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文雅正-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言以发明之境地特新其苦口婆心以招天下有
志之士如聆其恳欵之声
洪氏天目山房记魏了翁
寳庆元年吾友洪舜俞自考功郎言事罢归于潜读书
天目山下寳福僧寺寺靓深舜俞合新故书得万有三

千巻藏之闻复阁下如李氏庐山故事而移书属余记
之余少诵苏文忠公山房记谓秦汉以来作者益众书
益多学者益以茍简又谓近岁市人转相摹刻书日传
万纸而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呜呼斯言也所以开
警后学不为不切至矣而士之病今未之有瘳也无亦
圣远言湮愈得而愈失时异事改愈变而愈下学士大
夫读之而不知其味行之而不见其端则亦舍之云尔
且古之学者始乎礼乐射御书数葢比物知类求仁入

德皆本诸此今礼?乐淫射御及数有其名无其义六
书之法惟小篆仅存而莫知好之为士者十名九舛不
暇问也五三六经之所传如仁义中诚性命天道鬼神
变化此致知格物之要也今往往善柔为仁果敢为义
依违以为中钝鲁以为诚气质以为性六物以为命元
虚以为天道也冥漠以为鬼神也有无以为变化也甚
则以察为知以荡为情以贪为欲以反经为权以?给
为才以谲诈为术圣贤之言炳如日星而师异指殊其

流弊乃尔若夫先王之制又在所当讲而风气既降名
称亦讹有一事而数说一物而数名学者亦莫之质也
井牧居民之良法也而丘佔湮橹缓显虿我怨苤
穰苴之法封建经国之大务也而百里五百里之不合
则托诸歴代之异制宾兴之法自遂以降自王畿以外
无文则约诸乡遂之数郊丘禘祫大事也或以郊丘为
二或以禘祫为一庙学明堂先务也或以为异所而殊
制或以为一庙而八名七世之庙常典也而殷六庙周

二祧或亲尽而毁或宗无常数莫知折哀三年之丧达
礼也而有谓君大夫士庐服异等又有谓君卒哭而除
皆莫敢以为非大抵始去籍于周末大壊于秦觖望于
汉而尽覆于典午之乱二千年间凭私臆决罔闻于行
帝号官仪承秦舛矣郊祧庙室踵汉误矣衣冠乐律杂
胡制矣学校养不宾之士科举取投刺之人资格用自
陈之吏刺平人以为军而听其坐食髠农夫以规利而
纵其自奉授田无限而豪夺武断以相尚也出泉输租

而重科覆折以相?也呜呼生斯世也为斯民也而读
圣贤之书以求帝王之法使其心晓然见之且无所于
用也况众言殽乱始以春秋战国之壤制衷以秦汉晋
魏之杂仪终以郑王诸儒之臆说学者之耳目肺肠为
其所摇惑而不得以自信于是根本不立而异端得以
佒坏靡砸浦拇实靡阅缰蛴锌诘懒
心是佛老笃信而实践者矣则有心是圣学而辑为文
词随世以就功名者矣六经之书孔孟未及行也今二

干年矣而犹莫之行也余长而有闻晩益多惧舜俞以
藏书属记愿以所惧者相与切磋究之嗟乎其亦以余
言为过矣乎
鹤山与西山当宁理之世为道学人品之宗实能私
淑朱子者丰采言论畧着朝端而横遭谤语不究于
用然是时正学公论一线未冺摈斥尊崇闲时迭见
故虽以理宗之弱而不至于亡至似道擅权日在醉
生梦死之中视二公之世反为治朝宜其及也读鹤

山此记知其平日读书穷理之功一腔复古救时之
念令我咨叹不置
论人才聚散札子牟子才
国家五星聚奎实主文治列圣相承惟以收览人才为
第一事虽棫朴之能官人巻阿之用吉士不是过也咸
平景德之间浑然不见其际所谓人才之太极政事之
太和也天圣以来王曽吕夷简相君子尝一聚矣未几
而散于景佑百官之一图又散于庆厯圣德之一诗又

散于王拱辰打尽之一网是天圣以来之人才散于忠
邪之相激然其害止于散而巳神宗初年富弼复相至
和嘉佑之君子未至于散也熙寜之邪说一进而先朝
之大臣最先散未几而议新法不合者尽散未几而条
例司之贤者亦散是元丰之人才散于法令之变更也
然其害止于散而巳元佑初司马光相吕公着文彦博
相继辅政君子又聚矣品流太分事故反复滥觞于吏
额之小争浸淫于调停之初议滔天于?题之分辨而

君子之党尽散极而至于朝堂之榜党碑之镌躏躤忠
贤曽草菅之不若是元佑之人才散于辨白之太过其
为祸葢不止于散也建中靖国初起范纯仁相韩宗彦
君子又聚矣天下方以快活差除为善而曽布温益志
在朋奸置政事局而轻元佑重元符进爱助图而左轼
辙右京卞意向一偏而君子遂尽去一皆以邪党目之是
建靖之人才散于中非中而靖非靖其为祸葢不止于
散也中兴以来张浚赵鼎为相君子又聚矣未几秦桧

当国力主和议一时谠论如胡铨等三十二人不肯附
丽如李纲等八十余人率皆摈弃或死于囹圄或死于
贬所或流弃于魑魅之区累赦不移或栖迟于林泉之
下屏逐不出是绍兴之人才散于多主战而少主和其
为祸又不止于散也庆元初赵汝愚相凡一时知名之
士朝除暮拜略巳无遗奸憸小人仄目而蹙亟引匪类
布居台諌汝愚引用之人以次而去举幡六士屏窜朋
党之禁愈严士大夫之祸愈酷是庆元之人才散于嫉

专门而禁道学其为祸又不止于散也臣尝通考国朝
之人才大抵屡散推移不一偾起相攻抚往兴嗟可不
先几而逆致其防哉陛下即位几三十年君子之类凡三
聚而三散矣端平亲政一聚散也甲辰改祀二聚散也
丁未改化三聚散也今日二相并建公道复明翕若少
聚矣然方刚忠鲠者淹之外服魁垒卓杰者屈之家食
抱负耿介者多郁沈谨守端靖者罕?擢或者犹以为
未聚也夫聚之常觉其难而散之常觉其易其聚也常

以至诚乐与之实其散也常以疑忌不容之过羣凶窥
观弩羽迭至散之几也从中倒戈自相触击散之几也
意向小异衅隙渐生散之几也寓意歌诗更相贤圣散
之几也招纳党人平治旧怨散之几也显争力抵激怒
忿心散之几也其造端甚微为祸甚大月晕而风础汗
而雨事有其兆识者隠忧彼岂不知聚而为解散而为
屯聚而为泰散而为否然不能不散者上无以保之下
无以安之则散亦势之常也

宋代人才之聚散了如指掌可觇世变可长学识当
理宗之末宋氏气息奄奄人才消磨殆尽矣子才以
直累忤史嵩之贾似道而不屈发愤上此疏葢亦忠
于谋国者子才李方子之门人也李乃朱门高第
正气歌序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
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暇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
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歴澜时则为土气

乍晴暴阴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
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
沓面目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积臭暴尸或腐?恶
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
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审如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
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
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
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
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
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稽侍中血为张睢阳
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清操厉氷雪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氐羯或为击贼笏逆
竖头破裂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
安足论地维頼以立天柱頼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

之根嗟予遘阳九??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
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閟天
牛骥同一皁鸡栖鳯凰食一朝蒙露雾分作沟中瘠如
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
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
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巳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
读古道照颜色
文山以年少对?第状元?以法天不息为主一气

呵成数千言主司赏之曰古义若龟鉴忠肝如鐡石
敢以是为得人贺则公之正气自幼学时已养之矣
结句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此知养气者不
可不读书也特不为章句之儒耳歌中又曰皇路当
清夷含和吐明庭公岂乐以死节见哉
交信録序谢枋得
天下有达道不曰朋友而曰朋友之交交者精神有契
道徳有同非外相慕也夫交以朋友视君臣父子夫妇

昆弟则疏矣易大传曰定其交而后求定者见其心之
可交也交亦岂易定哉公卿求士见其才不见其心能
负人吾视魏其侯翟廷尉悲之士求公卿见其势不见
其心能污人吾视掦雄班固蔡邕笑之契之教人曰朋
友有信孔门合交与信并言信而交交而愈信亦可以
无悔矣同富贵相忌而有九官十臣同贫贱相疎而有
仲尼弟子同患难相怨而有东汉党人此谓交此谓信
此朋友得以列于人伦也今人録交曰云萍云萍皆无

情之物义巳不信交何能坚请名之曰交信録交无上
下无贵贱无死生吾尽吾信不敢求诸人百年之间万
世之后傥能无愧天地而谓之人始可见朋友之助始
可言交信矣
古来所以成为不朽人豪者学问与师友之益耳非
学问无以成深造之功非师友无以激厉志气而日进
于精微故朋友得列五伦叠山上不负君下不负友
寥寥数语丹心炳如

论书之失呉海
道之不明学害之也学之不纯书害之也今天下之书
巳多矣然诗书易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大学中庸七篇
凡六经圣贤之言未尝多也商周以下秦汉以来十八
代史记纪传表志编年纪事之不可无者未尝多也所
以多者皆诸子百氏外家杂言异端邪说数之不可计
其名读之毕世不能尽其巻帙无益于心身不资于国
家非有补于教化风俗治道徒为多矣况其偏蔽邪曲

足以湮正理炫耀反复足以蛊人心其揣摩计较欺夺
足以壊治道使人身心不安顺上下不相亲福禄不常
有皆是书之罪也然其言或放荡而无涯或幽昧而难
穷或狎志而易入或近利而有功故世鲜有不好之者
至其诙谐鄙俚隠谬神怪之浅近可笑诞妄不足信者
则俗儒贱工又争取以为博物洽闻夫杨墨老佛诸书
六经之贼也管商申韩诸书治道之贼也遗事外传史
氏之贼也芜词蔓说文章之贼也窃意上之人有王者

作将悉取其书而禁絶之然后读者得以专其力于圣
贤之言精其志于身心之学玩其意于国家得失成败
之数考其实于古今治乱兴亡之迹如是则学正而道
明而书为有益于世不然者日盛一日世滋一世夫岂
有穷哉夫欲禁之必自上始使朝廷大臣通经术者?
诸儒讲论定其品目自经史某书某书及宋道学诸儒
之遗言不禁其它则皆禁之诸家文集自先秦以来近世
诸儒之文悉皆纂辑类为大全其余一切除去必秘府

不蓄絶其根本然后出令天下非官所定民不得辄藏
坊市不得利鬻场屋引用者黜降停革民间文字不得
引无稽之言异书既絶数十年之后童稚生长不渉异
闻其心志不惑惟经史圣贤之言入者为主于以养德
毓才广量成器其效岂小小哉
先生名海字朝宗元之隠君子也闽人仪封张先生
抚闽时尝梓其文以行世名闻过斋集行修言醇足
以传世斯篇论属奇创难行而下语皆可据使读书

者赌此而知要内返而切体不为泛覧徇外之学是一
闗头
上治道?许衡
民生有欲无主乃乱上天眷命作之君师必与之聪明
刚断之资重厚包容之量使首出庶物而表正万邦此
葢天以至难任之非予之可安之地而娱之也尧舜以
来圣帝明君莫不兢兢业业小心畏慎日中不暇未明
求衣诚知天之所畀至难之任初不可以易心处知其

为难而以难处则难或可易不知为难而以易处则它
日之难有不可言者矣臣请举其切而要者欵陈于后
人君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昔刘安世见司马
温公问尽心行巳之要可以终身行之者公曰其诚乎
刘公问行之何先公曰自不妄语始刘公初甚易之及
退而自隠括日之所行与凡所言自相掣肘矛盾者多
矣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
然常有余裕臣按刘安世一士人也所交者一家之亲

一乡之众同列之臣而止耳况天下之大兆民之众日
有万几而人君以一身一世酬酢之欲言无失岂易能
哉故有昔之所言而今日不记者今之所命而后日自
违者可否异同纷更变易纲纪不得布而法度不得立
臣下虽欲黾勉而竟无所持循徒汩没于琐碎之中卒
于无补茍从古者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凡一事之来
一言之发必求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不牵于爱憎喜
怒虚心端意熟思而审处之虽有不中者葢鲜矣奈何

为人上者多乐舒肆为人臣者多事容恱容恱本为私
也私心盛则不畏人矣舒肆本为欲也欲心炽则不畏
天矣以不畏天之心与不畏人之心感合无间则其所
务者皆快心事耳又岂肯兢兢业业以修身为本一言
一事熟思而审处之乎此人君践言之难所以又难于
天下之人也人君惟无喜怒也有喜恕则赞其喜以市
恩鼓其怒以张势人君惟无爱憎也有爱憎则假其爱
以济私藉其憎以复怨甚至本无喜也诳之使喜本无

怒也激之使怒本不足爱也强誉之使爱本无可憎也
强短之使憎若是则进者未必为君子退者未必为小
人以至赏罚生杀鲜有得其正者人君不悟日在欺中
方仗若曹敗⑾鸽L以防天下之欺尚可防耶大抵人
君以知人为贵以用人为急用得其人则无事于防矣
既不出此则所近者争进之人耳好利之人耳无耻之
人耳贤者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势屈寘
之周行则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泽然或遭时不偶务

自韬晦有举一世而人不知者虽或知之而当路之人
未有同类不见汲引独人君有不知者人君虽或知之
召之命之泛如厮养而贤者有不屑就者虽或接之以
貌待之以礼而其所言不见信用有超然引去者虽或
信用复使小人参于其间责小利期近效有用贤之名
无用贤之实贤者亦岂肯尸位素铮椒砚蘼蝗〖ペ
于天下也虽然此特论难进者然也又有难合者焉人
君位处崇高日受容恱大抵乐闻人之过而不乐闻己

之过务快己之心而不务快民之心贤者必欲匡而正
之扶而安之使如尧舜之正尧舜之安而后巳故其势
难合况姧邪佞幸丑正恶直肆为诋毁多方以陷之将
见罪戾之不免又可望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泽邪自
古及今端人雅士所以重于进而轻于退者葢以此尔
大禹圣人闻善即拜益戒之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贰
之一言在大禹犹当警省后世人主宜如何哉此任贤
之难也姧邪之人其为心险其用术巧人君不察以谄

为恭以讦为公以欺为可信以佞为可近爱隆于上威
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莫之知
至是而求去之不巳难乎虽然此由人主不悟误至于
此犹有说焉如宇文士及之佞大宗灼见其情而竟不
能斥李林甫妬贤明皇洞见其姧而卒不能退邪之惑
人有如此者可不畏哉为人君者不喜闻过为人臣者
不敢尽言合二者之心以求天下之心则其难得也固
宜三代而下称盛治者无若汉之文景然考之当时天

象屡变文景克承天心消弭变异使四十年间海内殷
富黎庶乐业臣窃见前年秋孛出西方彗出东方去年
冬彗见东方复见西方议者咸谓当除旧布新以应天
变臣谓曷若文景之恭俭爱民为理明义正而可信也
天之树君本为下民举其要则修德用贤爱民三者而
巳此谓治本治本立则纪纲可布法度可立治功可必

元世祖至元三年召鲁斋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鲁

斋乃上此疏第一条定立国规模当依汉法治之第
二条言用人立法之要此第三条也第四条言养农
民兴教化第五条言定民志皆明畅亲切此条尤精
故録之○鲁斋以程朱之的派为正心诚意之学世
祖稍用其言其效巳如此使能如先主之用武侯苻
坚之用景畧治功当不止此世有谓道学为不适于
用者盍详观元初之事○元之立国鲁斋与耶律楚
材最有功鲁斋学正而气刚以阿哈玛特之权姧而鲁

斋劾之所由与匡衡孔光等悬絶也
与窦先生书许衡
老病侵寻归心急迫思所以上请未得其门也迩来相
从实望见教不意复有引荐之言闻之踧踖且惊且惧
邸舍中恳陈所以不可之故至于再三始?惠许违别
三数日复虑他说间之不终前惠是用喋喋重陈向来
恳祷不可之意尝谓天下古今一治一乱治无常治乱
无常乱乱之中有治焉治之中有乱焉乱极而入于治

治极而入于乱乱之终治之始也治之终乱之始也治
乱相循天人交胜天之胜质揜文也人之胜文胜质也
天胜不巳则复而至于平平则文着而行矣故凡善恶
得失之应无妄然者而世谓之治治非一日之为也其
来有素也人胜不巳则积而至于偏偏则文没不用矣
故凡善恶得失之迹若谬焉者而世谓之乱乱非一日
之为也其来有素也析而言之有天焉有人焉究而言
之莫非命也命之所在时也时之所向势也势不可为

时不可犯顺而处之则进退出处穷逹得丧莫非义也
古之所谓聪明睿智者唯能识此也所谓神武而不杀
者惟能体此也或者横加巳意欲先天而开之拂时而
举之是揠苗也是代大匠斲也揠苗则害稼代匠则伤
手是岂成己成物之道哉即其违顺之多寡乃其吉凶
悔吝之多寡也生平拙学认此为的信而守之罔敢自
异今先生直欲以助长之力挤之伤手之地是果相知
者所为耶无益清朝徒重后悔岂交游泛泛不足为之

虑耶抑真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