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杂志,另创一哲学文学的杂志。@移北京编刊,由北京同人发表一宣言,注重学术思想艺文的改造,声明不谈政治。@暂时停办。〃向北京同人征求意见。鲁迅的回信是:〃我的意见以为三个都可以。但如北京同人一定要办,便可以用上两办法,而第二个办法更为顺当。至于发表宣言,说明不谈政治,我却以为不必。这固然小半在'不愿示人以弱,,其实则凡《新青
附
年》同仁所作的作品,无论如何宣言,官场总是头痛,不会优容的。此后只要学术思想艺文的气息浓厚起来,就好了。〃 (此信今存北京大学,尚未收入《鲁迅全集》。〉
八月,苏联派尤林(^。!!^!!)来华,并发表宣言,声明放弃帝俄在华的一切利益。孙中山往广东,组织军政府行大元帅职权。(罗素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招收女生,男女同学。)
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孙伏园、许地山、叶绍钧、王统照、蒋百里、瞿世英等组织文学研究会。〕
〈胡适:《尝试集》刊行。〉
国际联盟会成立。日本成立社会主义同盟。) (厨川白村散文集《出了象牙之塔》刊行。〉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 四十一岁,他仍在北京。
一月,《故乡X小说)完稿。二、三月重校《嵇康集》。这一年的小说,以《阿0正传》为最主要,其他如《端午节》、《白光》、《社戏》,都是很成熟的作品。
《阿0正传》,当时是在孙伏园主编的《晨报》副刊上以巴人的笔名发表的。民国十年以前,北京各报都还没有副刊。《晨报》,也只在第五版登载些杂感小品,比较有点新气象。大约那年秋冬之交,《晨报》社长蒲伯英提议增加附张;称之曰副镌,由孙伏园管编辑的事。蒲氏又出主意,星期日那一张副刊要特别编得多样出色,读起来轻松些。他自己动手写散文随笔,鲁迅便应邀写小说,那便是《阿0正传》。这小说有几种特点:一为星期特刊而写,笔
调比平常轻松,却也特别深刻。〇因为要与新青年的小说作者有区别,署名〃巴人〃。一时读者多误会是蒲伯英所写的,但他虽是四川人,与〃巴人〃拉得上,其实文笔是全不相同的。〇小说里地点不用鲁镇改称未庄,那里也出现酒店,并无名字,不叫作〃咸亨〃。正传共分九节,每星期登载一节,计九星期。《阿0正传》是一篇典型的现实的讽刺小说,阿0是〃乏〃的中国人的结晶,所以《阿0正传》的诙谐,即使最初使你笑,但立刻使我们失却了笑的勇气,转而为惴惴的不自安了。周作人说:〃用幽默的笔法写阴惨的事迹,这是果戈理
鲁
迅年谱
与显克微支之得意的事,《阿0正传》的成功,其原因亦在于此。
《故乡》那篇小说,原是鲁迅纪念自己的故乡〖绍兴)而作,其实那故乡没
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但
此外也有希望,希望后一辈的有他们的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白
光》是一篇真是讲狂人的小说,这与《狂人日记》不同,在它里边,并没有反对
礼教吃人的意义,只是实实在在的写陈士成这个狂人的一件事而已。从这一件事,反映知识分子的没落。
四月,广东成立政府,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职。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成立。)
周口店发掘北京人原人。爱罗先珂来华讲学,任北京大学讲师。) (一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小说月报》改组,由茅盾、郑振铎先后主编,成为文学研究会的园地。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在日本东京组织创造社。胡适先后发表《水浒传考证》、《红楼梦考证》,形成国故整理运动。〉
〔郭沫若《女神》、谢冰心《超人》、许地山《命命鸟》,先后出版。)
! (严复,几道,逝世。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四十二岁,仍在北京。
那一时期,五四运动所激起的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正在落潮中;反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学衡派,以吴宓、胡先骑诸人为领导,开始批判新文化。鲁迅曾迎头加了痛击,说:〃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诸公格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倘不自相矛盾,倒也
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并主张也还不配。倘使字句
未通的人也算是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煞人!'衡,了一顿,仅仅'衡, 传 出了自已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①学衡派的中国文学
修养很差,还值不得新青年派的迎击的
当时,鲁迅有一封写给钱玄同的信,可以让我们看到他那一时期的人生
观与社会观。信中说:〃我看《新青年》的内容,大略不外两类:一是觉得空气
闭塞污浊,吸这空气的人,将要完结了 ,使不免皱一皱眉说一声4唉!,希望同感的人,因此都注意,开辟一条活路。假如有人说这脸色声音,没有妓女的眉
头一般好看,唱小调好听,那是极确的真话,我们不必和他分辩,说是皱眉叹气,更为好看。和他分辩,我们就错了。 一是觉得历来所走的路,万分危险,
而且将到尽头,于是凭着良心,切实寻觅,看见别一条平坦有希望的路,便大
叫一声,说:'这边走好〃希望同感的人,因此转身脱了危险容易进步,假如有
人偏向别处走,再劝一番,固无不可,但若仍旧不信,便不必拼命去拉,各走自
己的路。因为拉得打架,不独于他无益,连自己和同感的人,也都耽搁了工
夫。耶稣说,见车要翻了,扶他一下。尼釆说,见车要翻了,推他一下。我自
然是赞成耶稣的话,但以为倘若不愿你扶,便不必硬扶,听他罢了。此后能够
不翻,固然很好,倘若终于翻倒,然后再来切切实实的帮他抬。老兄,硬扶比
抬更为费力,更难见效。翻后再抬,比将翻便扶,于他们更为有益。〃这一态
度,可以代表鲁迅自始至终的处世态度。所以,《新青年》社终于分裂了,他也
是〃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而巳。
爱罗先珂从上海往北京,和鲁迅他们同住。鲁迅译刊他的《桃色的云》。他又写了一篇《鸭的喜剧》,表示对爱氏的怀念。
他又校订了《嵇康集》。
这一年的小说,有《端午节》和《社戏》。周作人说:〃《端午节》,颇多有自
叙的成分,情节可能都是小说化,但有许多意思是他自己的。在《社戏》中,写
出他看戏的两种经验,前部四分之一是说看京戏的不愉快,后部四分之三是
说看地方戏的愉快。看戏之外也还有摇船和吃豆。
他写了一篇《不周山》,这是历史小说,后来收入《故事新编》。
二月,孙中山宣言北伐,以陈炯明叛变受阻,政府解体,孙氏北归上海。朱德从上海晤孙中山、陈独秀,赴欧洲考察。〉(五月,广东举行第一次全国劳工大会。〉
〔创造社主编之《创造》季刊创刊。歌谣研究会编刊《歌谣周刊》出版,刘半农主编,周作人、顾颉刚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向导》共产党机关报创刊。〉(吴宓主编《学衡》创刊。〉
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粱启超曾作批评。郁达夫《沉沦》、
叶绍钧《隔膜》出版。〉
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废除中日秘密协定。(曰本文学家森鸥外死。)
一九二三年I:民国十二年,癸玄)
四十三岁。
他仍在北京,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六月,《现代日本小说集》出版(由周作人署名)。
七月,他和长弟作人不和谐,八月,移出八道湾十一号,迁往砖塔胡同六十一号。许寿裳氏关于这件事,曾用惋惜的口吻说:〃鲁迅爱住北京,但是他的西三条胡同住屋是出于不得巳而经营的。一九一九年,他把绍兴老屋卖掉,就在北京购得八道湾十一号的大宅;这宅子不但房间多,而且空地极大。鲁迅说;我取其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他那时并无子息,而其两弟作人、建人都有子女,他钟爱侄儿们,有同自己的孩子,处处实行他的儿童本位教育,很想为侄儿们造出一个最适宜于发育的环境。鲁迅对于两弟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自己一人主持,不去麻烦两弟。〃许氏对作人及羽太信子都有微词,说:〃作人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他虽竭力解释开导,竟无效果,致鲁迅不得已移居外客厅,继又搬往砖塔胡同了。
那年秋间,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出版。初版包括小说十五篇,都是
一九一八一一九二 二年间作品,由北京新潮社出版(一九二六年十月间,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刊行第三版,到了 一九三〇年一月间,他抽去其中的《不周山》,
便是后来流行的版子了)。他在自序中,略述他自己幼年时期的遭遇,以及逐渐在他意识中成熟的中国社会的影子。他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 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非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 ,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①这就是他所要参加《新青年》阵线的主因。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巳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
①《鲁迅全集》第1卷,第417、419页
圍、〃〃^ …、〃國國國〃I〃國「人「'人國」1、1,國I、1!、11,〃?―國?國國1—1國國圍國〃^^國一^1^「1,、、國1 ^^〃^〃^^/…^'、圍、—國—〃國
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①他的小说,可是建立了中国新文艺的纪程碑,但他的目的在剖解中国社会的病态,促进社会的进步,依然是他当初要创办《新生》,以文艺来唤醒群氓的本意。他的小说是
写实的
是年冬,他买了北京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的房子,也就是今曰
北京鲁迅纪念馆的所在
二月,他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演:《娜拉走后怎样》,他提出了凸出的意见,他说:〃然而娜拉既然醒来,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
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要求经济权
、!
然是很平凡的事,然而也许比要求高尚的参政权以及博大的女子解放之
更烦难。〃他的话是深刻的!他还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②这是他的社会观。
一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谈判,发表联合宣言,一面申述中国民族革命计划,一面保证苏联不以共产主义强行于中国。二月间,孙氏往广东复任大元帅。六月,国民党与共产党决定合作方针。苏联派鲍罗庭任囯民党政治顾问。十一月,国民党发表改组宣言。)
十月,曹锟在北京就任大总统新职。是年春,全国各地学生运动、民众运动先后发生;抗日及排日货运动,激烈而普遍。二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五月间,创造社主编的《创造周报》创刊。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教育部设立国语辞典编纂所。陶行知、晏阳初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
鲁
年
羞
附
〔日本大地震,日本社会革命领袖大杉荣被惨杀。)
曰本《文艺春秋》创刊,有岛武郎殉情自杀,厨川白村也于地震中去世。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四十四岁,他仍在北京。
一月,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演讲,题为《未有天才之前》。他在这一回演讲中,指出:〃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
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中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他批评当时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 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他指出:〃整理国故〃、〃崇拜创作〃和恶意的批评,都是有害于天才的发展的。他说:〃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 似乎大家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
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①
二月,他写了《祝福》〈祥林嫂八《在酒楼上》,后来收入《彷徨》中的几篇小说。这小说中,有着他那份〃淡淡的哀愁〃的气氛,在写作技术上,可以说是到达圆熟的峰顶。《祝福》所写的是封建道德和迷信的压迫下的妇女的悲苦,这种悲苦,全国都是一样,但在鲁迅的笔下,到底还是南方水乡的背景。在《酒楼上》,写吕纬甫这样知识分子的心怀。这个人的性格,似乎有点像范爱农,却也存着著者自己的成分(编者以为这篇小说,最富〃鲁迅〃的
飞〉。
五月,他们移入西三条胡同新寓。这一新寓由他自己设计,建成北屋三
间,南屋三间,东西各两间,组成一个小的四合院。院内,他种了三株丁香树。
北屋的中间,后面接出一间房子去,那就是他所说的〃老虎尾巴〃,乃是他的工
作室(此屋的东间是鲁太夫人的房,西间则是朱夫人的房〉。北屋后面小园内,种着一株刺梅,在后园里还可以看到墙外的树木。他在《秋夜》中所写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便是
这么一种情景(编者最近曾去看了 一回,那两株枣树,原已砍去了,而今又补
种出来了)。我们知道,他的《彷徨》各篇,及许多译著,都在那儿写成的。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完稿,历年校正的《嵇康集》,也已完成,并作序文。他在《中国小说史略》序中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见之于外国人
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
故于小说仍不详。〃①他这部小说史,也是开山的工作,首先,搜辑古逸,考证史料,其断制之严谨,条理之明畅,自是过人一等。全书二十八篇,前六篇条
秩源流,工夫最精富。后七篇,叙介近代小说的流派,评断至为公允。论者谓
足与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比美
七月,他曾应西北大学及陕西教育厅之请,前往西安讲学〈同行者有王桐
龄、李济、夏元璟、孙伏园、胡小石、蒋廷黻等教授)。他们从北京乘火车到河南陕州,由陕州改乘黄河民船至潼关,计水程约八十里,一共走了四天。潼关以西,又走旱道,直到七月十日,才到西安〈他们七月七日出发,途中八日)。他的
讲题是:《中;小说的历史变迁》。共分六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二)六朝
时之志怪与志人;(三)唐之传奇文;(四)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五)明小说
之两大主潮;(六)清小说四派反其末流。后来在讲武堂,对讲武堂学生及一部分下级军官士兵讲的,也是小说史(小说史讲法,本来可浅可深,可严正亦可通
俗)。讲演之暇,他便和孙伏园等到各处游动,他们看大小雁塔;看曲江;看桥;看碑林,看各家古董铺。在昭陵上,他看见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
使他想起唐人魄力的闳放雄大,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对于外来事物, 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他在西安的这些日子里,总穿了一条黑布裤一件白小褂,
上街的时候,再穿件白小纺大褂,头发不常剪,面带黑黄色。他没有到满约定的曰期,便提前离开西安回去了,大约是七月尾。他们的回程,从西安到潼关那一
段改走渭河水道,由草滩下船,东行二百五十里,费时四天半。抵潼关,再取道
黄河达陕州,才登陇海车东返,从洛阳郑州返北京
附
鲁
迅
他本有写杨贵妃剧本的打算(原计划是三幕,每一幕用一词牌为名,第三幕是〃雨淋铃〃〉。也想到西安去,体味一下实地的风光。但是他到西安游历
访古以后,对孙伏园说:〃我不但甚么印象也没有得到,反而把我原有的一点印象也打破了。〃就因为这样,他始终没有把他的历史剧写出来。
十月,他翻译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X其明年三月出版〕。孙伏园为了北
京《晨报》某主编,从附刊抽去了鲁迅那首《我的失恋》(讽刺