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不曾想这点儿小心思却惹得主子误会,他赶紧赔罪,然后小声把家里送吃食来的事说了。
董平真是哭笑不得,伸手照着他后脑勺拍了一记又罚了二十篇大字这才罢休。徐茂几个同董平交好,见他这般模样就聚到跟前问询。董平本不是吝啬的性子,又感激众人平日待自己亲厚,于是就邀请他们同去品尝家姐的手艺。
一众学子们原本被家中父母养的膘肥体壮,结果回到书院不过几日就成功瘦身了。这会儿离得开饭还有小半时辰,都是饥肠辘辘。一听说有这好事儿自然连连欢呼不已,簇拥着董平就往他居住的小院儿走去。
只有喜子,懊恼的连连拍打自己的脑袋,早知道会招回一群饿狼,他就老老实实留在房间等待主子下课了。可惜,任凭他百般后悔,时光也不能倒流了。
董平的房间不大,一张床一张书桌就占了大半地盘儿,加者角落里又给喜子安了一个小木榻就更显狭窄了。好在夏日天气暖,坐在院里进食也没什么不妥。于是大大的红木食盒就被放在石桌上,金黄小巧的酥饼刚现于日阳之下就遭了“毒手”,几乎是瞬间就消失了一半儿。
徐茂身形胖大,平日又最贪口腹之欲,别人尝上一口还要赞两句,他却只顾低头猛吃。不过一会儿工夫,就有五六个酥饼进了他的肚肠。其余学子见了连忙扯着他数落笑骂,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极了。
董平这会儿也吃完一个酥饼了,想起姐姐在闷热的灶间里忙碌着为他准备这些吃食,他心里就又是感动又是温暖。虽说他自小没见过娘亲模样,但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可怜,因为但凡娘亲能做到的事,姐姐都一样能够做到。如今更是赚银钱供他读书,吃喝穿戴,事无巨细照顾周到。他能有这样的姐姐,实在是万幸之极!
徐茂被一众同窗惩罚般挤到一旁,见董平这般怔愣,还以为他是想家了,于是特意岔开话头儿抱怨道,“你家长姐待你真是好啊,我家大姐二姐只知道回家找爹娘告状说姐夫如何不好,别说给我准备吃食了,反倒每次都要我好好读书考状元,将来给她们撑腰,她们好在婆家扬眉吐气。唉,你说我若是同你一般功课好,日日得先生夸赞也成。可惜…我恐怕要被姐姐们念叨到老了。”
董平听他夸赞自家姐姐,心里很是欢喜,刚想谦虚两句突然想起方才先生略带责备的眼神,他赶忙回屋找了一个小圆盘,杀进人群抢了四只小酥饼。
徐茂欢喜的伸手就要拿过来大吃,却被董平拦住了,“我方才惹得先生气恼,这些酥饼是要送去给先生赔罪的。”
徐茂苦着脸收回了手,可怜兮兮的目送董平端着酥饼走远了。
杨先生这会儿正坐在书房里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读书,而墙角书架前,开学那日极嚣张跋扈的薛大少一脸懊恼的整理着众多书本。他不时偷偷扫上先生一眼,心里暗暗咒骂这老古板怎么不早些死掉。他不过是同上门收取脏衣衫的小丫头调笑几句,怎么就犯了书院的戒律。害得他堂堂薛家大少爷,要如同奴仆一般做这晒书的脏活儿。若是被别的同窗看到,他还有什么脸面见人?
可惜,他心里再是如何懊恼诅咒也不敢当面顶撞先生,于是老老实实搬了一摞书往外走。董平端了点心刚要敲门,恰巧就与他碰在了一处。董平愣了愣,犹豫着是否要闪身让路,不想杨先生抬头见到他过来就招呼道,“董君诚,你可是有事?”
薛大少轻轻哼了一声,不情不愿避到门后。董平赶紧进门行礼,然后双手送上点心,低声说道,“方才课堂之上,弟子因为惦记家里出事而对先生多有怠慢,特此前来赔罪,还望先生原谅。这盘点心是家姐亲手所制,若是先生不嫌弃就请留下尝个新鲜。”
他说完就把盘子放在了书桌上,杨先生见他待自己如此恭敬,心里先前存下的那点儿责怪之意也就彻底散去了。
老爷子捋着胡子点头应道,“你知道错了就好,学问一道在于用心,以后不可再因外事耽搁听课。至于这点心…”他有心想要拒绝,但无奈肚子这会儿实在有些空落落,于是就干咳两声含糊道,“这次就罢了,以后不要再送东西过来,老夫担不起私下收受弟子贿赂的污名。”
董平赶紧应了下来,然后再次行礼之后转身退了出去。
薛大少眼见待自己如同仇人一般严厉的先生,反倒对一个穷小子如此和颜悦色,心里嫉妒怨恨的差点儿发狂。于是就在两人错身而过的时候,他咬牙切齿斥骂了一句,“谄媚之徒!”
董平扭头只冷冷扫了他一眼,半句都未曾争执,径直出了院子,留下薛大少失望恼怒更甚。屋子里的杨先生捏了一只酥饼轻轻咬了一口,香甜的核桃碎以及酥脆的面皮儿成功的抚慰了他空荡荡的肚腹。可惜不等他摇头晃脑夸赞几句就听得薛大少甩出这么四个字,于是立时恼得瞪了眼睛。
弟子孝敬先生一盘点心就要被骂谄媚之徒,那他这先生岂不就是宠信小人的昏庸愚蠢之辈?
“薛仁义,既然你如此喜好卖弄口舌,那以后每日晚间就多抄写《论语》十遍,次日早晨交上来,直到老夫认为你学会了如何宽厚待人、礼敬先生为止。”
薛大少听得这话真想一头撞死,怎么贪图一时嘴巴欧痛快就忘了身在何处了。他抬手狠狠给了自己两巴掌,末了到底泱泱应了下来。
待得好不容易晒好书被放出小院儿,饭堂里已是开过饭了,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他于是另外拿了银钱交代厨子重做新菜,好不容易填饱肚子。他是越想越不甘心,坐在房间里眯眼琢磨好半晌又喊过小厮仔细交代几句就打发他出去了。
正文 第四十五章 人情练达
董平完全不知薛大少动起了坏心眼儿,许是那一盒小酥饼的功劳,一众同窗们待他日渐亲厚。大伙儿一起读书一起吃饭,闲时又常常坐在树荫下高谈阔论,诗词歌赋,民生轶事,无所不谈,无所不论,真是其乐融融又万般自在。
再说薛大少指使小厮拿了银钱去寻街面上的地痞,打算要他们去董家那卖冰的小院儿打砸一番,替他出一口恶气。不想那些地痞先前收银子还极痛快,待得听说要去寻卖冰曹娘子的麻烦却立刻把银子又塞了回来,死活不肯接下这活计不说,还连拉带扯把小厮撵了出去。
那小厮也是个倔脾气,自小伺候着薛家主子都没受过啥委屈,不想这次居然让一群地痞打了脸,他哪里能够忍受,于是不吃不喝在地痞门外守了一天一夜。后来还是那地痞实在禁不住他蹲在门前跟讨债鬼一般难缠,这才收了十两银子,小心翼翼说起了其中原委。
原来,那曹娘子卖冰的生意刚刚红火之后,很多地痞探清楚了她的底细就都打算上门去弄些银子花花。可是,一连去了三四波,每伙人都未曾到得小院门口就被不知哪里出现的壮汉揽着脖子扯到了暗处,再出现在人前时不是这个折了一只胳膊就是那个断了一条大腿,可谓凄惨之极。
当然也有那不信邪的狠人,带了十几个好手打算啃啃这块硬骨头。可是,这次更是诡异,一伙人出了城门就再也没人见过他们的影子。
漂泊江湖多年的地痞们终于实实在在嗅到了这些怪事中的危险味道,于是不约而同把城外曹娘子的小院儿当成了禁地,哪怕荷包再干瘪也不敢打那里的主意。而如今薛家小厮居然要他们去砸曹娘子的生意,他们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接着生意啊。银子是好,但没命花就是白扯了。
薛大少听得小厮回报也犯了猜疑,难道董家和曹家不只是普通农家那么简单,他们背后还有什么大人物在撑腰?他虽然自小被父母娇惯,养成了跋扈霸道的脾气,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蠢得没有脑子。既然花钱找人捣乱不成就暂时先忍忍,天长日久,只要董家姐弟还在青县之内就总有他报仇雪恨的时候。
董蓉根本不知道一盘酥饼也会替自家招来小人算计,自那以后每隔三四日都要做些吃食送去书院侧门。而董平每每接到食盒,刚刚捡出一份孝敬先生,剩下就全被嗅着香气聚来的同窗们你一口我一块的吃个精光。
喜子贪吃,可惜女主子送来的好东西轮到自己嘴里总是只有那么可怜巴巴的一两个,于是他估算着又到了家里送吃食的日子就跑去小门儿那里等候。
老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守门老头儿又收了董蓉一包盐水花生,再瞧瞧笑得讨好之极的喜子就吱呀开了一条门缝儿让他出去透口气。
董蓉见到喜子很是高兴,拉着他把弟弟平日的作息问了个仔细。喜子一一答得清楚又明白,末了却支支吾吾请求主子下次送吃食多加些份量,然后又把众人如何厚脸皮上门抢吃食的事说了一遍。
董蓉听得他说完,觉得很是好笑,但到底答应他下次会多送一些,这才撵了几乎要跳起来的小童进门。
回去以后,董蓉找了个清净的晚上一边思量一边写了厚厚一封信给弟弟,等到再送点心的时候就一并放在了食盒里。董平接了信仔细看过又琢磨了半晚,然后再去好友那里走动就改了先前的矜持模样。今日向家里藏书多的人借几本游记,明日又玩笑着从某人那里抢得一块残墨,总之大有收回利息的架势。
原本徐茂等人也总为上门蹭吃喝而脸红,但董家的吃食做得实在是美味之极,他们肚腹里饱受“猪食”摧残的肠胃实在耐不住诱惑。众人有心买些回礼又觉轻重不好拿捏,正是为难的时候,董平主动变身成“强盗”了,于是但凡被“打劫”过的人再去小院儿吃喝就理直气壮许多。
而杨先生那里的一份儿“孝敬”也照旧按时送上,只不过董平慢慢把时机改在了下午先生们聚在一起喝茶赏景的时候。董家的点心新奇又美味,自然受到了一众先生的欢迎。
杨先生也因为有个知礼孝顺的弟子收获了无数羡慕嫉妒,他哪怕因此少吃几块点心也觉得欢喜。董平更是常常被先生们留下考校功课或者旁听众人论起朝中之事,学问和见识都在迅猛增长。
如此,董蓉的食盒又从侧门进出了三四次就助得董平在书院里混得风生水起。不但先生和同窗们喜他行事大方周到,就是饭堂的厨子也常拉着他缠磨,想要学学那些新奇点心的做法。董平并没有因为他是下人就呵斥辱骂或者敷衍了事,反倒当真回信问了姐姐。
董蓉听说弟弟要面食方子,就选了些简单的抄录下来夹在食盒里送了过去。那厨子得了方子简直如获至宝,关在灶间里琢磨了几日,待他再出来的时候,手艺就来了个大飞跃。
绵软易消化的发面饼、油亮喷香的葱花饼还有外表朴实、内藏乾坤的豆馅儿馒头都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但凡端上桌子不到片刻就会被抢个精光,因此这厨子在饭堂的地位扶摇直上,很快就当上了大管事。他也是个知道感恩的,又盼着再向董平讨要新方子,于是逢人就夸董生员温文有礼,将来一定会考状元、当大官。甚至每次饭堂开饭之前他都要亲自把董平的座位擦拭干净,比待众位先生还要恭敬殷勤三分。
几年后,当董平金榜题名的消息传来,厨子早已开了一家面食铺子,他喜得免费发放了三日大馒头不算,末了又把铺子名字改成了文曲二字,寓意自己慧眼如炬,早早看出了董平是文曲星下凡。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再说董蓉虽然不知书院里这些琐事,但盼到休沐日,她眼见弟弟面色红润,精气十足,行事说话比之先前越见成熟圆滑许多,于是就放了心,转而认真实施起她的果园整治计划。
占了半山的桃树,原本她是打算剪枝处理,尽量保证秋日里收获一些果子,无论是卖掉还是酿酒、晒桃脯都能有些进项。但陈老爷当日的几句话倒是给她提了个醒,这青县之内拥有农庄果园的大富之家很少,多半都是不愁吃穿但也没有恒产的中等人家。平日在后花园和街市逛腻了,难免就想找个风景好的地方走走。若是能开办一个类似于前世农家乐那种集游玩和吃喝住宿于一体的庄园,想必生意一定会很好。
春日里,坐在山坡上,沐浴着桃花雨喝着桃花酒。夏日里坐在荷塘边,一边赏荷一边钓鱼,偶尔来了兴致还能泛舟采莲蓬。秋日时挎着篮子随意采摘着喜爱的果实,玩得疲累就坐在挂满葡萄的木架下小憩片刻。冬日里挽上弓箭满山寻找兔子野鸡耍耍威风,晚上围着一锅热腾腾的火锅吃得大汗淋漓,如此若是还嫌没有睡意,那尽管披上蓑衣,凿开冰冻的池塘钓鱼去…
只要四时美景不断,就必定不会断了客人。但要完成这些布置,必然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和人力财力,董蓉也犹豫过很久,但最后对闲逸生活的向往到底让她决定冒险一试。就算这庄园赚不了银钱也没什么,就当给自己开辟一块安宁乐土了。
她是个急脾气,打定主意就立刻实施起来。赵青山带着一众杂工再不能像以往那般清闲,每日里除了照料果树还要挖沟、修路、砍木头,忙得走路都带着一阵风,晚上下工时候累得几乎要爬回家去。
好在,没过两日董蓉就放出话来要招收年轻后生进果园做工,因为活计比较重,所以工钱定在二十五文一日。这可比进城卖冰还要多五文,而且中午另供一顿饱饭。有了前几日那顿红烧肉做保证,一众杂工们当晚回家就把亲兄弟或者堂表兄弟拉了来。不为别的,就为了赚钱的同时还能额外给肚皮攒点儿油水。
消息传到一面坡,整个村子也沸腾了。那几户跟着董蓉进城卖冰的人家,小日子可是过得越来越宽绰了,时不时还会带些米面等物回家,大伙儿背地里都是羡慕之极。如今果园离家里又近,工钱比走街串巷卖冰还高,谁若是不想去,可就是傻子了。
如此,不过一日功夫就有五十几个后生跑到赵青山那里报名,但董蓉只打算招收二十人,这事儿就有些难办了。乡里乡亲的,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把谁撵回去都不好啊。后来还是赵青山出了个好主意,抓阄!
董蓉琢磨了半晌也觉得可行,这纯粹就是看自己运气了,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有人怨怪到她头上。于是,第二日那些后生们再上山来就被领到一只大竹匾前边,抓到写有“留”字的纸团就直接找赵青山分配活计,抓到空白纸团的就垂头丧气下山去了。
正文 第四十六章 建设忙
这般忙碌了半个时辰,直到最后一个纸团被抓完,二十个帮工的人选也就都定了下来。董蓉拿着记工薄把众人的名字都记了下来,然后挂在茅舍门口,日后谁上工就划一道,有事也可请假,待到月底一并算账发工钱。
一众后生瞧着那记工薄,眼底都是火热一片,恨不得那上面马上就画满墨道才好。刘二狗子等人见此就哈哈笑着领他们去拿工具,心底忍不住也猜测起午饭的菜色。他们这几个老资格杂工每月领六百文工钱,算起来比新人还要少。但忙过这段时日,新人就要滚蛋,他们却有差事长长久久的做下去。对于一个养家的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每月固定有工钱发下来更重要了。
董蓉一边吩咐人进城采买粮食等物,一边不时还要同赵青山等人讲解如何挖塘肥田,如何搭建水上栈桥,一时间忙得恨不能把自己掰成两个用。好不容易打发了众人,她还没等喘上一口气,太阳又快要爬到头顶了,应该准备午饭了。
她正琢磨着找几个帮手,结果刘嫂子就同村里另一个小媳妇儿梅花随在进城采买的杂工身后上山来了。
原来刘嫂子在城里叫卖冰碗见到采买的杂工担子里装了许多吃食调料就动了心思。小院儿里如今是王禄夫妻说了算,她也不好往前凑,本来打算用心琢磨几样新冰碗,无奈又不如秋嫂子脑子灵活,最后落得上不上下不下,实在是憋闷。如今果园这般忙碌,董蓉身边肯定缺人手,说不定这就是她出头的好机会。
她这般想得明白就把推车扔给自家男人,然后帮忙拎了筐篓等物同杂工一起回了果园。可惜,世上聪明人虽说不多,但也绝对不少。两人才走到山下就遇到了村里另一个小媳妇儿梅花儿,不必说她也是毛遂自荐来找董蓉要差事的。
刘嫂子肠子都要悔青了,若是昨晚就找董蓉把这事儿敲定下来,何苦今日还要与人竞争呢。梅花也不是傻子,自然也猜出刘嫂子从城里赶回的原因,但两人谁也没有说破,反倒携手一起说说笑笑上了山。
好在董蓉着实缺人手,又喜她们都是平日相熟的,于是直接定了和杂工们一样的工钱,然后简单交代两句就带着她们进灶间准备饭菜。
大片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得油汪汪,然后加上葱姜爆香,添汤烧开再放进切成麻将般大小的豆腐块和白菜条,咕嘟嘟炖上半个时辰,一锅泛着奶白之色的大炖菜就出锅了。杂工们不论新老,每人端了满满一大陶碗,再配了三个烙得金黄的苞谷面儿饼子,蹲在树荫下吃的酣畅淋漓。
董蓉同样也是咬一口饼子就一口汤,但略带粗粝的饼子实在有些不好下咽,她就琢磨着是不是多买些细面回来,哪怕蒸些两合面馒头也好啊。
刘嫂子抬手替一个杂工添了一碗汤,回身瞧见董蓉如此模样就小声笑道,“东家,我知道你是个心善的,眼见大伙儿活计累就想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