏天,还可以挨过去,如今却是寒冷的冬天,这漏雨的屋子实在是住不了人。

    “寒妹妹,还有我呢,我们家漏雨了,所以只好来你家避雨了。”不满自己被忽略,李祥出声道,还解释了自家过来的原因。

    话说这李祥已经十岁,比李香寒大了几岁,性子却是个跳脱的,所以李香寒一直将她当成弟弟般对待,所以此时她淡笑着看了他一眼,说道:“是啊,还有你。”然后又对着刘寡妇几人说,“刘奶奶你们快进来烤烤火吧,这天气怪冷的,可别得风寒了。”

    正说着呢,郑氏用托盘捧着几个碗走进来,说道:“刘婶,你们来啦,快喝碗姜汤,别受寒了。”

    “那就多谢承武媳妇了。”刘寡妇接过碗,却没急着喝,而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真是不好意思啊承武媳妇,我们家漏雨太严重了,这家里住不下了所以要过来打扰你们一阵子。”

    “婶子说什么见外话呢,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咱们可是邻居,而且这些年婶子你也没少帮衬我们,您这话让我们多过意不去啊。”郑氏有些责怪着说道,然后又笑了,“你们尽管住着先,这天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晴呢,反正这东厢房还空着呢,我去给你们收拾收拾,这东西都是现成的,就是被子什么的都备着呢。”

    说着郑氏就要往东厢房而去,王氏也想跟着去帮忙,却被郑氏按着坐下了,“嫂子你坐着,你才刚从雨中回来,这会儿冷着呢,先喝碗姜汤再烤下火暖和暖和,我这里很快就好。”

    “刘婶,李兄弟,你们都坐着先啊,让承武和寒儿陪着你们,我去收拾收拾。”

    如此情形,王氏也只能听从,却还是出声道谢:“那就多谢弟妹了。”

    郑氏走后,几人喝了姜汤,都围坐在火边,李大石才感叹道:“幸亏承武兄弟你家建了新房,我们现在才有个落脚的地方,否则这个冬天还真是难熬呢!”

    “谁说不是呢,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上腊月还有这么多雨水的,如此反常的天气也不知明年是个什么样的年景……”李承武有些忧心。

    “这雨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停,再这么下下去恐怕留在家里的被子都要湿了。”刘寡妇脸上也满是担忧。他们一家如今过来避雨,但是家里那些物什什么的可不能搬过来,那些还留在家里的棉被衣服什么的只能都收到柜子里,又用所以盖住,也不知这样抵不抵事。

    李小石和王氏虽然没有说话,不过那脸上也满是担忧。

    见几个大人如此模样,李香寒劝道:“刘奶奶,爹,你们也别担心了,总归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的,再不然刘奶奶你们今年就干脆在我家过年算了。”

    本来还忧心的几人,现在却被李香寒的这句话逗笑了。刘寡妇笑着说:“这孩子,还真是心善,这哪有在别人家过年的道理!不过寒丫头说得对,总归天无绝人之路。”

    刘寡妇这样一说,李香寒也知道自己这个提议不好,但也没什么羞赧,只是说道:“不过刘奶奶,要不你们也建新房吧,要不然这茅草总是不顶事,一遇到暴雨就漏雨,至于银钱方面,你们不用担心。”

    李香寒此话一出,李大石几个脸上都有一丝心动。在见过李承武家的这气派的新房子后,在一看自己家现在漏雨的茅屋,他们也却是不想再遭遇这一遭了。但是他们家里并没有多少银钱,别说像承武兄弟这样的,就是建个五间的都不能够,而且三弟如今年纪也到了,这没银子可是说不上什么好亲事。

    不过听寒丫头的意思,似乎是可以借银钱给他们?而承武兄弟也没有反对。所以几人都看向刘寡妇,让他拿主意。

    刘寡妇显然也有些心动,但是一想到小儿子的亲事,她又些迟疑,最后还是拒绝道:“多谢寒丫头了,想来以后再难遇上像现在这样的情况了吧?至于夏天,像往年那样忍忍就好了。”

    见刘寡妇拒绝了,李大石几人脸上有些失望,不过却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娘是在担心什么。

    李承武倒是有心想要劝几句,不过想到这是女儿想出的主意,便让她来劝吧,反正不管她做什么决定他这做父亲的都会支持她。

    因为李承武无声的支持,李香寒便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刘奶奶,这不算是借的,这是李三叔给我家干活的工钱,就当提前预支了。”

    “就算是三小子的工钱,那也没有这么多吧?”刘寡妇问。

    “怎么没有,出了年,李三叔就要过来给我家干活了,每个月二两银子,还有李大叔,如果自家的活计做完了也可以过来帮忙,算六十文一天。”李香寒干脆将自己的打算一起说出来。

    她想过了,如今这荒地还没有种到一半,现在也没有什么好树苗,但是开春过后是不能让它们这么继续荒着的,所以她想着要先种黄豆养养地,然后那收获的土豆也用来做种子全部种上。这样多的活计肯定不能让自家爹爹一个人做的,先前就已经说好要让李三石来帮忙,如果可以的话,加上李大石,这样爹爹更轻松些。

    其实要按她的意思,干脆直接全部雇人来做就可以了,哪里用得着爹爹亲自动手。奈何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所以她也只能由着他了。

    “二,二两?”刘寡妇惊呼,其他几人也一脸惊讶。

 第六十三章 预支工钱

    对于只知道在地里刨食,没有什么其它经济来源的普通农家来说,一个月二两银子的收入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如今李香寒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在场的几人除了她们父女俩外所有人都惊讶地睁大眼睛,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而且他们还听到了什么?除了老三的工钱,就是老大也有,虽然不是月钱,但是一天六十文也很多了。

    “这,这会不会太多了,寒丫头?”刘寡妇怀疑自己听错了,出声问道,说着还转头去看李承武,就怕他听到这份工钱后会不高兴。

    被刘寡妇飞声音惊醒,李三石也跟着说道:“对呀,寒丫头,这份工钱太多了,这,这实在不行的。”

    见自己娘亲和弟弟推辞了,李大石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傻愣愣地跟着点头。这会儿他还在惊讶当中没醒过来呢。

    王氏虽然有心想要说什么,但是碍于婆婆丈夫小叔都点头了,她自然不好开口。说实话,听到这份工钱的时候她虽然惊讶,但很快反应过来了,而且还很心动。这一个月二两,一年就是二十四两,这一份工钱足够他们建新房子了,而且要是能这么一直做下去的话,他们家也能富裕起来了。

    王氏无奈,只能在心里暗暗着急。

    李香寒没有急着回答,反而看向李承武,问:“爹,你怎么看?”

    李承武笑呵呵地说道:“爹没意见。”然后帮忙劝说,“刘婶,您也别推辞了,这些都是应该的,只是以后就麻烦大石兄弟和三石兄弟了。”

    “可是,这……”

    刘寡妇还是有些犹豫,李香寒赶紧打岔:“刘奶奶,您不会是怕咱们发不出工钱,最后让李大叔李三叔白做工吧?”

    果然,被李香寒这么一说,刘寡妇笑了,说道:“哪能呢,刘奶奶相信我们寒丫头不是这样的人,而且呀,咱们是邻居,帮帮忙也是应该的。”

    “您放心,这点钱咱们还是不会短缺了您的,要不然让我爹现在就先预支一年的工钱?好让你们尽快建新房。”李香寒继续说道,然后真的让李承武去卧室里拿钱。

    “不用不用。”

    不理会刘寡妇的推辞,李承武竟然也真的进他和郑氏的卧房,不一会儿再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荷包,直接递到刘寡妇手里,不给她推辞的机会,“刘婶,这是五十两,您拿着吧,寒儿说得对,你们也该建新房子了,别的不说,就是三石兄弟也能说一门好亲事。”

    “这,这也太多了……”刘寡妇很激动,喃喃地说道。她也不是不想拒绝,只是因为李承武所说的关于李三石的亲事。因为二儿子已经失去,现在她最关心的就是小儿子的亲事了。眼见着小儿子已经二十岁却没能娶上媳妇,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一块心头病了。所以她没有推辞,只是眼里却满是感激。

    虽然李香寒家的新房屋花费很多,但是一般的家庭建房子却是花不了多少,有个三十多两却够了,所以这五十两对于刘寡妇一家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了。

    只是这却是小儿子两年多的工钱了,今后几年让小儿子一直给寒丫头家干活她没什么意见,她就是担心寒丫头一家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钱,以后可怎么办?他们家又没什么好田,光靠种那什么经济作物也不知能不能有收入?想到这,刘寡妇有些担忧地问:“承武小子,你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可是这你们也是要过日子的,这……”

    “刘奶奶您就放心吧,我们既然能拿得出就不会缺了过日子的钱。”李香寒安慰道。

    如果后面的土豆和葡萄甚至养殖野物销售计划顺利的话,她很快就能赚回比这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银子,到时候李三石作为主要的帮手,肯定会按情况得到奖金,说不定要不了一年他就能还下这五十两了。

    想了片刻,刘寡妇最终还是接受了,“那就多谢寒丫头了,你放心,这以后呀,有什么活尽管使唤你李大叔,三叔,我呀,一定会让他们好好干活的,要不然我饶不了他们。”

    见刘寡妇收下银子,又如此说,李大石兄弟俩连连保证一定会给他们家好好干活。就是王氏也松了一口气,脸上溢满笑意,也跟着附和。

    “奶奶,爹娘,咱们家这是也要建新房子了吗?”最后,一直在安静地听着几人说话的李祥才后知后觉地开口问道。

    “是啊,这还得谢谢你承武叔和寒妹妹呢。”刘寡妇慈祥地回答。

    于是,刘寡妇一家就这么在李香寒家暂住了下来。一家人又是担忧家里的物品又是因为这一笔银子兴致勃勃地计划要怎么建房子,又要什么时候开始动工等。

    腊月十一日,连日的雨终于停了。太阳重新从那厚厚的云层中爬出,照耀的大地,但是并不炽烈。

    刘寡妇一家忙着赶回家中查看屋里的情况,好在李大石兄弟每日都有回去照料,所以即便是漏雨比较严重,但是屋里的情况却不是那么严重,收拾收拾后就可以了,只不过那些被子衣服什么的有些潮湿,需要拿出来晾晒。

    大雨过后,原本的土路满是泥泞,一脚踩下去,鞋子全粘上厚厚的泥巴,而且这个时代并没有水鞋,出门一趟很不方便,所以即便有轻功在身,李香寒还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所以刘寡妇家的情况她并没有亲眼见到,都是从自家爹娘的口中知晓的。

    正值年末,李承武夫妇变得忙碌起来,光是准备给老房的年礼都要花费一番功夫。按李承武的说法是,如今他们的日子好过了,所以预备给老房那边的东西要加重一些。他原本想着要将每年五两的孝敬银子改为十两,但是李香寒和郑氏劝住了。

    虽然现在李铁柱比较强势了,但她们还是怕突然翻倍的银子引起那些人的贪婪之心。要知道他们建了新房子之后,那些人说不定会认为他们是几乎没有什么存底了,但是如果突然给多了孝敬银子,那不是给了那些人一个“我们还很有钱”的信号么?

    以大张氏的性子,绝对会闹起来的,更遑论还有刘氏以及小张氏这两人在旁边煽风点火。

 第六十四章 过年忙

    虽然银子省下了,但是其余的物品却一点都没少。光是二老的新衣服都各自准备了两套,其中一套还是棉衣。当然,在李香寒的提议,郑氏的动手下,新做的棉鞋也准备了两双。光是这些穿着用品都花费了郑氏的不少时日。

    此外,还有那干果点心,猪肉以及活鸡、活鸭、活兔各一对,甚至还准备了两条鱼。除了兔子是自家养的野兔,其它的都是在青山镇买回来的。虽然因为自家也要留下一些所以买得多,但因为临近过年,这些东西可是一点都不便宜。看来无论什么时代,市场对经济的调控一点都没变。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伴随着这首有些熟悉的民歌,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因为郑氏自小在焱京长大,而李承武也在北边待了几年,所以他们家过年除了要准备南方的麻花,油果,炸米花等小吃食,还准备了一些焱国北方特色小食。

    看着李承武夫妇在厨房忙碌,李香寒自然也没闲着,在两人身后帮忙打打下手。

    李承武用一个木盆装了大半的糯米粉,放入白糖搅拌均匀后才慢慢加上开水,一点点地揉开,最后揉成一团。因为这个是力气活,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李承武在做。

    在李香寒的记忆中,前世的麻花似乎是用面粉、鸡蛋和酵母粉做的,不过那样做出来并不脆,反而有些像油条。相比之下,她还是喜欢现在这种做法。

    面和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做了。这时候李香寒也能动手了,就是揪出一小团的面团,在案板上搓成长条,然后对折拧成麻花状就可以下油锅炸,待到麻花浮起成金黄色就可以捞出来了。

    其实做起来很简单,所以三人很快就做好了麻花。而之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