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运六零末-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民一听不用交学费,又忍不住开始讨论。
“还有这种好事,上学不用交学费?”某村民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沾这个便宜。


第89章 
让孩子上学,家里的活就得耽误了;不让孩子上学,感觉有便宜不占,就跟傻瓜似的。这两厢比较之下,让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选择好。
然而,村长的话还在继续,很快让某些心存幻想的村民受到精神打击。
“咱们村现在每天能捡几筐鸡蛋、鸭蛋,每年能卖不少钱,以后孩子们上学的学费就从这里面出。”周存福大声宣布村干部决定的临时决定。
听到这里,底下的村民马上就嚷嚷着问:“村长,这样不对啊,我家孩子少,那不就吃亏了吗?”
这话一出口,那些家里有七、八、十几个孩子的人家情不自禁咧嘴笑了。
“对啊,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能跟家里七八个孩子的一样吗?村长,这样不公平!”村民抗议。
老是被村民打断他的话,村长也很无奈啊!
“都先别嚷嚷,听我说完。孩子的学费先由村里垫付,但是年底分红的时候会从各家扣出来。”
当时就有人大声喊:“村长,那我家孩子不上学了,我可不想年底被扣钱。”
“我再讲一遍,这事是经过村委会商量,共同决定的,都是为了咱们的孩子好。不去送孩子上学的人,以后年底不给发分红,一分都不会发。”村长下了死命令。
“怎么能这样,我不想让家里的孩子上学还犯法了?”有的村民愤怒不解地反问。
村长开始给村民讲道理:“村里做这个决定,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前程考虑。”
“你们想想,不管是工厂招工,还是部队招兵,还是选工农兵大学生去上大学,是选有文化的,还是选没文化的?”
村民甲说:“村长,这还用问吗?肯定是选有文化的!”
村民乙点着头声援:“可不是,要是大字不识一个,人家肯定看不上。”
周存福继续给村里人讲理:“就是这回事,人家城里的工厂都稀罕有文化的,没文化想进城根本不可能。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你们必须让孩子上学,这是为了他们的将来,你们可不能耽误孩子的前程。”
“你说你们忙活一辈子都是为了啥,汗珠子摔八瓣死命地干,还不是为了孩子们,为了家里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咱村可不缺粮吃,就连细粮都不缺,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吃饱吃好吧,这还不行,还要考虑孩子们的前程……”
“村上做这样的决定,也是为了孩子们好。你们也别在背后说有的没的,谁反对也没用。”
周存福最后宣布:“家里有孩子符合上学年龄的,今明两天大人赶紧带孩子去报名,必须都送去。谁家要是不想让孩子上学,队里都统计好留底,年底分红就不分给谁。都得记住了,这可不时忽悠你们的,到时别说不分给你们分红,你们就到村上耍赖,那时耍赖也没用。”他再次强调最后一次。
“行了,大家还有没有意见?合理的就提出来,不合理就憋在肚里,别说出来让人笑掉大牙。”周存福大声问。
马上有个娘们扯着嗓子问:“村长,我家闺女也得去上学吗,要是我家大妮、二妮上学了,家里谁做饭?等咱下工再做饭,可是有点来不及了,要是耽误过午上工咋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
谢怀谦在旁边给村长出了个主意:“村长,让学校调整学生的上课时间,可以让孩子们早点放学回家做饭。”
这个行!既不耽误上学,也不耽误做饭。村长马上把这个答案告诉底下的群众。
其中,大部分村民都是好的,都同意送自家孩子去上学。
谁不盼着自家孩子有出息,就算不上大学,以后初中或高中毕业在城里找个活也行。每次城里招工,都是找有文化的,从来没说找大老粗。万一招工被招上,那可就是吃国粮的人了,以后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家里有余粮了,也用不着孩子们非得跟着下地干活,上学就上学呗。村里这样决定,确实是为大家好。所以,大部分村民都同意村里的临时决定。
有同意的,就有反对的。
反对的人大部分都是重男轻女严重的家庭。这部分人挤到村委临时摆排的桌子前,缠着村长说东话西,目的就一个,不想让自家闺女上学。然而,他们却同意让儿子去上学。
看来,问题的重点不是在于村里扣不扣分红,而是在于说服部分村民改变重男轻女思想,同意他家闺女上学。
那些稍微通情达理、重男轻女不严重、已经准备送自家孩子去上学的人家,就围在一边看热闹。其实,自从夏收过后,有的村民家里吃喝不愁,早已主动送孩子上学。起码小学开学时,学校增加了十几个新学生,有男孩也有女孩。
那些反对闺女上学的人,其中就有李招弟的爹妈。她妈撒泼耍赖,不想让自家闺女上学。她家宝贝疙瘩儿子去上学,爹妈一点不反对,因为李招弟的弟弟已经去上小学。
“村长,为啥非得让我家带弟和来弟上学?她俩可是闺女,长大后就得嫁人,我送她们去上学,真是吃饱了撑的,以后还不是便宜她婆家。我让她们吃饱穿暖就不错,还供她们上学,美得她们!”李招弟亲妈忿忿不平地喷着吐沫星子说话。
不仅李招弟父母抱有这样的想法,还有部分村民也是这样认为的。
“对,还有我家三妮、四妮和五妮,也不用上学。都多大了,好不容易养大能帮家里干活了,还得送去上学,多亏啊。存富,我跟你说,你们这样做可不行,闺女上不上学都行,这条得改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试着跟村长说理。
她提到的几个女孩,就是她家孙女。
周存福看着族中嫂子说:“六嫂,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什么年代了,国家都解放好多年了,形势早已变了,连主席都说,妇女能顶半边,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男女干活一样,受到的待遇也得一样。村里可都是贯彻执行主席思想,咱们是有觉悟的人,不能跟上面对着干。”
周存福好歹练出些口才,面对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嫂子,只能试着讲理。
“我觉得这事不合理,哪有非得让送闺女上学的。”
“嫂子,闺女咋了?你看我家的娇娇,我弟妹还不是送她上学,要是她大字不识一个,能找个城里的婆家吗?还有梨花,她现在已经被分到县服装厂上班,成了正式工人。听说一个月就能拿二十多块钱,等混成熟练工,还会长工资。眼下让闺女上学是不划算,可当上工人一年就能赚很多钱,以后还能找个好婆家。闺女过得好了,能不帮衬家里?”村长讲起现成的例子。
“嫂子,你回去好好想想,是哪个划算,可别为了眼前利益,耽误孩子一辈子的前程。还有,别忘了分红的事。”
周存福这是给嫂子提个醒。孩子上学才花几块钱,以后分红的钱只会越来越多,嫂子可别头脑一热,选错了路。
之后,周存福让围观村民赶紧带适龄孩子去报名。
回家路上,李招弟亲妈不高兴地说:“这送孩子上学的事,自来是愿送就送,不愿意就拉到,现在还能强逼这送了?我就不送,看队上能咋的!”
李招弟亲妈不会算计,但她爹不傻,他算了算,过年时另外分了几十块钱,送闺女上学才花几块钱。如果不送闺女上学,村里真不发这部分分红咋办?
两下一比较,自然是送闺女上学合算。再说了,上学又不是天天呆在学校里。村长不是说了,回头让孩子早点放学,不会耽误家里干活。
这么说,还是送孩子上学划算,也就耽误点小活,那就无所谓了。
李招弟亲爹算了又算,听了婆娘的话,训斥她:“傻玩意,你也不算计一下,就跟村里扛上了。还是送闺女上学划算,不信你算算?”
李招弟亲爹把他刚刚算计的给媳妇说了说。他一个整劳力,一天才赚十个工分,算算才一毛钱。分红可是有几十块钱,几乎能顶一年的工分,不要才是傻子。他想赚几十块钱,可是得费老鼻子劲。看来,这次必须得听村里的。
“哎哟,你不跟我说,我还想不到这里,你看我这脑子,笨得跟猪一样。那咱就送带弟和来弟去上学?”
家里的大事都是男人决定。花钱上学是大事,必须让李招弟亲爹决定。
“不送咋地,万一村长真到年底不给分红,咱不傻眼了。送吧,回头嘱咐她俩,放学回家勤快点,要不就不让她们去学校。”
不说男孩,还真有很多女孩想上学。原来有孩子偷偷在窗下听老师讲课,非常羡慕那些能上学的学生。他们认为上学多好啊,就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冬天还有取暖炉,比在家里喂猪、在地里干活好多了。
可是,有些孩子因为家庭困难,真是上不起学。要不是去年村里小麦大丰收,要不是谢知青想到帮村民发家致富的法子,村里还真有很多渴望上学的孩子上不起学。
现在好了,村里大部分孩子都能去上学了。那些得知消息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感觉高兴地能飞起来,她们真没想到自己还有能上学的一天。
此刻,孩子们的心在飞翔,就是不知道能飞出多远。
谢怀谦已经尽力帮孩子们铺好路,就看他们会不会抓住这个机会了。
不管村民是否心怀埋怨,还真没几个敢挑衅村委会的权威。
细心的爹妈就帮家里的孩子准备上学用的东西。起码书包、铅笔、本子必须准备。
既然村委发话,就开始执行规定。书包由自家准备;本子、橡皮等学习用品,由村里派人统一采购。这事村长直接交给谢怀谦,让他去找小学校长商量,看给孩子们买什么学习用品合适。
看到村里真正按规定来,大伙还跟占了便宜似的。
因为钱不是直接从他们口袋里掏,没那么心疼。由村委出钱买东西,真跟自家没花钱就能让孩子上学似的,可不就真跟占了便宜一样。


第90章 
村里送孩子上学的运动风风火火地搞起来。
让孩子们上学是好事,但是实施起来却遇到很多问题。村干部和学校老师、再加上家长共同解决难题。
比如书本不够,谢怀谦跑到县城的废品收购站、新华书店、甚至是省城等地给孩子们淘换课本。最后,半新的、旧的弄来好歹一批,还是不够用。
不够也没法子,只能两人看一本。好在很多学生是亲兄弟姐妹,两人看一本也没问题。
还有课桌和板凳也缺不少。学生去学校上学必须用长条型的桌子,用方桌太占地方,教室根本就放不开。
这长条桌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为此,村里特意安排木匠和帮手紧急制做一批。暂时没有书桌的,就先跟其他学生挤挤,等书桌做好,老师再重新安排座位。
幸好村里不缺木头,简单的长条桌子也好做,就一个桌面四条腿,没有书洞的那种,加上帮忙的人多,几天就做成了一批送到学校。
一下子招收了全村的孩子,起码一年级的教室不够用,必须再安排一个教室。而且,有些孩子年龄大了,不能跟六七岁的孩子一起读小学。
这样大点的孩子在年龄上不占光,明明都到快娶媳妇、嫁人的年龄了,竟然又去学校上学,大点的孩子反而更不适应。有的窃喜有读书的机会,有的觉得年龄大了,却跟弟弟妹妹一个班级很是羞耻。
于是,谢怀谦跟学校老师商量过后,把超过十岁的孩子安排一个在大班级上课,而且要给他们加快教程,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最好能早点学完小学课程,去上初中。
教室不够,就在村委的大仓库里上课。那间仓库很大,盛百十个人都没问题。
而那部分六到十岁的孩子,就跟原来一年级的学生一个班级,差的课程由老师尽快补上。争取让他们跟原来的学生一样,早点掌握落下的课程。
幸亏今年还是春季开学,新同学落下课程并不多。如果学生加把劲,很快就能追上来。
再一个就是,猛地增加这么多学生,老师肯定不够用。如此,周娇不用主动找大爷爷给她说情,学校就上门,主动邀请她到学校去教书。
就连谢怀谦也被学校争取过去,让他代理一段时间课程,等补足教师人数,他想撤下来也可以。
这事就是谢怀谦张罗的,他能不支持吗?教书就教书,不就是一群孩子吗,他堂堂一个高中生,还教不了一群毛孩子?
因为谢怀谦和周娇没有教学经验,学校就安排他们教低年级学生。周娇教的是年龄小点的那群孩子,谢怀谦教的是超过上学年龄的那群孩子。
如此,大家伙忙忙碌碌安排好几天,才把各方面都安排好,正式开课。
明天就要正式上台讲课,周娇和谢怀谦都没有早早睡觉,而是去系统空间温习明天要讲的内容,希望第一次讲课不要出丑。
周娇放下手中的课本,转头问:“怀谦,明天就要给孩子们讲课,你紧张不?”
“怎么,你紧张吗?”谢怀谦仔细观察媳妇的脸色,还真瞧出她的一丝忐忑来。
谢怀谦安抚她说:“娇娇,你用不着紧张,不过是一群小萝卜头,你还管不了?”
周娇摇摇头说:“我是怕我教不好孩子们,那样多丢人啊!我怕耽误了孩子。”
“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很简单,不过是教给孩子们认字、读课文,还有算数,你用不着紧张。”
现在小学里,每个年级才一个老师,加上谢怀谦和周娇才七个老师,平均一个年级还不到两个老师。就算小学只教语文、数学,也分不过来。所以,教低年级的老师就受累一些,得上全天的课程。如果有事,可以让四五年级的老师代课。
周娇和谢怀谦的任务不轻松,因为今年的孩子太多了,不好管教。
周娇已经去观摩别的老师怎么上课,不过因为她明天第一次登讲台,很是紧张。
“我就怕教不好他们。”周娇没有自信地说。
她可没想过能当上老师。上学可是关系一辈子的事,她是怕误人子弟。
“我相信你,一定没有问题。一年级不过是学点基础知识罢了,你多教孩子几遍,多提问他们几次,他们就能记住了。”
两人都不是正经师范毕业的老师,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别看谢怀谦如此安慰媳妇,他对明天的讲课也没底。不过,他也不是很担心就对了,一年级课程多简单,他还能教不会几个毛孩子?
“行了,早点睡觉,明天养足精神教学生,等习惯就好了。”谢怀谦把媳妇圈在怀里,准备闭上眼睛睡觉。
可能周娇想得多,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
谢怀谦听见媳妇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干脆翻身压上去,“娇娇,既然你睡不着,那咱做做运动,累了你就能睡着了。”
“你……”
周娇的话没有说出口,就被丈夫堵在嘴里。
完事后,周娇赶紧洗洗上床,然而她却是累极,没多久就进入甜美的睡梦中。
就这样,周娇和谢怀谦暂时成了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望着底下一张张渴望学习的面孔,两人非常用心地教导这些孩子。
孩子们多数都很听话,因为这次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些孩子已经明白事,知道托了谢老师的福才能上学,所以学习特别用心。
周娇讲课悦耳动听,待人温柔可亲,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她。谢怀谦讲课风趣幽默,也非常让大孩子们喜欢。两人渐渐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就连胡小明和胡小芳也让谢怀谦弄到学校上学。本来俩孩子怕给谢怀谦添麻烦,不愿意去的。
还是谢怀谦坚持让他们去上学。
“你俩年纪还小,就算干活也赚不了几个工分。还不如去好好上学,将来也许能在城里安排工作,到时赚钱也多。就算欠了村里的钱,也能早早还上。况且这次上学的事是我提出的,你们更应该支持我的想法才对,要好好上学,也许将来你们能考上大学呢。”
胡小明知道谢大哥是为了他们好,拉着妹妹深深地给他鞠了个躬,“谢大哥,我和妹妹一定会好好学习。以后我俩都听你的,你让我俩咋的就咋地。”
胡小明知道自己和妹妹成了没人稀罕管的孩子,如果不是谢大哥帮他们,他们说不定咋样呢?
此时的胡小明和胡小芳暗暗在心底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谢大哥。
没过几天,有些超过十六岁的孩子也想识字。他们看着弟弟妹妹回家学习识字,上面当哥哥姐姐的也眼红。弟弟妹妹都上学了,他们如果不抓紧跟着进步,将来可真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大老粗。
有胆大的人就去找村长反应,表达自己想上学的意愿。
周存福找来谢怀谦,问:“小谢,你看这该怎么办?这些孩子年龄不小了,白天还要上工,怎么让他们既不耽误干活,也能学着认俩字呢?”
“大爷爷,这还不容易。就跟原来办扫盲班似的,让想识字的大人都上夜校,日久天长,学到的东西就多了。”
“看我都老糊涂了,竟然忘了这茬。也行,就这么办。”村长很快答应了。
村长一时没想起来,好多年前村里办过扫盲班。村里两个队长原来就不识字,还是建国后在扫盲班学习过,现在才能勉强看懂报纸。
谢怀谦跟村长、校长商量过后,给些想学习的成人加了个夜班。每天晚饭后学两小时,有兴趣的都可以参加。还有,这个班由学校的老师轮流教。
谢怀谦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