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文雅正-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熹窃闻故友敬夫张兄右文修撰大??有期谨遣清酌
时羞奠于柩前南望拜哭起而言曰呜呼自孔孟之云
远圣学絶而莫继得周翁与程子道乃抗而不坠然微
言之辍响今未及乎百岁士各私其所闻巳不胜其乖
异嗟惟我之与兄脗志同而心契或面讲而未穷又书
传而不置葢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

而我之所议又有始所共乡而终悟其偏亦有蚤所同
哜而晩得其味葢缴纷往反者几十余年末乃同归而
一致由是上而天道之微远而圣言之秘近则进修之
方大则行藏之义以兄之明固巳洞照而无遗若我之
愚亦幸窃窥其一二然兄乔木之故家而我衡茅之贱
士兄高明而宏博我狷狭而迂滞故我尝谓兄宜以是
而行之当时兄亦谓我盍以是而传之来裔葢虽隠显
之或殊实则交须而共济不惟相知之甚审抑亦自靖

而无愧呜呼孰谓乃使兄终在外以违其心予亦见縻
于斯而所愿将不遂也政使得间以就其书是亦任左
肱而失右臂也伤哉我道之穷予复何心于此世也惟
修身补过以毕余年庶有以见兄于下地也闻兄之??
而不得临独南望长号以寄此酹也惟兄怜而鉴之尚
阴有以辅予之志也呜呼哀哉
朱子第一知交推敬夫与伯恭二人余如江西陆氏
子寿子静子美兄弟及同甫陈氏往复辨论虽多知

契不及此两人也两人之中敬夫为最朱子敬畏亦
似过于伯恭读此篇想见圣贤至友道谊知交千载
下犹为伤心洒涕






古文雅正 卷十四

古文雅正巻十四

孟子讲义序张栻
学者潜心孔孟必得其门而入愚以为莫先于义利之
辨葢圣学无所为而然也无所为而然者命之所以不
已性之所以不偏教之所以无穷也凡有所为而然者
皆人欲之私而非天理之所存此义利之分也自未尝

省察者言之终日之间鲜不为利矣非特名位货殖而
后为利也斯须之顷意之所向一涉于有所为虽有浅
深之不同而其徇已自私则一而巳如孟子所谓内交
要誉恶其声之类是也是心日滋则善端遏塞欲迩圣
贤之门墙以求自得岂非却行以望及前人乎使谈高
说妙不过茫渺臆度譬犹无根之木无本之水其何益
乎学者当立志以为先持敬以为本而精察于动静之
间毫厘之差审其为霄壤之判则有以用吾力矣学然

后知不足平时未觉吾利欲之多也灼然有见于义利
之辨将日救过不暇由是而不舍则趣益深理益明而
不可以已也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为
人者无适而非利为已者无适而非义曰利虽在己之
事亦为人也曰义则施诸人者亦莫非为己也嗟乎义
利之辨大矣岂特学者治已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
一也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也而伯者
所以陥溺人心贻毒后世以利故也孟子当战国横流

之时发挥天理遏止人欲深切着明拨乱反正之大纲
也其微辞奥义备载七篇之书如某者虽曰服膺而学
力未充何足以窥究万一试以所见与诸君共讲之愿
无忽深思焉
学术治术本是一贯说得愈细微愈广大义利闗头
深切着明尤发先儒所未发也
道学体统陈淳
圣贤所谓道学者初非有至幽难穷之理甚螅研兄

事也亦不外乎人生日用之常耳葢道原于天命之奥
而实行乎日用之间在心而言则其体有仁义礼智之
性其用有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在身而言则其所
具有耳目口鼻四肢之用其所与有父子君臣夫妇兄
弟朋友之伦在人事而言则处而修身齐家应事接物
出而莅官理国牧民御众微而起居言动衣服饮食大
而礼乐刑政财赋军师凡千条万绪莫不各有当然一
定不易之则皆天理自然流行着见而非人之所强为

者自一本而万殊而体用一原也合万殊而一本而显
微无问也上帝所降之衷即降乎此也生民所秉之彛
即秉乎此也以人之所同得乎此而虚灵不昩则谓之
明德以人之所共由乎此而无所不通则谓之达道尧
舜与途人同一禀也孔子与十室均一赋也圣人之所
以为圣生知安行乎此也学者之所以为学讲求践履
乎此也谓其君不能贼其君者也谓其民不能贼其民
者也自谓其身不能自贼者也操之则存舍之则亡迪

之则吉背之则?葢皎然易知坦然易行也是岂有离
乎日用常行之外别自为一物至幽而难穷甚螅
行也哉如或外此而他求则皆非大中至正之道圣贤
所不道也
了然洞然一以贯之○朱子门人推勉斋北溪为最
勉斋朱子所传以卒业然北溪下语亲切有胜于勉
斋处余尝谓朱子之后议论文字最醇切者北溪西
山鲁斋三先生也品亦最优尝举以质安溪先生先

生亦以为然○此与下篇俱严陵讲义也共四首登
其二先生吾漳人余家居时尝与都人士?讲泮宫
每举以相朂先生虽渺流风犹昨安得吾乡人有志
之士服膺先生教言率由先生之道庶闽学之复兴

用功节目陈淳
道之浩浩何处下手圣门用功节目其大要不过曰致
知与力行而巳致者推之而至其极之谓致其知者所

以明万理于一心而使之无所疑也力者勉焉而不敢
怠之谓力其行者所以复万善于一己而使之无不备
也知不致则真是真非无以辨其行将何所适从必有
错认人欲作天理而不自觉者也行不力则虽精义入
神亦徒为空言而盛德至善竟何有于我哉此大学明
明德之功必以格物致知为先而诚意正心修身继其
后中庸择善固执之目必自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
笃行之而颜子称夫子循循善诱人亦唯在于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而已无他说也然此二者亦非截然判先
后为二事犹之行者目视足履动辄相应葢亦交进而
互相发也故知之明则行愈逹而行之力则知又益精
矣其所以为致知力行之地者必以敬为主敬者主一
无适之谓所以提撕警省此心使之惺惺乃心之生道
而圣学之所以贯动静彻终始之功也能敬则中有涵
养而大本清明由是而致知则心与理相涵而无颠寘
之患由是而力行则身与事相安而亦不复有扞格之

病矣虽然人性均善均可以适道而鲜有能从事于斯
者由其有二病一则病于安常习故而不能奋然立志
以求自?一则病于偏执私主而不能豁然虚心以求
实见葢必如孟子以舜为法于天下而我犹未免为乡
人者为忧必期如舜而后已然后为能立志必如颜子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然后为能
虚其心既能立志而不肯自弃又能虚心而不敢自是
然后圣门用功节目循序而日进日日有惟新之益能升

堂入室惟吾之所欲而无所阻矣此又学者所当深自
警也
立志居敬致知力行为学之要程朱言之甚详此篇
合作一块醇明切至后段指?人立志处顽石亦须
?头又并说出虚心更为叮咛周至余初得此篇时
若获重寳后主鳌峯书院粘于壁间与同人共砺如
先生提命在前惟恐失坠也
直前奏札真德秀

臣闻君子小人之分义利而巳矣君子之心纯乎为义
故其得位也将以行其道小人之心纯乎为利故其得
位也将以济其欲二者操术不同故所以导其君者亦
异为君子者惟恐其君之不受諌为小人者惟恐其君
之不拒谏尝歴考前古凡小人欲排正论大抵数端不
曰立异则曰好名不曰卖直则曰归过而其甚者则曰
朋党也谤讪也葢为君子者以引君当道为心政有得
失必不茍从不茍从则近乎立异矣竭忠论事必合人

情既合人情必得时誉如此则又近乎好名矣好直邻
于卖直救过类于归过乃至持论偶同则可谓之朋党
尽言无隠则可谓之谤讪只此数端皆迷误君心之酖
毒窒絶言路之榛荆也自非至圣至明未有不为所惑
仰惟本朝圣哲相承招徕谠言如恐弗及哲庙初用司
马光之言下诏求諌当时有不欲者豫设六事以排之
曰若阴有所懐犯非其分或扇摇事机之重或迎合已
行之令上以观望朝廷之意以徼幸希进下以暎Щ罅

俗之情以干取虚誉若是者必罚无赦光复疏争之以
为此非求諌乃拒諌也人臣惟不言言则入六事矣哲
宗宣仁亟俞其请而四方言利病者始获上闻元佑之
治实基乎此若乃指公论为流俗者王安石之私心分
上书为邪等者蔡京之奸计斥忠贤为伪党者韩侂胄
之狡谋覆辙甚明厥鉴非远臣愚伏望陛下恢??圣度
以来天下之忠言昭晰圣鉴以察羣臣之心术凡在廷
之士有劝陛下以亲近端良不讳已过者必君子也不

惟听受之又当娺腥氨菹乱砸杉扇搜远裎陪
失者必小人也不惟拒絶之又当摈斥之使鸣鳯之瑞
日闻而妖狐之音顿息若是而治功不隆天休不格者
非所闻也惟陛下留神反复愚臣之言
此全从穷理阅歴又身受其伤故能曲尽切中如此
中引司马公所驳六事尤为千古炯鉴
大学衍义序真德秀
臣始读大学之书见其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家至于治国平天下其本末有序其先后有伦葢尝抚
巻三叹曰为人君者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不可
以不知大学为人君而不知大学无以清出治之源为
人臣而不知大学无以尽正君之法既又考观在昔帝
王之治未有不本之身而达之天下者然后知此书所
陈实百圣传心之要典而非孔氏之私言也三代而下
此学失传其书虽存概以传记目之而巳求治者既莫
之或考言治者亦不以望其君独唐韩愈李翱尝举其

说见于原道复性之篇而立朝议论曾弗之及葢自秦
汉以后尊信此书者惟愈及翱而亦未知其为圣学之
渊源治道之根柢也况其它乎臣尝妄谓大学一书君
天下者之律令格例也本之则必治违之则必乱近世
大儒朱熹尝为章句或问以析其义宁皇之初入侍经
帷又尝以此书进讲愿治之君傥取其书玩而绎之则
凡帝王为治之序为学之本洞然于胸次矣臣不佞窃
思所以羽翼是书者故剟取经文二百有五字载于是

编而先之以尧典皋谟伊训与思齐之诗家人之卦者
见前圣之规抚不异乎此也继之以子思孟子荀况董
仲舒扬雄周敦颐之说者见后贤之议论不能外乎此
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学纯乎此者也商高宗周成王之
学庶几乎此者也汉唐贤君之所谓学巳不能无悖乎
此矣而汉孝元以下数君之学或以技艺或以文辞则
甚缪乎此者也上下数千载间治乱存亡皆繇是出臣
故断然以为君天下之律令格例也虽然人君之学必

知其要然后有以为用力之地葢明道术辨人材审治
体察民情者人君格物致知之要也崇敬畏戒逸欲者
诚意正心之要也谨言行正威仪者修身之要也重妃
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者齐家之要也四者之道得
则治国平天下在其中矣每条之中首以圣贤之明训
参以前古之事迹得失之鍳炳焉可观昔时入侍迩英
葢尝有志乎是比年以来屏居无事乃得翻阅经传彚
而辑之畎畆微忠朝思暮绎所得惟此秘之巾衍以俟

时而献焉其书之指皆本大学前列二者之纲后分四
者之目所以推衍大学之义也故题之曰大学衍义云
大学衍义一书引经摘史加以剖晰论断心法治法
微显毕具诚内圣外王之学合古来著书者而集其
大成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当习复而身体之余
尝谓有宋道学五子而外断推西山为第一体用兼
优才德俱茂恨不究其用耳著作亦第一有功
南雄州学四先生祠堂记真德秀

寳庆三年某月南雄州始立周子二程子朱子之祠于
学教授三山陈应龙以书属建人真某为之记某曰四
先生之道高矣美矣抑某之愚未能窥其藩也将何以
记之虽然昔尝闻其略矣道之大原出于天其用在天
下其传在圣贤此子思子之中庸所以有性道教之别
也葢性者智愚所同得道者古今之共由而明道阐教
以觉斯人则非圣贤莫能与故自尧舜至于孔子率五
百岁而圣人出孔子既没曽子子思与邹孟子复先后

而推明之百有余岁之间一圣三贤更相授受然后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所以开天常立人纪者粲焉昭陈
垂示罔极然则天之生圣贤也夫岂茍然哉不幸战国
嬴秦以后学术泮散无所统盟虽以董相韩文公之贤
相望于汉唐而于渊源之正体用之本犹有未究其极
者故仅能着卫道之功于一时而无以任传道之责于
万世天启圣朝文治休洽于是天禧明道以来迄于中
兴之世大儒继出以主张斯文为已任葢孔孟之道至

周子而复明周子之道至二程子而益明二程之道至
朱子而大明其视曽子子思邹孟氏之传若合符节岂
人所能为也哉天也然四先生之学岂若世之立竒见
尚新说求出乎前人所未及耶凡亦因乎天而已葢自
荀掦以恶与混为性而不知天命之本然老庄氏以虚
无为道而不知天理之至寔佛氏以刬灭彝伦为教而
不知天叙之不可易周子生乎絶学之后乃独深探本
原阐发幽秘二程子见而知之朱子又闻而知之述作

相承本末具备自是人知性不外乎仁义礼智而恶与
混非性也道不离乎日用事物而虚无非道也教必本
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而刬灭彝伦非教也阐圣学之
户庭祛世人之蒙瞶千载相传之正其不在兹乎呜呼
天之幸斯文也其亦至矣南雄为郡邈在峤南士习视
中州号称近厚夫以近厚之资迪之以至正之学必将
有俛焉自力者然陈君所望于学者果焉属耶天之命
我万善具全一毫有亏是旷天职昔之君子凛然渊冰

没世弗懈者凡以全吾所受焉耳嗟后之世何其与古
戾也利欲之风深入肺腑理义之习目为迂阔巳之良
贵弃置如弁髦而轩裳外物则决性命以求之弗舍也
吁是可不谓之大惑乎志于道者其将何所用力乎缅
观往昔百圣相传敬之一言寔其心法葢天下之理惟
中为至正惟诚为至极然敬所以中不敬则无中也敬
而后能诚不敬则无以为诚也气之决骤轶于奔驷敬
则其衘辔也情之横放甚于溃川敬则其堤防也故周

子主静之言程子主一之训皆其为人最切者而子朱
子又丁宁反复之学者傥于是而知勉焉思虑未萌必
戒必惧事物既接必?必钦动静相因无少间断则天
德全而人欲冺大本之所以立达道之所以行其不由
此欤陈君幸以为然则愿以此刻于祠之壁为学者观
省之助若夫诵其言而不反诸躬惟其名之趍而匪寔
之践是岂四先生立教之意哉又岂陈君所望于南邦
之士者哉

欧曽王学记虽佳那及此篇从圣贤体要学者身心
指出的切示人读此有不猛然刻励者乎○余尝奉
安溪先生命辑五子名篇周子太极图说明道定性
书伊川好学论张子西铭朱子仁说是也采先儒讲
解及议论附注其间窃谓南轩孟子讲义序北溪用
工节目篇及西山南雄州四先生祠堂记此三篇最
为精切可以附之而无疑也太极西铭巳与通书正
?为科场取士之用人所珍诵故不入选

漳州示学者说真德秀
予既新其郡之学又为之续廪士之费俾诵弦于斯者
微一日之辍焉教授陈君瑞甫过余而请曰公之于士
也有以安其居又有以足其食顾亡一言以淑之可乎
余谢曰此师儒之事也予何言虽然昔尝闻之孔氏矣
岂不曰古之学者为巳乎自汉以经术求士士为青紫
而明经唐以辞艺取士士为科目而业文其去圣人之
意远矣今之学者其果为巳而学欤其亦犹汉唐之士

有所利而学也如果为已而学则理不可以不穷性不
可以不尽不至圣贤之域弗止也若其有所利而学则
茍能操觚吮墨媒爵秩而贸轩裳斯足矣驵贾其心弗
顾也夷虏其行弗耻也此学者邪正之岐途也请以是
淑吾士可乎瑞甫曰敬闻命矣抑后世之言学者其有
得于孔氏之指欤曰后世之言学者其不缪于圣人鲜
矣独尝于唐之阳子近世之石子尹子有取焉阳子曰
学者学为忠孝也石子曰学者学为仁义也尹子曰学

者学为人也是三言者庶几圣门之遗意乎方唐之世
士习之陋甚矣阳子一旦倡斯言于末学如天球之音
威鳯之鸣学者竦然洗心而易德归觐其亲者踵相蹑
焉理义之感人如此然则石子之言其有异于阳子欤
曰亡以异也仁者孝之原义者忠之干曰仁义则忠孝
在其中矣然则尹子之言其有异于二子欤曰亡以异
也夫人与天地并而为三才者也必也兼五常备万善
然后人之道立焉其警世之深为人之切又进乎二子

矣敢问所以学为人者奈何曰耳目肤体人之形也仁
义礼智人之性也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人之职也
必循其性而不悖必尽其职而无愧然后其形可践也
孟子曰人之异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又
曰无恻隠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夫天之生
斯人也与物亦甚异矣而孟子以为几希何哉葢所贵
乎人者以其有是心也是心不存则人之形虽具而人
之理巳亡矣人之理亡则其与物何别哉故均是人也

尽其道之极者圣人之所以参天地也违其理之常者
凡民之所以为禽犊也圣愚之分其端甚微而其末甚
远岂不大可惧耶予故曰尹子之言其警世之深为人
之切又进乎二子也吾党之士茍无意于圣贤之学则
巳傥有志焉则反躬内省于人道之当然者有一毫之
未至必将皇皇然如渇之欲饮馁之欲食也凛凛然如
负针芒而蹈茂棘也吾子幸以为然则愿以告夫同志
俾知太守之期乎士不在于徼人爵取世资而在乎敬

身而成德也瑞甫瞿然曰公之淑吾士者厚矣瑢请掲
其言于学以为士之则
忠孝仁义所以学为人不然人也而禽兽矣借三子
之言以发明之境地特新其苦口婆心以招天下有
志之士如聆其恳欵之声
洪氏天目山房记魏了翁
寳庆元年吾友洪舜俞自考功郎言事罢归于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