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校长说着叹了口气,满满的无奈感,她突然停下脚步,回身对柳三月很是亲切一笑,“若是此番你们队里的学校能成功办起来,那可是造福乡里的大事。以后你们要是有什么难处,只管过来找我,我们学校必定全力配合。”
作者有话要说:唉,荡荡平时比较宅,还很孤僻,喜欢一个人待着,几乎没谈过正常的恋爱,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就会觉得他打扰我看视频了,他打扰我玩手机了,他事儿好多好麻烦啊,从而分手,然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很久没谈恋爱了。
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写的柳三月和陆淮之间谈恋爱以后的互动是不是正常的,有没有哪里不对劲,你们喜欢不喜欢。
你们觉得三月会不会不太像恋爱中的小姑娘?
我自己是比较喜欢自由自在,特别害怕受限制的。
第68章
教材课本剩余确实不多,每年级就多个两套三套的,不过对于柳三月来说只要有一套就足够。
至于多出来的那块儿活动黑板,大概有个一米乘一米左右,小是小了些,不过总比没有的好。
就是自行车不太好搁,后来还是找了绳子捆在车后座上才能行,回去的路上,柳三月把每级教材都凑成了十套,又变了些猪肉、鸡蛋什么的。
这次进城,收获很大,柳三月骑着自行车欢欢喜喜回去了。
回去后,柳三月将每个年级的语文书各挑出来一本,一块儿给了林铭,然后便不再多管。
六个年级,十二个学期,十二本数学书,她自己每本都仔细研究了一下,只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原本还怕自己毕业多年,一二年纪的不说,五六年级的说不定会搞不定,要是误人子弟,耽误孩子们的教育,那可就是大罪过了。
结果发现,真的都是些基础的不能再基础的数学常识,对她来说,完全无压力,便也就放下心来。
期间林铭仍是照常上工,多上一天工就是多一天的工分,多一天的口粮,柳三月虽搞不懂林铭为什么突然这么勤快这么能吃苦了,却也没去多那个嘴去问。
那几本语文课本,林铭倒是也翻看了,和柳三月一样,粗略的看了一遍便不再看,数学都这么简单了,语文自然也不会难到哪里去,更何况林铭才刚大学毕业不久,想来对于书本的记忆还很深刻。
很快,忙碌的秋种便过去了,大家有了近两个月的喘息时间,虽每日仍有不少琐碎的事情要忙,但是肯定比秋收秋种松散多了。
葛队长开始张罗着开办学校的事情,既然要办,就尽量往好了办,就要办的像个模样。
虽只有自己队上的孩子,适龄的也有好几十个呢。
葛队长作出的第一步决定,便是要给学校起个名字,镇上的小学就有名字,光明小学,多好听,多响亮,寓意还好。
为着这个,葛队长还专门选在不太忙的那一天晨会,特意跟全队的人共同商讨了一番。
他说:“咱们也得跟镇上一样,取一个响亮的,寓意好的名字,让人听了就觉得咱们队上这个学校好,正规。”
大家自是七嘴八舌的出意见,可是站在这儿开会的队里的人,就没几个识字的,说来说去不是大垮子小学就是大垮子东小学。
通通被葛队长气急败坏的给否决了,都是些什么跟什么啊。
给学校取名字表示了对开办这所学校的重视,柳三月觉得这是一件非常积极向上的事情,便也踊跃参与,埋头苦想有没有什么既响亮又有好寓意的适合学校的名字。
最终晨会为着一个名字,多折腾了个把小时,最后仍是定下了柳三月想出的名字——希望小学。
这名字在几十年以后被应用的很广泛,而当下却是一个非常响亮,非常有寓意,大家一致表示通过的好名字。
孩子们就是未来的希望,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
柳三月觉得,葛队长还真挺有本事的,给学校取好名字后,他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面五星红旗。
虽不是新的,颜色已经没那么鲜艳,但它也是一面正经的,可以升起来,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啊。
一面象征着华夏、象征着未来、象征着人们心中的信仰的五星红旗。
有了这面五星红旗,学校绝对能办的像样。
只是有一点挺遗憾,只有五星红旗,却没有正儿八经的升旗杆,葛队长张罗了队里会木工的一位大爷现做,至于能不能做出来那就不知道了。
反正柳三月是不懂这些个。
紧接着,葛队长走出了第三步——开学报名。
都是一个队上的,而且还不需要交学费,定好了日子定好了时间,直接把孩子按时送来上课也不是不行。
但是葛队长坚持,既然要办,就得向镇上的光明小学看齐,能做到的都必须得做到。
而且报名也是为了让家长、孩子和两位老师通过报名多熟悉熟悉。
报名日就定在阳历九月一号,九月二号正式开学上课,镇上的光明小学就是这个日子,不得不说,葛队长对镇上的小学真的很执着。
到了报名日这天,葛队长特意全队放假一天,一大早才六点钟便来了知青小院亲自坐镇,相当的严肃正经。
而知青小院门口院门之上已挂上了希望小学的牌子,就是一块儿板正的普通长方形木板,用毛笔写了希望小学四个大字。
字是陆淮写的,还好有陆淮,因为全队只有他一个人会写毛笔字,并且写的非常好。
小院儿中升旗杆也已支好,木工大爷手艺相当的好,五星红旗挂上去后,升降自如,没有任何问题。
这一天是大日子,没人敢睡懒觉,葛队长来时,柳三月他们早就已经起床,穿戴整齐,便是早饭都已经吃好了。
葛队长一来,几人便在院子里支了两张桌子,两把椅子,凳子若干。
这么一来,原本不小的院子瞬间变得异常拥挤起来,本来就已经辟出去了一块儿不小的菜地。
柳三月甚至在想,等开学了,这菜地可能也要保不住了,不然院子里场地太小,根本不够学生们活动。
柳三月和林铭一人一张桌子,柳三月负责登记一班学生,林铭则负责登记二班学生。
因为学校只有柳三月和林铭两个老师,所以只开设两个班级,一个一班,收六到九岁的孩子,一个二班,收九到十二岁的孩子。
柳三月和林铭负责登记,葛队长和陆淮、唐平则在一旁围观。
乡里人,起床都早,再加上是队里办的小学,新鲜,桌子刚支起来没多久,便陆陆续续开始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一来就是来一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恨不得全到个齐全。
还有自己家没有适龄孩子,纯粹就是过来凑热闹的。
不过七点来钟,小院儿便被挤了个水泄不通,闹闹哄哄的全是人,小孩、大人、老人,几乎全队的人都来了。
挤不进来就围堵在院儿外,甚至还有爬到树上围观的,搞得柳三月觉得这里可能不是在开学报名,而是在免费发放大米。
“不要挤,不要挤,大家一个一个来,不要着急,越挤只会越乱。”柳三月攥着笔,焦头烂额的大声喊着,她就不明白了,队里撑死了也就二三十个适龄的孩子,怎么会来这么多人。
就算是过来看热闹,那就默默的躲在一边看就是了,为什么非要挤过来问东问西,还有那已经报名登记完的,就堵在桌子前不肯走,一个劲儿的没话都要找话问,他们就这么闲吗?就这么没事儿干吗?
然而,嚷嚷了一嗓子,除了让她喉咙更干更疼,完全不起任何作用,人群还是很亢奋,甚至好像有些更亢奋了。
“哎呀,这从城里来的就是不一样,说话一套一套的。”
“就是说的,搁我,我可想不出这些话,一听就有知识。”
“就你那苍蝇大的胆儿,就是想的出来你还能说的出来啊?这么多人,羞都羞死你。”
“还是你知道我,嘿嘿嘿嘿嘿。”
柳三月只觉得头疼,一个多小时了,她这边才登记了五个学生,再这么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登记完啊。
她扭头看了看林铭那边,人挤着人给堵了个严实,只两步远的距离,她都看不清楚,不过隐约间还是能看见一些。
只见林铭桌子后面端坐着,或是抬头说话,或是低头记录,面色严谨认真,不急不躁,游刃有余。
柳三月顿时就郁闷了,一样的登记,一样的被围个水泄不通,林铭怎么就那么轻松呢,人和人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柳老师,柳老师,我是赵天天的家长,你刚刚登记了的,我想问一下,孩子上课中午休不休息呀?是回家吃中饭还是带饭到学校吃呀?”
又来……这两个问题已经被问了很多很多遍,就连没有孩子要报名的都来问过,她回答的都要崩溃了,也实在是不明白,这种问题有什么好问的。
就在一个队里,距离再远走路都不会超过十分钟,在家吃还是在带饭过来吃能有什么差别。
柳三月只敢在心里吐槽,面上仍是努力的扬起笑脸,又详细的回答了一遍,“中午休息的,休息时间为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一点,休息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由学生自己安排,无论是回家吃还是带饭过来吃都可以。”
回答完后还扬着职业般的笑脸问了句:“这样说你能明白吗?赵天天家长。”
第69章
就这么吵吵闹闹的忙到了九点多,柳三月手里已登记了十三个学生,她不知道林铭那边登记了多少,不过看林铭那不紧不慢的模样,肯定不会比她登记的少就是了。
这么算下来,应该是能赶在中午饭前全部都给忙完,下午还能喘口气儿,歇一歇。
又顺利登记了一个学生后,柳三月搁下笔,暗暗抻了抻僵硬的脖子。
她一边扶着肩膀抻着脖子,一边往四周扫了一圈,来看热闹的那些人差不多都回去了,这会儿院子里已空了许多,不再像刚刚那会儿挤的跟沙丁鱼罐头似的。
柳三月松了口气,总算是要解脱了。
陆淮端了一杯水过来,放到桌上,拍了拍柳三月,关切的说道:“三月,喝口水休息会儿。”
“嗯。”柳三月无精打采的低低应了一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杯中水是温热的,滑过干痒的嗓子很是舒服。
柳三月闭上双眼舒服的喟叹一声,便听到有人跟她说话,“柳老师,我想给我家孩子报个名。”
是个女声,声音不大,虚虚飘着,似乎是没什么底气。
柳三月睁眼,一眼便注意到了说话那人旁边正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看着她的丫丫。
见她睁眼,丫丫乖乖巧巧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奶声奶气的,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喊道:“柳老师好。”
柳三月对丫丫亲热的笑了笑,而后看向一旁面色蜡黄的妇人,猜想这位可能是丫丫的妈妈,诧异问道:“你这是要给丫丫报名?丫丫不满六岁吧?”
柳三月不是很会看小孩子的年纪,却也能看得出来丫丫绝对不到六岁,小丫头话都说不利索,顶多也就是三四岁。
丫丫妈妈一手拉着丫丫,一手紧攥着衣角,咬了咬唇,眼神飘忽,“有的有的,她虚岁有六岁了。”
柳三月转了转笔,“周岁呢?”
丫丫妈妈不敢看柳三月,神色愈发不安,好一会儿才犹犹豫豫的吐出两个字;“四岁。”
说完却是急切上前一步,手攀到了桌子上,身子向前倾着,“马上就满五岁,还有不到三个月就到她生日了。”
柳三月无奈扶额,那也是五岁不到啊,再说六岁才是入学年纪。都不知道丫丫妈妈是怎么想的,这么小的年纪,性子都不一定能定的下来。
揉了揉额角,她抬头看向丫丫妈妈,耐着性子劝说道:“丫丫太小,班上最小的孩子都有六岁,她就算来上课也不一定能跟得上。而且到时候每个班都有十几二十个孩子,我也顾不上她。”
“丫丫很乖的,”丫丫妈妈面上愈发急切,又往柳三月跟前凑了凑,“她……”
“国子媳妇,你在这儿干嘛呢?”丫丫妈妈话还没说完,便被一道恼怒的喊声打断。
来人几步冲上前来,一把将丫丫妈妈扯了个趔趄,扯离了柳三月面前的桌子。
她稀疏灰白的两条眉毛倒竖着,双唇紧抿,唇纹深壑,手下力气极大,显然是气的不轻。
指着丫丫妈妈便厉声教训道:“跟你好说说不听了是吧?一个小丫头片子不老实帮家里干点儿活,省点儿轻,上个什么学,认个什么字。认了字是能换工分还是能换粮食?”
这里四下还有不少人在呢,葛队长也一直就在旁边坐着,丫丫奶奶竟是一点儿丫丫妈妈的脸面都不顾,放着所有人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丫丫妈妈被骂的面上涨红,羞窘的抬不起头,只拉了丫丫护去身后,低声下气,带着卑微的祈求,“妈,就让丫丫跟着念吧,反正也不要花钱。”
“不要花钱,不要花时间啊?她天天上学了,谁出去拾粪?谁出去挖野菜?”丫丫奶奶仍是硬声硬气的喝骂着。
骂着骂着,话音一转,捶腿便开始肆无忌惮的哭嚎:“人家老师都说了,六岁才能来上课,你还非得硬塞丫丫进去,你又为的是个什么?怕不是为的就是要累死我这个老婆子啊,你好狠的心肠啊你!”
院子里所有人都只是在一旁看热闹似的看着,三三两两淡定的议论着,也不见多嫌弃也不见多兴奋,仿佛是习以为常。
这么多人,没有一人上前劝说的,甚至连葛队长都只是看着,坐在椅子上的屁股挪动一下都没有的。
丫丫妈妈咬着唇,脸色难看至极,背手护着丫丫,全身直哆嗦。
她松开丫丫,脚下生石般的挪动两步,上前弯腰去拉卖力哭喊的丫丫奶奶,强忍着难堪,小声的说:“妈,您别这样,咱回家说成吗?”
丫丫奶奶登时不嚎了,把丫丫妈妈拉她的手一甩,甩了开去,瞪眼喊道:“回去说?你还知道送丫头片子来念书丢人啊?你知道你怎么还干的出来?我这张老脸都被你丢干净了。”
在场送闺女来念书的可是不少,丫丫奶奶这一骂便是全都给骂了,许多人面上都不好看起来。
丫丫妈妈被丫丫奶奶训的后退两步,眼眶已是泛了红,那泪就在眼眶中转悠,咬唇不敢再说话。
柳三月端起杯子喝了口温水,嗓子舒坦些后,她沉手放下了杯子,对独自站着的丫丫招了招手,笑眯眯开了口:“丫丫,过来,过来柳老师这边来。”
小丫头瞅了瞅自己的妈妈,没多作犹豫,迈着小短腿小碎步跑到了柳三月跟前,小尖脸儿上那甜滋滋的笑也不见了,只细声细气的乖乖唤了声:“柳老师。”
柳三月笑着摸了摸丫丫小辫子扎的利落的小脑袋,也没起身,就这么四平八稳坐着,抬头笑看向丫丫妈妈和丫丫奶奶。
慢条斯理说道:“这样吧,既然丫丫虚岁到了六岁,让她进一班也行,平时上课就让她跟着我走,我多看着些就是了,我倒是挺喜欢丫丫的。
“所以你们啊,也别再为着这个事儿争吵了,都是一家子,吵来吵去的多伤和气,再说咱们这儿是队里的学校,这么多家长学生都在呢,闹成这样影响也不好不是。”
凶悍闹腾的丫丫奶奶主意落了空,完全没反应过来,双手一高一低停在半空中愣住了,不是说不满六岁绝对不会收的吗?怎么还能临时变规矩的?
丫丫妈妈昏暗的双眼却是染上了亮光,欣喜不已,不敢相信的回身看向柳三月,蜡黄的脸都变得光彩起来,“真,真的可以吗?”
柳三月不动声色看了丫丫奶奶一眼,搂着丫丫眯眼笑的亲切,“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反正天天跟在我身边,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当提前适应学校生活了,天天耳濡目染的,多少都能学些东西。”
她心里打算的是,不给丫丫做学生登记,就放在教室里跟着上课就是,反正一个学生也是带,两个学生也是带,费不了什么事儿。
丫丫妈妈这么急切的想把丫丫塞进学校,估计也是因为丫丫奶奶对丫丫的不待见,可能是为了让丫丫在白天她上工时有个能得庇护的地方。
这么小的小姑娘,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被她的亲奶奶嫌弃不是个男孩儿,还被逼着干对她这个年纪来说太过沉重的家务活。
这是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
不过就是平日里多看一眼的事儿,柳三月没有办法看着却不管。
丫丫妈妈赶紧转向柳三月,手忙脚乱的连连鞠躬,“谢谢柳老师,谢谢柳老师。丫丫她特别乖,也不爱闹,一定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丫丫奶奶不服气,定的好好的规矩,镇上也是这样的规矩,怎么能仗着自己是老师说改就改。
还说是正儿八经办校,要向镇上小学看齐,这不是儿戏呢吗。
她气势汹汹几步跨到柳三月桌前,一把推开桌前的丫丫妈妈,瞪着柳三月大声问道:“丫丫五岁都不满,凭什么你说收就收,那你干脆把别人家年龄不够的都给收了得了。”
陆淮见势不对,默默走去了柳三月身后不远处站着,紧紧盯着丫丫奶奶,只待她一有什么不恰当的举动便能及时应对。
还不待柳三月说话,便有队里的人开口劝。
“丫丫奶奶,柳老师愿意提前收丫丫这是好事儿啊。”
“是啊,现在可不跟以前似的了,还是得认得字,不然以后长大了走出去都丢人。”
“可不就是,现在谁家不是不论儿女,想尽办法都要把自己家孩子送进学校读几年书的。这以后丫丫大了,别人都识字,就丫丫不识,说人家都说不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停歇的轮番劝着,都不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