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鲁迅评传-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是笑话;是事实,还是谣言。但总之:一来,是声明了圣叹并非反抗的叛徒;二来,是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我们只有这样的东
西,和'幽默'是并无什么瓜葛的。〃①〔当时的《论语》,林语堂所写的半月《论
语》,也还是带着刺的,所以即算是提倡幽默,也还是到处碰壁的)《论语》在当
时那么流行,鲁迅的批判是这样:〃然而社会讽刺家究竟是危险的,尤其是在
有些'文学家,明明暗暗的成了'王之爪牙,的时代。人们谁高兴做'文字狱,
中的主角呢,但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笑的幌子,哈哈的吐
他出来。笑笑既不至于得罪别人,现在的法律上也尚无国民必须哭丧脸的规定,并非'非法,,盖可断言的。我想:这便是去年以来,文字上流行了'幽默,
的原因,但其中单是^为笑笑而笑,的自然不少。,,②
到了 一九三三年,林语堂主编了提倡闲适小品的《人间世》半月刊出来, 主张:〃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在闲适为格调,与各体另|】,西方文学所谓个人单调是也。〃〃今之所谓小品文,盖诚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入我范围矣。〃的确有些钻牛角尖,引起了鲁迅的批判,他指出小品文之危机,说: '〃小摆设,当然不会有大发展。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
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缤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
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7以至于'思想革命,的。但现在的趋势,却在特别提倡和
那旧文章相合之点,雍容,漂亮,缜密,就是要它成为'小摆设、供雅人的摩挲,并且想青年摩挲了这些'小摆设',由粗暴而变为风雅了。〃①鲁迅对林语
堂的忠告是恳切的,在上海时期,他们也时常往还的,可是到了 一九三三年以后,就彼此疏远了。笔者觉得十分怅然的,他们最后会面,还是那年秋天,在
我家中那一席晚饭呢!
鲁迅对林语堂的正面批评,曾见于其寄许寿裳的信中,说道:〃语堂为提倡语录体,在此几成众矢之的,然此公亦太浅陋矣!〃他回我的信也说:〃语堂是我的老朋友,我应以朋友待之。当《人间世》还未出世,《论语》已很无聊时, 曾经竭了我的诚意,写一封信,劝他放弃这玩意儿;我并不主张他去革命,拼死,只劝他译些英国文学名作,以他的英文程度,不但译本于今有用,在将来恐怕也有用的。他回我的信是说,这些事等他老了再说。这时我才悟到我的意见,在语堂看来是暮气,但我至今还自信是良言,要他于中国有益,要他在中国存留,并非要他消灭。他能更急进,那当然更好,但我看是决不会的,我决不出难题给别人做。不过另外也无话可说了。〃②
笔者回想到一九三三年秋天,我们刚筹办《太白》半月刊的时候〈那时, 《涛声》周刊已经停刊,《芒种》半月刊刚出版。《太白》半月刊系生活书店的刊物,陈望道主编,和傅东华主编的《文学》、艾寒松主编的《大众生活》周刊,称为生活三大刊物)。陈望道综其成,在文化运动上有所施为,总可以获得鲁迅的支持。我们商谈讨论,鲁迅很少在座,但他的步调,每每和我们相一致。有些史家,把《芒种》、《太白》代表小品文的另一面,和提倡闲适情调的《人间世》相对立,鲁迅是站在我们这一面的。他说:〃小品文的生存,也只仗着挣扎和战斗的。晋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场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明末的小
《鲁迅全集》第5卷,第172页。②《鲁迅全集》第12卷,第505页。
國 :1: ; :;,; I 、1 1,、
鲁迅评传
品虽然比较的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这种作风,也触着了满洲君臣的心病,费去了许多助虐的武将的刀锋,帮闲的文臣的笔锋,直到乾隆年间,这才压制下去了。以后呢,就来了'小摆
设,。〃①这是正对着林语堂所提倡的奉袁中郎为宗师,以李笠翁一家言为经典的语录体,加以秤击。他说:〃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②我们在《芒种》、《太白》所提倡的杂文,正是这一面的文字;也可以说是接着《语丝》的本来路向走的。
《太白》包含三种意思〃一)比〃白话文〃更接近大众的口头语,(二)《太白》代表黎明气象,(三〉革命的旗帜。〉
那年夏天,我们(陈望道、夏丐尊、叶圣陶、徐懋庸、金仲华、陈子展、乐嗣炳和我,一共八个人)提倡大众语,一面反对汪懋祖的复兴文言,也反对林语堂的语录体,在《申报,自由谈》〔那时巳由张梓生主编、《文学》和《社会日报》〈陈灵犀主编)各报刊上展开论战。发动之初,我们讨论了好几回,提出了几个要点,分别写文章,引起普遍注意。他们要我征求鲁迅的意见,他就回我那封信。提出几个具体主张:〃(一〉制定罗马字拼音(赵元任的太繁,用不来的);(二)做更浅显的白话文,采用较普通的方言,姑且算是向大众语去的作品,至于思想,那不消说,该是'进步的、(三)仍要支持欧化文法,当作一种后备。〃③这封信许多人称引过,但大众语运动的主要主张,还在其他各人的
文章中,鲁迅也只是一种意见而巳(王士菁的《鲁迅传》和王瑶的《现代中国新文学史稿》,所记载的,与事实全不相合,我相信鲁迅也并不要戴这样一顶虛妄的纸糊帽子〉。
当时,鲁迅应了我的请求,写了一篇《门外文谈》,那倒是大众语运动中最有力量的文字,一面是尝试他所说的〃做更浅显的白话文〃,一面也对大众语
作建设性的支持。他说:〃中国的言文,一向就并不一致的,大原因便是字难
①②③
《鲁迅全集》第5卷,第171页。
同上书,第173页。
《鲁迅全集》第6卷,第80页。
写,只好节省些。当时的口语的摘要,是古人的文;古代的口语的摘要,是后
人的古文。〃①〃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据《易经》的作者所推测,'上古结绳而治,,则连结绳就已是治人者的东西。待到落在
巫史的手里的时候,更不必说了,他们都是酋长之下,万民之上的人。社会改变下去,学习文字的人们的范围也扩大起来,但大抵限于特权者。至于平民,
那是不识字的,并非缺少学费,只因为限于资格,他不配,而且连书籍也看不见。……因为文字是特权者的东西,所以它就有了尊严性,并且有了神秘性。〃②所以,鲁迅是并不赞成停止大众语阶段,而主张普遍采用新文字的。
谈大众语运动的,都看重鲁迅回复我那封信中的几个具体的建议。我却颇注意他开头所说那几句话:〃现在的有些文章,觉得不少是4高论',文章虽好,能说而不能行,一下子就消灭,而问题却依然如故。〃③大众语运动,结果只是纸面上热闹了一阵,没有多大的成就。连那纸面上的热闹,也只支持了两个多月,到了后来,还是吴稚晖的回信,投下了 一块巨石似的,激起了一阵浪花;依旧如鲁迅所说的〃问题却依然如故〃。
鲁迅自己,在这一方面,倒切实去推动了一下,那便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他认为,〃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方块字存在的话,大众语便无法产生。他说:〃文学的存在条件首先要会写字,那么,不识字的文盲群里,当然不会有文学家的了,然而作家却有的。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到现在,到处还是民谣、山歌、渔歌等,这就是不识字的诗人的作品;也传述着童话和故事,这就是不识字的小说家的作品;他们就都是不识字的作家。要这样的作品为大家所共有,首先也就是要这作家能写字,同时也还要读者们能识字以至能写字,一句话:将文字交给一切人。〃④他指出将文字交给大众的事实,从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的劳乃宣、王照,都曾推行过他们的拼音简字,吴稚晖、钱玄同、赵元任、黎锦熙都曾提倡过注音字母拼音,推行罗马拼音字,教会中尤其热心去推行。
《鲁迅全集》第6卷,第96页。
同上书,第97页。
同上书,第78页。
同上书,第99一 101页。
我们就在苗族地区看见过拼音苗文《圣经》。鲁迅所提倡时,便是比教育部所颁布的国语罗马字稍为简单化的拉丁化新文字。它只有二十八个字母,拼法也容易学。他说,中国究竟还是讲北方话的人多,将来如果真有一种到处流
行的大众语,那主力也恐怕还是北方话罢。为今之计,只要酌量增减一点,使
它合于该地方所特有的音,也就可以用到无论什么穷乡僻壤去了。那么,只要认识二十八个字母,学一点拼法和写法,除懶虫和低能外,就都能够写得
出,看得懂了。
他也主张在开首的启蒙时期,各地方各写它的土话,用不着顾到和别地方意思不相通。但一面又要渐渐的加人普通的语法和语汇了。先用固有的、是一地方的语文的大众化,加人新的去,是全国的语文的大众化。〃此后当然
! 还要做。年深月久之后,语文更加一致,和'炼话'一样好,比古典还要活的东西,也渐渐的形成,文学就更加精彩了 。〃①(他回答新文字研究会的话,意思也和《门外文谈》中所说的大致相同)不过,拉丁化拼音新文字,在推行上所碰到的艰苦,比预想大得多;虽说注音字可是政府所公布的,罗马国音字,也是政府所〃欽定〃为第二种国音字母的,但政府当局却把拉丁化新文字看得和洪水猛兽那么危险,好似文字仍是中共的宣传工具,由于这一类印刷品而无辜
入狱的青年,各地都有。所以鲁迅当时就叹息道:〃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
现在连并非新文字,而只是更接近口语的'大众语,,也在受着苛酷的压迫和摧残。〃②(中共执政以后,拉丁化新文字仍在研究阶段,并未普遍推行,目前所做的,依旧是普及注音字母,简体字及普及北京话,那都是我们当时所提倡的几种语文工作)也确有想象不到的艰苦,他有一段鼓励我们的话:〃我也同
鲁    意于一切冷笑家所冷嘲的大众语的前途的艰难;但以为即使艰难,也还要做
迅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
成效之后,如果不信,又看提倡的白话文的当时。〃③从这一观点,他也支持
连环图画〃;那时,有人嘲笑这一种艺术品的庸俗;新文化运动,本来是为大
①《鲁迅全集》第6卷,第106页。@同上书,第162页。③同上书,第110页。
众着想的。他说:〃连环图画便时取'出相,的格式,收'智灯难字'的功效的, 倘要启蒙,实在也是一种利器。〃①他对于一切文化运动,都是这么积极在呐喊的。
许寿裳毕竟是鲁迅的知己朋友,他懂得鲁迅的远大的一面。他说到鲁迅
的为将来,可以拿他的儿童教育问题为代表。〃救救孩子〃这句话是他一生的狮子吼,自从他的《狂人日记》的末句起,中间像《野草》的《风筝》,说儿童的精神虐杀,直到临死前,愤于《申报》儿童专刊的谬说,作《立此存照》(七)有云…〃真的要'救救孩子'。〃他的事业目标都注于此。在他的《二十四孝图》中说: 〃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就是为的儿童的读物。在他的《我们现在
怎样做父亲》中有云:〃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
阔的光明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②因之对于儿童读物,费了
不少心血,他的创作不待言,他的译品就有了多篇是童话,例如《表》的译本, 真是又新鲜,又有益。〃为了新的孩子们,是一定要给他新作品,使他向着变
化不停的新世界,不断的发荣滋长的。〃〃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
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不料此后不但并无蜕变,而且也没
有人追踪,倒是拼命的在向后转。〃不仅此也,鲁迅对于儿童看的画本;也有严
正的指示。他说:〃画中人物,大抵倘不是带着横暴顽冥的气味,甚而至于流
氓模样的,过度的恶作剧的顽童,就是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
相所谓4好孩子'。这虽然由于画家本领的欠缺,但也是取儿童为范本的,而
从此又以作供给儿童仿效的范本。我们试一看别国的儿童罢,英国沉着,德
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都没有一点中国似的衰惫的气象。
观民众是不但可以由诗文,也可以由图画,而且可以由不为人们所重的儿童
画的。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
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先前的人,只知道4为儿孙作马牛、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作马牛,却不能
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0〔许氏也说到鲁迅的北京西三条胡同住屋,不但
房间多,而且空地极大。鲁迅对他说过,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
那时,鲁迅并无子息,而其两弟作人和建人都有子女,他钟爱侄儿们,视同自己的所出,处处实行他的儿童本位的教育)
一九二九年九月,景宋夫人生产了一个男孩,那便是〃海婴〃。许寿裳氏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海嬰生性活泼,鲁迅曾对我说^这小孩非常洶气,有时弄得我头昏,他竟问我:爸爸可不可吃的?我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的好。'我听了一笑,说他正在幻想大盛的时期,而本性又是带神经质的。鲁迅颇首肯,后来他作《答客诮》一诗,写出爱怜的情绪云: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
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②我们且看鲁迅另外一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意义更是深长。他说:〃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做'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1       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箅已经颇能说些话,发;       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4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巳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箅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健康,活泼;顽皮, 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③他把自己的孩子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照过一张相,满脸顽鲁        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迅        而面貌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他乃慨然道:〃驯良之类并不^        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
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
《鲁迅全集》第5卷;第161页。
《鲁迅全集》第7卷,第868页。
《鲁迅全集》第6卷,第82页。
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有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
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①
鲁迅和左联的关系,究竟和谐到什么程度?我以为并不是找不到的答案,不过有人要强调鲁迅怎样怎样支持中共的文艺政策,所以要把这一类答案掩盖着。就在鲁迅临死那八个月,鲁迅为了抗日统一战线和徐懋庸闹得破脸那一回事,该是一件不愉快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