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行大师:“山阳公也懂得医术,膏药请拿回去贴吧。三帖膏药若不见效,那就请山阳公自己为夫人手术切除吧。”     
曹宪:“我不想切除,就是要了我的命,我也不愿意切除自己的乳房。”     
智行大师:“那就先贴膏药吧。”     
曹宪一连贴了三帖膏药,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个乳房上的硬块儿果然消失了。她为寺院捐了十万五铢钱,还要拜智行大师为师学医。她道:“智行大师,我拜你为师,跟你学医好吗?”     
智行大师:“你想学医,跟着山阳公学就很好嘛,何必舍近求远呢?”     
曹宪:“请你收下我这个徒弟,先教我熬膏药吧。”     
智行大师:“这是念一大师圆寂之前传授给我的,这些绝技是不外传的。”     
曹宪:“大师和其他僧医都是男的,为妇女医治乳房这一类病不甚方便,若能收下我这个女徒弟,我学会了,为妇女治病,大师也就积下大德了。”     
智行大师:“你跟着我学医,山阳公能答应吗?”     
刘协:“我同意。”     
曹宪向智行大师跪下磕头:“师父在上,请接受徒弟一拜。”     
大师忙道:“不敢当,不敢当。”     
曹宪:“理应如此。”     
智行大师对收下曹宪这个女徒弟,感到很为难,有难言之隐。他觉得自己对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即使看一眼她美丽的容貌,偶尔触一下她白嫩的肌肤,都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曹宪面前,变成了一个情种。他担心接触多了,会控制不住自己,做出有失体面的事情来。就道:“你是山阳公的一位夫人,是一位女施主,不是出家人,要拜我为师,真是强人所难喽!”   
曹宪:“大师若不答应,我就削发为尼。”     
刘协:“请大师收下她吧。”     
智行大师无可奈何道:“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哦。”     

第131节:第二十二章 合救王弼(1)       
第二十二章 合救王弼     
村 遇     
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夏四月,曹丕下诏,在京都洛阳建立太学,并要求各郡县兴办学校。山阳公刘协让赵兴去请来山阳国相王业,向他道:“昔日大汉朝太学最兴盛时,太学生达到三万多人。我先父孝灵皇帝在熹平四年还让蔡中郎负责刻石经几十块,立碑于太学门外。我即帝位,不幸太学也被董卓焚烧,以后在许都也未能复兴太学,实为憾事。今魏帝曹丕重建太学,再设《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增置《春秋榖梁传》博士,设制五经课试的法则,是一件得人心的好事。这山阳书院,过去在河内郡,甚至司隶州,都很有名气,如今已残破不堪,我想重新修建,不知王大人以为如何,特请你来商仪。”     
王业:“公欲兴学,我很赞成。前时三夫人曹华捐钱十万给山阳书院,也真是善举,解了书院的燃眉之急。”     
刘协:“曹华送刘康进书院学习,看那校舍,全是危房,才倾其所有,捐钱给书院,但杯水车薪,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王业:“魏帝下诏朝廷不再征收山阳之税,我想拨出部分款项修建山阳书院还是可以的吧。”     
刘协:“好,就按你说的去办。我们可以把山阳书院办成义学性质的书院,太学里只招收皇族及大臣子弟,年龄也都要在十五岁以上。这山阳书院,不论贫富人家的子弟都可以接收学习,年龄从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都行,人数多寡也不必固定。请先生采用个别教授法,先识字,后学经书。这选聘先生也是个大事,没有严师不能出高徒。”     
王业:“是啊,严师出高徒。我听说战国时期,魏文侯修建山阳城后,还建了邑校,他亲自拜孔子的高徒卜商为老师。卜商字子夏,是温县卜杨门村人,他就亲自来山阳邑校讲学。现在卜商的后裔有一位叫卜尚的,字伯仁,在温县办私塾很有名,他很有学问,可以请他来当这山阳书院的首席教授,就是怕他不肯来。”     
刘协:“我可以亲自去拜会他,尽力请他来执教。”     
王业:“那太好了,你的孙子刘康已经十来岁了,以后还要继承山阳公的爵位,我看也该聘请名师教育啦。”     
刘协:“你的孩子王强快一岁了吧,长大也要上学堂,你就加把劲把这山阳书院办好吧。”     
王业:“王强现在长得挺结实,爬得很快,这也多亏是你和夫人接生,他出生还算顺利,可是一落地就没气儿,只说是不能活了,硬是你和二夫人把他救过来了。”     
曹节本是皇后,是正妻,到山阳后,就称山阳公夫人。又等到曹宪和曹华也来到山阳,人们便把她们还按姐妹大小称为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了。     
刘协向曹节说了他要去温县请卜尚先生来山阳书院当首席教授,曹节道:“我陪你一同去吧,万一他不肯来,我还可以帮你劝说他的家属。”     
“那刘曼怎么办?”     
“刘曼一岁多了,会说话、会走路、会要东西吃,让柴嫔和秋兰照顾就行啦。”     
“那就带着孩子一块儿去吧。”     
“天气炎热,怕孩子路上受不了,不要带她吧。”     
“行。那一两天不见孩子,你可不要不放心。”     
赵兴赶着两匹马拉的一辆轿车向温县出发了,到了卜杨门村,又问到了卜尚的家。正遇卜尚的儿媳妇临产,大呼小叫生不下来,渐渐没有了力气,眼看就要出人命,曹节向卜尚之妻说明自己可以接生,卜妻喜出望外道:“这真是观音菩萨从天而降,快请给我儿媳妇看一看吧。”     
曹节随卜妻到内室,用手摸了摸产妇的腹部,感觉是胎位不正,所以生不下来。于是就向老妇人道:“老人家,你的儿媳腹中胎位不正,所以难产。”     
卜妻:“这该怎么办呢,我都烧了两炉香了,正巧来了你这活菩萨,你就救救我的儿媳妇吧。”         

第132节:第二十二章 合救王弼(2)       
曹节:“能不能让我当家的进来看看呢?”     
卜妻:“要男人来接生,不行啊!”     
曹节没法子,只得请老妇人把刘协喊到外间,向他说了情况。刘协道:“你生刘曼时,和这情况相似呀,你小心把胎儿头部转到下边,就会顺利生下来的。”     
产妇痛苦地喊叫着,曹节劝她:“你别喊,我正在给你调整胎位,你积聚力气,用劲生下来。”     
一会儿,产妇果然安全地把孩子生了下来,是个男孩,孩子哭出了声,曹节提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     
这时卜尚在外边才想到问刘协:“你们真是救命的恩人,请问是从何处来到这里?”     
刘协:“我们是从山阳来的。”     
卜尚:“只听说落难的汉帝山阳公和曹皇后很会接生,没想到你们从山阳来的人,都能接生。”     
赵兴:“卜先生,不瞒你说吧,到你这里来的,正是山阳公和夫人。”     
卜尚:“敝人乃一介村夫,有眼无珠,不知是帝后光临寒舍。”说着赶忙跪下叩头。     
刘协忙扶起卜尚,道:“久闻先生乃儒家百代宗师卜子夏后人,知识渊博,特来请先生到山阳书院,任首席教授,主持院务。恰巧遇到贵府有事,帮点小忙,不足挂齿。我和曹节曾为帝后,而今也是大魏臣民,和先生是平等的,若能赴山阳,感谢不尽,自当厚待。”     
卜尚:“稍过几天,我把家事安排停当,自去山阳效力,请公放心,今日已晚,就请屈尊留宿寒舍吧。”     
曹节:“我认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听说她现在正住在老家,我们去拜访她就是了。恭喜你家新得了孙子,你们忙着吧,来日方长,以后到山阳再见吧。”     
数日之后,卜尚先生来到山阳。刘协、王业和李固都热情接见了他,设宴招待,共同交流了办好书院事宜。     
旧的书院位置,在山阳城正南门,即黄河门内路西,它的东门与藏梅寺的西园门正好相对。残垣断壁,面目全非。卜尚提出一边修校舍,一边聘教师,一边招学生。初学识字的学生,没有书,由教师把每个单字写在小方块茅纸上,教学生认读。学读五经者,教材也由教师抄写,或指导学生抄写。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对学生进行六艺教育。刘协和王业等人,都表示要给予全力支持。     
新的山阳书院,在几个月时间里就办了起来,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示在百姓面前,有钱人家的子弟可以来读书,贫穷人家的子弟也有了读书的机会。     
柳 骨     
刘康在山阳书院读书一年,颇有长进,认字增加了很多,还跟卜尚先生学会了写端端正正的隶书。他聪明活泼,只是有点儿贪玩儿。曹氏三位夫人也都娇惯他,有时他不想去书院,也都不强迫他去。     
刘康正在书房练习写字,忽然发现院子里下了厚厚一层雪,就惊喜地跑到院子里喊道:“下大雪喽,下柿霜儿喽,下白糖喽!”一边喊着,一边在雪地上跑着。刘曼听到了他的喊声,也从上房屋里出来,跟在他后边小跑。刘康道:“小姑姑,你别跑,小心把你滑倒。”     
刘曼:“不怕,不怕。”     
刘康:“让我拉住你跑吧。”     
刘曼:“不让拉,不让拉。”     
刘康看到刘曼不听他的话,就抓了一小把雪,团成团儿,丢到了刘曼的脖子里,冰得刘曼一屁股坐在雪地上号啕大哭起来。这时曹节和曹宪、曹华都急忙从屋里赶了出来,齐问:“哭啥哩?哭啥哩?”     
刘曼:“刘康把雪塞到我脖子里啦。”     
曹节抱起刘曼:“外边冷,咱回屋里呀,不跟他玩儿啦。”     
曹华拉着刘康道:“你也赶快回书房读书写字吧,你爷爷回来,还要检查呢。”     
刘康:“我《论语》背了一则;《诗》背了一首;习字写了一张。不少吧?”     
曹宪:“让我先看一看你写的字吧。”     
这时,恰好刘协走进了后院,听到了刘曼的哭声,道:“谁惹刘曼不高兴啦!”     
曹华:“是刘康逗她玩雪呢。”     
刘协:“刘康,你还是到山阳书院去读书吧。”         

第133节:第二十二章 合救王弼(3)       
刘康:“我不去,在家里爷爷,还有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都可以教我。”     
刘协:“我们的学问,都不如书院的先生们,你在书院能学到更多知识。”     
曹宪:“以后你还要承袭爷爷的爵位,当小山阳公呢,没有学问能行吗?”     
刘康:“那叫刘曼也去吧,魏帝封她为常乐郡主,她也得有学问。”     
曹华:“刘康,你十二岁了,刘曼才三岁,你怎么要和你小姑姑比呢?”     
刘协:“刘康,你要听话,这次再不能由着你了。我已经和卜尚先生说过了,请他收下你做个关门弟子,尽力培养你。现在我就要领你去给卜先生行拜师大礼。以后每天都由你三奶奶去送你、接你,不要跟其他人到别的地方去。”     
刘协、曹华和赵兴一同送刘康到山阳书院去,刘协让刘康向卜尚先生行跪拜之礼,正式拜卜尚为师。     
刘协:“卜先生,我把小孙子刘康托付给你了,请你费心调教。”     
卜尚:“三夫人曾为书院捐钱十万,在下想请三夫人曹华担任学监,她每天都要来书院送孙子的,有事也好与山阳公沟通。”     
刘协:“有妇人担任学监吗?”     
卜尚:“只要你准许,不就有了嘛!”     
刘协:“不知曹华是否愿意?”     
曹华:“可以。我每天都来送接刘康,有事情可以商量。”     
刘康的父母被华歆鸩杀,那时他还在襁褓之中,他是在曹氏三女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刘协对他更是十分溺爱。他像是一匹小野马,不愿意受到圈养的拘束,一得到机会就和几个同窗小友跑出书院,到藏梅寺里,或城外湖边玩耍。书院的规矩也极严,学生贪玩,常被罚站和罚跪,甚至被老师用板打手心或打屁股。为防止学生外出玩耍,就锁住大门,派人看守。一段时间过去了,平安无事。     
一次,刘康和一个小朋友翻墙出去,结果从墙上跌了下来。左胳膊上肱骨被摔断,右腿的小腿骨,也被墙砖砸成粉碎性骨折。书院的老师闻讯,赶快去请寺里的僧医救治,僧医不懂骨科,毫无办法。卜尚先生对两名教师道:“你们赶快把他送回山阳公府吧,山阳公也许自己有救治的办法。”     
刘康被送回府,不能站也不能坐,哭得死去活来。     
曹华也哭着:“我为啥这样倒霉,一心想照看好刘康,怎么他老出事情呢?”     
曹华心里太难过了,过去在许昌,刘康在毓秀台上遭遇拐骗绑架,为了能找到他,曹华忍辱失身于华歆。现在她每天都管接送刘康,他却又受了如此严重的骨伤。她呼天抢地,痛不欲生。     
曹宪:“三妹,你别难过,又没人埋怨你呀!”     
曹节:“刘康还小,骨肉都长得快,也许能治好,不会落下大的毛病。”     
刘协亲自为刘康做了检查,他的胳膊是斜茬骨折,小心翼翼地用手接好后,又用竹板为他固定绑紧,估计百日之内就可长好。右腿小腿骨粉碎性骨折,是很难让许多碎骨长在一起的,这该怎么办呢?刘协犯了愁。他听华佗讲过柳枝接骨的方法,但他自己没有亲眼见过,更没有为病人做过这种手术,如果在小孙子身上做试验,一时接不好,刘康就得被截去小腿,成为终身残废。不做吧,孩子也走不成路呀,能叫活活把孩子痛死吗?想来想去,他决定对刘康的腿部施行柳枝接骨的手术。     
刘协和曹宪、曹节、曹华反复商讨,考虑到手术的各个细节,尽量做好充分准备。山阳公刘协亲自熬“沸心汤”,对刘康道:“康儿,你把这汤喝下,爷爷要把你的腿治好,让你重新站起来,会跑、会游泳。”这沸心汤是他依据华佗传授给他的麻沸散熬成的,他要对孙子进行全身麻醉。     
刘康:“爷爷,我害怕痛。”     
刘协:“好孙子,你喝了这汤,就不怕痛了。”     
刘康喝下去沸心汤后,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刘协主刀,曹氏三姐妹各负其责,站在一边给他当助手。先由曹宪用烧酒在刘康腿部消毒,曹节帮他扶着刘康的腿;曹华端着刀、剪、钳等手术器具。刘协小心切开受伤的部位,用钳止血,取出碎骨。迅速截好柳枝,接在上下骨茬之间,然后又用针缝好伤腿,上了药,包扎好,又用竹板固定。差不多用了两个时辰,顺利完成了柳枝接骨手术。但能不能长好,他还是没有一点把握。         
  
第134节:第二十二章 合救王弼(4)       
由于刘康胳膊和腿都受了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夏天炎热,又怕伤口发炎,刘协和曹氏三姐妹就轮流护理、照看刘康。给他擦身子,扇扇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王业的夫人刘琰领着儿子王强,李固的夫人严芬带着女儿李霞,都到山阳公府来看望刘康。王强和李霞比刘曼小一岁,都以为刘康是刘曼的小哥哥。     
王强:“刘曼,你小哥哥胳膊好了吗?”     
刘曼摇了摇头。     
李霞:“刘曼,你小哥哥腿会走了吗?”     
刘曼:“你们都说错了,刘康还得喊我小姑姑哩。”     
刘琰向曹节道:“刘康受伤三个多月了吧,现在长得如何呢?”     
严芬也道:“这柳枝接骨若能成功,可真是一个大奇迹呀!”     
曹节:“今日正准备为刘康拆取腿上的竹摽,胳膊骨折已长好,这腿上接的柳骨,能否长好也还真是没有十成把握呢。”   
山阳公刘协当着众人的面,亲自为刘康拆除了绑在腿上的竹摽,对刘康道:“还痛吗?”   
刘康:“不痛。”     
刘协:“你走一步。”     
奇迹出现了,刘康真的能自己迈步走路了。     
大人们十分高兴,刘曼、王强和李霞也都拍着小手喊:“走,走,走;好,好,好。”     
刘琰:“山阳公真成神医了。”     
严芬:“是第二个华佗。”     
曹节:“你们谁再生孩子,我和山阳公还去为你们接生。”     
刘琰:“不瞒你说吧,我可真是又怀孕几个月了。”     
曹节轻轻地拍拍刘琰的肚子,道:“我说呢,已经出身儿了。”     
救 弼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初夏,山阳国相王业的夫人刘琰怀的二胎,又临近分娩。     
王业:“刘琰,你这次生孩子,还请山阳公和二夫人接生吧,你生王强时,曹节接生很成功呀。”     
刘琰:“不,不用了。”     
王业:“人家曹节,曾贵为皇后,为你接生是你三生有幸,这机会也是可遇而不可求,是上天恩赐。”     
刘琰:“曹节接生也会出事的,严芬生李霞时,不是就把下部撕裂了,曹节吓坏了,还是请山阳公亲自去缝了三针,才慢慢长好了。我也怕她给我撕裂了。”     
王业:“严芬生的孩子太大了,李霞一落地,听说就有九斤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