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径怨赜鹫桃宸判械母屑ぃ欢潜硎颈亟俅握魈炙锶ê土醣福粼俚霉赜鹄唇担骨胨≡诠收K冒压赜鸬暮菏偻ず罱鹩』狗旁谠吹牡胤剑扇俗沤谢の溃缤赜鸹棺≡诶锉咭谎!
曹操心情不好,偏头痛病又犯了。献帝刘协让华佗去给曹操诊治。华佗扎了几针,立即见效,曹操的偏头痛止住了,他向华佗道:“都说你是神医,你用针灸之法也见效,可是不能去根,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华佗:“别的办法也有,只是要担风险。需先使用麻沸散麻醉,然后用利刃劈开脑壳,取出风涎,再施药缝好头部,方可治愈。”
曹操:“你是不是与皇上合谋害孤!”
华佗:“丞相莫要多疑,皇上正是嘱咐我要认真给你治病的。”
曹操:“休得狡辩!有劈开脑袋治病的吗?”
华佗:“有的,我曾为人破肚扒肠,劈头开颅,治好头痛疾病。丞相若不愿治,也就算了吧!”
曹操喝道:“我不会上当受骗,死在你的手里。来人,把华佗押到曹洪处审问!”
曹洪派人对华佗严刑拷打,一无所获。华佗因受刑过重,夜里竟死在狱中。曹操得到报告,心中很是后悔,命人把华佗安葬在颍阴城北十五里处的大河边上。
一代神医,就这样长眠在许都的大地上。
卞夫人对于华佗的不幸去世,心里也感到很难过,他刚刚救了自己女儿曹节的性命,好人怎能这样不得好报呢?可是她也只能在内心埋怨丈夫,而无法向曹操说明详情。
第68节:第十三章 曹进三女(1)
第十三章 曹进三女
惊 世
黎明时分,天色未亮,相府的院子里静悄悄,屋里还是模糊的。曹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已是睡不着觉了。他向躺在身边的卞夫人道:“赤壁之战的失败,给了我一个沉痛的教训,可是我不会一蹶不振,偃旗息鼓;相反,我要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我准备回老家谯县制造轻舟,训练水军,再征孙权、刘备。”
卞夫人:“再好的骏马,也得歇歇鞍,你的身体能行吗?”
曹操:“没事,我今年才五十五岁,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昨晚你不是都体会到了,说我宝刀不老嘛!”
卞夫人:“你要回谯县,我给你安排一下,把尹夫人和她的儿子何晏留在许都相府,你带杜夫人及曹林、曹菊去谯;我与环夫人、李夫人,带着曹宪、曹节、曹华等人都回邺城。这样,你无论去到哪里,都有人照顾。”
曹操:“就听你的安排吧。”
卞夫人在刘夫人、丁夫人去世后,就成了曹操的正妻。再说她还为曹操生下曹丕、曹植、曹彰、曹熊四个儿子,还有曹节一个女儿,刘夫人为曹操生的长子曹昂在宛城战死之后,次子曹丕就成了老大,是曹操的得力助手。因此卞夫人的话,曹操也是很听的。另外,卞夫人为什么要把尹夫人和何晏留下呢?还是因为她根据情况分析,那天夜里强暴曹节的人就是何晏。她因曹操赤壁之战失利,心情不好,这事就没有敢再给曹操说明,免得增加他的烦恼。
以后较长一段时期,曹操在谯县训练水军,也在邺城玄武池大练水兵。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冬天,曹操在邺城西北隅建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铜雀台,离地面二十七丈高。台上殿阁鳞比,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周围廊亭斗角,石栏玉柱,巧夺天工。铜雀台殿顶置有铜雀一座,高一丈五尺,远远望去,舒翼若飞,铜雀台由此得名。曹操住在里面,不仅代替天子拟发诏书,凭雄才以注释《孙子》;而且还广交社会贤达,运筹帷幄,以谋统一中国之大业,泛会建安文士,著诗论赋,提倡文学,意图不朽之盛事。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派钟繇去汉中打败张鲁。九月,曹操又亲自带兵西出潼关,渡过渭水击败马超、韩遂,马超逃往西凉,关中平定。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春天,曹操回到邺城。为了嘉奖他的功劳,汉献帝刘协特别下诏书,准予曹操如同西汉开国名相萧何那样,朝拜时唱礼者不直呼他的姓名,入朝时不用小步快走,还可以不脱鞋子,佩戴宝剑上殿。而曹操这时也把邺城周围较近的十四个县,划归魏郡管辖,亲信董昭等人上书献帝,要求给曹操晋爵为魏国公。献帝刘协感到十分为难,就召见尚书令荀彧,征求他的意见。尚书令荀彧道:“丞相地位再高,仍是皇帝臣僚,但魏国公则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在名义上也脱离了皇帝的直辖,这样不妥。”
献帝问:“这该如何是好呢?”
尚书令荀彧:“我给曹公写一封信,打消他这个念头。”
于是,荀彧写信劝曹操:“曹公,你原来兴义兵奉戴天子,为的是匡正朝廷,安定统一国家,如今上下一心,取得建安初治的好形势,更应秉忠贞之诚,退守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求封魏公。”
曹操看了很不高兴,但面对尚书令荀彧的反对,他也不敢一意孤行。不久,曹操南征孙权,特别以正式行文邀请荀彧到谯县劳军,并借口留住他,不让其再返回许都。曹操还免去了荀彧尚书令职务,让他的侄儿荀攸代替他为尚书令,让荀彧改任光禄大夫,并参丞相军事。曹操向濡须口出发,荀彧借口足部宿疾复发,留于寿春。曹操派特使赠给他一盒食品,荀彧打开后,发现盒子里只装了一个铁饭碗,空的,没有食品。曹操本来是想向他发出一个警告,而他推想曹操不再采纳他的意见,无法再与相谋,就饮药自尽。曹操在前线听到他的死讯,颇为后悔。
第69节:第十三章 曹进三女(2)
献帝刘协在许都听到噩耗,痛哭流涕,向伏后道:“一颗巨星陨落了,新的灾难也会降临到朕的头上来。”
伏后:“听说荀攸也是贤达之人,他来任尚书令,你很好对待他就是了。”
献帝:“尚书令也由曹操来委派,朕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岂有此理!”
伏后:“人心难测,不可不防。有事也只好多听听荀攸的主意。”
荀攸到了许都,献帝赐宴,热情接待了他。献帝称赞荀攸:“颍川荀氏家族,,官宦世家,英才辈出。曹公对你叔侄二人,也多有褒扬,爱卿接任尊叔之职任尚书令,实乃朕之大幸。”
荀攸:“丞相之言,吾不能不从。我叔在世,丞相曾对他说过:‘你真是我的张良呀!’一事相违,竟然搭进了性命,我又能比我叔父何如呢?我叔父是曹公五大谋士之首呀!”
献帝:“你们荀氏祖坟八龙冢,在颍川人所共仰。应把你叔父荀彧灵柩安葬在八龙冢坟地才是正理。这事应该由你来办理。”
荀攸:“臣遵旨。”
献帝:“曹操要晋爵魏国公,这事到底该如何处理呢?”
荀攸:“臣若完全站在曹公对立面来说话,下场恐怕也只能和我叔父一样了,这样对皇上也是有害无益的。我建议皇上封曹公的儿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作为丞相的副手,曹公早就打算这样做的,谁也阻止不了。皇上可再封他的儿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曹林为谯侯,这样,可以缓和一下矛盾。”
献帝:“曹公和你说过这样的事情吗?”
荀攸:“他也只是暗示罢了。”
献帝:“这事朕可下诏,满足他的要求。”
献帝回到后宫,把与荀攸所谈之事,向伏后一一述说了一遍,伏后道:“曹操的儿子们都加官晋爵了,而你自己的四个皇子呢,还不该封王吗?他们都十五六岁啦!”
献帝:“我也正有此意。朕即下诏封刘熙为济阳王,刘懿为山阳王,刘邈为济北王,刘敦为东海王,并册立刘熙为太子。”
伏后:“这就对了,我还要着手选太子妃呢。”
献帝:“你不说我倒忘记了,有一次议郎高勋亲自向我说过,愿意把他的女儿高桂,许配给刘熙呢。”
伏后:“回头让我见一见,如果高桂让我满意,咱就准备给太子成婚。”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春正月,曹公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在长江西岸的营地,俘虏孙权的都督公孙阳,然后回军,四月又直接回到邺城。御史大夫郗虑向献帝刘协道:“曹公又立了新功,皇上还得有所表示啊。”
献帝:“如何表示?”
郗虑:“他的儿子们都已经封侯了,皇上若不封曹公为魏公,恐怕咱们君臣在这里日子都不会好过的。”
献帝:“嗨!只要能统一国家,就封他魏公吧。”
这年五月,汉献帝刘协派御史大夫郗虑,持着皇帝的符节到邺城,册封曹操为魏公。曹操接旨后,立即开始建魏国的社稷宗庙,设置尚书、侍中、六卿的官职。
御史大夫郗虑要回许都,去向魏国公曹操辞行,曹操突然提出:“郗公回许都,请为孤办一件事,曹某决定:把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一起送进宫中,给皇上当夫人。今请你为媒,禀告皇上,让皇上派人来聘娶。”郗虑听后,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天才道:“曹公是戏言吧?”
曹操:“儿女终身大事,怎能儿戏?”
郗虑:“魏公这样又是为何呢?不怕别人议论长短吗?”
曹操:“我上为皇上,下为黎民,替自己的女儿择婿,怕谁议论?”
郗虑回到许都,向献帝刘协奏明此事,献帝道:“这件事朕不能答应,朕怎么会能一下子纳娶曹公三位女儿呢?再说那曹华年龄也还太小。”
郗虑:“曹公办事,惊世骇俗,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臣想他把三个女儿送进宫中,总不会有加害皇上之意吧?如果皇上坚决拒绝,让曹公美意落空,下边要发生什么事情,可就不好说啦!请皇上三思。”
第70节:第十三章 曹进三女(3)
献帝让御史大夫郗虑暂回休息,又让赵兴传来尚书令荀攸,向他说明事情原委后,问道:“荀爱卿,曹公有此惊人之举,你说是善意,还是恶意呢?”
“善意。”
“善意何在?”
“足见曹公对陛下心存厚爱,寄予厚望。”
“朕有什么地方值得曹公厚爱呢?”
“以微臣看来,有三点:一是有建立平安国家之志;二是有选择依靠曹公之明;三是有忧民、爱人、羞恶之心。”
“曹公对朕又有何厚望呢?”
荀攸接着说:“以微臣看来,也有三点:一是希望与曹公坚持合作,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二是希望日后遇曹丕争权,自家人勿要互相残杀;三是希望与曹氏三女白头偕老,有个好的归宿。”
“照此说来,这曹氏三女是非娶不可啦?”
“是的。皇上有九五之尊,方能如此;不然,谁能一人娶曹丞相三个女儿呢?”
献帝又命牛文和李武分头去宣诏议郎王保和高勋见驾,二人叩见,献帝赐座,然后说明曹操进三女入宫之事,征询意见。
王保心直口快,道:“这是美人计,陛下万万不可答应。当年我叔父王允把貂蝉送入董府,是为了要拿董卓的人头;如今曹进三女,是为了要拿大汉的江山。”
高勋心细多虑,道:“曹公一下子送三女入宫;可见下了很大决心,决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深谋远虑的,恐难拒绝。他是要既当丞相,又当国丈,在有生之年,与陛下君臣同心同德,完成统一大业。可是,曹氏三女进宫,会直接涉及皇后安危,伏皇后贤德仁爱,陛下一定要尽力保护。”
刘协回到后宫,与伏后商量此事,伏后听了道:“曹操无耻至极,怎么会把三个女儿都送进宫中呢?再说,他的三个女儿天天围在你身边,我还能见到你吗?她们会像殷纣王身边的三个妖精一样,让你也国败身亡呵!”
献帝:“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荀攸都认为,曹操提出的婚事,不能拒绝。寿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伏后:“完了,我完了,你也快完了。”
献帝:“寿姐姐,你放心,晚上和谁睡觉,这个总还得由朕做主吧!朕向天发誓:对寿姐姐永远不废不弃!”
取 悦
曹宪是曹操的长女,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就连曹操自己也觉得这个女儿,出落得比貂蝉更漂亮。他看到的貂蝉,常是愁容满面,而女儿曹宪见人总带恬然笑颜。自然一笑,两颊上就会出现一对笑靥。这年她二十岁了,她是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出生的。曹操时任东郡太守,在兖州平乱时,杀了边让,而把边让美丽的妻子环氏纳为自己的夫人,同年就生了这个女孩子。自从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余部的作战中阵亡,无人主政,兖州处于混乱状态。一些士绅看到曹操有一定实力,称他为“明府大人”和“宪台”,请他代理刘岱的职务。当时汉献帝刘协在长安正处在李傕的控制之下,曹操派密使去慰问献帝刘协,献帝派天使正式任命曹操为兖州刺史,并为其女赐名“曹宪”。如今曹操决定把三个女儿一同送进宫中给献帝当夫人,他自己没有闲暇去向女儿们详谈。就让环夫人去给自己的女儿曹宪谈话;让卞夫人去给自己的女儿曹节谈话;让李夫人去给自己的女儿曹华谈话。
环夫人让女仆把曹宪喊到自己房中,向她道:“曹宪,你父要把你送到宫中,你同意吗?”
曹宪:“送我进宫干什么呀?”
环夫人:“傻闺女,你都老大不小了,还不知进宫干啥,去侍奉皇帝呗。”
曹宪:“你舍得让我走吗?”
环夫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姑娘大了,谁还能老留在自己身边,迟早是要嫁出去的。”
“那你就把我嫁出去吧。”曹宪道,“不过,皇帝有皇后,还有许多宫女在身边,我进宫能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吗?”
环夫人:“你父不仅把你送进宫中,还把曹节、曹华你这两个妹妹也送进宫中呢!”
曹宪:“父亲为什么要把我们姊妹三人都送进宫中呢,他是怎么想的呢,难道我们都嫁不出去吗?”
第71节:第十三章 曹进三女(4)
环夫人:“你父亲怎么想的,我也猜不透,反正只要皇上下了诏书,聘娶你们三人入宫,咱母女就得分离,相见也就难啦。”
曹宪:“母亲也搬到许都去住,不就可以常见嘛!”
环夫人:“我即使去许都,也不能常见面。你进了宫,要知道自己的身份,上面有皇后,她是后宫之主,应该尊重皇后;你下面还有两个妹妹,都得很好相处。”
曹宪:“照你说的,可要把人烦死啦。”
环夫人:“这你就得去讨皇上的欢心,才会有自己的欢心。”
曹宪:“那皇上若是不喜欢我呢?”
环夫人:“就凭我女儿的国色天香,聪颖贤惠,皇上不会不喜欢的。你就等着皇上派人来聘娶吧。”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秋七月,汉献帝刘协正式下诏,聘娶曹操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为贵人。年纪最小的曹华,暂留其家,待诏入宫。
献帝派行太常事大司农阳亭侯王邑和宗正刘艾,全部持节,携带玉璧、锦帛、黑色币及五万匹绢,去邺城纳聘。随从的介者有五人,都以议郎行大夫事,一律乘坐四匹马拉的车,还有给事黄门侍郎,掖庭丞、中常侍等多人,到魏公国中迎接二位贵人。
由黄门令赵兴在魏公宗庙宣读皇上诏书,授给二位贵人印绶。然后又到魏公的官邸延秋门迎二位贵人上车。魏国派郎中令、少府、博士、丞相掾属多人,服侍护送贵人。二位贵人到达许都城外,献帝又派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荀攸,前去迎接二位贵人进宫。并率公卿、大夫、议郎聚集建安殿前,同魏国来的公卿、侍中、中郎一起入建安殿参加喜筵。
宫中女官柴嫔和杨嫱引领曹宪和曹节去保安殿拜见献帝,献帝在御座上远远望到曹氏两姊妹缓步进殿,犹如两株出水芙蓉,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又好像是身在月宫中,有两位仙女飘然而至。两人来到阶下,并肩而站,献帝贪婪看着,目光如炬,直射得二女子羞答答低下头来。献帝情不自禁,心中惊异:两三年不见,二女竟然长成如此美人,亭亭玉立,气质不凡,白净艳丽,光彩照人。
“臣妾曹宪拜见皇帝陛下。”
“臣妾曹节拜见皇帝陛下。”
直到二女跪拜,献帝才如梦初醒,道:“贵人平身,贵人平身,赐座,赐座。”
牛文、李武在献帝两旁放好座椅,柴嫔、杨嫱搀扶二人坐下,献帝各执一女手,说道:“曹宪、曹节,还有你们的三妹曹华,三人名字,都是朕所赐,没有想到曹公把三个爱女都送给朕做夫人,这也真是缘分。从此,尔父即朕父,朕愿与尔父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朕殷切希望二位贵人,尽心玉成此事。”
曹宪眉开眼笑道:“臣妾只愿尽力侍奉皇上,不愿参与国事。”
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