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女医官-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家的青砖大屋很是敞亮,院子里也没有农村常见的鸡鸭乱跑,而是搭着葡萄架子,院中摆着原木的桌椅,围着木质篱笆,篱笆不高,刚刚够挡住路人的视线,却很好的露出婆娑的树影。那个英俊年轻人与胡人武士一进院子,就对盛情邀请他们进屋去坐的廖家母子表示,今日天气和暖,阳光灿烂,坐在院子里就很好。
廖仲旗与两位朋友大马金刀的坐下,指点着山中景色,高谈阔论起来。廖婶子忙到厨房烧水泡茶。常小溪自然是去帮忙了。她虽然没用过这种原始的土灶,但是原主显然用得很好,她很快手脚麻利的为大家沏好茶水,并且将一些柿饼瓜子之类的山货果子装盘端上桌。廖婶子也没有制止,连句客气话都没有,冷眼看着,仿佛常小溪为她干活,是天经地义一般。
常小溪为人,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廖仲旗踢翻赵富花,这个人情还是要领的。
廖仲旗见廖婶子得了闲,忙把两位朋友介绍给母亲,原来这两人是与他一个军府的队正,前几日因为校场比武,意气相投,结下了交情。面目英俊的年轻人叫李青城,长安世家子,是离开家族出来历练的。小胡子胡人叫费玉清,是高车族人,高车人善骑射,费玉清在军府中正是斥候队的队正。
在厨房忙碌的常小溪捕捉到了对她非常有用的信息,军府,长安,队正,斥候,她也是学过历史的,将这些信息与自己的历史知识一融合,常小溪觉得符合条件的是初唐时期。不由得心下略定,甚至还有一点点雀跃之情。一方面是因为唐朝是她比较向往的朝代,后世她还参观过大明宫和曲江池;另一方面,唐朝的文明程度相对较高,女性比较有社会地位,穿越成女儿身不会太吃亏。
常小溪不但帮廖婶子准备了茶水点心,还帮她把午饭用的菜蔬肉食洗好切出来,看看天色不早,这才出来向廖婶子跟大伙告别。
廖仲旗这才想起,自己只是带常小溪来家中梳洗呢,此刻看到常小溪已经抽空梳洗一新,并且还帮母亲干了一早晨的活,尴尬一笑,说道:“有劳你了。”身为队正,礼貌他还是有的,他看向自己母亲:“娘,给常家妹子包些吃的吧!”
常小溪微笑道,“廖家哥哥,早晨你也帮了我,做一点活计,又算得了什么呢?”
廖婶子见廖仲旗并未留常小溪在家里吃饭,又开了口要给常小溪东西,这才笑嘻嘻的拿过一个纸包来,塞在常小溪手中,“小溪啊,你家那姑子行事太过嚣张,仲旗刚才都给我们讲了,这个你到了地里再吃,防着她来捣乱。”她这人就是这样,有粉要擦在脸上,若是廖仲旗的朋友不来,或许就没有东西给常小溪了。
常小溪这才想起童养媳是个多么尴尬的存在,不由得默然,回去赵家,还要面对那不知所谓的婆婆和大姑子,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那李青城看着常小溪孱弱的身影消失在门口,这才回身对费玉清和廖仲旗说道,“我看这小娘子婆家凶恶的很,今日廖兄弟出手教训了她家姑子,等这小娘子归家,那家还不知怎么整治她呢!”
费玉清笑嘻嘻的看着廖仲旗,“廖兄弟,你这出手教训那村妇,可给你常家妹子惹了大麻烦啊!”
廖仲旗喝一口茶,才说,“总不能见死不救,那就坏了我辈君子之风,再说赵氏这种恶妇,打一顿也无妨!至于今后的事情,人各有命,我却是无能为力的了。”
费玉清与李青城二人,见他如此说,不由得对视一眼,心中有数。看来廖仲旗只是一时兴起,要教训一下赵家刁蛮的丑女,并非真正同情刚才那个小姑娘了。他这个举动,当时是帮了这个小姑娘,但是这小姑娘早晚要回家去,那时还得面对婆家的报复,最终倒霉的还是这姑娘自己!廖仲旗嘴上说我辈君子之风,看来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第四章 何去何从
廖仲旗比常小溪大着四五岁,知道这个廋弱小丫头是被一辆驴车拉进赵家做童养媳的,没家世,没有后台。赵家长子赵素生,本就比常小溪大了近十岁,而常小溪进赵家门时,才九岁,因此无法圆房。赵李氏泼辣蛮横,赵富花好吃懒做。常小溪名义上的丈夫赵素生自打常小溪过门不久,就中了童生,马上觉得自己是秀才老爷了,当然看不上这个父母双亡,被兄嫂撇包袱一样嫁过来的常小溪。因此倒是常小溪一直在伺候这一家子。就是这样做牛做马,每日里赵家人还对她非打即骂,残羹剩饭也不给填饱肚子的。
廖婶子自诩是大善人,家中殷实,最看不上穷酸懒惰的赵家,本来就常常与赵李氏对着干。她自己没有女儿,常常拿些剩饭周济常小溪,就连廖仲旗都被老娘指派过去帮着常小溪干过活。明摆着是要奚落赵李氏的意思,从而越加显得她宽厚。赵家出了个读书人又能怎么样,家中媳妇儿,还得靠别家周济。
赵李氏因为这事跟她对骂过好几次,也痛打过常小溪。弄得常小溪绕着廖家走,就怕被廖婶子塞了东西,回头再挨打。直到今日收下现蒸的新馒头。廖婶子还偷偷在心里鄙薄过常小溪,认为她定然是看不上剩饭,眼馋这馒头才接的。谁知道常小溪是内里换了芯子。因为当时除了廖家母子,还有廖仲旗的两个朋友在场,她如果再拒绝廖婶子,可就把人给得罪狠了。
常小溪是个职业女性,对赵李氏与廖婶子之间的争斗心知肚明。对于她来讲,目前能够好好的活下去,才是真的。她此刻在早春的微风吹拂下,已经走得远了。出了村子,草色遥看近却无,后世来的常小溪可没见过这种美景,旅游是件费钱的事情。所以今天看着免费的好景色,她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几乎走到了山脚下,她再也走不动了,才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歇歇脚。
青石很高,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常小溪惬意的打开廖婶子给的纸包,吃起了馒头。垫了垫肚子,她不敢再耽搁,迅速割起草来。山脚下青草多,割起来也快,刚刚过晌午,常小溪就踏上回家的路了。只是随着村子越来越近,她的脚步也越来越慢,早上赵李氏的笤帚,可是实实在在打在自己身上的,而若不是廖仲旗出手,赵富花也会真的抓花自己的脸。
常小溪很向往唐朝,可是赵家母女是真的会打她啊。按照那两个人的泼辣劲头,有可能把自己打得生而复死。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投奔廖婶子去?可是按照这个时代的礼法规矩,她常小溪是赵家媳妇,怎么也轮不到廖婶子一个外人来管。而且廖婶子也只是在顺手的时候,帮帮她罢了,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善意。到底能不能托付,还是个未知数。
尽管常小溪磨磨蹭蹭的,可归家的路就是那么长,眼见就到村口了,她也没有想出什么办法。突然锣声响起,一阵紧似一阵。常小溪意外的看有很多村民都拥在村口。包括廖婶子和廖仲旗,还有廖家的两位年轻客人,此刻一身华贵也挤在人群中,离他们不远就站着赵李氏和赵富花。此刻大家都聚精会神,听着人群中心的一位白胡子老者讲着什么,那老者正是这村子的村正。
常小溪也背着她的一大筐草凑到跟前。赵李氏和赵富花立刻注意到她,向她投来恶狠狠的目光。只是常小溪有意站在廖家母子那一边,而廖仲旗与他的两位朋友,同样也是目光不善的扫了一眼赵李氏母女。这让蠢蠢欲动的赵李氏母女安分不少,虽然这两人刁钻刻薄,但是看看廖仲旗的大拳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还是暂时屈服了。赵李氏凶狠,廖婶子伪善,但是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常小溪还是倒向了廖家。
常小溪向廖家母子一众人点头示意,随后安静的听村正的讲话。而周围的村民神态紧张,窃窃私语着,完全没注意到这些人的小动作。
边家村,仅仅是大唐帝国边境上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村落罢了。长安城,才是大唐帝国的中心。就在常小溪醒来后不久,长安城一座豪华的宫殿,深夜依旧灯火通明。一刻前,还色眯眯的从美少年手里啜酒喝的年轻人,在打了一个寒噤之后,厌恶的看看自己身遭围着的众少年,挥挥手令他们走开。来自超时空管理局的清理者,已经占据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体,准备开始执行任务了。
一个衣襟敞开的美少年有点不甘心:“陛下,我还没有服侍你呢!”
那年轻人露出狞笑:“服侍我?你是在恶心我好吗?”说完飞起一脚,只踹得那少年滚了开去,再没有动静了。
没有思考多久,年轻人又研究一会自己手臂上发亮的臂环:”非春,我要你赶到一个地方去,给我办点事。”显然这个清理者不仅占据了原主人的身体,连带还接受了他的全部记忆。
在大殿一角,有一个犹如塑像般的黑衣人,躬身回答道:“诺。”


第五章 仓皇出逃
常小溪当然不知道离自己那么遥远的长安城在发生什么,她现在只能关心边家村发生了什么,白胡子村正慷慨激昂道,“突厥人已经屠戮了白水村,全村男女老幼,无一幸免,亏着有个猎户早起上山查看自己设下的陷阱,才逃过一劫,他又熟悉山路,熬到天黑,才循着小路逃到咱扪村。据这猎户讲,突厥长途奔袭,要在白水村休整几天,再进内地劫掠。”
村民顿时乱了起来,孩子哭,大人闹的,仓皇一片,纷纷准备立刻逃离这里。常小溪从大家的议论里,倒是听明白了个大概情况。
大青山是个天然屏障,大青山南边都是唐朝的子民,大青山北侧,则是突厥的牧场,两朝的边界,就是延绵不断的大青山。经过漫长的冬季,储备用尽,初春时节,却又水草未发,牛羊无食,正是瘦弱掉膘乃至大量死亡的时候。如果恰逢突厥部落内部动荡,储备不足,那么部落的老弱妇孺就很难熬过春季,没有了女人和孩子,这个部落也就没有了明天。因此,这个时候,往往会有突厥人铤而走险,度过大青山,前往大唐内地劫掠。
唐军当然不会毫无防备,沿大青山设了两个折冲府,分别位于大青山西路和东路,就是防备突厥冲关。但是据那白水村逃出来的猎户说,此次匈奴直接翻越大青山中麓,倒是避开了唐军左右两个折冲府了。
因为大青山左右路都有折冲军府守卫,大青山中麓难以翻越,是道天然屏障,加上大青山下风调雨顺,大青山上出产又多,是个宝山,倒比别处容易讨生活。因此尽管毗邻匈奴,在大青山山下,还是有一些村落,村民世代居住在此。
常小溪穿越而来的这个村,叫做边家村,正是依山而居,位于大青山中麓地段。而白水村比边家村更靠北一点,就在半山腰,两村相距不过三四十里路,也不知突厥人如何骑马翻越的大青山,若是此刻纵马而下,只怕盏茶时分就能奔到边家村。也难怪村民鼓噪,自家性命危在旦夕,谁还能耐得住呆在这里。
村正又道,“我已经派了人急报折冲军府,只是即使折冲府出兵,这一来去,也需要一天,但是突厥人下山,只需片刻。突厥人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大家赶紧各自归家,收拾收拾逃命去吧!只是投亲靠友,沿途记得示警!”
常小溪震惊当场,没防住赵李氏拉起她就走,嘴里还咕叨着败家儿媳妇,自从常小溪嫁进赵家就没有好事云云。
廖仲旗正与两位好友商议着是快些回折冲府报信,还是留在边家村阻敌。都没留意到常小溪这边的动静。
廖仲旗与两个朋友计议得当,忙分头出发。他们几人均在大青山东边的大青山东折冲府服役,适逢休沐,相约来廖仲旗家游玩,没想到碰到突厥越山劫掠,这几人都是血气方刚,只是人数实在太少,留在边家村无异于螳臂挡车,这才商定由费玉清回营报信,李青城去南云县,联系南云县守军,做好第一道防线。廖仲旗母亲尚在边家村,就由他来断后,尽量带领村民下山逃难。南云县是距离边家村最近的县城,那里有守军,也是所有村民逃难的目的地。
费玉清本是斥候出身,计议停当后,他立即纵马疾驰,奔大青山东折冲府而去,军情如火,不敢耽搁。李青城也快马加鞭,出发了,南云县离边家村四十多里路,赶过去,还要与驻军设置路障,布置兵力,再疏散居民。
只有廖仲旗,与村正说明情况后,领着村正派给他的十名青壮,一时在村里催促大家,一时又立马在村边张望。
常小溪被赵李氏拉扯着很快回到家里,那母女两人忙开箱柜收拾细软。只有常小溪,环顾了一下自己的蜗居,看看实在没什么可以收拾的,从两双旧鞋子里挑了一双不漏脚趾头的,又将另外一双剪成两双鞋垫垫在里面,这才穿在脚上。又将旧衣服翻检一下,挑几件还能看的包了一个小包袱。
很快赵富花粗噶的声音响起,催着常小溪来帮忙,常小溪不想在这种时候节外生枝,只得过去帮那母女两人收拾东西。
逃命要紧,纵有再多不舍,毕竟性命要紧,有速度快的村民已经收拾停当出村了,赵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赵李氏把院中几只鸡脚扎住,抓在手里,一马当前走在前头,赵富花背了细软,常小溪拎着半袋玉米面,又背着铺盖卷儿,小小的身子跟在后头,想走快也不可能。
常小溪被沉重的铺盖压得头晕眼花,赵李氏在前边一叠声的催促,“死蹄子,搅家精,还磨蹭个不停,你诚心要害死我们吗?”
赵富花挽着包袱也骂道,“你装这娇滴滴的样子给谁看?在外面招蜂引蝶倒是精神的很啊!等我哥回家,定要他好好教训你!”
常小溪挣扎着走在这两个人身后,被人高马大的赵李氏遮挡的严实。廖仲旗在村口早就等的不耐烦,他往赵李氏身后瞄了好几次,才看到常小溪。当下纵马过去,伸手接过常小溪背上的铺盖,沉声道:“怎么拖了这样久?村里就剩下你们几个了。快走吧!”说着让村丁开路走在前面,令赵李氏母女与常小溪紧随其后,自己断后。


第六章 急中生智
几人不敢多言,当下紧紧跟上。此时正是午后,离南云县尚有四十多里路,除了廖仲旗有马,其他几人,要赶到南云县很困难,但是留在官道上更危险,突厥人一旦下山,官道上的人必死无疑。一阵紧赶慢赶,众人都是咬牙坚持,沿途又收留了几名掉队的老弱妇孺,队伍扩大了,速度却更慢了。
廖仲旗急得冒汗,他压着速度走在最后,胯下的马儿早就不耐烦了,不断喷着响鼻。但是老天却不因为这些是老弱就放过他们,当一名老猎户苍白着脸要大家暂停,将耳朵贴在地面上倾听片刻后,告诉大家,突厥骑兵已经到了边家村之后,赵李氏当即嚎哭起来,几个老婆婆也是相顾垂泪。
常小溪看看不远处的小树林,想起了自己看过的历史书,感觉这场景似曾相识,顿时计上心来,走到廖仲旗身边嘀咕起来。赵富花只怕突厥将自己掳走,此刻早没有精神注意常小溪,倒是让两人顺利的商量妥当了。
阿史那罗皱着眉头坐在马上,手下早就散开搜刮战利品了,看着这空无一人的村落,他就知道是白水村走露了消息。这次突破大青山,一旦被唐军察觉,就完全失去先机了。想他阿史那罗堂堂突厥王庭王子,当然不会是就为了洗劫这么一个小村庄而来的。这个唐村看样子也是刚刚渡过冬季,村民撤退时,把能带走的物资全带走了。
阿史那罗纵马走到几个士兵搬出的铁锅旁,几个围坐分食的士兵忙站起来,其中一个还恭敬的奉上自己手里的大铁勺,原来这是村民的午饭,来不及吃就去逃命了。阿史那罗面无表情的看看铁勺里的白米饭,突然伸手捏了一坨扔进口中大嚼起来。米饭自是比不上鲜嫩的羊羔肉,但是松软可口,阿史那罗咽下这口饭,扬声大笑:“儿郎们,此间人等并未走远,速速给我追!”突厥骑兵听到主帅下令,纷纷上马,片刻后,只见黑压压的马队迅速冲上官道,绝尘而去。
突厥骑兵的速度真的很快,犹如风一般刮过大地,阿史那罗一骑当前,他眼神很好,曾被可汗赞为鹰隼一般犀利的眼神,远远就看到路上有两个小黑点。原来是两个嬉笑赶路的男女青年,你追我赶,天真烂漫,看神态不似作伪。
这时那两个在路上嬉闹的男女也发现了阿史那罗的马队,惊呼一声,拔腿就往不远处的树林跑去。几乎所有的突厥骑兵都露出了一丝狞笑,两条腿的普通人怎跑得过突厥健马?突厥兵几乎是本能的同时催动了胯下马,都希望自己能第一个斩下那男青年的头颅,至于那女的嘛,自然是要作为战利品带回大营。
阿史那罗也狞笑着,然而他抬眼一撇,却看到了远方烟尘滚滚,只是被小树林半遮半掩,不仔细是看不出来的。但是阿史那罗六岁搭弓,自小狩猎,眼神和判断力都是一流的。他在瞬息之间就得出了结论,树林里有埋伏,毫无疑问滚滚烟尘正是马队赶往树林造成的。想来唐军因为时间紧张,也是匆忙设伏的。眼见跑在前头的突厥兵已经让过了那女孩,准备抽刀砍那青年男子,阿史那罗急忙唿哨一声。他麾下的突厥骑兵果然训练有素,就在战马的前蹄堪堪要踩到那男青年时,硬是将战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