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女医官-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狄少华算不上是孔武有力,但是自幼文武双休,上马拉得开弓,一手剑术也颇为了得。常小溪幼嫩的身体怎是他的对手。就在狄少华双手已经开始不老实的时候,常小溪狠下心肠,在他手上重重咬了一口。
狄少华吃痛,这才清醒过来,自己饱读诗书,怎么会有如此下作举动?顾不得手上的伤口还在流血,狄少华忙向常小溪道歉:“我真是鬼迷了心窍!小溪,你打我几下出气可好?”
常小溪看着他流血的手,没有做声,自去药箱里找出纱布,帮他包扎伤口。狄少华见她似乎没有生气,虽然他对自己刚才的行为也很不齿,但是还是心中窃喜的。他小心翼翼的开口:“小溪,我是情难自禁,你就不要生我的气了。我知道,是那沙麒麟的话,令你对我心存芥蒂。你好好听我解释行吗?”
常小溪点点头:“说吧,我听着呢。”
狄少华这才斟酌词句,说了自己家中的情况。原来狄少华的亲生母亲早逝,狄母过世的时候,狄少华只有十岁。狄父很快就续弦了,娶了大将军徐氏的女儿。这徐氏先生下一女,隔了三年,又产下一子,而且擅于持家,颇得狄大将军喜爱。狄少华作为嫡长子,自幼聪慧,本来徐氏对他颇为喜爱。但是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徐氏免不了就要为亲子多打算一些。
狄大将军是有爵位的,而且还不低,是世袭罔替的开国公,标准的公爵。本来家中只有狄少华一子,而且他是嫡长子,袭爵就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徐氏有了自己的儿子,那么她必定是要让自己的儿子上位的。
当时狄少华已经十四岁了,对继母的心思心知肚明。于是他就向父亲提出,自己要去书院读书,试试科举这条道路。狄大将军军功起家,本来想送狄少华去军营历练,见他如此说,加上徐氏又为自己添了儿子,也就不再勉强长子,由着他去了。
大户人家的那些龌龊事情数不胜数,倒是狄少华因为去了书院,远离继母,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学业有成。自从十六岁乡试下了场之后,竟然连中三元,到了金殿面圣的时候,皇上问起这位少年状元,发现他竟是国公之子,不禁大感欣慰。
这说明勋贵之家还是出人才的,并不是人人都在吃恩蒙。从此狄少华入了仕途,一路走到今天,当然看在狄大将军的面子上,没有人为难他,但是许多政绩,却是他自己一点一滴实干出来的。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狄少华对狄父感念生恩养恩,对曾经心心念念要致自己于死地的继母,他自然是毫无感情的。好在他现在已成气候,狄夫人倒是也不敢轻易将他怎样了。
前一阵子狄夫人说要把自家的表侄女说给狄少华为妻,被狄少华拒绝了。狄夫人就挑唆周氏砸了常小溪的家。又给狄大将军修书一封,言道狄少华与大理寺女医官常小溪有染,看不上自己娘家亲戚,与常小溪合力将周氏弄进了京兆府,毁了这女孩儿名节,自己这个继母,现在是里外不是人,十分难做。求狄长楠回家来主持公道。
这里面有些关窍,都是狄少华通过关系才打探出来。但是父亲似乎已经被狄夫人说动了心思,并不怎么赞成自己与常小溪的婚事。却是有些难办。
说到这里,狄少华看一看常小溪的脸色,见她神色如常,就继续说道:“我对你的心意,真的是天可怜见。我现在不求你别的,给我一点时间,等我父亲还朝。毕竟我是他的嫡长子,如果父亲同意,那夫人再如何,也是没有用的。”
常小溪默默想了很久,才说:“等你也无妨。只是我自幼在师门长大,现在虽然来到长安,但是婚姻大事,我还是要依照师门的规矩,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果要嫁你,那么你就只能娶我一个,别的什么平妻,贵妾,都是不能进门的。如果咱俩成了亲,我这一辈子只有你一个男人,同样的,你这一辈子也只能有我一个女人。你自问能做到吗?”
这个要求在大唐的人看来,是匪夷所思了些,但是狄少华毫不犹豫的说:“我愿意,这一生,有你相伴足矣!”
这个男人,终究还是要拿走她的心啊!常小溪踮起脚,如蜻蜓点水一般,轻轻吻了狄少华一下,然后说:“我等你。”
狄少华刚才用强,是满心的怨气,当然还有欲望无处发泄,虽然也畅快,但是畅快过后,则是满心后悔。现在常小溪柔软的丰唇一触之下,他顿时觉得浑身如在云里雾里,真的是畅美难言。
两个少年人,把心里话说开,自然也就好了。为今之计,只有耐下性子等着狄大将军回朝了。
这一天绿衣少年没有再联络常小溪,这也是个没办法的事情,想必他为了躲避太子的追杀,隐藏的也是极辛苦的。
第二天大理寺天牢却出事了。原来昨天常小溪看过的那个江洋大盗死了。因为是个男犯人,所以张聪又请了刑部的舒秋来验尸。如果说以前他还敢让常小溪做这些活计,现在是无论如何也不敢了。舒秋验过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无疾而终。正跟常小溪昨天检查的结果相吻合。
张聪无法,这才令衙役将这人送到乱葬岗去。
舒秋对常小溪非常客气,当初在一起参加复核的时候,他们这些考生,除了君胜男,其他人对常小溪的医术都是非常佩服。舒秋请教了常小溪几个问题,常小溪正在一一作答,就在此时,只见那遣出去扔尸体的衙役跌跌撞撞的奔了回来。
一下子扑倒在舒秋脚下,背上赫然插着一支羽箭,人已经是不成的了。大家都道不好,纷纷抽出朴刀,拿着弓弩,蜂拥而出。
第一百壹拾七章 找上门
天牢在大理寺的后院,活着的犯人能从大理寺正门走进来,死人就不允许走正门了,因为怕沾染了晦气。在天牢的侧面,专门设了一个小门,凡是死去的犯人,都从这里拖出去。这个小门只容一人通过,只有半人高。因为尸体是躺着出去的,而拖尸体的人只能弓着腰。虽是个小门,却设着三重铁门。掌管钥匙的分别是狱丞张聪,当值的狱吏队长,还有主管刑狱的王寺正。
只有经过大理寺医官确定死亡的犯人,才能由当值的狱吏向上层层申报,然后由这些掌管钥匙的人到齐,方能打开这扇门。如果这里面某个人因病告了假,尸体就在天牢里臭着,这种事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劫狱的从来不打这个门的主意,一方面这个门所处的位置是死门,另外一方面就是打通这个门逃出去,比直接杀入大理寺还要难。
等到一众差官从送尸体的小洞艰难的爬出去,看到不远处还倒着一个差役。这个也是送尸体的人,比逃回去的人惨得多,直接被射成了筛子。而被判定死亡的江洋大盗的尸体,已经不见了。
在长安,平民不允许拥有弓弩,因为这属于远距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习武之人,也只能耍耍朴刀,除了官府,是不允许在自家院子里练习骑射的。否则就是居心叵测,预谋造反,这个帽子谁承受得起?但是这两名送尸体的差役,正是被弓弩所伏击的。
出了这种事,大理寺卿和少卿都赶过来了。勘察过现场,所有人都在心头浮现出了两个字“假死”,如果那江洋大盗已经死了,就不需要冒险劫他的尸体,只需带好棺木去乱葬岗上收敛就好了。之所以这么大动干戈,说明这江洋大盗非常重要,所以他一出大理寺,就被人冒险立刻救走,以防生变!
这名江洋大盗名叫冯精纬,也许是真名,也许是化名,之所以朝廷对他这样重视,据说是因为这冯精伟发现了一处大宝藏。任何年代,牵扯到钱的事情,都是大事,尤其是无主之财。所以在朝廷中某些大佬的受益之下,把这冯精伟由京兆府转到了大理寺,严刑逼供,就是为了找到宝藏。
虽然没有撬开这冯精伟的嘴,但是现在有人动用弓弩劫人,不正是印证了这冯经纬知道宝藏的秘密吗?
这件事,说大不大,却十分丢人。一个上午就这样忙乱过去了。常小溪十分自责,为什么不动用设备查看一下这冯精伟呐?说实话,当时她做了简单探查,直觉就是这犯人长期遭受刑讯逼供,油尽灯枯而死。想想看自己还是有责任的。如果再细心一些,也许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今天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日子,火速封锁了城门后,狄少华就去禁军报备此案,调动人手搜捕嫌犯。这些人携带弓弩,要想在短时间出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想当初南云县那么小,都足够阿史那云藏身了。可想而知在长安城搜捕这伙人是非常困难的。
说来也巧,狄少华前脚刚刚出门,常小溪就收到了一张帖子。下帖子的人正是狄少华的继母狄夫人,帖子上的字写得很好看,说的话却不怎么好听。用近乎命令的语气,让常小溪火速来一趟狄府,说是夫人有事相招。常小溪纳闷的把帖子翻过来看看,果然是一张拜帖没错。但是谁会在拜帖上用如此语气说话?
常小溪将拜帖给了药童李乔生,淡淡的说:“把这帖子送回去,就说我不去。”
李乔生二话不说,拿着帖子就扔给了那个在门口等回信的仆役,说的话比常小溪更加不客气:“跟你家主子说去,常医官忙得很,没有时间去府上!”
那仆役本来趾高气扬,却等来了这么一个结果,正要质问李乔生,那李乔生不但转身就走,还特地叮嘱了门口的卫兵:“早晨刚出了事,这种不三不四的家伙你还敢让他靠近大理寺?”
这卫兵一听正是这个理呢,眼见这仆役并不招常医官待见,所以也没有客气,当下就用枪指着这仆役,令他速速离开。被雪亮的枪尖指着咽喉,任谁也讲不出什么道理,那仆役两眼只顾盯着枪尖,没提防脚下,直接被绊倒,再爬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万分狼狈,满身尘土。依他的性情,本来应该放一句狠话,但是一抬眼,发现雪亮的枪尖依旧直指自己面门,他还算识时务,马上连滚带爬的逃离了这个可怕的地方。
因为受了这样大的委屈,所以这仆役回去,将自己的遭遇添油加醋的报给二门上的管事。这管事又加一遍油,把这事报到了夫人身边的管事嬷嬷那里。等到常小溪拒绝来狄府的事情传到狄夫人耳朵里时,就变成了常小溪不但不接狄夫人的拜帖,还令差役将送信人给打出了大理寺。
狄夫人因为是狄大将军的继室,狄大将军的原配封了诰命夫人,狄夫人就没有封赏,这本是她的一块心病。原本狄长楠跟她许诺,等到边境平稳,自己再度回朝的时候,就为她请封。但是今天听管事嬷嬷说起常小溪的态度,她就又疑到自己被轻视了!
给常小溪下帖子,狄夫人之所以连个正经管事嬷嬷都没有派,而是让二门上的仆役去,就是为了显示对常小溪的轻蔑。没想到现在反而被一个小丫头片子给轻视了!想到这一节,狄夫人气得长长的指甲都镶进了肉里。
当初周氏受了她的挑唆,急慌慌的跑去砸了常小溪的家,后来又被收监,狄夫人之所以没有插手,是因为她本来就看那个周氏不顺眼,存着一石二鸟之意。所以事发了,也没有去找常小溪的麻烦。
这一次就不一样了,常小溪是直接将自己的帖子给驳了回来,而且采取的是那种方式。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狄夫人阴着脸吩咐:“给我备车,我要进宫,求见皇后!”
她无品无级,但是家中长辈与皇后有些渊源,加上狄长楠手握重兵,所以皇后给她面子,时不时叫她进宫说说话。
不得不说,狄夫人这回可是歪打正着,找到了知音。皇后可是一直生着常小溪的气呢。皇帝金口玉言,确定了常小溪女医官的地位之后,她本想找机会除掉常小溪。但是百骑司挖出了三公主谋逆案,这个三公主虽不是皇后亲生,但是和皇后关系非常亲密。三公主的母妃来向她哭求,她碍不过面子,就向皇帝开了口求情。但是这回皇帝一反常态,大发雷霆,指责她干政,令她回宫思过,将主持内宫的全力暂时交给杨妃。
第一百壹拾八章 锁进宫
皇帝爱重皇后,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其实更宠爱杨妃一些。皇后受到如此打击,心灰意冷之下,缠绵病榻,或者也有博取皇帝怜惜的意思。最近才刚刚好了些,听说狄夫人来觐见,刚好她也想找个知情识趣的人解解闷,就令内侍将狄夫人带进来。
狄夫人先殷勤问候了皇后的病情,又送上名贵的药材和补品。皇后雍容笑道:“你能来坐坐就好,最近我这坤宁宫可是冷清的紧呢!”
狄夫人明白这是皇后暗指杨妃得宠的事,这可不是她能置喙的。忙笑着打岔:“能常来坤宁宫沾沾您的福气,那是寻常人几世也难修得的福气,哪里来得冷清一说?只是最近娘娘需要休养,大家不敢打扰而已。我本也是不敢来的,只是家中这事,非得请娘娘出手不可,这才厚颜来打扰您的。”
皇后最喜欢管闲事,这也是她为何被三公主李环牵连的原因。见狄夫人如此说,大度的挥挥手:“何来什么扰不扰的,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就是了!”皇后心中也很好奇,狄大将军和狄少华不在府里,她家里又没有什么宠妾灭妻之事,究竟是何事让她来求自己的呢?
狄夫人先叹口气,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思忖了好久才开口:“娘娘您是知道的,少华那孩子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我对他的一片苦心,唯有天日可表!他如今年龄也大了,我就琢磨着给他一门好亲事,先成家,再立业,这才是正途!”
皇后点头称是,她也觉得唯有寻一门贤妻,才能管好丈夫,让他们心无旁骛,专心仕途。
狄夫人看看皇后脸色,才继续说:“那太子太保高家嫡长女素有贤名,与少华甚是相配。我就与那高夫人提了此事,她也十分看好少华这孩子。少华是狄家长子,他的婚事当然不能就我们两个妇道人家做主,还得老爷回长安了再定。只是我刚刚跟老爷写信说了此事,不晓得是哪里走漏了消息。少华那孩子竟然来跟我说,他已经有了心上人,让我莫插手他的婚事!”
“哦”,皇后从榻上坐起身来,她也对狄少华与高小姐议亲十分满意。高小姐之父是太子太保,若是与狄大将军结为姻亲,无疑太子又多了一份助力,皇后蹙眉道:“难道狄少卿竟然与人私定终身?不知是哪家女儿,这样没有规矩?”
狄夫人见皇后已然动怒,心中暗喜,马上接茬:“那一家高门贵女会如此没有规矩?就是那个大理寺的女医,常小溪,听说这女孩出身寒素,父母早亡,身世不清就不说她了。坊间又传言她与几个高官不清不楚!这样女子,我怎敢让她进我狄家的门?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败坏家风。因此我遣人送上拜帖,寻她来说话,希望她知难而退。不料这常小溪狂妄的很,竟然将我派去送信的人给打出了大理寺!”
听到此处,皇后已然怒不可遏,她本来就十分讨厌常小溪,明里暗里是要置常小溪于死地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没有动手,现在听狄夫人这样一说,顿时又想起了那丫头对自己的许多不敬来。当时就一拍案几,怒道:“张鹏,你速去大理寺,将那女医常小溪给我捆过来!”
张鹏正是皇后身边得用的大太监,晓得娘娘是动了真怒,忙答应着张罗人手去了。
这时候坤宁宫门口的侍卫换岗,谁也没有注意,一个年轻的侍卫悄悄的出宫去了。
张鹏是奉了皇后懿旨,自然而然是大张旗鼓的出宫。他还在宫里磨蹭的时候,那换岗的侍卫已然快马进了百骑司。
话说这大唐帝国朝堂之上,包括宫闱之中,就没有沙麒麟不知道的事情。百骑司的兄弟们都晓得自家大人最近有些不开心,仕途顺遂,情场却是不怎么得意。所以那百骑司安插在坤宁宫的钉子,一听说皇后欲对常小溪不利,马上就想到了自家的将军,他郁郁寡欢已经很久了,做兄弟的,怎么也要给他制造一个英雄救美的机会。
果然,沙将军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刻眉梢一挑,先肯定了这侍卫衷心,能干,然后令他往杨妃宫中去传信,就说皇后私自锁拿朝廷命官。至于传信的途径,那自然都是百骑司的熟路子,皇帝的这两个老婆,明争暗斗已久,都恨不得立刻拿住对方的错处,将之置之于死地。离开之时,将军的心腹校尉沙德三,亲热的拍着这侍卫的肩膀,称赞他有眼色,等办完了这趟差,将军必有封赏。
被沙德三一拍,这侍卫浑身骨头都轻了三分,哪里顾得上辛苦,快马加鞭又进了宫。他辗转将这消息传到杨妃那里时,张鹏的仪仗才到了大理寺。
张鹏是太监,这种人任你权势再大,总是见不得光,而且被世人歧视。好不容易这次奉了皇后懿旨出宫,那架子自然是要拿得足足的。
不料大理寺刚出了江洋大盗借假死脱身的事,大理寺卿去了京兆府,刑部这两个地方调集人手,全城搜捕嫌犯。狄少华则去了禁军,协调封锁城门。留在大理寺的只有须发皆白的王寺正,听说宫里来人,忙赶着出来迎接。
张鹏一见是这么个老吏来迎,丝毫显不出自己的威风,还以为是大理寺怠慢他。板着脸并不下马,等到王寺正说清楚原委,这才知道今日是确实摆不得谱了。
只见他不情不愿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